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節
例如當初他曾經看過一句話: 【那些參與兩彈一星研發的人或許是國家的功臣,但絕對不是一個好丈夫,因為他們欺騙了自己的妻子,如果他們真的愛自己的妻子,就應該把真相告訴她們】。 說實話。 徐云那時候是真想掀開這些人的腦袋,看看他們的腦回路到底是怎么想的。 好在令他深感欣慰的是。 當時這句話的后頭有不少三觀很正的女同志在努力駁斥,數量甚至遠多于男性賬號,硬生生把那條微博噴沒了。 那件事給徐云留下了兩個印象,一是其實大部分人的價值觀都是很正常的。 二是…… 女同胞在網上的戰斗力是真強啊。 好了,視線再回歸現實。 隨后徐云想了想,對老郭問道: “郭工,不知道廠子里負責探測的是哪種礦石?——當然了,要是涉密的話就當我沒問?!?/br> “這倒沒什么涉密的?!?/br> 老郭聞言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很快給出了答案: “是鈾礦?!?/br> 鈾礦。 這便是基地領導在決議之后,最終定下的話術。 國內尋找鈾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八年前,當時二機部動員了不少平民協助勘探,全國動員的總人數多達兩萬多人。 那時候的報紙、廣播都在宣傳這事兒,傳播度很廣。 因此與研究核武器不同。 國內在勘探以及挖掘鈾礦算是一個對內相對保密、對外明牌的信息,用來掩飾221廠的真實職能還是很方便的。 也就是明面上221廠是個普通礦場和機械廠,生產一些設備。 “解密”后的第二層皮是勘探鈾礦,重要但不至于敏感。 其實這還沒完呢。 221廠的第三層皮其實是軍用炸藥研發,第四層皮才是搞核武器…… 接著老郭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番狀態,繼續說道: “韓立同志,你是國外歸來的留學生,所以應該知道鈾礦的勘探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br> “而比起勘探,更困難的還是鈾礦的挖掘?!?/br> 聽聞此言。 徐云很是配合的眨了眨眼,似懂非懂的說道: “郭同志,您說……廠里現在正在挖掘一座鈾礦?” “沒錯?!?/br> 老郭點了點頭,雙手在面前比劃了一個不大的形狀: “那是一座剛發現的小型鈾礦,具體位置我就先不說了,總之儲量不多,但儲藏的底層相對比較靠上?!?/br> “而這種礦位加上鈾礦的特殊性,導致我們在開采期間必須要在無風無雨……或者說最少要滿足無雨的條件下進行才行?!?/br> 挖掘過鈾礦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我國的鈾礦品質歷來較差,多數鈾礦物是以紫色螢石、浸染狀赤鐵礦、微晶石英、碳質、磷灰石為載體存在的。 因此想要挖掘這些鈾礦,必須要上一些特殊的手段。 后世常見的是工程掘進開采,與其他固體礦產開采方式相同。 而這個年代的鈾礦挖掘方式則是砂巖地浸式,需要調制特殊的溶液滲入地底,然后進行倒流抽取。 因此挖掘的過程中,確實需要是大晴天才行。 所以從邏輯角度來說,老郭的這個說法無疑相當合理,換做其他人估摸著就會被糊弄過去了。 不過他沒注意到的是。 在自己說完這番話后。 徐云的呼吸卻隱隱急促了幾分,被子里的雙手更是忍著刺痛握成了拳。 果然是為了天氣! 其實在老郭和林宇演雙簧的時候,他的心中便隱約有了一些猜測。 不過考慮到整個原子彈的研究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事,因此徐云并沒有急著下論斷。 但眼下隨著老郭提及鈾礦以及‘無風無雨’這幾個字,徐云便立刻明白…… 自己在阻尼器上布的局收效了! 阻尼器確實是一件好東西,但對于眼下的基地而言,它并非全然有益。 畢竟…… 兔子們目前在氣象推導上的技術極其原始。 在阻尼器出現之前,基地面臨的氣象變量主要有兩個: 一是天氣數據的計算。 二是如何穩定測量天氣數據。 阻尼器讓第二個變量的影響降到了最低,但這些數據越精準,便會將前者的缺漏放的越大。 就像你給一個鬼火少年配上一輛道奇戰斧一樣。 看起來車子升級了,但鬼火少年本身并沒有駕馭道奇戰斧的能力。 他很可能只會留下一句‘危險nm’,然就頭也不回的直奔閻羅殿了。 眼下221廠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此。 阻尼器殘酷的將基地氣象觀測能力不足的事實擺在了領導層面前,而且這個事實出現的時間要遠快于原本歷史。 甚至很多基地領導還在感嘆首都送來的測量儀器呢。 失敗報告便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這種情況下。 基地要么立刻放棄原先方案。 要么就是…… 由老郭出面,提出與自己進行接觸。 畢竟在之前拿出阻尼器的時候,徐云曾經完整的將阻尼器以及背后有關流體力學的知識介紹過一遍。 而老郭則是基地內流體力學的頂尖專家,所以徐云在賭,賭他能意識到自己背后的那個‘團體’。 什么? 你問如果賭失敗了怎么樣? 那就繼續找下次機會唄。 阻尼器只是個偶然巧遇罷了,耐心找下去總是能找到合適的契機。 畢竟兔子們在核武器研發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多如牛毛,硬要說起來何止千百件? 這些難點有些被兔子們用辛勤的努力給攻破了。 有些則被用運氣巧合的解決。 還有一些卻成為了永久的遺憾。 不夸張的說。 在眼下這個基地內,真的是閉著眼睛都能遇到機會。 不過眼下看來徐云的運氣還算不錯,老郭確實咬鉤了。 隨后徐云看了眼老郭,跟著他來了波‘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我懂了?!?/br> “難怪上次基地的其他人在測量天氣數據呢,原來就是為了鈾礦的開采事宜呀?!?/br> 老郭點了點頭,感慨道: “沒錯,所以我才說韓立同志你拿出的阻尼器技術,幫了我們基地一個大忙?!?/br> “可惜我們小看了后續的數據計算,畢竟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人能做到在35米的高空穩定截取到這么多的數據,可惜了……” “數據計算?” 徐云再次強忍住內心的激動,內心瘋狂觀想起了小麥純真的表情,明知故問道: “怎么,郭同志,難道是數據的精度還不夠高嗎?” “精度倒是夠的?!?/br> 老郭聞言,半是演戲半是真情實感的嘆了口氣: “主要的問題在于數據的樣本數量太少了,如果說我們探測到的數據是1,那么實際上需要的數據數量就是十萬,十萬倍啊……” 說道最后。 老郭忍不住搖了搖頭。 他終究不是搞政工的專業‘演員’。 所以在提及這種事情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帶上了一些個人情緒。 而就在老郭有些感傷的時候。 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徐云悠悠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