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節
這種情況讓徐云莫名就想起了自己初中讀書的時候,當時自己聽那些不懂的課程的時候就是這樣應付老師的…… 就這樣。 過了大概半個小時,徐云耳邊才響起了大于的聲音: “徐云同志,你覺得我的這個想法如何?” 徐云聞言思索片刻,朝大于豎起了一根拇指: “中!” 雖然完全不懂大于后半部分說了什么,但從前半部分的內容來看,大于的思路顯然就是傳說中的…… 于敏構型! 這可是經歷過實戰考驗的方案,徐云完全可以無腦all in的相信。 大于構型,至此…… 現世! 接著很快,徐云便又意識到了另一件事: 雖然大于構型和歷史上的那個掛壁結構看起來沒啥區別,但眼下它卻提前了整整兩年多快三年問世…… 換而言之。 如果一切順利,說不定氫彈有機會…… 和“邱小姐”一起出嫁? …… 第648章 兩彈齊爆的可能! “……” 此時此刻。 看著正在整理文稿的大于,徐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兒。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 大于從被自己點明關鍵思路到計算出具體的氫彈構型,似乎只過去了…… 三個多小時? 這其中還有大半是大于用來解釋概念的耗時,他實際上計算的時間估摸著也就兩個小時出頭吧。 兩個小時,在后世你甚至看不完一部制作比較精良的電影,有些網絡寫手甚至只能碼出1500個字。 可就在這么點兒的時間里,大于居然搞定了氫彈最復雜的構型…… 嗯,俺和大于真強,嘎嘎亂殺——徐云負責嘎嘎,大于負責亂殺。 當然了。 某個叫做迪奧的男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所以哪怕是強如大于,在有些事情的判斷上也會出錯。 比如說…… 隔壁的三哥。 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 90年代的時候黨鴻辛院士曾經寫了一篇論文,想在科院的雜志上進行發表。 當時大于看了以后認為這篇文章會給阿三提供思路,并且判斷阿三在七年內就會研發出氫彈,于是便制止了這篇文章面世。 結果如今三十年轉眼即逝。 黨鴻辛院士和大于都已經先后故去,阿三還是沒搞出氫彈,那篇文章估摸著是沒多少問世的機會了…… 這也是大于一生中很有名的一次翻車經歷,事實證明三哥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 每次你以為它要拉跨的時候就會雄起一次,而每次你以為他要持續堅挺的時候他又萎了…… 當然了。 這個念頭在徐云心中只是一閃而過,很快他便將心緒重新拉回了現實,開始考慮起了更重要的事情。 一個小時后。 總廠廠辦。 “小徐,你說什么?” 被徐云匆匆喊來的陸光達聽到徐云的描述,整個人極其詫異的看向了一旁憨憨的大于: “于敏同志已經把氫彈構型設計出來了?” 徐云聞言點了點頭,指著桌上的算紙說道: “嗯,雖然有一些參數還需要計算,但整體思路和最關鍵的數據大于已經推導完畢了?!?/br> “具體的推導過程都在桌上,陸主任您自己看就好?!?/br> 陸光達快步走到了桌前,正準備拿起算紙呢,忽然注意到了一旁趴在桌上的李覺: “咦,廠長這是……?” 徐云身邊的老郭掃了眼李覺,嘴角微微一抽: “呵呵……某個技術型領導不知死活的想看推導過程指導大于幾句,然后沒幾秒鐘就燒斷線了?!?/br> 陸光達: “……” 隨后他便沒去管一臉【@@】的李覺,拿起算紙看了起來。 “%#¥#¥……” 在嘴里念了一堆徐云聽不懂的404內容后,陸光達忽然猛然一拍手: “妙啊,大于同志,你是怎么想到從嗶嗶嗶嗶入手的?” 大于謙虛的指了指徐云: “韓立同志在解答次級問題的時候提到了量子隧穿,然后我才有的靈感,于是我嗶嗶嗶嗶嗶嗶嗶……” 陸光達越聽目光越亮,最后更是忍不住上手計算了起來。 當然了。 陸光達的專精領域在理論物理,數算水平相對大于要差一些,因此他只是選擇性的對一些環節進行了驗算。 徐云幾人也沒催他,而是就這樣等了起來。 半個小時后。 吧嗒—— 陸光達輕輕放下筆,點了點頭: “驗算了五個節點,思路和理論數據都沒有問題,大于同志,你真是了不起啊?!?/br> 大于卻再次擺了擺手,圓臉上盡是謙遜: “陸主任,您說笑了,我這人其實很笨的,而且方向也不是輕核物理?!?/br> “只是國家需要我出這份力,那我就只能全力以赴了——愛國主義精神高于個人興趣嘛?!?/br> 徐云掃了眼大于,沒有發表意見。 大于所說的這番內容在后世的采訪中也曾經親口說過,bv號是bv1ag4y1x7bw,不過那時候的大于已經是從憨厚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很可愛的小老頭兒了。 當時很多人笑談,大于如果都是笨蛋,那他們都只能是低能兒了…… 實話實說。 大于所謂自己很笨的說法估摸著他自己也知道做不得真,畢竟大學期間的考試成績足以說明一切——但那句【愛國主義精神高于個人興趣】,則顯然是他的肺腑之言。 大于的這番話在陸光達聽來非常對味,不過此時他的關注點還是更加偏向氫彈的構型上: “大于同志,你這真是給了咱們一個意外之喜喲?!?/br> “如今氫彈的構型順利解決,我們【玉清】(原子彈)項目組在完成理論后又剛好可以騰置出一批理論專家,如果全力攻關的話……” “也許要不了幾個月,氫彈的理論推導也能全部解決?” “倘若真的能這么順利,那么氫彈豈不是就能和原子彈一樣,開始進入應用研發階段了?” 說道最后,陸光達甚至有些激動的揮起了手! 老郭也同樣摸了摸下巴,分析道: “嗯……氫彈最重要的就是構型階段,如果構型沒有錯誤,那么很多項目確實可以預先上馬了?!?/br> 說著老郭忽然想到了什么,對陸光達道: “對了,光達,我記得過兩天基地會開一場‘交接棒’的組會?” 陸光達點了點頭: “沒錯?!?/br> 字如其意,老郭所謂的交接棒組會,便是兩個課題組彼此交接項目的會議。 兩天后召開的是【玉清】……也就是原子彈項目的交接會議,交接的雙方則是理論組和實驗組。 也就是理論組方面將設計圖以及相關數據提交到實驗組手里,實驗組以此制定對應的生產計劃與任務。 這場會議結束之后,【玉清】的理論組便會進入半隱退階段: 大概有30%的專家會留在實驗組提供理論指導,剩下70%的專家則作為全新的有生力量,分散到上清和太清兩個項目組承擔全新的課題。 只要生產過程中不發現理論存在顛覆性的嚴重錯誤——比如說504廠發現氣體交換膜被動過手腳的那種情況,【玉清】理論組基本上就不會再重組了。 陸光達和老郭相識已久,知道自己這位好友不會莫名其妙的扯到某個話題,便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