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節
10^-16m/s^2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完美值,想要達到這一步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 但即便是眼下這架乞丐版的重力梯度儀,量級也能夠達到10^-14m/s^2左右。 所以只要臺設備能在實戰中達到這個精度,那么剩下的就是把如何乞丐打扮成王子的問題了,可行性上還是很高的。 所以在曹毅想來。 這種堪稱涉及到國防事業新篇章的事兒,起底也得在某個超級精密的實驗室里進行,能看一眼都得過個幾輪政審。 等到項目開始后。 儀器周圍必然站著一堆一看就是資深專家的老院士,某個地位崇高的大佬親自組裝上最后一個零件,最后設備在所有人期待、欣喜的目光中緩緩啟動升天…… 結果倒好。 李華和葛同友居然提出了在這里組裝的想法? 這也太對不起這玩意兒的逼格來著了…… 眼見曹毅仍舊一臉茫然,李華忍不住上前一步,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曹少校,你的思想可能陷入一個誤區了?!?/br> “重力梯度儀這臺設備雖然很重要,但它的核心環節在于原理的計算,在于零部件的生產,而不在于登場的規格?!?/br> “它的成品本來就是要上高山下深海的,我們又有什么必要給它搭建一個光鮮燦爛的誕生宴會呢?” “規格搞的再高,倘若自己沒那實力,即便把咱們這庫房換成米蘭時裝周、邊上再給你杵個什么大牌子的ceo都沒用,人家的光頭都要比你來的吸睛?!?/br> 聽聞此言。 李華身邊的葛同友也頗有感觸的點了點頭,眼中浮現出了一絲追憶: “是啊,曹少校,看看咱們國家過往的那些成就,早些年別說什么發布會儀式感了,連臉都不能讓你露?!?/br> “比如當年我跟著總指揮搞的東方紅衛星,火箭發射的主控臺邊上就是幾床竹席和被褥——還不止這些,那時候怕被海對面衛星拍到有人生活的畫面,我們的褲頭兒都晾在組裝車間呢?!?/br> “就連當年咱們國家的希望之光,不也只是在一艘不起眼的小船上誕生的么?” “咱們這一代人從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陣仗,效率才是永遠的第一位,哪個領導敢講排場,大家分分鐘都能把他給頂出去!” 望著頗有些意氣風發的葛同友。 徐云心中亦是冒出了一股感慨。 葛同友經歷的那個時代非常復雜,有人覺得苦有人覺得甜,不同經歷的人對它的印象各有不同,即便是現如今也紛說萬千。 但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一點: 那個時代的工人最為純粹,為了理想敢于奉獻,敢和上級頂牛,是真正的‘工人爺爺’。 可惜晚生了幾十年,沒法一睹王老他們在那個時代乘風破浪的風采…… 而就在徐云心思縹緲之際。 一旁的曹毅似乎也產生了某些獨特的感悟,整個人頓時如同一顆挺松般站的筆直: “我明白了,李總工,那我就厚顏在此‘觀禮’了,另外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您盡管開口便是!” 其實從職務和隸屬關系上來說,李華不是曹毅的直屬上司,甚至連給曹毅下指示的資格都沒有。 但眼下這種情況不是作戰任務,頂多就是幫忙拆卸組裝設備,因此出于對李華二人的尊敬,曹毅便自愿當起了下屬。 李華見說朝他客氣的點了點頭,隨后招來助理,讓他做起了組裝設備的準備。 就像李華此前說的那樣。 重力梯度儀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計算與零件的生產環節,這兩個環節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而在零件生產完畢之后。 重力梯度儀就可以從一個被細心呵護的寶寶,變成皮實抗揍的泥腿子了。 整個組裝過程只有少數零件需要注意,并且基本上都和氣流、信號之類的有關。 因此很快。 包括徐云和曹毅在內,眾人便開始做起了苦力。 “來兩個人,把這個金屬罩子搬出來,不不不,別用起重機,四五個人就能應付了!” “小劉!你把機箱往左邊挪挪,騰個地方放濾波器!” “左邊那個進氣管先別打開哈,這玩意兒矯情的很,還真得在無菌環境下組裝,簡易的無菌隔板小周已經去取了?!?/br> “借過借過……” 半個多小時后。 歸類好的設備被整齊的放到了庫房一角。 葛同友則拿著結構圖示,帶著眾人開始進行起了最后的組裝。 此前提及過。 重力梯度儀作為一種勘探設備,自身是不能在地面用車輪之類推著走的,它的主要載體是飛機或者軍艦。 后者的情況暫且不談,前者則包括了各類中型的直升飛機。 因此從載體上就不難看出,重力梯度儀的體積其實并不大。 所以到了組裝環節。 葛同友等人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各個零件進行線路上的對接,以及傳說中的廠中絕學…… 打螺絲。 這也是為什么葛同友和李華敢現場就搞組裝的原因。 當然了。 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結構,還是需要外部設備進行協助的,比如機械手等等。 與之前的分工一種,組裝環節也同樣分成了三個模塊進行。 其中徐云作為測量模組的負責人,此時自然就被分配了測量模組的相關任務。 在兩天前,也就是徐云剛到西昌基地的時候,身邊只有潘院士和王老兩人陪伴,睡覺都只能一個人睡。 不過眼下隨著意向的達成。 潘院士便將徐云原先‘諦聽’項目組的幾名成員給從科大喊到了西昌基地,讓他們給徐云打起了下手。 有了這些工具人到場,徐云也算有了幫手,睡覺……好吧還是一個人睡。 此時此刻。 唐飛等人便在協助徐云走著最后的流程,也就是…… 盤古粒子容器的裝載。 畢竟重力梯度儀就那么大,不可能把對撞機塞進去現場生產盤古粒子,再小的對撞軌道周長也有一兩百米呢。 所以他們只能先在實驗室內處理好盤古粒子,再將它封裝到測量模組內。 “徐博士,容器送來啦!” 只見一輛小型運輸車的副駕駛上,頭一次坐叉車的張晗正滿臉飛揚的朝徐云揮著手,發絲在風中凌亂的飄舞著。 待車子停穩后。 這姑娘便靈活的從車上跳了下來,對徐云道: “徐博士,一共六罐超低溫盤古粒子,相關數據都已經核驗無誤,應該夠咱們這次使用了?!?/br> 徐云朝她點了點頭: “辛苦了?!?/br> 早先提及過。 孤點粒子原先是不帶電的,屬于中性粒子。 從理論上來說,它這種類中子簡并態物質,只能保存在中子星。 但后來徐云想了個辦法,就是通過π-介子將讓沒有任何電性的孤點粒子,轉換成亞穩態電子態存儲。 當然了。 這種存儲和常規粒子對撞機的存儲環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對撞機的存儲環非常非常龐大。 看過電視劇《三體》的同學應該對良湘加速器……也就是汪淼給楊冬拍照的那個場景有些印象。 那個場景其實就是燕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位于北京市sjs區玉泉路19號乙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汪淼拍照時前面用銅線纏繞的管子,那就是存儲環。 順帶一提。 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儲存環是雙環結構,即有兩條儲存環。 一條環里面是高速運動的電子,另一條環里面是電子的反物質,也就是正電子。 總而言之。 考慮到存儲環的體積問題。 徐云最終的方案是從盤古粒子核外軌道的扭曲角θ入手,將π-介子從扭曲角θ打入,使得讓盤古粒子擁有一個類似超流體的性狀。 接著再用一個共振很高的近紅外光線照射,就能具備出約費阱條件,順利將盤古粒子‘延壽’到一萬五千秒。 折算成小時的話,就是四個小時多一些。 隨后徐云喊來了唐飛和梁浩然等幾位笨蛋作者都忘了名字的龍套,齊力將容器搬運了下來。 “徐博士,給!” 一位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工程師喊了聲徐云的名字,隔著半米將一個把手朝徐云丟來,徐云也干凈利落的一手接?。?/br> “謝啦,黃工?!?/br> 眼見徐云‘身手矯健’,名叫黃工的男子頓時眼前一亮,對徐云豎起了一根大拇指。 徐云則笑了笑,沒有說話。 一般人接這種把手為了求穩,可能需要雙手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