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無論如何,謹慎是沒錯的。 遠處的碼頭邊上出現了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共計有百余人。 等看的清楚了,朱應方才笑著說道:“看來是不會出現什么意外了?!?/br> 魏國的船只靠了岸,水手們忙碌了起來,朱應,焦伯等幾個人則是在甲士們的簇擁下快步朝著遠處走去,康泰留在了艦隊內。 “拜見朱公??!” 就看到一人從諸多官員們之中走了出來,穿著吳國所贈送的華服,朝著朱應行禮拜見。 朱應一愣,他不認識面前這位君王。 但是他覺得此人有點面熟。 看來如今便是此人為王啊。 不過,他叫什么來著?? 范尋看著面前熟悉的吳人,他當然是認識朱應的,當初他作為扶南王的將領,曾負責保護吳國使者。 但是,他現在也很困惑。 因為遠處的旗幟寫著魏?? 而且怎么這些人的穿著都變得不一樣了 朱應笑了起來,“原來是將軍你??!許久不見,可還無恙?” 朱應還是想不起對方是誰,但是這并不妨礙他的熱情,扶南王也是大喜過望,對方居然還記得自己,他趕忙說道:“多謝朱公問候,我無恙,朱公的風采不減當年啊?!?/br> 兩人笑呵呵的寒暄了起來。 朱應又指著焦伯,“這位乃是大魏宣化中郎將焦公奉陛下之令,與我一同出使?!?/br> 范尋頓時有些明白了。 吳國滅亡了呀??! 他知道魏國,也知道蜀國。 而最近的這段時日里,扶南國跟吳國斷開了聯系,大概就是在孫家兩兄弟禍害江東的時候失聯的。 雙方對彼此的情況都不是很了解,畢竟都在發生著巨大的動亂。 但是從旗幟,從艦隊的規模,從面前這位的稱呼,范尋就已經猜出了大概。 他不相信魏國能繞開吳國前來此處,吳國的艦隊可不是吃素的。 范尋心里雖然很是驚訝,但是臉色還是很平靜。 雙方寒暄過后,范尋就請他們上了車,跟著自己一同前往王城。 坐在馬車內,范尋這才終于有了開口詢問的機會。 “這些年里,我們國內發生了很多動亂,失去了與吳國的聯系,不知那邊發生了什么大事呢?” 朱應肅穆的說道:“我大魏皇帝奉天命,完成了大一統?!?/br> “我這次,便是奉皇帝的命令前來扶南國,來告知這件事的?!?/br> 范尋的臉色也變得嚴肅了起來,三國在他們那些小鄰居的眼里,是非??膳碌拇嬖?。 就說吳國吧,在大魏的眼里,那就是個小弟弟,無論是疆域還是人口都遠不如自己,但是在周圍那些小鄰居的眼里,這可是個龐然大物??! 孫權對外比較強勢,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時候,更是喜歡折騰這些小鄰居。 而吳國的實力對他們又是碾壓的姿勢,光是一支偏師都能隨手滅了他們。 此刻得知如此強悍的吳國竟然被大魏所滅亡,范尋可謂是相當的震驚。 同時,對這位不曾謀面過的大魏,也有了一種驚懼。 吳國尚且那般強橫,大魏又該強盛到什么地步呢? 他都不敢去想象了。 范尋強行維持著臉上的笑容,神色卻愈發的恭敬了。 他當然也得解釋自己這邊的情況。 按著范尋的說法,那就是先王之后有人謀反,引發了極大的動亂,先王的子嗣都被殺害,自己安定了國內的情況,卻因為沒有繼承者,只能被迫上王位 而聽到范尋這般認真的解釋,朱應也是表示非常能理解。 “將軍仁義,不,是大王仁義啊,大王能在這種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名譽,安撫國內的百姓,這功勞確實很大?!?/br> “我一定會如實將這里的事情告知給大魏天子的?!?/br> 范尋對此很是感激,拉著朱應的手,兩人交談甚歡。 焦伯卻只是看著朱應的發揮,沉默不語。 焦伯并不擅長做這類的事情,但是,他來這里也只是為了監督其余幾個人,影響倒也不大。 朱應對這類的事情顯然就是非常的擅長了,他畢竟有著多次的出使經驗,在簡單的對話之后,局勢就瞬間變得平和了很多,范尋也悄悄的下令幾個將領帶著原先部署好的軍隊離開了岸邊。 第123章 一視同仁 在正常的宴會之后,朱應終于說起了正題。 “陛下派我前來,主要是要告知四方,大魏已大一統,各國都要前往朝貢,接受大魏之冊封,行大魏之歷法” 朱應說起這番話很是熟練。 畢竟,原先孫權派他就是去做這個的。 而范尋聽著也很熟悉,畢竟他們也經歷過一次了。 雙方的會談非常的成功,對范尋來說,這壓根就不是什么大事。 甚至還能算得上是好事。 因為每次朝貢的時候,對方是一定會給與賞賜的,而這些賞賜往往都是他們所最缺乏的東西。 另外,還能得到中原政權的庇護,這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 范尋很希望自己能跟大魏皇帝搭上線,因為先前的扶南國經歷太多次的政變,倘若能跟大魏相處好,得到大魏皇帝的認可,那國內若是發生動亂,還能跟大魏尋求支援。 聽著朱應講述著皇帝的仁德,范尋當即決定派遣自己的兒子前往洛陽,代替自己去朝見皇帝。 同時,他對這位傳聞里的年輕天子也是有了無限的幻想,這到底是個何等強大的人啊。 在商談好了這些事情后,結束了宴會,范尋單獨留下了朱應。 他的臉上滿是笑容。 “朱公啊,我實在是仰慕當下的大魏天子?!?/br> “不知能否為我講一講,當今這位天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朱應明顯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類的詢問,他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了起來。 “當今這位天子,為人仁義,聰慧,公正” 洛陽,太極殿內。 “陛下該您了?!?/br> 司馬炎傻笑著站在一旁,場上是兩個人正在對弈。 一人是曹髦,而另外一人,則是陸抗。 曹髦清了清嗓子,隨即問道:“真的有那么多人前往汲郡嗎?” 陸抗抬起頭來,笑著說道:“半個中原的名士都過去了?!?/br> “最先是東平王對外說,汲郡有很多古籍,這引發了很多名士前往當地,結果,當地人為了能向名士賣點東西,四處毀墓咳咳?!?/br> 陸抗也不好繼續往下明說了。 畢竟,盜墓這件事其實罪名還挺大的,但是在大魏吧,大魏自有國情在此??! 在大魏說盜墓反正是挺尷尬的,畢竟是吧,對吧。 當然,后人說曹魏有專門負責盜墓的官職,這就有點過分了,再怎么說也是一個合法政權,怎么可能會為了盜墓而設立官職呢? 曹魏不否認自己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并沒有,或者說至少在明面或者律法層面上,是沒有設立官職去盜墓的。 而且這歷史也只局限在剛剛起家的時候,缺乏軍餉,什么都沒有,只能去墓里挖黃金了。 無論是魏律還是晉律,盜墓都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最嚴重可以判處棄市,也就是當街砍頭。 曹髦皺起了眉頭,“這就是地方官員們的失職了豈能讓民間大肆的毀墓呢?” “可以下令去制止!” 陸抗點著頭,又繼續說道:“結果,還真的就發現了大量的古書?!?/br> “也不知是誰人拿出來的,反正諸多名士們都得到了大量的古籍,據說,這些古籍是來自魏襄王墓?!?/br> “所找到的這些史書,乃是當時晉國,魏國的史官所編著的?!?/br> “還不知道詳細的情況,但是名士們已經開始瘋狂的爭奪,天下士人的目光基本都在那邊了” 曹髦抿了抿嘴。 他怎么都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竟讓竹書紀年提前二十多年出土了。 在得知汲郡出土了大量的古籍時,曹髦還有些驚愕,得知這些都是過去的史書時,曹髦有些恍惚,而聽到有拿到古籍的名士上奏讓自己燒毀這些書籍的時候,曹髦就知道他們挖出來的是什么了。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書紀年,這是一本引起了數千年史學爭端的神書,同時也是被偽造了多次的偽書。 當然,并非是說如今挖出來的這些書籍是假的,而是說,后來人所看到的竹書紀年是假的,為明人偽書。 但就是如今所出土的書籍,真實性依舊是有待商榷。 至于這本書的影響為什么會這么大,是因為里頭記載了很多東西,這本書可以說是所有歷史陰謀論者最大的支柱了。 這本書在當下的人看來,是屬于那種價值觀有著極大問題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