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節
因此真正令他感到神奇的地方,乃是他接觸《永樂大典》的這段過程。 他至今都不明白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他手上的這冊書究竟是個什么情況? 他可是親眼看著自己從展柜里拿出的永樂大典,此時的展柜中全然空空如也,可邏輯上他又不相信自己手中的就是《永樂大典》原本。 因此整個過程中一定被動了某些手腳,但王通卻又找不出對應的環節所在。 這種糾結感對于他這樣的數學從業者來說,真的是太他喵的折磨了…… 聽到王通的這個問題,朱祁鎮先是用右手食指點了點左手手掌,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王先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你的眼睛和你的身體一起欺騙了你?!?/br> 王通頓時一怔: “?” 朱祁鎮見狀想了想,對王通說道: “王先生,經過總機授權,接下來后臺將會暫時解除您頭顯中有關一號展柜的建模?!?/br> “這樣一來,您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情況了?!?/br> “當然了,數字人導游依舊不會消失,你我之間依舊可以正常交流?!?/br> 說罷。 朱祁鎮打了個響指,王通面前的畫面忽然發生了些許變化——視野變得更亮了一點兒。 王通下意識便看向了手中的《永樂大典》,然后整個人便又雙叒叕懵了: 只見這本被他拿在手里的《永樂大典》大小未變,但書上的文字卻盡數消失不見了。 不知為何,王通莫名想到了西游記里唐僧師徒四人取回真經踏上歸途時,發現真經皆是無字天書的畫面…… 實際上讓王通驚訝的遠不止這件事,他還注意到在面前的展柜之中,赫然還存放著另一本《永樂大典》! 這本《永樂大典》外觀上與王通手中的書冊一模一樣,不過存放的位置要比王通用頭顯設備看到的更低一些,而且展柜內部還有一層玻璃存在。 換而言之。 這個展柜除了最上層的玻璃之外,內部還設置有第二層玻璃擋板阻隔著真正的《永樂大典》。 眼見王通臉上露出了些許明悟,一旁的朱祁鎮也開口了: “張小姐,接下來到您去拿《永樂大典》首卷了?!?/br> 朱祁鎮話音剛落,玻璃展柜靠近左邊的位置上忽然開啟了一條細長的小口。 只見一個底盤托著一本《永樂大典》從中飛速探出,將《永樂大典》放到了第二層的玻璃擋板上。 張瑩見狀忽然驚訝的咦了一聲: “咦,怎么又有一本《永樂大典》在展柜里了?” 然后…… 王通看著自家女朋友哼哧哼哧的上前拿起了《永樂大典》,興致勃勃的翻閱起了這本無字天書。 王通: “……” 隨后朱祁鎮又打了個響指,王通面前的景象重新恢復成了原先的畫面——展柜內的那本《永樂大典》消失了,第二層玻璃擋板亦是不見蹤影,張瑩和王通手上的《永樂大典》又寫滿了字…… 眼見王通若有所悟,朱祁鎮也朝他笑了笑: “王先生,現在您明白了吧?” 王通輕輕點了點頭。 朱祁鎮最開始并沒有撒謊,展柜里存放的確實也是《永樂大典》原本。 同時王通之前的判斷也沒有錯,他到手的《永樂大典》同樣也非真品。 只不過……王通的眼睛和身體欺騙了他。 如今親眼見到了整個過程,王通自然也就明白了國博的手法: 整個展柜內原本就設計了兩層玻璃,其中第一層是展柜的柜面玻璃,第二層是內部的防護設施,真正的《永樂大典》首卷放置在第二層下方的展臺上。 同時展柜在設計之初做了某些光學上的設計,配合mr頭顯的建模,便讓游客在觀展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錯覺——展柜內不存在第二層玻璃,并且《永樂大典》首卷存放的區域要在實際位置更上方……也就是第二層玻璃的位置上。 這種情況下。 當游客伸手去開啟展柜的時候,玻璃上的感應設備以及頭顯的采樣雷達雙端進行輔助判定,在游客將手伸進展柜之前,便用機械托盤從另一側的封閉區域內彈出無字的《永樂大典》仿本。 由于全盔設備自帶隔音效果,機械托盤合出入時的聲響全部被阻隔在了設備外,甚至機械托盤的影像也都被抹除了。 再等游客閱讀內容的時候通過頭顯進行投放內容,便可以仿造出你親手拿起《永樂大典》的假象。 難怪朱祁鎮會說出【你的眼睛和你的身體一起欺騙了你】這種話,整個過程完全就是當著王通他們的面進行的貍貓換太子啊…… 隨后王通沉默了一會兒,對朱祁鎮說道: “朱先生,我有一個問題略有不解?!?/br> 朱祁鎮朝他做了個請的動作: “您說?!?/br> 王通朝他揚了揚手中的《永樂大典》,問道: “國博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功夫搞個障眼法呢?直接復刻一冊仿本不是更簡單一些嗎?” 第817章 王通的奇妙之旅(下) 或許是數字人技術太過擬真的緣故,如今的王通已經把朱祁鎮當做了一個真人來看待了。 所以再問完之前的問題后他頓了頓,又補充說道: “雖然我不搞mr和ar技術,但數學算法方面我多少還算了解,這樣做的技術成本……要比復印仿品大上許多倍才是吧?” “成本啊……” 朱祁鎮很坦然的點了點頭,強大的算法讓他瞬間理解了王通的意思: “沒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甚至可以說極高?!?/br> “但是對于國博而言,自然也有支持這種做法的理由?!?/br> 說著,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解釋道: “第一個理由比較直接,就是如果直接將仿品放在其中展覽,那么【陳列品是原本】這種話就沒法說出口了,這在宣傳上對展館是不利的?!?/br> “其次呢,這種無字書籍在游客的體驗角度上看是很新奇的,同時由于只要做舊封面的緣故,無字書籍在生產成本上更低一些,所以博物館方面可以作為小禮品贈送給游客?!?/br> “像你們手里的無字書籍頁內實際上是筆記本,實用又有紀念意義?!?/br> “但如果是印刷仿品就不一樣了,一來沒有筆記本的實用價值,二來它的技術成本雖然低,但工業成本卻要比無字書籍高很多,搞印刷品國博要虧死……” 王通聞言思索片刻,微微點了點頭。 也是。 國博的這種障眼法很有趣味性,同時也能一定程度的科普科學技術。 譬如大部分游客在知道真相后應該都不會生氣,而是會感嘆現代科技的發達,連自己眼睛看到的、雙手感觸到的東西都能是假的…… 接著游客被告知這本無字書籍是給大家的紀念品,觀展體驗基本上瞬間就被拉滿了。 而印刷品則不然。 全文印刷的首卷成本在無字書籍的數倍以上,除非國家補貼,否則以國博免費預約的規則,估摸著沒幾天就得倒閉了——畢竟國博總不能學春秋航空那樣上機了還從頭到尾搞推銷吧? “更重要的是……” 在王通沉思之際,朱祁鎮又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這種展覽模式一旦成熟,是可以下沉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型城市去的?!?/br> “屆時不僅僅是成年人,大學、中學乃至小學都可以組織類似的觀展,這在宣教層面將會帶來難以預估的收益?!?/br> 王通眨了眨眼。 下沉到中小型城市?宣教? 這他倒是沒想過…… 不過如今聽朱祁鎮這么一提,王通倒也意識到了這項技術在科普……尤其是未成年人科普領域的價值。 這年頭的互聯網很發達,很多小孩子看似什么都懂,但實際上有很多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依舊沒有樹立完整。 尤其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知識,不少未成年人仍然一片空白。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mr技術下沉到未成年人群體,又或者普及到五六線的小縣城,往大點說對于提高全民素質都是有幫助的。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博的這次mr展會可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展覽那么簡單,技術成本自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 想通了這些,王通內心便也釋然了不少。 隨后他看了眼朱祁鎮,指著自己與張瑩手中的《永樂大典》無印版說道: “朱先生,按您的說法……我們手上的這兩本書是可以帶出博物館的?” 朱祁鎮點了點頭,笑著道: “是的,按照國家博物館的規劃,這種小禮品今后應該會普及開來,算是給游客們的紀念品?!?/br> “另外印刷版的《永樂大典》則會進入紀念品商店和國博官網商城,售價不會很貴,只要保證國博不會虧本就行了,到時候游客們可以按需購買?!?/br> 王通見狀又看了眼手中的無印版《永樂大典》,小心翼翼的將兩本書放到了張瑩的挎包里。 這可是《永樂大典》發放的首批無印版筆記本,紀念意義極高,哪怕是放在書房里也是個不錯的小藏品。 待王通收好書冊后,朱祁鎮便繼續帶著這對小情侶走向了下一處展柜。 早先提及過。 《永樂大典》這部曠世巨作足足有兩萬多卷一萬多冊,這個龐大的數字注定了它的目錄索引同樣不會是個小數字。 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