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節
“這是紅案白案還有墩子掌勺的區別,紅線的是紅案,全白的是白案,藍色的應該是抓碼……” 徐云這才心下恍然。 喬彩虹所說的紅案可不是徐云規劃中的紅岸基地,而是中餐廚房里的一種職能分類。 白案就是面點師傅,大家平時吃的云吞、包子、饅頭、小籠包、都是白案,白這個字來自面粉的顏色。 紅案就是rou菜師傅,扣rou、燉rou、蒸雞、炒牛rou這些都是紅案,紅就是血的顏色。 墩子就是菜墩案板的意思,也就是拿刀切菜切rou的師傅,屬于紅案的下屬分配之一。 墩子上的首席廚師稱做“頭墩”,既要有很強的刀工技術,還要熟悉原料性能、價格及配比知識,同時承擔高檔菜肴的半成品搭配、制作。 剩下的掌勺抓碼也是如此——掌勺就是通俗意義上的主廚,抓碼是給掌勺準備食材的助手。 今天年夜飯的主角是牛rou和羊rou餃子,不過具體到菜品上的時候肯定不會這么單調,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兒配菜。 小配菜就是大蒜黃瓜蘸醬,大配菜就是西紅柿炒蛋或者雪菜燒土豆云云,因此需要配合的工種還是挺多的。 說來也怪。 在這些大師傅出現后,空地周圍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了一堆小娃娃,大的十二三歲,小的五六歲的樣子,咿咿呀呀的圍在灶臺邊上鬧個不停。 “阿叔!能不能給點糖吃呀……” “吃漏咯!吃漏咯!” “笨蛋,那叫rou!” “嘿嘿,吃我一劍?。ù笫[)” 看著這些鬧騰不已的小家伙,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師傅頓時擺出了一副惡狠狠的架勢,假意生氣道: “別鬧!一邊玩兒去!再吵我就用大喇叭通知你們爸媽了!” 孰料這些小鬼卻毫不畏懼的繼續鬧騰著,其中還有人略略略的朝大師傅做著鬼臉。 大師傅有些懊惱的拍了拍額頭,對于這些熊孩子他還真沒啥辦法。 不過就在大師傅束手無策之際,一旁一位瘦小的男廚師悄然靠近了他,低聲與他說了些話。 大師傅頓時神色一亮,遙遙指著徐云說道: “看到那邊那個大哥哥了沒?他叫徐云——對,就是那個每天要喝三斤驢血的徐云!” “領導今天特意沒讓他吃飯,就在這兒看著誰家小孩鬧的厲害,說是要抓最吵的那個小孩喝血哩!” 諸多熊孩子下意識朝徐云所在的方向看了過來,見到徐云可怖(被毀容)的樣貌后,頓時小臉齊齊變得煞白。 過了幾秒鐘。 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跑啊,一群熊孩子哭爹喊娘的跑離了現場: “娘,救命?。。?!” 徐云: “?????” 發生甚么事了? 一旁的喬彩虹則鼓著腮幫子,盡量不讓自己笑出來。 嗯,千萬不能讓徐顧問知道這個謠言之所以能傳開,她其實也出了很大的力氣……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群熊孩子喊的娘字真的起效了。 十多分鐘后,另一個方位上忽然出現了一群年齡各異的女同志。 這些女同志大概接近上百人,其中有些面孔徐云略有印象,應該是基地管理層的家屬。 比如徐云在這些人里見到了陸光達的妻子許鹿希,還有王淦昌的妻子吳月琴。 這兩位女同志在原本歷史中并沒有和221基地發生多少交集,不過在徐云的建議下,組織在不久前決定將幾位核心人員的家屬也接到基地。 因為她們的忠誠乃至貞潔在原本歷史中已經被證明過了,徐云認為這個時間線里的這幾對夫妻不應該再受分局之苦。 只是這樣一來對他們的警衛員倒是有點影響,每天晚上執勤的時候得站的遠遠的…… 同時隨著這群女同志一起抵達現場的還有幾輛驢車,在車子停穩后,眾人很快從中卸下了一大堆被用塑料膜包裹著的搪瓷臉盆。 許鹿希將其中一個臉盆抬到了另一處案板上,撕開薄膜,露出了內部已經和好的…… 餃子面團。 她身邊的吳月琴也同樣端著個臉盆,其中赫然裝著……滿滿的牛rou餡。 與此同時。 一位跟在母親身邊的男孩興奮的跳了兩下,孩童稚嫩但透亮的聲音瞬間傳遍了全場: “嘢!包餃子咯?。?!” 聽聞此言。 不少正在邊上幫忙的職工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這里看了過來。 即便是李覺這樣統籌現場調度的總負責人,也不由朝這個方位掃了幾眼。 包餃子。 這個后世大家天天接觸、在小品中已經成為某個有些令人厭煩的梗的詞,在眼下這個時期卻極具殺傷力。 哪怕是在基地之外的首都或者魔都,餃子也依舊屬于一個很令人羨慕的食物。 某種意義上來說。 餃子在這個時期已經脫離了食物的范疇,屬于一種精神層次的寄托了。 許鹿希對于這個鬧騰的小孩并不反感,只見她笑吟吟的摸了摸小男孩的頭: “小朋友,你會包餃子嗎?” 小男孩胸口一挺: “會!” “這么厲害呀,那你能吃幾個?” 小男孩這次思考的時間長了一點兒,只見他把手指抵在下巴的位置上考慮了一會兒: “二十五……不,五十個!” 聽到五十這個數字,周圍頓時響起了一陣友善的笑聲。 要知道。 這次基地準備的可是標準的大餃子皮,一位成年人能吃四十個都算多了。 一個年僅十多歲的小男孩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下五十個這么多。 此時他之所以報出這么個數字,一來可能是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而來則是因為太久沒吃過餃子……或者說吃過rou了。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小男孩。 根據徐云和李覺等人的猜測。 估摸著今晚還會有不少人偷偷的把餃子裝一些帶回家,等接下來幾天慢慢吃。 如今的金銀灘溫度長期都在零下,找個陰涼的地方弄個冰堆,餃子放上一個禮拜都未必會變質。 不過徐云并沒有制止這種想法的沖動,他之前之所以搞了rou量的算計,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敞開肚皮吃上頓爽的。 這里的所謂【爽】字,自然也包括了那些被偷偷帶走的情況。 隨后許鹿希等人員工家屬一個個將搪瓷盆擺放到了桌上,同時每張桌子還留下了可以cao作的空間。 實在放不下的盆子則被暫時安置到了地上,反正有透明塑料膜做保護,倒是不用過多擔心衛生問題。 做好了這些步驟之后。 許鹿希與王淦昌的妻子吳月琴便自覺做起了一眾家屬的頭兒,按照分工開始包起了餃子。 其中許鹿希負責的是搟餃子皮。 也不知道是不是長期從事解剖工作積累的經驗,許鹿希在搟餃子皮的時候雙手穩的簡直像是拿著手術刀: 只見她一手拿搟面杖,橫搟一下、豎搟一下,然后轉動著皮搟,轉眼間就搟好了一個又大又均勻的餃子皮。 見此情形。 年紀比她大了二十多歲的吳月琴眼中頓時閃過了一絲意外: “小許,你這手藝夠精湛的,經常自己做餃子?” 不同于陸光達和王淦昌的老交情,吳月琴與許鹿希并不是相熟之人,二者甚至在“出身”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吳月琴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她和王淦昌結婚的時候只有16歲。 至于王淦昌嘛…… 13歲。 沒錯。 王淦昌結婚的時候只有13歲。 王淦昌1907年出生于常熟縣支塘鎮一個遠近聞名的中醫世家,家中日子還算殷實。 不幸的是。 在他4歲喪父,9歲那年喪了母。 撫養王淦昌的任務落在在外謀生的兩個哥哥肩上,外婆始終覺得家中應該有個女人來照應他,就給他相了一門親。 至于包辦婚姻的對象,便是鄰鄉女子吳月琴。 等到王淦昌考取水木大學的時候,他便已經有了女兒王慧民。 接著王淦昌去了德國留學,回國后受竺可楨校長的邀請,他攜妻子來到浙大教書。 再后來由于抗戰局勢問題,浙大遷往了后方。 王淦昌在途中染上肺結核,薪水也停發數月,一家七口日子甚是艱辛。 當時正是靠著吳月琴一邊在荒坡邊開墾菜地,一邊養了一群雞和三只奶羊,方才保證了一家人的生活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