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496節
“邊騎北上后,那你為何又突然讓白氏鐵騎離開?” 趙秋再次詢問道。 對于邊騎北上的事情,趙秋也清楚白衍的話沒錯。 看著眼前這個不算俊美,卻又年紀輕輕的少年,趙秋十分清楚,若是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這少年絕對不會輕易調動白氏鐵騎。 白氏鐵騎只要調動,一般必有大事! 但眼下趙地之中,可并沒有大事。 “過段時日,燕國準備獻出督亢地圖,向王上求和!” 白衍輕聲解釋道。 昏暗的燭光下,白衍看著妖艷誘人,卻又給人感覺生人勿近的趙秋,白衍悄然看向木桌,一邊把手下中的玉佩藏起來,一邊準備書寫竹簡。 “這件事情你不可能不知道,說吧!今晚來找我所謂何事?” 白衍拿起筆墨,輕聲開口。 對于趙秋的眼線,白衍很清楚,燕國的消息,一定瞞不住趙秋。 而且白衍還聽魏老提及過,當初燕丹在秦國為質子的時候,逃離秦國,在背地里出力也有趙秋,否則燕丹不會如此順風順水的回到燕國。 畢竟彼時燕丹若沒幫助,別說離開秦國土地,就是想要早些回燕國,中間還要途徑趙國疆域。 所以眼下他都收到燕國準備獻督亢一地給秦國的消息,趙秋怎么可能不知道。 “此番你是不是……準備破壞燕國降秦?” 趙秋美眸浮現一絲猶豫,看向白衍。 一句話,讓白衍目瞪口呆,滿是疑惑的看向趙秋,那眼神讓趙秋俏臉有些不自然的看向一旁。 似乎知道白衍心中所想,趙秋目光再次看向白衍。 “你都敢為嬴政扛下趙地舊族的仇恨!” 趙秋解釋道。 趙秋在告訴白衍,在她眼里,如今嬴政頃刻間便可讓秦軍攻伐燕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白衍很有可能,會在暗地中破壞燕國獻圖的事情。 這也是最能解釋為何白氏鐵騎,突然接到白衍的命令離開善無。 只要燕國尚未降秦,日后秦軍便能找到機會攻伐燕國。 更重要的是,別人不敢在暗地里破壞這件事情,但趙秋甚至,眼前的少年或許還真有可能。 房間內。 白衍有些哭笑不得的看著趙秋,表情滿是荒謬。 “公主實在高估白衍?燕王獻督亢一地于我王,白衍可沒膽子破壞此事!” 白衍說道,笑著搖搖頭。 隨后在趙秋的注視下,白衍拿著毛筆,準備在竹簡開始撰寫。 趙秋美眸怔怔的看著白衍,帶著一絲疑惑,然而憑借著直覺,她有感覺白衍似乎不像撒謊。 “當真只是護送?” 趙秋心中還是不怎么相信白衍。 因為趙秋見過太多太多人,以及所有趙地舊族勢力,全部都被這少年耍得團團轉。 “是!只是護送!” 白衍帶著笑意望向趙秋。 趙秋見狀,美眸看了白衍一眼,想了想,看著木桌。 “需不需要我給你研墨!” 趙秋輕聲問道詢問白衍。 白衍有些詫異,卻是搖搖頭。 “若是嫌棄我,那我可以為你去叫你那美人過來,讓她給你研墨?!?/br> 趙秋輕聲說道。 “夜以深,她已經休息,便不要驚擾她!” 白衍拿著毛筆跪坐在木桌前,看著眼前的趙秋,此刻的白衍已經清楚,趙秋很可能因為了解燕丹,已經有預感,此番燕國求和,恐怕事情沒那么簡單。 這才能解釋為何趙秋在得知白氏鐵騎離開雁門,會如此敏感。 房間內。 看著眼前趙秋跪坐在木桌對面,給自己研墨,白衍沒有再出言拒絕。 趙秋眼下一切都只是猜測,沒有收到消息,更不知道他已經清楚,燕丹準備刺殺嬴政,所以對于趙秋,在這件事情上,白衍倒也不需要擔心太多。 “你準備派何人前去護送燕國使臣?” 趙秋跪坐在木桌旁,在燭燈下,一手挽著趙國服飾花紋的袖口,一手輕輕研磨著墨水。 詢問間,趙秋美眸不動聲色的看向木桌對面的白衍。 “我剛好有些事情,可能要回一趟咸陽!” 白衍聽到趙秋的詢問,頓筆,思索間,看向趙秋說道。 想到白巖已經帶著妻女去齊國,白衍算算時日,如今白巖應當已經差不多回到半路。 這一次除了燕丹謀劃刺殺嬴政的事情外,白衍也打算處理白氏的事情。 所以無論如何,此番他都要回一趟咸陽。 “你又要回咸陽?” 一直研墨的趙秋,聽到白衍的話,手停下,俏眉微皺。 話若是被其他人聽到,一定會感覺白衍像個負心漢,而趙秋像個怨婦,然而事實上。 趙秋此刻目光看著眼前少年,有一絲絲擔憂。 她是真的害怕這少年的存在! 如今雖說不清楚燕國哪里有什么打算,是不是她多想,但她卻清楚,只要有眼前的少年在,即使燕國有謀劃,稍有不慎,便會有可能被少年察覺出來。 這少年的心思實在太過縝密,她清楚一般人都會很容易被這少年的外表給蒙蔽。 “你就不怕你不在雁門,如今北上的邊騎有戰馬,直接被代地策反?” 趙秋說道。 不過話音落下后,就看到白衍微微搖頭。 “我相信他們!” 白衍一句話,讓趙秋沉默下來。 第三百七十一章:荊軻前來拜訪。 四月耕種。 由于百姓開始耕田勞作,雁門百廢待興的土地上,田野間到處都是百姓忙碌的身影。 耕地、播種、撒谷,一件件事情讓那些忙碌的百姓,在烈日下全身都是汗水,不過雖然看起來辛苦,但每一個百姓臉頰上的笑容,卻止不住的露出來,眼神除了疲憊,也滿是期望。 經歷過數年的干旱,如今沒人能比得上雁門百姓,更為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生活。 這天下,最累的是百姓。 這天下,最苦的也是百姓。 這天下,要求最少的,也是百姓。 一切所需,一切所圖,不過是想好好的活著而已。 而很多時候,這些很簡單的要求,也都是一種奢望,因為上位者永遠都只知道自己的需求,百姓的需求,往往排在最末尾,在任何事情之下。 這個認何,有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白衍能那么短的時間,便在雁門站得住腳,絕非僅僅如天下人以為那般,是除掉雁門舊族勢力那么簡單,百姓的需求若是得不到滿足,連生存的希望都沒有,怎么會有今日的安定。 公子嘉,如今在代郡稱王,曾經連續派人到雁門密謀,但最終皆是無功而返。 公子嘉想要得到的,也不僅僅是邊騎,其中還有與邊騎一樣重要的,便是雁門的百姓。 或許公子嘉一直不明白,為何在白衍接手雁門之后,不管是數萬邊騎,還是雁門一郡的百姓,都不愿意再支持他這個趙國公子,有著趙王氏血脈的人。 善無城門。 數輛插有燕國旗幟的馬車,緩緩來到城門。 在看守城門的秦吏阻攔下,為首的一輛馬車,一個手持燕國節使的男子,從馬車內走出來。 “吾乃燕使荊軻,此行奉命前去秦國,面見秦王!途徑雁門,特來拜善無城訪楊郡守與白郡尉!” 荊軻站在馬車上,對著秦吏說道。 此刻在這幾輛馬車左右兩旁,赫然有五十名手持利刃的燕國士卒,模樣看起來十分有氣勢。 秦吏聽到荊軻的話,雖然不認識節杖,但是見到通關信物后,也不敢怠慢阻攔。 “去稟報郡守、郡尉!” 為首的秦吏轉過頭,對著身后的秦吏囑咐道,說話間也看向另一個秦吏,使了一個眼色。 燕使前來,自然是要通報給郡守,而眼下那么多手持利刃的燕卒,自然要加以防范。 而別說善無城這里的所有秦吏,就是整個雁門郡的秦吏,都直屬于郡尉調遣。 “燕使,請入城!” 秦吏看到其他兩名秦吏轉身朝著城內跑去,于是轉過身,示意眼前的燕國使臣可以入城。 荊軻手持燕國節杖,見狀沒有再說什么,看了城門一眼后,便轉身走回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