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上香
“派香!”坐堂高喝一聲。 有一個弟子雙手舉著香盒來到供壇前,從前一排站起來了個高壯的大漢,向著龍頭和各排兄弟以及客卿抱著拳做了個揖,開始給新人派香。 這是專管兵事的執堂,于二君讓計劃讓方不為爭的便是這個位子。 三十六人分三排跪立,方不為在第二排。 等派到方不為這里時,執堂停了下來。 方不為抬起了頭,看到執堂面無表情的看著自己。 這便是安良堂的執堂,總管兵事,在堂內坐第八把交椅。姓高,叫高振生。 方不為打問過,知道這位執堂大爺是真正靠拳頭和功勞升上來的,不似國父一般,靠的是名望。 他雖然還是行一的大爺,但在門內的位置有些尷尬,遠不如行三的“桓候”。 安良堂內的桓候內負總務,外負經商,門內的收入來源,近三分之一來自這一堂,是司徒老先生的得力臂膀。 在海外興兵事,無疑于找死,所以早在一九零五年成立之初,司徒老先生便定下了安良堂的發展策略:內興工商,外聯志士,努力將安良堂定位和發展成資本商業團體,以興工經商救國。 所以兵部尚書,也就是執堂大爺的職責,更多的是挑選身手敏捷的弟子組織訓練,一為護山門,二為護佑門內弟子家謄平安。 高振生看了看方不為,將一支香遞給了他,方不為接了過來,合在了手里。 “你要升壇?”高振生的聲音不輕不重。 方不為下意識的一怔。 高振生怎么知道的? 看前后左右的新弟子全都扭頭望著自己,方不為抬起眼皮,若有所思的看了高振聲一眼。 想讓自己提前成為靶子? 香壇開完之后,便要在堂內擺擂,由今年新入門的百多名弟子爭“新一”之位。 新人爭到新一之位之后,若不滿自己是行一的最末之位,才會告請門主升壇,與第八位的刑副爭紅棍之位。 打敗了紅棍,若還想再進一步,就要與坐第八把交大哥大的執堂對擂。 這是洪門中新人能爭到的最高排位。 若不是名望極高,有大功于家國和山門之人,想爭這個位子,只能靠拳頭。 新入門的弟子如果知道有人提前就告請門主希望升壇,豈不是說明這個人已將“新一”之位視為囊中之物? 剩下的新人哪個會服? 肯定在爭擂之初,就會將這個人當成勁敵。 哪里來的渾球? 不知天高地厚! 別說跪在香壇前的三十多號新人,就連各堂當家也不敢置信的盯著方不為。 竟然有人連擂都未開,就敢請求升壇? 方不為笑了笑,又看了看高振生。 高振生怎么知道自己要升壇的? 更知道自己要連升兩壇,要與他爭“執堂”之位。 按常例,要等新一首次升壇,爭到“刑副”的紅棍之位之后,才有資格升雙壇,高振生才會下場守擂。 消息是怎么走漏出去的? 方不為扭頭看了看坐在前一排的張永和。 張永和眨了眨眼睛,看了看司徒美堂。 原來是老爺子提前打了招呼? 可能是怕自己受傷,讓高振生不要下手太重。 老先生這樣想考慮也沒有錯。 想要爭到“新一”這位,自己就要打七場,還和再和紅棍打一場,等到與高振生對擂,已是第九場了。 而今日之內必須要見高低,等于是連戰九場,既便身手再好,等打到第九場,自己能剩多少體力? 方不為有些哭笑不得。 老爺子對自己這么沒信心? 看方不為不應話,高振生面無表情的錯過了方不為,給下一位新人派著香。 方不為暗暗的嘆了一口氣。 他原本就沒想過要爭這“刑副”和“執堂”之位。 按常例,這兩個位子都是要鎮守總堂的,方不為也根要不可能一直留在美國。 他的理想目標,其實是“桓候”,“披紅”,“插花”這三位。 這三個職位是洪門內的總務官和督糧官,現在不造反了,就用不著督糧了,而他們現在的職務主要是幫山主處理生意的事務,自由性很大。 反正星洲洋行和上海商行也要與老先生做生意,方不為掛這么個名頭更合適一些。 但老爺子這兩天忙著開大香堂,迎接各路客卿和來賓,方不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和他解釋這些事情。 沒想到讓高振生誤會了。 看擺擂之前有沒有機會,知會張永和一聲,讓他給老爺子轉達一下。 派完了三十六支香,新人舉過頭頂,合誦了一首“敬香詩”,一一起身,將香插在了香爐里。 眾人重新跪好,高振聲上了一柱香之后,才拿起了供桌上的洪門刀。 刀是精鋼打造,重十八斤,既是山堂內的法刀,也是戒刀,新入門弟子都要被執堂用此刀敲擊后背,同時立誓。 “立誓!” 等坐堂喊過之后,高振聲雙手端起洪門刀,向山主,自家兄弟和客卿示意了一下,才輕輕的拍在了跪在最前面的楊子期身上,同時大喝道: “金銀財寶,榮華富貴,忠孝仁義,勇禮智信,自取其一……” “取義!”楊子期高聲應道。 意為殺身成仁,舍身取義,暗合安良堂的山名。 這句話被后世的三合會改了一下,變成了“要錢還是要兄弟?” 新入門弟子則回:要兄弟! 高振生一一拍過,輪到方不為的時候,方不為暗暗的留了意。 他本以為高振生要暗中做手腳,但也如之前一般,高振聲用刀背輕拍方不為后背,大聲問道“金銀財寶,榮華富貴,忠孝仁義,勇禮智信,自取其一……” “取義!”方不為應了一聲。 高振生又走向了下一位。 難道是自己誤會了? 方不為瞄了一眼高振生的側影。 三十六人全部問完之后,高振生站在新人一側,大聲誦讀洪門戒條。 高振聲背一句,所有新人便跟著背一句。 共有二十一則,十禁,十刑,十八律書,十條,十款,十戒等。 后世三合會統一歸類為三十六誓,七十二例。 整整半個小時,立誓才結束,方不為大概算了一下,至少跟著念了四五千字。 他懷疑洪門把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具有正能量的誓言全都找完了,才訂下來的誓詞。 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