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節
這樣可是不行的。 適逢此時正好是實驗間隔,于是徐云想了想,對眾人說道: “各位,要不……” “咱們今晚去看星星吧?” 第363章 抽空看個星星 在現實生活中。 說起‘中科大物理學院’這七個字。 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可能都會冒出經典物理、量子物理、潘院士、陸朝陽這幾個關鍵詞。 但鮮少有人知道。 科大物理學院輻射的范圍極廣,甚至還包括了一個非常非常冷門的科系。 目前按照教學和研究職能劃分,科大物理學院一共有五個系。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物理系。 物理系內則分成三個方向: 凝聚態物理。 生物物理學。 微電子學。 接著是近代物理系,有五個方向: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核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 物理電子學。 自旋物理學。 其中趙政國負責的加速器就屬于粒子物理與核物理,也是徐云上輩子轉專業后投奔的科系。 再然后是光學與光學工程系,以及工程與應用物理系。 除了以上四個科系之外。 科大還有一個科系,那就是…… 天文學系。 這其實算是一個偏冷門的專業。 在1998年之前。 華夏長期就只有南大、北大、北師大這三個學校設有天文本科。 1998年的時候。 科大正式成立天文與應用物理系,是國內第四個擁有天文系的學院。 但即便如此,科大每年天文系的學生都只有20到30個。 而老師則有20個左右…… 徐云曾經聽過某個誤入天文系的倒霉蛋吐槽,天文系每次系里有活動的時候,差不多都是一人對面坐著一位老師,看起來跟相親似的…… 當然了。 這種人數比例的好處也有。 那就是本科做科研的時候也會有導師親帶,而且本科生就可以申請經費。 科大天文系的本科經費一般是2萬rmb,周期一年,支持各種耗材,書籍,差旅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更更冷門的知識。 那就是科大不但有天文系,而且還有天文臺。 這座天文臺便是位于科大本部的中國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名字讀起來略微有些拗口。 2005年10月的時候。 中科院魔都天文臺與中科大成立了“星系與宇宙學聯合實驗室”。 2008年12月。 華夏科學院正式批準成立華夏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又分為中科院魔都天文臺部和科大學部,分別由魔都天文臺天體物理研究室和科大物理學院天文系負責。 在科大校內。 科大的天文系和天文臺冷門到了一個很極端的地步,連許多科大學生都不知道自己學校里有這么個專業和實驗室。 甚至在某嚴格時期。 某天文系學生展示學生卡想要入校,卻被懷疑是偽造的學生卡,保安信誓旦旦的表示俺們學校木有天文系…… 不過就在今天。 原本冷冷清清的星系宇宙學實驗室,少見的迎來了一群探頭探腦的新客人。 科大東區南部,某棟外表看起來很低調的建筑內。 “哇偶,這就是咱們學校的星系宇宙學實驗室???” 看著周圍銀白色的光潔墻壁以及頭頂上模擬出星空的玻璃幕墻。 一位梳著單馬尾、模樣很是清秀的女生不由發出了一聲驚嘆: “真漂亮呀,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咱們科大有這么間實驗室呢?!?/br> “……” 一位站在女生身邊、同樣留著一頭文藝長發的男青年聞言,臉上的肌rou忍不住微微抽動了兩下: “其實這位同學,18年超級藍月亮的時候,我們實驗室也是對外公開過的,當時來了一千多人呢……” 看著這個正在努力強調天文系存在感的年輕人,另一側的徐云不由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張,放棄吧,你們天文系從上到下就是個小透明,沒救的?!?/br> 凸凸。 長發文藝男青年很是違背自己畫風的朝徐云豎起了兩根中指,嘴里發出了親切的問候: “徐云,你大爺!” 徐云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個看起來很有文藝風范的年輕人叫做張和光,和徐云同齡,目前科大天文物理博士在讀。 嗯,24歲,是研究生。 他和徐云都是科大少年班的同學,當初二人住的還是同一間寢室,徐云沒少被他的呼嚕折磨。 只是張和光最開始讀的是理論物理,后來才轉投到了天體物理的門下。 從入學至今到現在,算起來二人認識也有好些年了,關系一直都還算不錯。 只是由于專業方向的原因,在公司成立后,徐云一直沒找到把張和光喊來幫忙的機會。 不久前。 在察覺到組內成員氣氛有些低迷后,徐云便聯系上了張和光,希望來星系宇宙學實驗室看看星星。 張和光對此自然是舉手歡迎了。 “大家應該可以注意到,我們這層的墻壁雖然很光滑,但它的表面卻各有起伏?!?/br> 實驗室里,張和光一邊引路一邊做著導游: “這其實是一個下而上彎曲的管形結構,以此來表現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時空彎曲的概念?!?/br> “至于另一側的球型玻璃墻體,則是指代平滑過渡的空間三維曲面,視覺上的效果還是很有沖擊力的?!?/br> 接著張和光停下腳步,朝前方一指: “還有就是……你們看?!?/br> 眾人順著張和光的指向看去。 只見此時此刻。 距離他們不遠處的地面上赫然放著一個圓盤,圓盤上有個小鐵球正在緩緩擺動。 這個設備對于徐云這些搞物理的科研汪來說并不陌生,正是名聲遠揚的傅科擺。 這是一個很原始、但卻可以驗證地球自轉的設備。 無論是在普通人認知的常規物理亦或是天體物理中,都有著相當特殊的地位。 當然了。 現實中的傅科擺由于空氣阻力的緣故,是沒辦法真正做到自行擺動的——例如燕京科技館的傅科擺,每天要工作人員手動啟動三次…… 接著很快。 張和光又帶著眾人來到了第二層。 實驗室第二層的畫風依舊是清一色的銀白墻體,給人以一種靜謐、干凈、高科技的感覺。 不過與一樓布置不同的是,二樓正中心的天花板處不再是鋪著玻璃幕布,而是掛著一個巨大的灰色半球。 遠遠望去,仿佛它是從更高一層陷落下來的一般。 徐云上輩子并不認識張和光,因此這其實也是他頭一次參觀星系宇宙學實驗室,便忍不住問道: “老張,那個球是啥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