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既然如此,不會給三郎丟臉的話,石氏決定還是按照以前紅橋村的習俗來辦年貨。 反正都是孩子們愛吃的,而且現在家里更多,想必可以準備得更好。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燉豬rou;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是以前方青青非常熟悉小時候課本上有還背誦過的民謠,就是不知道這個時空有沒有主要是不知道老黎家人熟悉不。 所以方青青并沒有念出來,但是她知道,安順那邊富裕一點的過年可能會包餃子。 白菜豬rou餡的,韭菜雞蛋餡的,想起之前吃到的大嫂做的餃子方青青都要流口水了。 就算不做餃子,哪怕家里一般的也會發面蒸饅頭。 而因為跟老三媳婦談過,現在石氏又重新底氣十足起來。 就像方青青說的:“娘,不管您是官夫人還是鄉下老太太,您都是狀元郎的娘。過去十多年,您將三郎哥哥養大了而且養得很好,就證明了您做的是對的,繼續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唄?!?/br> 哎喲,石氏恍恍惚惚起來,她將三郎養得很好? 三郎能中狀元都是她的功勞? 好像有什么不對,石氏也說不上來。 但是吧,她也就不再含糊,打算按照過去老家的習俗準備過年的東西。 而且青青也是紅橋村的,他們老黎家還一大家子都進京了,可是老三媳婦卻不是啊。 這樣一想,石氏看著兒媳婦就滿眼的慈愛,更加想著要當親閨女那樣疼愛。 既然如此,過年就做以前紅橋村村民最喜歡的巧饃饃,青青一定喜歡! 所謂的巧饃饃,意思就是比一般的饃饃更加的喜慶討巧,饃饃做好之后在上面點綴紅糖紅棗花生等等。 也就過年才會這么做,討個好兆頭,來年大豐收! 臘月二十八的這一天早上,老黎家的人一大早都起來忙活。 食鋪已經暫時休息,三毛四毛都沒有再去書院,而黎二郎也不再走街串巷的到處打探。 唯有黎三郎,他還要上職,據說皇上那邊要到明天下午才封筆。 也就是說,整個朝廷的官員都要到明天才能放年假呢,皇帝陛下太過于勤勉所以大臣們就只能更加的勤奮有沒有? 就連石氏這個有了媳婦忘了好大兒的惡娘親都開始感嘆:“當官居然這么累的嗎?假期竟然比讀書的時候還少?!?/br> 方青青但笑不語,不做評論; 實在是,朝堂上的事情她了解的并不多。 這個時空這個朝代在她上輩子認知的歷史中,并沒有出現過,以前也只是因為科舉文的原書所以自以為對未來掌握了許多。 可是現在,她知曉那本所謂的科舉文,實際上是一本假書。 就不會再那么的自以為是,用她原有的認知里理解現在的一切了。 倒是一旁經過的黎老頭幽幽的補充了一句:“不是應該的嗎?讀書是自己出錢,當官有人給發錢?!?/br> 方青青—— 方青青就覺得,公公說的真是太對了。 發好了面之后,就要開始做巧饃饃了。 這些都是女人家的活,黎大郎幾個粗手大腳的石氏怕他們做不了,直接打發了去院子里干粗話。 快過年了,院落里要打掃的干干凈凈,家里的水缸要裝滿還有院子里的雜物等等都要收拾一下。 縫縫補補漿洗的活兒婦人們干了,需要賣力氣的可不就得讓郎君們去做。 總而言之,諾大的一個院子里怎么可能沒有活干,只在于你有沒有這個心去干。 打發了老頭子和大號的兩個兒子去干活,石氏就帶著兒媳婦們做巧饃饃,還特意問方青青她喜歡在里面加些什么東西。 “只要是娘做的,我都喜歡?!?/br> 于是石氏就樂開了花,也難怪三個兒媳婦中她最喜歡的是青青,瞧瞧人家這小|嘴多會說啊。 春聯什么的,孩子們已經寫好了,只等著年三十那天讓男人們去貼。 然后石氏再帶著兒媳婦們剪窗花。 吃食大部分都是家里自己做的,不過石氏也還是買了一些,主要是京城特有的點心零嘴兒。 不但是孩子們多,大人們也都可以見識一下,京城里面果然是各種好。 成衣鋪子里面的衣服鞋襪都有,那些樣式花|色|都很好看,以前在安順縣可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而吃的東西種類也多,方青青更是趁機把自己以前囤積在空間里面買到的特價商品拿出來許多。 可以說是痊愈了的病人送的,也可以說是自己在外面看到了特意買回來的,反正她天天出門黎家人也不可能個個守著。 收到了禮物大人孩子都很高興,唯有石氏,一再的囑咐: “這可是青青自己掏腰包給你們買的,你們要有良心,要記得弟妹/三嬸的好?!?/br> 黎大郎黎二郎黎大嫂黎二嫂均已經麻木,沒什么好妒忌不平的; 這要是黎三郎看到了,又得感慨,媳婦娶進門兒子丟兩旁啊。 老黎家的巧饃饃一貫都是石氏帶著兒媳婦們做的,去年是因為難得吃到了許多餃子就沒有做。 今年看老三媳婦想要,石氏才又想起來這一遭,論起來做巧饃饃家里廚藝最好的黎大嫂都比不上她呢。 主要是石氏有一個妙招,這可是她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 就是揉面的時候加一小塊豬rou進去,這樣呢蒸出來的饃饃更加的香甜松軟也更加的好吃。 不但要做的大要做的喜慶還要做的好看,因為大年初一的時候,家里蒸出來的巧饃饃那可是要端出來請村里的鄉親們一起品嘗的。 在這里,石氏是打算到時候全部用好看的小碗裝了,一人家里送一碗過去。 反正也只是小麥粉做的,花費不大。 而且一般鄰居之間來往也不都是那種愛占別人便宜的,往往這家做了好吃的分給隔壁鄰居。 然后鄰居家做了什么也會拿過來分給他們吃,有來有往嘛,正因為這樣才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 第246章 笨 所以,哪怕是為了自家的顏面,這巧饃饃也必須要做得漂亮。 這樣拿出去人家看了吃了才有面子,過年嘛,肯定就會互相說恭喜吉祥話。 而收到的祝福越多,家里來年的日子也會紅火。 以往每一年年末,祈福的時候,石氏都心愿都是三郎身體能夠好一些以及讀書考試能夠中。 今年的心愿卻是改了,改為希望青青的醫術更加精進可以幫助更多人; 三郎在朝廷好好地做官、做好官,為百姓做實事,讓皇帝陛下更喜歡他。 剛剛打掃完院子扛著大掃把進屋的黎老頭又從旁邊飄過,聽到了老婆子的許愿。 十分的驚訝:“不是應該希望三郎好好做官,官越做越大?” 官做得越多,俸祿更多,賞賜也會越多。 這一點,黎老頭還是知道的。 結果呢,石氏看傻子似的看著黎老頭,好一會兒才說道: “天下所有的官員都是皇上管著的,皇上喜歡他,還怕以后會沒有好處?” 如果一開始就出口討要,反而是不讓人喜歡。 先默默地做事,皇帝陛下看在眼里自然會喜歡他們家三郎,以后肯定會讓三郎當大官的。 這個道理三郎媳婦也知道,還是她和石氏講的。 可是石氏看著老頭子還有另外兩個好兒子,心累—— 她就覺得,為什么家里只有三郎最聰明老大老二每天傻傻笨笨的? 三郎像她啊,另外兩個,都像他們爹。 笨,笨死了! 年三十這天,皇帝陛下在宮中設宴,與群臣共迎新年。 朝中三品及以上的官員都是攜眷赴宴,更有那王公貴族,像安王爺就是帶著王妃還有世子以及安樂郡主一同進宮的。 至于說三品以下不夠格的官員,就可以放假安心地回家與家人一同過新年,皇上還另外有賞賜發下來。 本朝的官員們,除了平時的休沐,也就過年的時候有七天的長假了。 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六,初七這天重啟大朝會,皇上重新與群臣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倒是有點像后世的年假,也是只有七天,而且這時候交通不便利所以放年假的時候官員們一般都不出遠門。 京官一般都會把眷屬一起接進京,帶在身邊生活,要回老家的話會另外積攢探親假的。 所以年二十九的這一天下午,黎修平忙完了最后一點事情,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就出了翰林院。 回去的路上看到有一家糕餅鋪子難得的還開著,于是就進去買了豌豆黃和幾樣小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