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直男穿越后,從公府嫡子成了王妃、女頻大戰男頻女主系統
康熙皇帝力排眾議開海禁,在八旗中的支持者少得可憐,開海禁的好處一樣不說,張嘴就是弊端,并且斷斷續續維持了三十幾年。 到了康熙朝末期,康熙皇帝還是頂不住壓力,因日益嚴重的“??堋眴栴},再次關閉國門,給了沿海貿易致命一擊。 其實閉關鎖國不是從清朝開始的,在明朝初年就有了。 學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閉關鎖國是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穿越者,郝如月若是沒趕上,或者根本不知道也就算了,可她偏偏正趕上,并且有能力扶一把,就做不到袖手旁觀。 即便沒有赫舍里家長房提前布局,郝如月也會想辦法讓他們加入進來,助皇上助朝廷一臂之力。 都說上頭有人好辦事,烏雅氏自打聽皇后說起朝廷有解除海禁的意思,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 船是有了,船員也有,貨物和武器都有,只缺少懂外語的人。 烏雅氏把困難跟郝如月說了,郝如月讓她安心,轉頭把困難扔給了皇上。 康熙正發愁八旗沒人支持海貿呢,聽說赫舍里家長房把什么都準備好了,只差懂外語到了外國能交流的人,當場表示支持。 從理藩院調派人手過去跟船。 理藩院到底是國家機關,而海貿一開外語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總不能回回都從理藩院調派人手。 況且走一趟海貿的時間不短,尤其是帶船隊的那種。理藩院也有理藩院的差事,不可能一直跟著船隊滿世界跑。 商人逐利,八旗的商人也不例外,只要赫舍里家長房開了一個好頭,后面必然有人會跟。 到時候外語人才缺口只會更大,別說一個理藩院,便是把禮部的人都拉來恐怕也填不上。 郝如月給康熙建議,在國子監辦外語培訓班,廣納精通各國語言的人才進行統一培訓,提前做好人才儲備。 人才儲備就像造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提前規劃。在這方面,烏雅氏倒是給郝如月提了一個醒。 皇上也很給力,國子監的培訓班在赫舍里家長房的船隊出海之前就辦成了。 也是在那時候,小七找到郝如月說五阿哥想去國子監學外語。 五阿哥在語言方面有些天賦,郝如月是知道的,可皇子的教育問題不歸她管,她也得去問皇上。 皇上聞言蹙眉:“四書五經都學不好,卻要跑去學洋人說話,成何體統!” 五阿哥再不成器也是皇子,郝如月理解皇上,并沒硬勸,轉而道:“海貿那邊確實缺人,若能安排一個皇子過去,也能讓天下人看看皇上對開海禁、搞海貿的決心?!?/br> 皇上當時好像聽進去了,又好像沒聽進去,直到離開都沒再提半句。 郝如月以為多半黃了,誰知幾天之后,皇上對五阿哥的課業做出了調整。 上午仍舊在南廡房讀書,下午去國子監專門學外語,五阿哥如愿以償,當面向小七和郝如月道謝。 小七恭喜五阿哥,轉手送了他一套鑲金的文房四寶,看得五阿哥眼睛都亮了起來。 “五哥你好好學,等我長大了,咱倆一起做海貿生意,去賺洋人的錢!”三句話離不開錢。 郝如月聽那語氣,怎么聽都不像賺錢,更像搶錢。 以后小七和小五湊在一起,不會是中國版的索馬里海盜吧,她看著兩個孩子,惆悵地想。 兩個孩子有了共同的目標,越發地形影不離。小七上午跟著小五去南廡房讀書,下午去國子監學外語,生活別提多充實了。 小七每天早出晚歸,郝如月面都見不上,也不知道她都學了些什么。這會兒在馬車上見她毛遂自薦要給小六當外語師傅,還真有點好奇。 她看了小七一眼,用英語問候她。小七先是瞪圓了眼睛,好像不信她懂英語,而后才用英語回答,向郝如月問好。 然后郝如月增加了難度,說出的句子更長,語速更快,幾乎是英國人正常交流時的語速了。 小七反應了一下,很快用流利的英語回答。 見小七英語學得不錯,郝如月改用法語,這回不但小七驚呆了,連康熙都驚了一下。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國留學,畢業后又在華爾街工作,英語就是工作語言。為了與其他國家的客戶無障礙交流,她利用業余時間還自學了法語、德語、日語和韓語。 其中英語和法語用到最多,可以充當翻譯,其他三國語言,只能做到無障礙交流。 穿到清朝之后,外語幾乎沒什么用處,也就是解除海禁之后,郝如月才撿起來的。 像模像樣地看了幾本清朝的外語教材,發現大差不差,只個別發音要注意一下,很多后世的俚語不能用,因為這時候還沒出現。 之前用了那么多年的工具語言,好像烙印在腦中,想撿起來對郝如月來說并不難。 小七震驚之后,用流利的法語答了,轉眼就飛撲到郝如月懷中:“額娘,你也在學外語嗎?還學得這樣好!跟傳教士說得一樣好,不不不,比傳教士說得還好聽!” 聽說五阿哥下午要到國子監讀書,國子監那是相當重視,學外語的時候專門安排了傳教士授課,純純的外教課,標準的一對一。 小七會跟去蹭課的事,郝如月已經派人知會過國子監了,權當沒看見就行。 小七和五阿哥一樣,在學習語言方面很有天賦,這才跟著外教學了一年,就已經學得有模有樣了。 郝如月考過小七覺得她有資格教小六外語,便由著她們小姐妹玩去了。 馬車并不隔音,郝如月剛才考校小七,外頭騎馬的太子、大阿哥和五阿哥都聽見了。 “皇額娘外語居然說得這樣好,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的?”大阿哥說話時都有些自慚形穢了。 他可是從七歲就開始學外語,幾乎每天都學,卻依然沒辦法與外國人用外語交流。 五阿哥也說:“皇額娘的發音比傳教士的還好聽,跟西洋使臣的差不多?!?/br> 因為牛痘的關系,這些年西洋、南洋派了不少使臣過來。聽說國子監專門成立了外語科,總有使臣過去參觀,也給了這里的學生接觸洋人的機會。 五阿哥就曾帶著傳教士,與英吉利和法蘭西大使交流過。 大阿哥問太子,太子哪里知道,他從小養在額娘身邊,從沒見額娘學過外語。聽額娘提起學外語,還是從解除禁海令開始的。 “大約是私下里汗阿瑪教的吧?”越長大,越覺得額娘神秘,讓他看不透。 太子覺得神秘,卻不愿意讓別人知道額娘身上的神秘,下意識想要保護。 汗阿瑪雖然不屑于西洋的語言,卻是系統學習過的,至少通讀西洋原版書籍沒有障礙。 想不通,干脆推到汗阿瑪身上好了,反正大哥和五弟都怕汗阿瑪,也沒人敢去核實。 果然大阿哥一拍腦袋:“是了,汗阿瑪學貫中西,肯定是汗阿瑪教的!” 太子看了馬車一眼,提醒:“馬車不隔音,大哥你小點聲?!?/br> 幾乎同時,聽五阿哥甕聲甕氣道:“可傳教士說汗阿瑪的口語并不好,總帶著一點滿語的味道?!?/br> 太子:活該汗阿瑪不疼你。 馬車果然是不怎么隔音的,哪怕他們離得并不算太近,還是讓車里的康熙一字不差全聽了去。 他抬眸看郝如月:“以后若是有人問起,就說你的外語是跟朕學的?!?/br> 從仁孝皇后薨逝那天的藥膳,到給圖海治病的靈藥,再到牛痘、側切術…… 康熙的感受跟太子差不多,皇后身上一定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很好奇,卻不敢探究。 也不想被人探究。 外國使臣覲見,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在他面前必須說漢語,根本用不到外語。 康熙學外語,不過是為了能看懂洋人的書籍。確實可以找人翻譯,但翻譯過來的文字總歸是經過了人為加工,遠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所以皇后會說一口流利的外語,還不止一國語言,他是不是也該學起來。 哪怕只是為了給皇后打掩護。 郝如月考校小七只是一時興起,考校完才發現暴露了。 在后世學一門外語都并非朝夕可成,更不要說古代。 坤寧宮確實有幾本國子監印發的外語教材,可郝如月清楚,學外語,尤其是口語,只看幾本教材遠遠不夠。 如果她沒有出國留學和工作的經驗,不曾把外語當成工作語言,根本不可能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 所以五阿哥去國子監學習之后,她才給皇上提建議,允許傳教士去國子監教書,并且開放國子監的部分課堂,帶外國使臣參觀,給外語科的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外國人的機會,避免學成“啞巴”外語。 道理她都懂,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警惕心在一點一點消失,有時候說話做事都不過腦子,就很嚇人。 比如她的外語是跟誰學的,從什么時候學的,為什么口音如此純正?就像剛剛小七給出的評價,比傳教士說得還好聽。 不知道是因為牛痘,還是與解除海禁有關,這幾年來清朝傳教的人特別多。 康熙本人很開明,哪怕被后世詬病,也都是在詬病他最后執政的那幾年。不可否認的是,康熙執政的前期和中期,在開明這一塊,至少清朝的皇帝無人能及。 有人來清朝傳教,康熙照單全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用的留在身邊當顧問,沒用的放出去等著被同化。 皇帝開明,有極強的文化自信,兼容并包,所以愿意來清朝交流的人越來越多。 其中就屬傳教士最多,哪國人都有。 去國外留學過的都知道,不光中國人說話有口音,外國人的口音更嚴重。 教五阿哥和小七的那些個外教,有法國人、西班牙人,還有意大利人,就是沒有英國人。 皇上卻要求國子監的外語從英語學起,這就悲劇了啊。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國留學,在美國工作,學的是美式英語,平常用的也是美式英語。 雖然不是標準的倫敦音,但美式英語也很好聽,聽慣了會感覺比倫敦的發音還好聽。 即便國子監有英國的傳教士授課,郝如月這口音也對不上。 更愁了。 果然她這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露出破綻,還被大阿哥直接問了出來,幸好太子機靈,暫時幫她糊弄過去。 大阿哥好糊弄,太子卻是個有城府的。 在外人面前,太子會保護她,可郝如月知道,太子心中必然也打了一個問號。 不過與孩子們相比,坐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才是最要命的存在。 腦子聰明,閱歷足,城府深,記性還格外地好。 如果他把之前自己一次一次扇動小翅膀的事件串聯在一起,他會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郝如月根本不敢想。 就在郝如月搜腸刮肚編理由的時候,男人的一句話直接幫她解了圍。 他說什么? 跟他學的? 小五剛剛還吐槽,說他的口語帶著大碴子味兒呢,郝如月心里吐槽,眼圈卻莫名發熱。 他應該想到什么了吧,畢竟這么多年相處下來,哪怕她再小心,也不可能抹掉所有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