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般一來二去之下,允裪到底算是被激起了真怒 太祖太宗庭訓,文者不得亂史,武者不得懼戰,宦者不得重任,妃者不得干預國政,臣者不得jian佞犯上,君者不能越矩妄行! 本朝追溯根本,是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建州以七大恨告天,平定關東部,建立后金,后由太宗皇太極統一關外蒙古諸部,在沈陽稱帝并改國號,才徹底奠定大清政權太祖太宗是創基立業者,本朝江山基業皆由其二人始,所出之言自然猶如金科律令,如此之下,此言一出,殿中不由得的頓時一寂。 而相比起聽聞此言,底下神色皆是松了一松的輔臣四人,弘歷先前那副得意洋洋的神色卻是直接僵在了面上,你 太祖太宗圣訓及先帝遺訓在此!允裪看著弘歷聞言變色的模樣,卻并不打算就此作罷,在心里冷哼一聲后,便只見他突然從懷里摸出一明*的卷軸,大聲喝道:*新覺羅弘歷,爾還不速速跪下聽訓? 弘歷徹底愣了。 他不是沒想過底下這幾人會仗著輔臣的身份與自己為難,也不是沒想過他們會因著自家老爺子的遺命拿著雞毛當令箭,可是正如同允裪幾人最開始并不想與他作對一般,他亦是怎么都沒想到對方會發作得這樣不留情面怎么會這樣?! 弘歷那兒還在目瞪口呆的弄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這頭的允裪卻是在先前那被一激再激之下,全然懶得再理會這個腦子不清楚的侄兒,一抖手中卷軸 難不成爾想違抗祖宗家法? 情勢比人強,弘歷也沒傻到那個份上,他可以抬舉個把兩個尚算知曉本分,沒惹眾怒的后妃,在前朝不出大妨礙的情況下,也可以彈壓彈壓下臣亦或是宗室,而若是前朝后宮皆是太平,更是可以打著體察民情的幌子去各地巡他一巡,只是無論怎么樣,就是他再一心想做個不在乎后世子孫唾罵,不在乎名聲的昏君,只要還想坐在這個皇帝寶座之上,就決計不能有違先輩之言如此之下,弘歷心中雖然憋屈想要吐血,在允裪那銳利的目光以及咄咄逼人的話語之下,卻還是不得不跪了下來。 *新覺羅弘,弘歷聽訓。 天雖為乾,地雖為坤,天地乾坤,君居乾清無可厚非,可夫孝乃德之本也,君若不孝何以令天下? 朕 為子雖應養則順其意,方為孝,方為敬,可祖訓有言,后宮不得干政,不得預國,君若不正何以令天下? 可 而為上雖應體于下意,恩威并施方成為君之道,可太祖太宗言猶在耳,有例可循方循例為之,無例可循則應上下再理章程,君若越矩妄行又何以令天下?! 你 爾于大行皇帝二十七孝期未過之時,先改父道,再令移宮,后又自專,一而再再而三,視為不孝;不顧先帝遺命,妄以下越其上,爾非但不相勸圣母皇太后之意,反而推波助瀾,視為不正;無例可循開創前所未有之先例,亦不告列祖不示朝臣,自專自扈,視為越矩妄行不孝不正,越矩妄行,皆是視為亂國違矩,今尊大行皇帝遺訓請出祖宗家法以儆效尤,*新覺羅弘歷,爾服與不服?! 不孝不正,越矩妄行,祖宗家法,以儆效尤。 這十六個大字猶如一座大山,直壓得弘歷有些喘不上氣,身子也跟著一激靈,聽到大行皇帝四字,想到自家皇阿瑪臨終言之鑿鑿的遺命,以及感受到膝下所傳來的一重勝過一重的冰冷寒意,背脊骨更是不由自主的一涼 服。 -------------------------------------------------------------------------- 前頭的乾清宮里,弘歷正是被惹毛了的允裪幾人拿著祖宗家法虐得苦不堪言,而這頭坐在皇后下手的他的額娘熹妃也沒能好到哪里去 哦?你想將那位新月格格收為養女,養于宮中? 正,正是。 熹妃雖然作為弘歷的生身額娘,眼下里也跟著水漲船高,貴為圣母皇太后,乃這天底下第二尊貴的女人,可這好死不死的就是壞在了這個第二上頭,無論從禮法上還是從先帝的遺命上,亦或是在宗室親貴的影響力上,她都是拍馬都趕不上面前這位壓了自己一輩子的皇后,如此之下,即便她心里再不樂意,即便她作為皇太后想要撫養一個功臣遺孤再算不上什么大事,反而還算是對下施恩,卻也總是免不了要先得到這位總攬后宮之事的主子的首肯。 唔皇后撥了撥茶盞蓋子,慢條斯理的抿了一小口,又抽出帕子拭了拭唇角,舒服過了勁兒,且吊足了熹妃的胃口,才拋出一句,你在宮里也有這么多年了,應該知道這公主格格不管這身份有多貴重,只要到了年紀,就都得搬到北五所去,而這位新月格格雖然是端王遺孤,理當多照拂一二,可到底有些不合規矩。 可是可是孝莊文皇后不就養了四公主?想到先前所思,熹妃心里很是有些著急,可是她在宮里這么多年,總歸不至于白長年紀不長腦子,蠢到把這話兒給拋出來,可是平日里看著您身邊有景嫻這么個貼心人陪著,我這心里啊,就真真是羨慕得緊,弘歷如今大了,不像小的時候那般日日就粘著我,眼下里前頭事兒又忙,也顧不上我這老婆子了我這,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