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節
比如錢五師、陸光達、華羅庚都是如此,基地數算組的周毓麟還是個三轉大佬呢。 這年頭一個留學生只要回國,就不可能做不了貢獻。 因此陸光達的那位老朋友留在海對面,很多人認為他說白了還是在為個人前途考慮。 抱著這種想法,國內確實有一批早期大佬對楊老的態度比較微妙。 不說特別敵視吧,至少聊起他的時候多少都會夾槍帶棒陰陽怪氣兩句。 而且這些大佬可不像后世的那些鍵盤俠,他們都屬于真有一頭牛的情況——他們都是放棄了海對面豐厚的待遇,毅然決然回到國內吃苦的。 后來楊老正式回國,有些當年從海對面回歸華夏的大佬還刻意不去與他相見。 當然了。 這屬于未來發生的事兒,胡寧此時所說的重點依舊在他們計算出來的這個模型……也就是類希格斯場上。 不夸張的說。 如果此時的楊老知道了趙忠堯他們計算出來的這個內容,說不定還真可能從椅子上跳起來。 畢竟…… 有了希格斯機制的楊米爾斯理論,已經無限接近標準粒子模型的基底了。 希格斯場通過對稱破缺產生一個有質量項,激發這個最低能量的位置是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的激發就會產生希格斯玻色子。 另外破缺還會產生一個無質量的激發模,而希格斯機制就是在體系中引入規范將phase mode消除掉,同時phase mode的自由度被規范玻色子吸收——比如超導中的光子,從而規范玻色子獲得質量。 如此一來,一個標準的循環就出現了。 用個人能看懂的公式歸納就是…… 楊米爾斯理論+希格斯機制≥標準粒子模型≈漸進自由理論+弱電統一理論。 這就像lol大亂斗里的人馬,沒貓的時候強度只能算中上,但有了貓以后就近乎無敵了,很容易就能某些倒霉蛋的作者菌打成2-15…… “好了,老胡?!?/br> 趙忠堯和楊老的關系還算不錯,眼見胡寧說話夾槍帶棒,便出聲止住了他: “咱們還是說正事吧——支持這個機制的標量玻色子該怎么處理?” “從能級上來說,這玩意兒恐怕沒那么容易哦……” 眼見趙忠堯提及正事,胡寧便也收斂了原先的表情: “是不太好找,這顆粒子的能標最少都要5gev,我估計短時間應該是沒什么可能性了?!?/br> “反正今天咱們的收獲也不算少,要不就先消化消化再說?” 徐云瞥了眼胡寧,沒有說話。 不得不說,數學計算和物理現象有些時候還是存在較大差異性的,希格斯粒子就是個很典型的代表。 從數學上的群論計算,希格斯粒子的理論能標應該大概在5gev……也就是5000mev左右,頂多因為誤差偏移到7gev或者8gev。 但實際上呢。 這顆粒子要在125gev的能級區間才會被首次發現,即便在2023年擁有這種實驗能級的機構也依舊只有一家罷了。 不過胡寧的后半句話徐云還是認同的,今天趙忠堯他們的收獲著實不算小了。 首先是找到了支持夸克……也就是層子模型存在的依據,也就是雙噴注圖。 接著李覺被小麥附體,找到了一顆末態超子,徹底將層子模型給撐了起來。 再然后是王淦昌找到了4685超子,這玩意兒發展下去就是盤古……或者說孤點粒子這個暗物質。 最后趙忠堯他們則推導出了類希格斯場,捋清楚了規范玻色子和標量玻色子…… 某種意義上來說。 除了中子研究之外,徐云搞來這臺串列式加速器的目的已經完成了50%…… 剩下的50%便是通過重復試驗進行篩查粒子,理論上的問題已經搞定的七七八八了。 新手大禮包果然恐怖如斯…… 隨后徐云想了想,飛快的掃了眼趙忠堯,對他問道: “趙主任,不知道你們準不準備把這些成果公開出去?” “國際?” 一旁的李覺聽到這句話,立刻搖起了頭: “怎么能發表到國際上呢?這豈不是把咱們的成果白白告訴給那些老外了嗎?” “咱們華夏有句古話,叫做悶聲發大財,咱們偷偷藏起來自己研究才是王道嘛?!?/br> 李覺說話的時候還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看起來妥妥的一個“智將”。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 老郭和趙忠堯等人的臉上卻并沒有露出贊同之色。 例如老郭便輕輕蹙起了眉頭,少見的對李覺進行起了反駁: “廠長,此言差矣,學術上的情況和技術要分開來看,并不是所有學術成果都必須得要嚴格保密才行?!?/br> “有些能夠轉換成自由技術的成果肯定不能展露出去,例如咱們的原子彈、五師同志的乘波體導彈等等?!?/br> “但理論模型這種事情,反倒是先公開出去才有正確的價值?!?/br> 聽到老郭這番話。 趙忠堯同樣緩緩點了點頭,補充道: “友來說的沒錯,這種理論成果肯定越先公布價值越高——例如當年淦昌不是在毛熊那邊發現了反超子的事例嗎?公布出去整個物理學界都產生了震動?!?/br> “當時甚至有幾個國家冒著重重封鎖,也依舊向咱們伸出了學術交流的橄欖枝,咱們在國外的一些同志還被提高了生活待遇呢?!?/br> “咱們今天的這幾項成果都可以對外發表,不過看小徐你的意思……你所指的發表期刊,應該不是國內的雜志吧?” 徐云干脆利落的嗯了一聲: “嗯,我想發表到國際上?!?/br> 如今國內的物理期刊雖然數量不多,但硬數起來還是有那么幾家的。 例如最有名的《中國物理學報》,創報于1931年,53年的時候正式改成了這個名字,在國內影響力很高。 另外還有《物理通報》,這是建國后最早成立的物理期刊,如今國內諸多大學訂閱的也都是這套。 不過這幾家期刊的影響力雖然不小,但這個范圍卻都僅限于國內罷了。 如今由于種種形勢問題,國內和國際的學術交流存在著比柏林墻還要厚的壁壘。 因此徐云從一開始便沒有考慮國內的期刊——就目前來說,物理學界的主陣營還是在歐洲和美洲,這屬于必須承認的現實。 華夏物理學界想要獲得話語權,就必須先去人家的地盤上證明自己的實力。 這就和葉問一樣,明明強到了可以1v10,但剛到佛山還是要去拜個碼頭。 等到拜了碼頭敬了茶之后嘛……那就全憑實力說話了。 這是近代咱們欠下的債,雖然清王朝的腐朽政權已經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溥儀還在中科院的植物園澆花呢,但這筆債依舊要兔子們慢慢的還。 原本歷史中兔子們還了70年都還沒完全結清,但如今有了徐云這個穿越者,想必就要不了那么久了。 隨后徐云將心緒又收回到了現實,對趙忠堯說道: “趙主任,您覺得我的想法如何?” 趙忠堯沉默了幾秒鐘: “你準備投哪個期刊?” 趙忠堯沒有問徐云為什么不選華夏期刊作為目標,他是當年兔子們唯一派去海對面參觀原子彈爆炸的專員,如今更是華夏第一批學部委員,這種視野遠非李覺這么個戰將所能比擬的。 因此他在意的只有一個問題: 徐云準備選哪家期刊來拜這個碼頭? 篤篤篤—— 徐云用食指在桌上敲了幾下,緩緩報出了一個名字: “《physical review letters》?!?/b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趙忠堯的臉上明顯的露出了一絲意外: “小韓,這家期刊不是才創立兩年半嗎?你怎么會選它?” 說實話。 如果徐云選擇的是《sce》或者《physica polonica》這些雜志,趙忠堯都不會感覺太過意外。 畢竟這些雜志基本上都是老牌出版社出版,權威且相對公證,即便投稿人來自華夏也不會出現被侵吞成果的情況。 例如五年前趙忠堯就在《physica polonica》上發表過一篇論文,還得到了很高的業內評價。 但《physical review letters》這個選擇……就讓他有些意外了。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海對面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在兩年半前獨立出來的子刊,雖然《物理評論》在業內屬于當之無愧的物理學頂尖期刊,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卻只是個初生牛犢。 這就有點像后世c羅的兒子迷你羅,父親功成名就,但孩子能否成才卻無人可知。 至少從這兩年的稿件質量來看……趙忠堯認為《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展的并不算順利——至少對不起他爹的高度。 不過在趙忠堯對面,徐云卻微微翹起了嘴角: “趙主任,您別看《physical review letters》才剛剛成刊兩年多,在我個人看來,這家期刊的潛力甚至能超過《物理評論》?!?/br> “另外如果我沒記錯,蓋爾曼先生如今也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審編輯,還是拿外審費的那種?!?/br> “所以無論是從期刊價值還是發表難度上考慮,我個人認為這家期刊都是個不錯的選擇?!?/br>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道理對于老外來說同樣也是適用的?!?/br> 說到最后,徐云嘴角的弧度都快壓不住了。 在他穿越來的后世,如果說要評選最有名的期刊,那么《自然》和《科學》肯定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