第212章
那碩王府雖算不得什么正兒八經的王府,可到底也掛了個親王的名頭,即便再是因著初到京城,上上下下伺候的人還不算太多,可福晉生子是多么大一件事,怎么可能就任著她一個人將事兒都做全了?裕王福晉越想越覺得不妥,心中也本能的開始了陰謀論,臉色自是不由得凝重起來,當時除了你之外,可還有旁人見著,可別是個什么套兒,想引得旁人傻乎乎的往里頭跳吧? 當時奴才正巧是出來出恭,當時門口倒是立著個小丫頭,給奴才領路,壓根沒往后門那邊走,可折騰完之后,那小丫頭卻是不見了,奴才便只能自個兒摸索著往回走,也不知怎么的才走岔了走到了那兒且不說奴才那會兒去出恭本就是不可能提前預料得到的事兒,就是退上一萬步來說,下這么個套兒,對他們碩王府又有什么好處?聽聞此言,唐嬤嬤也不由得跟著努力回想起身在碩王府里的情形兒,再有,后頭奴才跟著那桂嬤嬤一起去瞧的時候,那福晉和秦嬤嬤的臉色可不算太好,處處透著緊張,奴才不敢多瞧,可那嬰孩身上的襁褓卻怎么都不可能認錯,正是被秦嬤嬤后來所抱進來的那個! 你說得倒是有幾分理,只是我卻怎么都想不明白,她為什么要干出這樣的事兒,論身份她是正兒八經的嫡福晉,論子嗣沒有兒子她也有三個格格,就是那無子的嫡福晉也能榮華一世,她究竟是被什么迷了心眼才會干出這樣的蠢事?想到寧壽宮那會兒的情形兒,裕王福晉腳下一頓,難不成是因著那個同樣有了身孕的側福晉? 主子,奴才雖然也覺得不可置信,可是方才所言句句屬實,半句都不敢夸大或是隱瞞,若不是左思右想實在覺得不對勁兒,奴才又怎么會巴巴的跑回府來? 相比這會兒還有閑情想這些的裕王福晉,親眼所見的唐嬤嬤可是慌張多了,她是剛進宮不久,卻到底也是個王府老嬤嬤,對于皇家事兒即便不算了解個十成十,知道的卻也不會少到哪里去,一旦想到此事若是被別人知曉,或是那碩王福晉沒能捂得住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唐嬤嬤只覺得頸脖之間滲得慌,說起話來也不由得越發著急 奴才不明白那碩王福晉怎么會折騰出這樣的昏招,也不明白那王府里的下人怎么就成了擺飾,任著她們隨心所欲,可是奴才卻明白,這事兒一旦被捅了出去,不單是那碩王府上上下下的一干人全都會吃不了兜著走,就是奴才,就是那桂嬤嬤,甚至宮中的圣母皇太后都少不得要遭大殃唐嬤嬤一溜兒的跪下,奴才心里頭著實已然沒了主意,但求福晉指條名路! 你說得不錯 裕王福晉倒不是不知道這事兒的嚴重性,只是先頭只是覺得太過于讓人不敢相信,才會一時半會兒沒往這上頭想,如此,現下里聽了唐嬤嬤這般言辭,自是也跟著變色了起來 而且不單是慈寧宮那位,咱們這裕王府怕是也跑不了,你是咱們裕王府的家生子,又是晴兒的貼身嬤嬤,到時候若是真的被捅了出來,晴兒怕是也裕王福晉緊蹙著眉,咬著牙憋出這么一句,轉而又將視線轉到唐嬤嬤身上,你給我仔細想想,那會兒除了你見到這事兒之外可還有什么旁人瞧見了? 沒有,奴才當時雖然心里慌得厲害,可是卻到底明白這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當下便四處打量了一圈兒,不過想來也是那秦嬤嬤事先就打點好了,壓根就沒得什么旁人唐嬤嬤知道自個兒一家的身家性命就掛在這件事兒上頭了,心中深覺自己倒霉,聽到這話自然是半點都不敢耽擱,而那桂嬤嬤怕是也跟著圣母皇太后過慣了好日子,能不插手便不插手,一直便留在屋子里頭吃酒,自是更加不知道內情了 好,那你就給我捂嚴實了,將這話爛在肚子里,一個字都不許往外蹦! 主子?! 我信你說的是實話,你也沒那么大膽子給我扯出這樣子的謊,可是現下里除了你這么個人證之外,卻到底并無其他證據,若那碩王福晉一口咬死了,咱們不得白白的給搭進去?而退一萬步來說,即便咱們上趕著想要去表忠心,在如今局勢不明的時候,卻也是非但占不到什么好處,反而還很是容易被人惦記上,如此,倒不如 裕王福晉想著在寧壽宮宴會上所見的鈕祜祿氏對晴兒的態度,眼眸一瞇。 倒不如一邊在私下里將事兒查清楚,把一切握在手心里,一邊觀望著宮里頭的局勢,若是慈寧宮那位真是用心對咱們家晴兒,到時候白送她這么個情兒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可若是反之,那么不就剛好讓咱們拿著這事兒當把柄,同時還可以朝寧壽宮那位投誠,左右都有退路? 主子深謀遠慮,奴才拍馬都追不上,只是 裕王福晉雖然將算盤撥得極其漂亮,可唐嬤嬤心里頭卻仍然是沒得個準譜兒,一切只往最壞的方面的想 可是若是在這之前便被人捅出來了可怎么是好? 呵,你真當那碩王福晉是個傻的?她既然敢做出這樣的事兒,怎么敢不麻溜兒的將屁股擦干凈?讓人白白的捅出去?怕是已經將知情的人全部滅口了裕王福晉對雪如了解得并不深,想當然的只認為對方必有后招,而就是退上一萬步來說,真是被人瞧出了什么蹊蹺,怕也是跟咱們打的一樣的算盤,誰會在手里頭沒準兒的時候巴巴的去招人厭?若是干得好確實是能將碩王府上上下下一干人鏟個平,甚至還得連帶上那身為皇后母族的富察家,可若是干得不漂亮,豈不是白給人機會反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