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節
但如果把條件限定成物理學領域…… 那么當之無愧的top1自然便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也就是《物理評論快報》。 這家期刊在物理圈內屬于公認的最高峰,即便是《應用物理快報》與之相比也依舊不如。 但就是這樣一家頂尖期刊,在眼下這個時期卻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危機——它快要被撤刊了。 它的前身便是上頭所說的《物理評論》,隸屬于海對面的物理聯合會。 如今這個時代粒子物理尚未被揭開面紗,大部分物理成果都集中在應用物理階段,因此《物理評論快報》這年頭的生意是真的相當慘淡…… 如果徐云沒記錯的話。 這個時期的《物理評論快報》經費已經削減了三輪還是四輪了,如果不是未來的總編輯古茲密特自己出錢支持,這本期刊估摸著早就辦不下去了。 目前幾乎所有人都不會想到《物理評論快報》將會在未來靠著特胡夫特的論文翻身,除了……徐云。 他很清楚這家期刊今后不但會渡過危機,還會迅速成長成業內頂尖的期刊雜志。 因此倘若這時候將成果提交到《物理評論快報》手里,古茲密特一定會全力保證成果能夠見刊。 同時這份雪中送炭的人情不求《物理評論快報》怎么回報吧,至少今后多收點兔子們的論文總沒問題吧? 要知道。 這年頭國內發表國際論文是真的麻煩,例如趙忠堯在《physica polonica》上的那篇論文,前前后后足足花了兩年審核交接…… 誠然。 學術在政治面前不值一提,但海對面目前和兔子們的關系還沒糟到連論文都要進行封殺。 更重要的是……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審編輯里,有三個兔子們或者徐云的老熟人。 其一是蓋爾曼,當年差點成為趙忠堯學生的大佬,和趙忠堯關系極其密切。 第二位則是…… 屈潤普先生。 沒錯,屈潤普也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審編輯——他可是mit實驗室的負責人呢,擔任外審編輯可太正常了。 第三位則是徐云的偶像,史蒂文·溫伯格。 這位大佬在活著的時候甚至能壓過楊老一頭,也是唯一一個在自傳中提及過兔子們在層子模型貢獻的物理大家。 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能力絲毫不遜色于楊老等人,如果能長期與他建立起聯系,那么對國內掌握國際理論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有了這幾重保障,徐云認為即便條件惡劣,《物理評論快報》一年收個十篇左右的華夏論文應該不成問題。 當然了,前提是這些論文質量夠高。 但這對于目前的兔子們來說……算個啥問題? 哪怕沒有徐云的出現,一年十篇都是輕輕松松。 眼下多了這么多實驗成果,徐云估摸著一年百篇都不難叻。 隨后徐云挑了些能說的內容與趙忠堯等人介紹了一遍,另外在發布的成果上以【有了末態超子就不用再多發相同成果】為由刪去了4685超子的發表計劃。 畢竟這顆超子雖然不算特殊,但它關聯的暗物質卻非同一般。 雖然理論上來說這年頭沒人能搞出來孤點粒子,但萬一海對面也開掛了呢? 還是那句話,別人壞是壞,但絕不蠢。 海對面能夠在當年的情況下搞出原子彈,從他們的角度來說那也是印第安酋長……咳咳,也是國運保佑呢。 因此對于任何不安全的隱患,徐云都要提前消滅在萌芽狀態。 趙忠堯則在初步的思考后,最終接受了徐云的方案。 接著眾人現場做出了投票表決,除了李覺之外,所有大佬一致同意申請對外發布期刊。 第一期的內容便是…… 層子模型的存在! 當然了。 這種期刊的發布注定不會太迅速,今年年末能夠發表出去都算快的了。 因此在作出表決之后,趙忠堯便宣布了散場。 眾人該收拾設備的收拾設備,該回項目組的則回了項目組。 唯有那輛從首都駛來的火車,距離基地越來越近了…… 第634章 電力的問題 在眾多大佬一致決定將《physical review letters》作為論文的首發期刊后。 基地方面便很快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數千公里外的首都。 兩天之后。 基地總廠廠辦。 咚咚咚—— 隨著一道敲門聲的響起。 廠長辦公室內的李覺看著手中的一份文件,頭也不抬的說道: “請進!” 過了片刻。 嘎吱—— 警衛員牟方東推著徐云的輪椅從屋外走了進來。 入屋后,徐云朝牟方東點了點頭,牟方東很識趣的與李覺的助理周材離開了屋子。 待房門被重新關上,徐云不由轉頭看向了李覺,問道: “廠長,您找我?” “嗯” 李覺朝徐云揮了揮手,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他和徐云之間也沒那么客套了: “小韓,你先等等,我把這份清單看完再說,幾分鐘就好?!?/br> 徐云對此自無異議。 別看李覺在科研方面的知識儲備近乎白紙,但他的管理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也不會被上頭選派為221基地的總負責人了。 當年他還是首都華夏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所大學可是華北大學和燕京師范大學的前身呢。 如今李覺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基地政務,重壓之下還得了很嚴重的高度近視,兩年內度數從700度飆升到了1300。 五分鐘后。 李覺將手中的文件放到桌上,唰唰唰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方才抬頭有些歉意的看向了徐云: “小韓,不好意思啊,讓你久等了?!?/br> 徐云連忙擺了擺手: “沒關系沒關系,就坐個幾分鐘罷了——廠長,您找我有什么事嗎?” 李覺沉吟片刻,從桌上的另一端拿起了一份文件,遞到了徐云面前: “嗯,找你來主要是有個消息和你同步一下——組織上已經批準了你們發布論文的申請,現在相關內容差不多可以開始籌備了?!?/br> 徐云聞言眉頭一挑,接過文件看了起來。 正如李覺所說。 這份文件的內容不長,基本上就是對徐云他們的申請進行的補充和指示。 在徐云閱讀文件的同時,李覺也主動做起了介紹: “小韓,組織上這次對你們的申請很重視,允許你們在保證原子彈項目研究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對元強子的相關成果進行編譯匯總?!?/br> “從即日起,基地便會成立一個論文課題小組,組長由趙忠堯同志擔任,朱洪元同志為副組長,你依舊是顧問?!?/br> “組員方面則有楊賀、胡寧這些同志,一共七八個人吧?!?/br> “另外組織上還下撥了三百塊錢的經費,一部分作為研究補貼,另一部分則是論文發表過程的工本費?!?/br> 徐云下意識便點了點頭。 這力度確實很高了。 要知道,這年頭的三百塊已經超過了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擱在后世最少都能抵得上七萬塊錢。 其中按照每個人成員分走十塊錢加班費來算,剩下的那部分都將用于論文出國的流程消耗。 五年前趙忠堯在《physica polonica》上發表論文的時候,組織上才批了10塊錢的工本費呢。 如果不是王淦昌幫忙聯系了毛熊那邊的吉利亞克夫,趙忠堯的那篇論文恐怕很難發布在國際期刊上。 接著李覺頓了頓,繼續說道: “另外組織上還對你們的方案進行了一些優化,比如說你們原先想找的那啥謝爾曼還是誰來著,組織上考慮過后還是決定先不走他這條線?!?/br> “雖然他和趙忠堯同志關系不錯,但這畢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押寶在這種人身上變數太大?!?/br> “所以首都方面決定這次還是走咱們老熟人屈潤普同志的關系,畢竟他的申請書……咳咳,總之他還是相對可靠一些的?!?/br> “大概再過一個多月,咱們找他買的七套靜電分析模組就能到貨了?!?/br> 徐云聞言愣了兩秒鐘,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他原先的想法是讓蓋爾曼或者溫伯格來當論文的審稿人,這樣好歹也能和這兩位大佬搭上些關系——這種搭關系和抱大腿啊舔狗啊啥的不是一個概念,純粹是一種互利的事兒。 畢竟如今的蓋爾曼還沒有提出夸克模型,溫伯格的理論還沒被胡特夫特證明出價值,用華夏的術語來說就是【潛龍在淵】。 能讓他們來做論文的審稿人,論文大爆后他們多少也能沾些名聲,從而反過來對華夏抱有善意,這筆生意說什么都是不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