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102節
“嗯!” 白衍點點頭。 白衍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此前他既然答應過白裕去白氏,自然不會食言。 況且白裕待他很好,如今中毒回秦,日后若有閑暇,自然也許去看望一番,否則看起來,似乎有些過河拆橋。 正如同昔日之所以取消婚事那般,他不愿對白氏有愧疚,故而取消婚事。 眼下白裕中毒,他有機會,自然會去看白裕。 “這是你昌伯,托人從宛城給你送來的,本想祝賀你奪得先登,立下首功,眼下剛好碰上你再獲大功?!?/br> 司馬興從一座劍托上,取下一柄通體黝黑,卻給人感覺精美、威風的秦劍,隨后交給白衍。 “嗯?” 白衍聞言,一臉疑惑。 昌伯! 很快,白衍突然想到,在藍田大營時,第一次見司馬興,司馬興就說過其仲兄司馬昌便在宛城做主鐵官。 看著司馬興將秦劍交予自己,白衍接過來后,常年持劍的他,在拿著劍的瞬間,便感覺這柄秦劍與尋常秦劍的重量不一樣。 鐵劍??! 伴隨著腦海里浮現的念頭。 白衍伸手撫摸著上面的做工精美的紋路,隨后一手持件,一手拔劍。 鏘~! 伴隨著劍刃出鞘,白衍能清楚的看到劍刃鋒利無比,劍身之上,伴隨著交叉的紋路,還刻有‘白衍’二字。 白衍知道,主鐵官只是掌管鐵煉,而若是私自鑄劍,都是需要自己掏錢。 而且白衍能感覺到,這柄劍是出自大師之手。 顯然那素未謀面的司馬昌,為了這柄劍,是真的花費心血。 “多謝!” 白衍把劍放入劍鞘之后,輕聲對著司馬興拱手說道。 當今天下,秦國士卒多是以青銅劍為主,鐵劍數量極其稀少,多是配于精銳之卒。 青銅劍的鍛造雖然爐火純青,更是在數百年前,就曾經出過越王勾踐劍、湛盧、干將、莫邪等諸多名劍,但那些都是出自大師之手。 普通的青銅劍比之精湛鐵劍,還是差上一些,哪怕秦國青銅劍有墨家的幫助,遠超他國。 在秦國奪得宛城之前,宛城屬于楚國。 越滅吳,楚滅越,故而楚國得其吳越精湛的煉劍之術。 昔日秦昭襄王就曾有感慨:楚國的鐵劍鋒利,而歌舞演技拙劣。 能讓秦昭襄王都眼紅,故而感慨,可想而知,一把鐵劍在世人眼中,到底多珍貴。 更別說,此次司馬昌,還是請了大師鍛造此劍。 “白氏與司馬氏,本就是世家,有何謝之?!?/br> 司馬興看著白衍,輕聲笑道。 因為此前白衍留有竹簡,方才柴也將北上經過,與他詳說。 司馬興也沒有再問白衍什么。 想到這一次白衍立下的大功。 “此次你的功勞不小,但馮文主動歸降,宛城有他大半之功。廣武、滎陽,也有半數馮文之功,可否再破例升爵,就要看當今王上?!?/br> 司馬興看著白衍收起秦劍之后,輕聲說道。 破例,便是指超過三爵。 而以秦律二十爵來算,白衍就是升三爵,也只能從大夫到公乘。 破例的可能性很小。 此次北上,若是沒有馮文,是白衍獨自奪得四城,那或許也有可能破三爵。 而因為有馮文的原因,便只有浮戲山、成皋,全是白衍的功勞。 保護糧草輜重,韓將韓邱的首級,加上后面北上,得宛城、廣武、滎陽,這些加起來,白衍升三爵足夠。 但破例升爵,或許可能還差一點。 “白衍心知!” 白衍輕聲說道,對于不能破例提拔,并沒有意外,這都在預期之內。 “不過鐵騎大軍,你不必再擔憂。白裕與我想的一樣,如今你立下大功,王上定會給你機會。白裕曾說,你這小子應當也能猜到?!?/br> 司馬興笑著說道。 當今秦國朝堂,眾多大將,不提有騰老將軍、王翦將軍等人,不提其他將軍,就是如今年輕一輩里,都有年紀輕輕,卻享受盛譽的羌瘣、李信、王離、蒙恬四人。 在秦將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想要得到當今王上的重視,很難! 哪怕白衍是白姓,白起的姓氏。 不過并不代表,白衍沒有機會。 此次白衍北上立功,除了能升爵,也給朝堂內的文武百官知道,白裕中毒之后,白氏并非無人。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給王上看到,白衍有領兵的能力。 若是之前對白衍破格提拔城大夫,是給白衍的一次考驗。 那在白裕中毒之后,白衍斬殺韓將韓邱,以及北上四城。 這遠遠超出一名大夫,能給出的功績。 故而當今王上,定會再次給白衍機會,這也是王上試探文武百官能力的方法之一 “嗯!” 白衍聽著司馬興的話,點點頭。 昔日在白裕與他說是一次考驗之時,他就本能的聯想到,有第一次,就會第二次、第三次考驗,就如同后世選拔人才一般。 這也是為何昔日如此篤定,只要北上奪得四城之后,就能掌控白氏鐵騎。 書房內。 在交談片刻之后,白衍便告辭離開。 司馬興點點頭,看著白衍手持秦劍離開的背影,眼中盡是感慨。 誰能想到,昔日那個拿命去奪先登的少年,轉眼間,一番舉動,卻讓所有人都為之意外。 想起白裕見到竹簡時,那虛弱蒼白的臉色,盡是錯愕。 一想到那個場面,司馬興忍不住笑了笑。 不過司馬興同樣也忍不住羨慕。 白氏日后有這少年在,必不會沒落。 只要白衍能繼續為秦國立下功勞。 白衍遲早會有一天,進入秦國朝堂,去親自面見王上。 第九十五章:命令 接下來的兩天。 因為無需護送糧草輜重,而楚國、趙國似乎并沒有出兵援韓的意思。 白衍都一直待在府邸內,并沒有離開去什么地方。 珪的棺槨,白衍已經請一些百姓,替他送回秦國,送去珪的家鄉。 昔日在陽城時,他本想等到白?;仃柍?,他便親自送珪的尸體回秦國。 但后面碰到白裕被刺殺,中毒昏迷。 他一邊要安撫將士,一邊又要頂著壓力領兵立功。 如今,他已經無法離開陽城。 眼下能做的,就是把珪的尸體,從少徑山帶回來,托人送回去,等日后他回秦國之時,再去探望珪的父母,讓珪的父母日后若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便托人找他。 呂奇也在第三天的時候離開陽城,前往齊國。 白衍本想呂奇到城門,把這這段時日撰寫好的竹簡,拖呂奇一同帶去齊國。 卻不曾想,呂奇早已備好馬車,車內鋪墊有軟枕。 “他日我歸來之時,定能與白衍相識為友,到時候,自會在白衍面前,給你多說好話?!?/br> 呂奇看著衍,笑著說道,示意不必相送。 白衍沒說什么,拱手打禮,隨后看著呂奇那胖嘟嘟的身體進入馬車。 不知道呂奇為何方如此篤定,從齊國歸來的時候,一定會結識自己。 …… 陽城百姓依舊如火如荼的忙碌著,為奔波而勞累。 商賈、士族之人,依舊在城內十分享受,忙著游走于各個酒樓。 看似一切都十分平靜。 但白衍心里清楚,在平靜之景下,一個個勢力都在等待著機會。 由于此前司馬興的囑咐,他隱匿行蹤,故而那些收到消息的勢力,都以為他還在新城。 在韓國滅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