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第43章 顧瑾玉被簇擁著趕到皇宮時,新帝高鳴世結束了對一眾新貴老權的安撫,正在天澤宮等著料理顧瑾玉這最后一個刺頭。 三皇女高鳴興一身騎服站在天澤宮門口,目光如炬地看著顧瑾玉和祝留一對主仆走近,祝留夾著尾巴,屏聲斂息地想隨同顧瑾玉進天澤宮,卻在大門口被高鳴興薅了下來。 祝留:“……” 顧瑾玉毫無停頓地踏進宮門,空曠的天澤宮之內只有兩盞燈,女帝高鳴世除了多添半張軟床,其余陳設通通拋卻,一夜之間拆下了先帝的所有富麗無用物,把天澤宮拆成了近乎家徒四壁的程度。大約是把居處拆成新白紙,只等誰人來潑墨。 顧瑾玉踏進時,女帝長身玉立于一盞燈前,盯著昏黃燈光下的一對耳珠出神,待聽到聲響,她才合上盛著耳珠的錦盒,轉身看向顧瑾玉。 “蘇家剛傳來消息,他們的公子在摘星樓上被不明器物炸傷,幾乎命懸一線,蘇宰相方才在前朝面如土色,向朕請言致仕?!?/br> 女帝聲音平靜,只提這一樁糾紛,掠過了岳家和葛家。 “關家剛頹,蘇家要是再退,你顧瑾玉是能替千人文還是萬人武?” “晉國有千萬志士愿為陛下盡忠,不差臣一個小人?!鳖欒裱劾锏难z還沒完全消失,“陛下,高鳴乾要逃去哪?” “不礙事?!迸垡琅f冷靜,“北境出了兵亂,那才是你應該關心的,鎮北王已經請示過對北戎用兵,一旦出兵,你們一起去?!?/br> 顧瑾玉執著地又問了一遍:“臣只想捉拿高鳴乾歸案,那逆賊逃往何處了?” 女帝的手無意識地放在了盛耳珠的匣子上,停頓了一會,才給出答復:“朕自己會料理。你想要朕二弟的頭顱,應當拿北境的戰功來換。此外,白涌山原是蘇家管轄的領地,即此刻起,它歸屬于你顧瑾玉,滿城水源的管控也一并由你執掌?!?/br> 她打斷了顧瑾玉再次的執拗:“朕知道你在找人,聽著,未見遺尸,便是還有變數。比起瘋狗式的到處尋仇,你最好先考慮在世功名,若無權勢,你怎么庇護背后人?” “您什么意思?” 女帝徒手掐滅了一盞燈,僅剩一盞的燈光照在她半張臉上:“百年前煦光帝高驪與獅心后謝漆留下了一份【驪漆異世手札】,記載了唯有歷代君王才能得知的異聞奇錄?!?/br> 顧瑾玉面具似的臉隨著女帝的緩聲平述一寸寸出現波動。 “晉國曾有神權獨攬的時代,有皇嗣可憑借先祖的鬼魂之力死而復生,帶著前世記憶返老還童,重回少年以挽狂瀾,如此數十代,終止于煦光帝和獅心后。 “帝后當年鏟平了晉國神權的護國寺,遏止了時空亂象,但新問題隨之而來,帝后發現凡有高家血脈者,皆有可能卷入紊亂的時空,但卷入者不可還童,只可能穿越到后世?!?/br> 顧瑾玉耳畔似有轟隆隆的水聲:“陛下,你是說……我要找的人,他不是去了黃泉,而是去了后世?” “你要找的顧山卿,只要不見遺體,便有可能如此?!迸弁蛩?,“朕直到現在才告訴你,是看到了先帝遺留的三道免死金牌,才得知你和顧山卿的身份自出生便互換了。顧瑾玉,你知不知道此事?” “我知道,先帝可赦免顧家,陛下就可問罪顧家,臣來日是生是死都無異議?!鳖欒駱O快地恢復了神志,“但陛下方才說只有‘高家血脈者’,您的意思是——” 女帝平靜道:“鎮北王顧琰是上代的皇室私生子。論其親緣,顧家五個子女,與朕皆是堂親。此事是朕在先帝駕崩之夜,先帝親口告知的,鎮北王自己甚至從不知情?!?/br> 顧瑾玉驟然笑了一聲,既嘲于顧琰,又謝于顧琰,多謝他是皇室丑聞,才有萬幸的小燈幸免。 但他笑罷,淚意驟然就涌了上來。 顧瑾玉掉不出一滴眼淚,多年來都如此,關葛蘇三人都能流淚,他卻做不到。直到此時此刻,他的喜悲才遲鈍地涌起,覆蓋了熊熊燃燒的仇怒。 自冬狩夜之后,距今已有二十二天,他跳過無數次池塘,問過無數次當夜見聞,無論得到多少次相同的答復,他都不肯相信那最終的結果?,F在女帝只說了一樁怪力亂神的野史,他便不需要任何求證地相信了。 他愿意去相信,毫無條件地相信。 小燈可能還活著啊。 他只是去了后世,遠離了此時的骯臟。 多好啊。 顧瑾玉抬手捂住了雙眼,眼淚驟然潰堤似地涌出來。他發不出聲音,忘記了上一次流淚是多少年前。 也許是幼年時在禁閉室里禁斷了,又或許是在五年前中元節的落水里斷絕了——那時顧小燈撈他起來,guntang的眼淚滴了他滿臉,他覺得他的眼淚便讓顧小燈代流了。 時隔多年,他為顧小燈哀哭,如此遲又如此沉。 “陛下,你知道他去的那后世……會是多少年后嗎?” “看歷代君王記載,最短七月,最長共有六年?!?/br> “好……” 顧瑾玉無聲地淌著洶涌的淚水,破閘的眼淚像是蓄了多年,任掌心怎么捂,也汩汩涌流如流血。 他想,最長也只是等六年。 六年,兩千多個日夜而已。 * 顧瑾玉離開皇宮時已是天將明,祝留出不來,手下僚屬去往城外點兵,他獨自騎著千里馬北望回了顧家。 正是新年,顧家一反往年那隨波逐流的假熱鬧,是二十多年來唯有的真冷清。 昨夜除夕,關家滅門,顧如慧在安若儀的要求之下帶著她悄行至關家之外,自高樓親眼目睹安若儀渴望的關家全族之滅,高鳴乾正是預判到她們的行蹤,連夜冒險劫走了顧如慧。 王妃與二小姐下落不明,大小姐顧仁儷和親北戎已有十二年,序齒第三的世子顧平瀚被軍務拖在西南,身為一家之主的顧琰正在城外接手葛家一半的兵權,心無旁騖地為不久的北伐準備。 偌大的顧家,只有剛剛十三的五公子顧守毅孤零零地守著新年。 顧瑾玉一回來,一夜未睡的顧守毅就頂著熬得發紅的雙眼趕過來了:“四哥,四哥!” 將近九個月不見,加之新年的四分五裂,顧守毅的眼淚下來了。 顧瑾玉的回應卻是:“以后不要這么叫我。你知道,我和你沒有血緣關系?!?/br> 顧守毅的眼淚還掛在下頜,怔在原地僵成了一截木樁。 顧瑾玉轉身要走,他連忙追上來:“四哥!你們能不能……能不能不要留下我一個人?!?/br> “你真正的四哥不是一直這么過來的嗎?”顧瑾玉聲音又沙啞起來,“你們誰也不接納他,他一個人被隔絕在方寸之地,孤獨了這么多年,你享盡世家榮華,全府尊榮,沒有人逼迫你晝夜不休地做牛做馬,更沒有人強迫你以色事人,你有什么不可以的?” 顧守毅被留在原地,顧瑾玉轉身去往東林苑,顧小燈住過的地方全部由祝彌封住,北伐之前,他想盡可能地待在和顧小燈有關的地方。 可是長洛如此之大,顧小燈活動過的地方卻如此之小。 顧瑾玉要毀了摘星樓、明燭間、竹院,蘇明雅不配。 刨除那些之后,顧小燈就剩下寥寥的領地痕跡。 顧瑾玉在地上走,花燼在半空跟著他,一人一鷹進了被許多貴公子譽為桃花源的廣澤書院,走到了顧小燈的牢籠里。 平平無奇的小屋舍門口,皮毛干枯的黑白牧羊犬無精打采地趴著閉眼,花燼率先飛到它面前,小狗和大鷹各有一雙黑豆眼,一對視便都明亮起來。 小配活過來地亂竄,圍著花燼亂搖尾巴,不等顧瑾玉走近就狂跑到他身前,立起前腿扒著顧瑾玉的衣袍亂蹭亂叫,它不嫌顧瑾玉一身風霜和腥氣,只是在興奮過后,迷惑地不住歪著腦袋看向顧瑾玉身后,那意思十分明顯:我另外一個爹爹呢? 顧瑾玉沉默地把它抱起來,小配開心又著急,不住地汪汪吠叫。 待抱它進了屋內,奉恩和奉歡已經恭敬地侍立在門邊,奉恩還鎮定些,奉歡卻是緊張得要哭出來。 顧瑾玉沒有為難他們,只是抱著狗默默走進里屋,低頭問懷里的小配:“小燈平時都在做些什么,你知道嗎?” 小配泥鰍似地從他懷里跳出來,蹦蹦跳跳地跑到書桌前,挨個把抽屜咬出來,像顧瑾玉展示了顧小燈按著時間順序整理的見聞錄、功課筆記。 顧瑾玉的睫毛抖起來,手伸在半空猶豫了半晌,才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顧小燈最早的一本見聞錄。 翻開第一頁,記述的是顧小燈當年第一天進學堂的感想: 【世道太平,人間盛世,長洛黃金鄉,廣澤桃源家】 顧瑾玉小心地往后翻,很快看到了這樣一行: 【天銘十三年,盛夏五月,聽瑾玉談吐有感,顧森卿,真如深森未知,如霜刃冷冽……與我天差地別】 只此最后一句,顧瑾玉被一箭穿心,恢復的淚腺又發作起來,眼淚不受控制地便砸了下去。 他急忙別過臉去,緊抿著唇等悲愴過去,小配圍在他身邊,圍了半天都找不到小爹爹,翹起的快樂尾巴耷拉下來,尾巴尖尖垂在冰冷的地上,湊過去舔顧瑾玉臉上的淚痕。 顧瑾玉閉上眼,低頭深呼吸半晌,才抱住小配,小心再打開顧小燈四年前的見聞錄。方才看到里面劃去了一行,他翻著紙張辨別那行被顧小燈自己否定的痕跡,很快認出了那一行是“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 所以顧小燈當時記的是【森卿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與我天差地別】 顧瑾玉失控的淚腺久久不能緩過來。 我在人間位極人臣。 你在水下無人問津。 第44章 顧瑾玉在學子院住到了正月二十,新年已過,他來到了十八歲,在顧家發布的第一樁越過父輩威權的決策是關閉廣澤書院。 顧琰忙碌于北征,顧家真正意義上成了他的一言堂。 只是這新局來得遲了。 廣澤書院廣開了五年,它也許是不少長洛權貴子弟的年少桃花源、綺夢溫柔鄉,許多人在它懷里得柔情,顧小燈五年如一日受排斥在最后一排,得到的是無盡的流言蜚語。 顧瑾玉討厭它。 元宵節那日,顧瑾玉到蘇明雅居住的竹院,巡過三圈,讓祝彌記下竹院中一切蘇家用具的金額,是夜圍火盡數燒毀,連夜把毀損的用具金額遞到了蘇家府上。 翌日,盯著蘇家的眼線便來匯報,蘇明雅原本好轉的身體病重了。 “又病重,祝他年年病重?!鳖欒癖еっ謴托┕鉂傻男∨?,緊接著又問起了其他人。 “葛家少將軍當日被您一刀穿胸,如今已經能下床了,體質和您不相上下?!毕聦龠€感慨了一下,“關家那對兄弟,關云霽沒什么大礙,依您的安排,送去了霜刃閣。關云翔爛泥似的,那關云霽還好些?!?/br> 霜刃閣是長洛鍛武的機構,曾有人才輩出的輝煌時代,近百年一再削弱其內部的殘酷,逐漸歸于平和,成了個雜學廣練的閑適地方。里頭攬文為次,練武為主,最會因材施教,顧瑾玉在里面待過半年,后來便將祝留引過去,學得一身武藝。 關云霽過去渴望的去文會武的夢想能實現了。 只是這一去,再出來時,他不再是長洛聞譽的大世家上等貴胄,而是一個俯下脊梁的所謂下等仆從。 一壺春風桂花酒的打馬少年游總是要翻篇的,翻過后,寥寥能是縱馬青年游,更多的都是下馬獨行。 顧瑾玉抱著小配久久地沉默,低頭看桌上的幾封折子,有北境軍況,有長洛布局,有新秀百人,有頑固百人。 掃過那些血雨,他又去看裝上封皮的山卿見聞錄,用二十天背下顧小燈的五本見聞錄,一筆一劃都刻進了心海。 【天銘十三年,仲夏十五夜,與關兄葛兄飲酒,倍感欣喜】 【東晨哥妙語連珠,如暴雨洶洶,又似寶馬噠噠】 【云霽兄雖傲,卻實在如雷電耀目,莊嚴似石獅】 【兩位與我鳥魚之別,我似魚餌,他們為鳥卻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