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5)
歐陽玉秀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的王志鵬還在臺上講話,除了紀律外,他在為林芮做宣傳,他的言辭之中充滿了對林芮由衷的認同和夸獎,他對所有來培訓的人員說:“林芮是個新人,比你們來公司的時間都要短,可人家為什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績呢?這種成績背后藏著怎樣的經驗之談?這些恐怕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再說了,林芮講她的經驗之談時,是很真心誠意的,這種真誠的銷售經驗,你們在其他的任何地方聽不到,別人也不可能告訴你們。當一個成功的銷售員講述自己的經歷之時,你們為什么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吸取你們所需要的知識和被忽略的細節呢?為什么要處處為難一個對你們真誠付出的人呢?” 王志鵬的一番話被站在窗外的林芮聽見了,她沒有想到對她一直不待見的王志鵬,會幫她說話,而且為了她在公司里的威嚴,他讓她回避了這一幕,如果不是林芮不放心接下來的培訓安排,偷偷地跑到會議室來看看,她還真不相信,王志鵬會為她做這種幕后的事情。 林芮看著站在臺上講話的王志鵬,打從心眼里感激他,也放下了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盡管公司目前的情況很容易讓林芮滋生出鶴立雞群的驕傲情緒,而且老板也給了林芮這樣的機會,對林芮的重視可以說上升到了全所未有的程度了,不過林芮提醒自己,時刻要低調,正是由于她的真誠和低調感動了王志鵬,讓王志鵬肯幫她了。 其實老板鄧洪彬的事跡也曾讓林芮很感動,鄧洪彬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就隨母親做手工縫紉的裁縫鋪,剛剛有一點錢就想方設法去日本服裝公司打工學習,他憑著聰慧和勤力學了一身的經驗和布料識別等等,回臺灣后,他父親鄧楚雄不僅在服裝上起步得很快,在日化方面也取得豐厚的回報,家里的廠子越辦越大,鄧楚雄盯上了大陸的市場,只是當時臺灣和大陸不像現在這么進去方便,一直拖到現在才來江城投資,林芮對鄧洪彬還是很敬重的,他是一個從最基礎的師傅到高層管理行家的,這一點與鄧洪陽不同,鄧洪陽是學院派的,而鄧洪彬是實力派的。不過,林芮對這兩位鄧家的老板都心滿敬意的。 鄧洪彬曾經告訴過林芮,在理想與現實的磨合中最重要的是適應能力,即或你胸懷改造世界的雄心大志,也必定要首先適應社會,才能改造社會。那些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才子,都是因為處理不好這一層關系轉而對社會憤世嫉俗,如果所謂才華都體現在挑剔別人的尖酸刻薄上,只能是越來越來挑剔,越來越嘮叨,也越來越惹人生厭,終致郁悶一生不得志。這些人終身不明白一個淺顯卻深刻的道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總是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總覺得別人都那么無能但卻那么成功,一生心理不平衡。比你有錢的,你不比財富比學歷,看不起先富起來的那批人的素質,對同事的成績也認為是會拍馬屁或者小子命好。林芮覺得既然馬長著屁股,且你目也不盲,為何你不拍?只要錢是正道來的,那就是能耐,做倒爺你吃不了那個苦,做股票你沒有那個投資理財的膽識和眼光。如果你連進入社會的門檻都邁不過去,還好意思奢談什么才華?! 這也是林芮進入銷售界后的指導思想,不過林芮所幸有老板鄧洪彬作為進入社會的最好導師,老板由于學歷的限制并不能闡述什么高深的人生理論,但俗話說響鼓不用重錘,如果你夠聰明就知身教勝于言傳。想想看:我們所熟知的財富故事,有幾個老板、甚至是香港億萬富豪是正統的mba出身?正是良師益友的言傳身教,讓林芮整肅了浮躁驕傲的心緒,放下正規大學畢業的歷史,放低自己的身姿,在社會這座更大的大學經受更艱苦的考驗和磨煉。虛心的學習他人寸之所長,彌補自己尺之所短,這也正是她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以及同行認同的上方寶劍。 4 王志鵬把培訓人員的紀律整頓下來后,林芮接下來的培訓工作就進行得相當順利。林芮很清楚,對任何一個公司培養一線銷售人員的工作都是重中之重,這一點王志鵬也是清楚的,而鄧洪陽回臺灣后一直沒有音訊,鄧洪彬在這一段也沒有找過她,好象她的任務就是培訓一樣,只是歐陽玉秀突然被鄧洪彬調到了公關部,這樣一來,培訓人員中就沒有人再和林芮作對,少了歐陽玉秀,林芮的壓力和緊張感也就沒有了,不過,林芮還是多了一些悵然失落的感覺,她也不明白,她和歐陽玉秀之間到底怎么啦? 林芮煞費苦心,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從書本,網站找她需要的培訓知識,在這期間,她打過無數次武作家的電話,她想從武作家哪里學學銷售經,然后現學現賣,她需要讓公司里的培訓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晌渥骷蚁笫й櫼粯?,從她的視野突然消失了,原來一個人消失是如此容易和簡單,林芮這么想的同時,讓自己更努力地跑書店,甚至請教王志鵬,王志鵬也樂意把他學的知識教給林芮,一來他和林芮之間的關系更進了一步,二來林芮也確實是一個好學認真甚至堅韌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子是王志鵬欣賞的。 再上課的時候,林芮設問:客人來到你的公司,來到你的展區或專柜要買什么?或者說你作為去一個消費者去消費的時候買什么?林芮把這些問題提出來的時候,會議室里哄堂大笑,顯然他們認為這是個弱智問題,需要什么買什么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