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命萬歲 第13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名柯同人] 波本你是真酒還是假酒、假結婚[娛樂圈]、[綜漫] 念能力是幽靈果實的我被竹馬誤認成咒靈、[奧特曼同人] 在新生代里拯救世界、[綜漫] 特級英靈佐助君、[綜漫] 我用wtw完美通關
“而是渴望你眼中能有我?!?/br> 謝寶因長頸微動,心中內疚:“我以為你又要以命去搏,所以倉皇之下才會口不擇言,以后不會了?!?/br> 昔日往事重現,林業綏苦笑一聲,不忍的輕輕摩挲著女子臉頰:“看來那次確實是讓你驚恐入心?!?/br> 他溫聲應諾:“我以后也不會了?!?/br> 謝寶因握住男子落在自己左頰的大掌,與其對視,再與他推誠相見:“可我所言也皆是真,于私欲之外,你我夫妻的利益更是一致,如若不能坦誠,不能互相支持、信任彼此,以后便會成為敵人,所以如果那真的是你即使付出性命也要去完成的大業,我不會阻擾你,我會義不反顧的支持你,然后為你周全一切,不讓你有后顧之憂,這才是彼此相依的夫妻?!?/br> “我們是夫妻,也是彼此的謀臣?!?/br> 林業綏動了動被她溫熱手掌所握住的長指,神情肅穆的應答:“好,我們要做彼此相依的夫妻?!?/br> 私事解決,謝寶因也當即說回正事:“陛下為何突然要查昭德太子之事?” 林業綏答以四言:“友于兄弟[3]?!?/br> 謝寶因又以四言相問:“不是陛下?!?/br> 林業綏搖頭。 天子在大病一場以后,便如此急切地想要知道昭德太子之死的真相,大約是深感壽命無幾,不想到及黃泉也有所遺恨在世,何況自先父林勉死后,有關昭德太子生前身后的所有事情便皆已定論,天下無人敢妄議。 既畫蛇,又何必還要再添足。 然而謝寶因卻蹙起長眉,似是隱約記起何事,但又過于縹緲,不能辨其貌。 最后,林業綏也終于想起他們兩人的長女也跟著來到這里,反客為主的輕捏著她指腹上的軟rou:“阿兕今日居然沒有纏你?!?/br> 謝寶因聞聲回頭,望向身后的遼闊,無奈笑著:“在她六姑那里?!?/br> 廣袤的草原上,小小的女郎興奮奔走在其間,五彩花紋的上衣與紅白裥裙被風鼓起,猶如一只無拘無束的風箏,恣意的開懷大笑著。 林卻意跟隨在其后,垂袖胡被風吹起,氣息不斷從口鼻呼出,但即使如此,仍還在努力跟上小女郎的步伐。 林圓韞摘下一把苕草,然后轉身跑回去,伸手遞出:“六姑,花花?!?/br> 林卻意笑著收下,送到鼻下輕嗅,頷首稱贊:“阿兕摘得真好看,還有香味?!?/br> 歪頭眨眼注視著的林圓韞聽懂言中意,知道六姑喜歡自己所送的苕草,拍手稱快,很快又高興地沖前方笑起來:“外大母!” 婦人從遠方而來,左右有人隨侍,衣服比眾人要厚,繞襟曲裾內里夾棉,可見身體仍還在抱恙,未盡然康復。 而外孫對自己如此親昵,年歲漸大的范氏亦慈愛招手,而后往四周看去,又學童聲笑問之:“怎么就圓韞與六姑在這,我們圓韞的阿娘去了哪里?!?/br> 林圓韞用手指了一個方向:“耶耶,娘娘,那里?!?/br> 林卻意也面朝婦人,抬手合掌,往前輕輕一推,低頭長揖:“范夫人?!?/br> 范氏藹然若云的輕輕頷首,善意勸服:“我見林女郎面容發白,喘息急促,還是回帳幕休息為好,阿兕有我,待她游敖嬉戲累了,我會遣隨侍親自送到林仆射與她阿娘那里?!?/br> 林卻意確實已經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此時皆憑毅力支持,當即酬答:“如此便多謝范夫人?!?/br> 徘徊留念的林圓韞也在鳩車的吸引之下,乖乖隨著外大母離開。 拜別以后。 林卻意遣退左右之人,獨自走回帳幕,緩緩屈下膝,而后以手撐著憑幾,跪坐在于草地設好的錦席之上,紊亂的氣息逐漸不再受控。 站在山丘射箭的林衛隺剛松手射出一箭,忽然有所感的扭過頭,遠遠望見家中阿妹痛苦伏案,他扔下手中的長木弓,朝一旁的至友言道:“我阿妹身體不好,我去看看,你們先射,不必等我,我未必能歸?!?/br> 至友嬉笑他:“你還真是寵愛她,兄妹之情果然深重?!?/br> 林衛隺不置一言,往帳幕疾步而行。 聽到男子履地的聲音,林卻意警戒抬頭,隨即脊背挺直,看著自身后走來的阿兄在對面席地而坐,她從容有常的出口稱譽:“五兄前面那支箭射得比四兄都好,應該五兄去當將軍的?!?/br> 林衛隺笑而不言,飲湯止渴后才答:“居然會稱揚我,但你又未曾看到,如何得知我射得比四兄好?” 林卻意沉默。 林衛隺也果斷直言:“我前面見你痛苦俯身,所為何故?” 林卻意低下頭,不再苦撐剛強之貌,如實告知:“自從季春以來,有時身體無力,有時呼吸困難..五兄,我感覺身體又要開始回到往昔的狀況了?!?/br> 去歲大病以后,她能發覺到如今的自己就猶如國都的城墻,只要拿走一塊石磚,剩余所有都會逐漸倒塌。 林衛隺不能遏止的怒言:“為何不早說?身體之事豈能兒戲,我現在就去與長嫂長兄他們說?!?/br> 林卻意隨著跪直身體,竭力勸阻:“五兄你不要去,我求你了?!?/br> 聽到家中最小的阿妹用顫栗的聲音對自己說“求”,林衛隺無奈又憐憫的重新坐下:“我知道你是不愿再去寶華寺,懼怕獨自一人,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隨意毀傷為不孝,你此舉與毀傷有何異?何況親人也會為此憂慮難安?!?/br> 少女搖頭堅持:“我真的無恙?!?/br> 林衛隺雖然心中仍憤怒難平,但最后還是巋然不動的坐在原地,默默守護著這個不愿離開家人的小妹。 時維孟夏,長晝短夜。 中庭圍屋宇而生的草木豐長,寒蟬隱于其間高鳴,涼風繞入曲房,而林卻意也已經有數日未出居室。 她在夏四月朔日有疾,咳嗽不止,自脖頸往下的肌膚大片紅色,醫師前來診治過后,言是病喉風瘵,需避燥濕寒暑以此調養骨體膚理,所以養疾不出。 然夜漏七刻時,帷幔內忽然傳來猛烈的咳聲。 跪侍在榻邊竹席之上的隨侍聞聲,迅速跪直身體,膝行兩步,憂心的迫切詢問:“女郎身體可還好?” 此言一出,聲音很快被隱匿,恢復了夜半的靜謐。 庭樹的寒蟬鳴過數聲,榻上的林卻意才出聲:“我無事?!?/br> 隨侍收回欲去整理帷幔的手,低頭頓首為前面的僭越而伏罪,隨后便以膝代足,恭敬的退避回竹席,繼續侍坐。 及至黎明后,隨侍便時時注意著臥榻,主人不起,為婢之人即不能離開。 漏刻銅壺中的水不斷滴下,箭標也逐刻露出。 在晝漏八刻時,隨侍頂著冒犯之罪,伸手去掀開帷幔。 隨即只聽惶急的腳步響起在室內,置于坐席旁邊的人俑陶燈被踢翻,燈盤與陶俑腹內所積用來焚燒照明的魚油淌了一地。 “女郎吐血了,快遣人去把醫師請來家中?!?/br> “再去報給女君?!?/br> 甬道中,謝寶因疾行而來,其身后的四名媵婢努力隨行。 奴僕見家中女主前來,迅即低頭行禮:“女君?!?/br> 宮中醫師從室內緩步退出,剛轉身抬頭就看見立在中庭的謝夫人,她一襲紅色衣裾,在三重衣之外,罩以黑色素紗的襌衣,眉眼威嚴。 他急下階,拜了一禮:“謝夫人?!?/br> 謝寶因輕輕一頷首,目光躍過面前的人,落在前方房室:“我家中小妹的身體究竟如何,為何會吐血?” 醫師聞言嗟嘆:“女郎的身體已經有所損害,如今十分嚴重,應是自嬰兒時起就有瘵在身[4],我見女郎搥胸吐血,恐是少時的宿疾再次發作?!?/br> 謝寶因若有所思。 在林業綏的命令下,從初旬起,林卻意就專門有宮中醫師前來醫治,從前不能得知的病癥,今日悉數清朗。 她問:“能否醫治?!?/br> 醫師沉默,然后正立:“盡心力而為?!?/br> 得此一言,謝寶因丹唇含笑,身前的雙手輕推出去,上身微躬一揖:“勞煩?!?/br> 醫師忙再拜,彎腰只求低于女子,不凌越于人。 日昳以后,謝寶因從林卻意的居室內離開。 剛走近屋舍,就有一奴僕上前來稟報:“女君,三女郎的周傅母求見?!?/br> 最后謝寶因坐于廳堂北面,望向堂上的婦人:“有何事?!?/br> 周傅母跪地伏拜:“自仲春陸六郎得到王郎書法以后,時時樂在其中,陸夫人也常對女郎有所指責,在言語間怨惡于女郎?!?/br> 謝寶因眼眸微抬,肅然淡言:“此為他人家事,我不宜多管,若她被陸氏有意怠嫚輕視,隨時都能歸來,博陵林氏永遠都會保護她不受傷害,也必會為其要一個公理?!?/br> 林妙意不躬身前來,身處其中的她大約都不以為是苦,自己又為何要因一老婦之言而去與陸氏交惡,若婚姻被破壞,最后林妙意再對她內懷怨恨。 這次,她選擇獨善其身。 林業綏歸家后,先入居室,而后又離開去到屋舍西面的廳堂。 他逆著陽光站在門口,于案上眾多竹簡中輕松找到伏案的女子。 在這治理近日宗族事務的謝寶因在朦朧中察覺到有人逼近,警戒的睜眼抬頭,見一身燕服的男子已經脫下文官所穿的皂袍,彎腰在她眼前。 林業綏不再懷著會把人弄醒的小心翼翼,直接將其橫抱在懷中,低聲告之:“我明日要去蜀地?!?/br> 因初醒而露出孩童心性的謝寶因伸手去觸男子發上的玉冠,又對男子的耳廓又摸又捏:“因為昭德太子?” 林業綏輕嗯一聲。 自開國以來,宗正一直都是堅定不移的擁護嫡長子繼承,雖然昭德太子私下信佛,但他們以為太子仁孝聞于四海,天資聰慧,自承帝命執圭在手,勤勉三朝[5]。 士族欲以佛來廢東宮,宗正所代表的李氏族人也迅速應對,只為保住昭德太子。 既要保,又何必殺。 如今宗正/寺擁護的也依然是嫡長子李乙,曾對天子偏袒李毓的行為舉止多有嗤鼻,并常常教導天子,言明太子無大過,國事治理卓絕。 只剩士族。 此時士族或也早有發覺。 王廉公掌握權柄數十載,當日又怎會不解他的言外之意,后又如此急切要他去信是天子所為,太原王氏當年在昭德太子之死中..到底參與進去多少。 他眼瞼垂下,悲戚暈開。 既為老師的隱瞞,也為太原王氏與廉公往后的出路。 被男子抱著從堂上離開后,謝寶因舉起手擋在眼前,在陽光的熾熱之下,終于想起在陵江巨石上遲遲未能記起的事情,當即就開口獻計:“去蜀地,何不去汶山郡?!?/br> 林業綏劍眉微挑。 中庭奴僕不多,謝寶因將臉埋在男子胸膛中,以此躲避刺目的光線,聲音也當即變得悶悶的:“聽聞五公主少時在宮中因為受驚想要內心清凈,所以才一心修道,從此入手或會有所獲?!?/br> 昔年赴宴時,她曾聽鄭夫人說過此事,雖然言語晦澀隱蔽,但并不難解,言外之意大約就是賢淑妃心中始終堅持認為五公主當年是看見或聽見親父殺害嫡兄昭德太子之事,因而才會怨恨于宮廷與天子,離開數年都不愿再歸。 賢淑妃常常以此來脅持李璋。 因為只要每提往事,天子必會無可奈何的退讓。 而五公主最后那些時日是在汶山郡的那座青城山上度過的,即使會留下些什么,也必是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