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穿為死對頭影帝的貓、高冷師尊:萌徒要翻天、工具人,但可愛萬人迷[快穿]
老皇帝覺得自己了解李玹,他逼死了對方的妻子、外祖一家,他的母親當年逼殺了李玹的母親,還有這些年來被他一點點除去的、心向李玹的先帝舊臣,以及太子的心腹。 這一筆筆血債,還有十八年的痛苦囚禁,他不認為李玹能忍下去。 加上長安之前被亂軍圍困后,一直兵力空虛,所以無論朝臣怎么勸,老皇帝都決意先回洛陽。 裴椹自然不知道老皇帝的這番心路歷程,他只知道自他大軍從長安開拔不久,皇帝便下令要回洛陽。 然而因為隨行的宮人、朝臣,以及家眷太多,加之老皇帝自從在長安被圍困后,身體一直不太好,這一路走的不算太快。 也幸虧沒走太快,據說在距離洛陽還有一半行程時,兗州忽然發生兵變,起事的官軍一路向西,長驅直入,一舉攻下洛陽。前不久剛被裴椹收復的洛陽,轉眼就又丟了。 至于兗州軍忽然起事,是因為老皇帝這些年為削弱地方兵權,一直打壓地方軍。不說兗州,就是裴椹的并州軍,都常被克扣軍需糧草,只不過裴椹自己有本事籌糧罷了。 但若僅是如此,也不會忽然發生兵變,實在是去歲大澇又大旱,加上地方官貪墨橫行,不說百姓,就是士兵沒少餓肚子。再加多年夙怨累積,一些將領終于忍不下去,聚眾起事。 這伙叛軍攻下洛陽后,聽聞皇帝正往洛陽方向來,便出兵繼續往西,打算生擒皇帝,驚得皇帝連忙掉頭,打算再回長安。然而這一來一回,折騰得隨行禁軍苦不堪言。 尤其他們受苦挨累,還要伺候一眾貴人,行軍快了慢了,都時不時要挨罵。沒過幾日,因大雨阻礙行程,眾人苦不堪言,禁軍中也發生嘩變,同行的趙王趁機囚禁老皇帝,欲兵變奪位。 趙王是老皇帝的第六子,因母親受寵,一直被老皇帝喜愛。然而再受喜愛,老皇帝也沒想過立他為儲君,老皇帝屬意的繼承人一直是梁王。 然而趙王因這些年受寵,常和梁王發生齟齬,與其積怨甚多,又在老皇帝的寵愛下漸漸生出野心,這些年更是逼得梁王不得不為穩固位置,拼命拉攏朝臣、世家。 然而老皇帝如今接連經歷圍困與兵變,身體大不如前,尤其前段時日又病一場,看著像是要撐不住。趙王不由擔心老皇帝一死,梁王繼位,自己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頭。 加上趙王曾聽聞,老皇帝當年就是趁太祖皇傷重彌留之際,在軍前突然兵變,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于是他牙一咬,心一狠,干脆學老皇帝,將對方也囚禁了,矯詔稱老皇帝傳位于自己。 好在同行的燕王夫婦及時逃過一劫,裴椹此前離開時,就給他們留了一支千人的隊伍,保護他們安全。禁軍發生兵變時,裴椹留的士兵正好提前察覺,立刻帶燕王夫婦等人逃離,如今應該正往梁州來。 但趙王此舉,將先一步到洛陽,但因叛軍打來,不得不又逃出洛陽的梁王父子整蒙了。得知趙王矯詔奪位,梁王世子緊急派人來裴椹軍中,讓裴椹先別打李玹,趕緊率兵去打洛陽。 之所以沒讓裴椹去救老皇帝,是因為梁王父子認為老皇帝已經兇多吉少,趙王恐怕不會讓他活著。既然這樣,反正也救不回來,不如先打洛陽。 洛陽是大周真正的國都,如今趙王兵變囚禁老皇帝已是眾臣都知的事,只要梁王能收復國都,在洛陽稱帝,就比趙王名正言順,也更能收攏人心。 而且對梁王父子來說,趙王能直接殺了老皇帝,對他們反而更有利。 甚至,為了讓裴椹能出兵,梁王世子派來的人還帶了一份老皇帝的密旨。就不知這旨意是真是假,畢竟老皇帝已經被囚禁了。 裴椹聽完,卻陷入沉默。 非是他不愿離開梁州,而是他這一去,就相當于支持梁王,摻和進兩王奪位的爭斗中。此外占領洛陽的叛軍,本就是兗州和豫州的部分官兵,自己人打自己人,這也是他不愿的。 “可若不去,兩位王爺無論誰日后奪了位,只怕都會清算我們?!睏钤嗒q豫道。 趙王就不說了,在對方眼里,裴椹早就是梁王一派的人,一旦他登基,必然不會放過裴椹。至于梁王,原本裴椹與他和梁王世子關系甚厚,可正因為關系好,裴椹此時不幫忙,日后梁王奪了位,必也會記恨。 裴椹一時沉默,沉思片刻,忽然起身寫了一封信,打算讓金雕送去并州。 楊元羿明白過來:“你擔心大周內亂,胡人趁機而入?” 裴椹神色凝重:“不可不防?!?/br> 若是可以,他倒是想回并州。但就像楊元羿說的,他不去幫梁王,說不過去,若直接往北回并州,不順路救老皇帝,也說不過去。 如此一來,往哪動都不好。 但兩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收到的消息,已是梁王世子在兩三天前派人送來。 就在這兩三天,情況又急轉變化。趙王得知梁王世子派人送信給裴椹,認為裴椹定會出兵攻打自己。 尤其裴椹的大軍一南一北,分別駐扎在梁州和并州,剛好可以往中間夾擊趙王,更別提雍州的張大人又是老燕王的門生,與裴椹關系匪淺。 趙王一時心慌,竟從胡、羌、鮮卑借兵。自然,這里的胡不是奪取大周大片北地的北胡,但他們與北胡曾是同族。 當年前朝皇子奪位激烈,從周邊胡羌等族借兵,哪知引狼入室,致使胡人大舉南下,攻占近半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