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能安生才怪! 想到努達海和新月那頭兒亂成一團的情形,索羅里的臉色也沒好到哪兒去,只是礙著這會兒不像在營中那般,說話可以沒得個顧忌,被底下這么多人眼睛珠子都不錯兒的盯著,即便退一萬步來說,軍中上上下下沒有一個對這一茬兒心里沒得個分數,可也怎么都不能將僅剩的這層窗戶紙給捅了個對穿不是? 回爺的話索羅里斟酌了一二方才開口,將軍這兩日在身子上頭倒是好了些,只是仍然有些使不上力,或許是因此,心里頭也還是有些郁結,而格格雖然近幾日進得還算多,聽著睡得也尚算安穩,可或許是因著掛念端王爺和端王妃,氣色還是不那么好,言談間也很是有些愁容請爺示下! 示你個頭! 弘明的心思轉得飛快,可是再快卻也怎么都奈何不得面前這攤子事實在棘手不讓努達海出來露個面呢?是大大的不合規矩,搞不好就會惹得上頭不喜;可是讓他出來露面呢?又怕憑著他那半點拎不清的性子,再捅出個補都補不上的窟窿眼該死的,這到底該怎么辦呢? 爺,要么 旗下門人是用來做什么的?就是當自家主子碰上個著急上火,卻又拿不準主意的事兒的時候,第一時間來排憂解難的,而此外,再加上這事兒要是被折騰得壞了,自個兒也左右跑不了去,如此之下,索羅里自然是眼珠子一轉,便準備迎頭湊上去,可是說時遲,那時快,還沒等他說出個所以然來,卻只聽到前頭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爺,前頭,前頭好像有點不對勁! 軍中少不了先頭兵,在戰事緊張之時,這些個人得偵探敵情,方便主帥指揮,而在民亂已平,降到京城的現下,又得先行一步,以防上頭隨時有個什么旨意,好叫后頭的人有所準備看著同屬于自家旗下的門人一副十萬火急的模樣而來,弘明不由得皺了皺眉,可看著也問不出什么,便干脆一拉韁繩,想要上前探一探究竟反正總不至于荊州剛平,京城又亂起來了吧? 京城倒是沒亂,可是看著眼前這情形,弘明卻仍是被唬了一大跳,而隨著這萬般詭異的情形,使得他險些不記得拉韁繩,從而不但是沒停下步子,反而越走越靠前,將來人看得越來越清楚弘明僵硬著臉,目光從吏戶禮兵刑工,面色頗為微妙的各部尚書侍郎身上慢慢的移了過去,而后轉頭又看向了同是*新覺羅家宗室里頭的排得上名號,各位黑著臉的貝勒王爺,在場的除卻連同自家阿瑪在內的幾個輔臣大臣,竟是就連頂著怡親王鐵帽子爵位,如今卻尚未沒成年的自家堂弟弘曉都來了這,這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弘明看著這來人身份多是在自己之上,且還一個要緊過一個,心底里只覺得一抽,差點就從馬背上直接栽了下去本朝至今,倒不是沒有大軍出征,班師回朝重臣郊迎的例子,只是就是退上再多步,眼下里又哪里能跟那會兒比?! 遠的倒也不說了,就說圣祖朝時候滅葛爾丹回朝的那會兒,也是滿朝文武和王公大臣一并出城郊迎,可是暫且不說當時的主帥是圣祖爺,是明晃晃的御駕親征,也不說當時隨軍的有上至大阿哥下至八阿哥一溜兒的天潢貴胄,更不說當時勢力權傾朝野的明珠索額圖以及身為圣祖娘舅的佟國維佟國綱皆是跟隨出征,那滅葛爾丹無論怎么說好歹是文治武功里頭的武功,平叛了邊境之亂,不光是能讓邊境百姓安居樂業,還作為皇帝政績給載入史冊,名垂千古,如此又哪一點當不得郊迎了?而同樣在圣祖朝,皇十四子允禵出征西北那會兒,也是得到了這一殊榮,而雖然他在身份上不可能比得上圣祖爺,而西征大軍之中除卻他一個皇子阿哥之外,也再無其他貴胄,可是這話又說回來,允禵當時不光是被封為大將軍王,還并以天子親征的規矩出征,西北更是苦寒之地,且那番出征還不只是為著鏟平叛亂,重要的是要調和民族矛盾,這般之下,允禵又哪一點當不得? 而有一句說一句,作為一并出兵平叛荊州的將領,弘明倒也不是不希望借此得到上頭青眼,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他作為能夠從九龍奪嫡中走過來,且還能夠明哲保身的允祿的兒子,又怎么可能是半點不懂規矩之人?即便暫且不提努達海新月這頭已經糟心到如斯地步,讓人根本就分不出旁的心思,先全然撇過這一茬兒來說,這荊州又哪里能跟先頭的葛爾丹和大西北相提并論?這努達海又憑著哪一點能夠讓滿朝文武并宗室王公來朝其下跪郊迎?而退上一萬步來說,就是這平叛亂民再值得高興,可是這于盛世之中生出民亂難道就是個什么很光榮的事兒? 弘明懵了,索羅里懵了,隨后而上的軍兵也懵了主子爺,您這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 那頭的弘明等人被弘歷這一手玩了個瞪目結舌,站在郊外半天不敢動作,而與此同時,這邊身在乾清宮中的他家阿瑪允祿并鄂爾泰幾人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這郊迎又豈是什么都可以受得起的? 這除了當今圣上,以及實在是功勞過人的近支親貴之外,這天底下又有哪個能當得起滿朝文武并宗室王公的禮?就是當年孝端文皇后并孝莊文皇后等一齊從盛京到京,也沒有過這般的規格這身為下五旗的努達海憑哪一點能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