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節
“老李,看到這條線了嗎?” “這樣,你拿著這條線去每頁報告上挨個兒去對比,遇到比波峰……就是比這條線要高的圖像就立刻告訴我,沒問題吧?” 李覺聞言嘿嘿一笑,捋了捋自己蓄了一段的胡子(據說蓄胡子會給人一種智者的形象),胸口一挺: “沒問題,老趙,保證完成任務!” 看著興匆匆去一旁鼓搗報告的李覺,趙忠堯忍不住搖了頭。 還保證完成任務? 你知道給你畫的是啥線嗎? 這根線要是能破,整個理論物理模型都要發生大變動好伐…… 這樣說吧。 李覺要是能找到那種圖像,趙忠堯立馬就把基地那700多頭驢下個月的剃毛任務給全包了! 第627章 瞧瞧我們發現了什么?(上) 作為如今堪稱“鎮國”級別的設備。 盡管這臺串列式靜電加速器此番只是試運行,但基地方面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與強有力的支持。 例如拓印報告的配套物資。 基地調度處……也就是總務部解散后負責物資調配的部門,一口氣批下了大量的拓印用紙以及油墨。 要知道。 這年頭拓印的紙張還算相對【便宜】,但打印機的工損和油墨可就是真稀罕貨了。 如今國內的打印機全部來自毛熊當初的支援項目,材質以硒作為光導體,設計上相當原始,連好點的914復印機都找不到一臺。 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年頭每打印一張紙,都是在消耗一筆外匯。 這種情況要一直持續到三年之后,華夏科技情報研究所才會與魔都照相器材廠合作,生產出屬于華夏自己的靜電復印機。 因此對于趙忠堯等人來說。 今天雖然是加速器的試運行,但在打印出這些紙質報告后,組織上的投入已經和一次正式研究基本無異了。 不,應該說還要超過正式研究不少——正式研究可不會復印出這么多份相同的文件,因為那時候大家完全有時間慢慢進行研究。 所以面對擺在桌上的這些報告,趙忠堯等人幾乎全數進入了忘我的研究狀態。 第三十七份報告…… 第五十一份報告…… 第九十八份報告…… 終于。 在頁數來到第一百三十九份的時候,負責協助趙忠堯的王承書忽然舉起了手,說出了一個令趙忠堯心緒一震的消息: “報告!趙主任,我這里有事件跡象!” 事件。 這是粒子物理中比較常見的術語,一般與常規參數不同的情況都會被稱為事件,大到圖像小到參數都是如此。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后世的暗物質研究,ligo項目組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公布一些所謂的事件。 后來這種口徑還被拓展到了天體物理領域,比如說的frb180301啦、frb200428還有某個釣魚佬明年新書開頭的frb202317等等。 于是趙忠堯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快步走到王承書身邊,問道: “小王,你發現什么了?” “您看這個?!?/br> 王承書連忙從桌上拿起了一張報告,遞到了趙忠堯面前: “這是編號139的文件,錄入了三枚散射的粒子軌跡以及一個集成尾跡?!?/br> “其中粒子軌跡沒什么特殊之處,都是已知的常見粒子,但是這個集成尾跡……有點奇怪?!?/br> 趙忠堯聞言推了推眼鏡,將報告拿到手中看了起來。 結果看著看著,他的鼻翼中便傳出了一聲輕咦: “唔?” 正如王承書所說。 這張報告的內容其實很簡單,上頭只有兩個圖像,畢竟這年頭的分析手段還是很原始。 一張圖像是云室模擬出來的粒子軌跡,從能級上看顯然是三個電子,屬于非常常見的微粒。 第二張圖像則是一個擬合圖,有點類似三葉電風扇靜止時的狀態——空間被分成了三個區域,每片扇頁是由兩條圓弧組成的橢圓形。 如果還沒法理解這個描述,可以想想一根橡皮筋,中間留著一些空隙,然后捏著兩端將它拉長。 再把三根這樣的橡皮筋間隔120°擺在一起,差不多就是這個擬合圖了,也就是…… 王承書所說的集成尾跡。 在眼下這個時代的認知中——注意,是眼下的認知中。 集成尾跡的本質是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時有很大的概率會發生湮滅,變成光子再生成一堆強子,這些強子沿著運動方向噴射出來而形成的。 但問題是…… 這次趙忠堯他們搞的并不是正負粒子對撞,從頭到尾都離子的屬性都是相同的——剛開始的時候是負離子,失去電子后變成了正離子。 這種情況之下,又哪里能出現正負電子湮滅呢? 于是帶著這股費解。 趙忠堯招來了王淦昌以及其他幾位高能物理學家,眾人就這樣針對這張圖紙討論了起來。 首先開口的是不久前趕到基地的張宗燧,這位也是徐云在劍橋大學的“學長”,不過他畢業的時間在1936年,而且現在與劍橋大學也沒啥聯系了: “趙主任,有沒有可能是設備的誤差?” 趙忠堯聞言迅速搖了搖頭,說道: “不太可能是誤差,首先這個圖像非常清晰,軌道不太像是錯誤擬合出來的——這種巧合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我寧愿相信海對面那個美樂帝會被人在大街上爆頭,也不信會有這種偶然出現?!?/br> “其次……” 說著,趙忠堯從桌上拿起了另外一份報告,遞到了張宗燧面前: “這是小王剛剛找到的另一份文件,上頭同樣觀測到了這個集成軌跡圖,你看看吧?!?/br> 張宗燧接過報告看了一會兒,接著將它放回桌上,斟酌著道: “嗯,確實是又一個集成軌跡……有這張圖像來作證,看來不太可能是巧合了?!?/br> 見此情形。 又一位學者舉起了手,此人便是之前那位問過徐云是否有方法反制英國人的年輕專家。 根據此人的自我介紹,他的名字叫做楊賀,不久前才抵達的基地。 雖然徐云在后世沒怎么聽過他的名字,但能進入這次的專家組,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只見楊賀舉起手后頓了頓,拋出了一個猜測: “趙主任,有沒有可能是高溫情況下某些粒子的極化狀態?比如說繆子?” 這一次。 現場眾人的反應就明顯遲疑許多了。 繆子,也就是所謂的μ子,又稱作渺子。 繆子是1936年發現的第二代輕子,高達中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原型就是這玩意兒。 開過高達的同學都知道。 繆子在某些情景下會出現自旋軸垂直于外磁場并且平行于運動方向的情況,這種自旋軸高度同向的繆子就是極化繆子。 極化繆子有個特性就是在大跨度的溫度下出現一些失控狀態,出現類似湮滅的集成軌跡倒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在整個過程中加速器內的電壓梯度相差很大,導致熱能分散同樣不均勻,個別地方甚至隔個幾厘米就會差好幾十度。 不過很快,趙忠堯便也否定了這個猜測,只見他指了指王淦昌的那份報告: “不太可能是極化狀態——楊賀同志你看這里,14.626,磁性耦合參數不太對?!?/br> “繆子主要由π介子在很短的時間內衰變產生,理論的磁場波動頻率耦合值應該在3以下,可這里都超過14了?!?/br> “另外根據我幾年前推導出的一個結果來看……繆子就算會出現極化現象,它也只可能產生于靶和第一級偏轉磁鐵之間,絕不可能出現在末態?!?/br> 聽聞此言。 一旁的徐云也忍不住露出了一抹詫異之色。 不愧是趙忠堯啊…… 這次徐云并不準備插手這些大佬的討論,畢竟他也想看看兔子們的理論學家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到底能把理論推進到哪一步。 當然了。 這不是對于這些大佬的試探或者考驗——在這些先輩面前,徐云可沒有那么大的臉干這種事兒。 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兔子們能力有個直觀了解,方面自己接下來考慮該怎么踹歷史的屁股。 畢竟自己終有一天要離開副本,后續的工作肯定還需要這些大佬收尾。(為了防止某些讀者結合上邊的新書開頭腦補副本馬上要完結了,這里預判一下,別瞎想,早著呢) 而眼下趙忠堯的這番話,顯然令徐云有些意外。 實話實說。 趙忠堯能拿出第一個理由倒還正常。 畢竟當年他就是搞額外散輻射研究的,對于磁性耦合參數敏感不足為奇,這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如今的國內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