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節
第一件是他留美之前曾經在某物流的雷允飛機制造廠擔任研究員,見識過物流內部腐敗后便離了職。 42年的時候雷允飛機制造廠被炸毀,物流準備重新搞個新的核心航空廠。 于是某個光頭為了表示求才的“誠意”,特意親筆寫了十封聘任書,其中有一封就是寄給吳自良的。 但吳自良最終卻拒絕了這份聘任,知道這事兒的光頭在下令永不錄用吳自良的同時,還說了句氣話: “不識時務,這種人不可能成才,不要也罷!” 作為國內知名毒奶選手,某人在吳自良身上再次展現了自己的神奇能力…… 至于第二件經歷嘛…… 那就是吳自良在新華夏成立后,其實是單槍匹馬從海對面偷渡回的國內。 沒錯。 他沒有像朱光亞趙忠堯那樣集體選擇回國,而是在第一次申請回國被駁回后,立刻便意識到了海對面一定會下絆子這一點。 于是他找了個機會向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請了個長假,自己趁著海對面還沒完全布控華夏留學生的空隙跑到了底特律,接著坐貨輪偷渡到了霓虹,再由霓虹轉到了香江,最后才回到了大陸。 而且由于當時香江和大陸沒有互通,吳自良便將自己的行李暫存到了香江一位留學生朋友的家里,自己愣是游泳繞路游到了大陸對岸的哨所那兒…… 這種經歷哪怕是在建國初期的留學生里,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視線再回歸現實。 吳自良能成為兩彈一星勛章的獲得者能力自不必說,雖然徐云事先沒有了解過具體人員名單,但他估計組織上選定的應該也是吳自良。 畢竟中子反射層這玩意兒在原子彈、氫彈乃至中子彈之間都是通用的,只不過會根據不同性質進行一些微調罷了。 與此同時。 隨著中子反射層的分配完畢,原子彈剩余的便是其他一些不算特別核心的零部件生產了。 這部分的零部件生產有些早在基地建成之處便定好了團隊,另外一些朱光亞也當初宣布起了負責人: “原子彈基架將由一分廠203車間生產,負責同志為王宏宇……” “外膽結構由一分廠211車間生產,負責同志喬愛萍……” “混合炸藥扳機由二分廠……” 十分鐘后。 朱光亞一把將手中的記事本合上,說道: “好了,各位同志,原子彈的項目分配差不多就這些,還有哪些同志有意見嗎?” 唰—— 下一秒。 臺下便舉起了一堆手臂,配上不少人穿的白襯衫,朱光亞還以為自己來到了高盧巴黎呢。 接著不等朱光亞開口詢問。 一位三十多歲穿著白襯衫的學者便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問道: “朱主任,我有個問題——我們車間為什么沒有分配到生產任務?” 此人徐云見過幾次面,記得對方應該叫汪海,也是個海對面歸來的留學生,方向是機械工程。 汪海雖然在后世沒什么名氣,但根據徐云與他聊天得出的印象來看,他其實是個挺有能力的專家。 眼見汪海頗有些擼袖子討說法的架勢,朱光亞卻很輕松的笑了笑: “噯,汪海同志,你別著急嘛?!?/br> “你難道沒有發現除了你之外,現場還有不少同志也沒分配到任務嗎?” 汪海頓時一怔,下意識道: “朱主任,你這是什么意思?” 朱光亞伸手朝他壓了壓,示意他稍安勿躁: “汪海同志,你前幾天應該聽到那個消息了吧?” 汪海眼中冒出了一股疑惑: “什么消息?” 朱光亞沉默片刻,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深沉: “毛熊的沙皇核彈爆了?!?/br> 沙皇核彈。 這便是后世所謂的大伊萬,屬于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氫彈之一,相當于大約3800枚在日本廣島投擲的原子彈。 按照原本歷史發展。 大伊萬應該在這個月月末方才爆炸成功,但在徐云小翅膀的煽動下,沙皇核彈起爆時間提前了兩個星期。 這個消息組織上在前兩天便傳到了各個項目組負責人的手里,汪海自然也不例外。 而眼下朱光亞忽然提及沙皇核彈…… 想到這里。 砰砰砰—— 汪海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了一絲激動,連帶著聲音都變得有些沙啞了起來: “朱主任,您的意思莫非是……” “組織上想在研制原子彈的同時,同步啟動氫彈的生產?!” 朱光亞定定的看了汪海幾秒鐘,接著又環視了現場眾人一圈,嘴角忽然露出了一絲笑意: “沒錯,所以汪海同志……你們愿意嘗試氫彈這個更大的挑戰嗎?” 咕?!?/br> 汪海的喉結上下滾動了幾下,被震撼的久久沒有說話。 不過很快。 他身邊的另一位老專家舉起了手: “朱主任,組織上能給我們多少時間進行零部件生產?——我是指總的生產時間?!?/br> 朱光亞深深看了他一眼: “楊健同志,你們只有10個月的生產調試時間,明年8月底,所有零部件必須生產并且調試完畢?!?/br> “八月底?” 老專家頓時一怔,下意識問道: “那么原子彈的起爆時間呢?” 這一次。 朱光亞足足沉默了小半分鐘,嘴中才幽幽的吐出了一個時間: “在開會之前,某位首長曾經和我說了一句話?!?/br> “他說……有些人以為某天過后咱們就會滅亡,那我們就在第二天站起來給他們看看!” “所以組織上決定的核爆時間是……” “明年的……九月十九號?!?/br> 第653章 又可以繼續了 九月十九日。 聽到朱光亞報出的這個日期。 現場不少大佬的臉上,先是齊齊浮現出了一絲明顯的錯愕與意外。 核爆時間。 說實話。 這四個字其實從221基地成立之初就擁有了一些話題度,大家其實多多少少都討論過這方面的事兒,畢竟這可是檢驗所有人成果的最終日期呢。 不過早些時候核武器的相關理論一直沒有得到突破,原子彈的爆炸更是八字沒一撇,因此這相對虛無縹緲的話題只是偶爾被人提起。 但在原子彈理論臨近完成之后。 這個話題便逐漸成為了不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或者說期望。 大家在吃飽喝足后經常會坐在草坪上,一邊數天上的星星,一邊就會用“嘿,你覺得咱們原子彈什么時候能爆”作為話題開頭。 在整個基地廣泛流傳的“小道消息”中。 核爆的時間應該是一年或者兩年后的6月20日。 因為這一天是毛熊專家撤離華夏的日期,原子彈項目原本的代號596,就是為了銘記這一天的屈辱。 基地從上到下幾乎沒有人會忘記這一天,原子彈也因此有了個“爭氣彈”的綽號。 另外還有人認為可能會是某年的9月30號或者10月1號,以此來在國慶節為全國人民獻禮。 剩下的就是年三十或者偉人誕辰之類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湊個好的寓意或者彩頭。 然而沒想到的是…… 組織上居然會把這個時間定在九月十九號? 不過很快。 現場的這些學者臉上的錯愕便逐漸被明悟取代,眼中的光芒亦是越來越亮。 見此情形。 一旁的老郭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徐云,有些好奇的問道: “小徐,這個日期是你提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