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節
徐云最感興趣的主要有兩件事。 第一自然就是小麥的成長。 畢竟這位可是物理史上穩居第三的大佬,僅次于愛因斯坦和小牛。 同時與1665副本中的小牛、以及1100副本中的老蘇不一樣。 如今的這個副本并非是短暫的新手任務,小麥也與步入人生終末的老蘇不同,完全是一張純潔的白紙。 在這種情況下。 有徐云這么個后世來的掛壁幫助,小麥能被調教……咳咳,能成長到什么地步? 最最最保守的說。 當初他被英國皇家學會假傳法拉第口述、從而浪費的那兩年時間,今后至少可以省下來吧? 更別提徐云能做的不可能只有這么一點兒,對小麥的幫助顯然不會僅限于此。 這種見證大佬成長的期待感,實在是令人興奮了。 至于徐云感興趣的第二件事嘛…… 自然就是這個時間線變動后的副本,科學水平到底發展到了什么地步了。 這也是他今后能開展行動必須要了解的知識。 電燈、硝酸甘油出現的時間都提前了二十多年,那么其他東西呢? 有沒有可能出現一些提前誕生的“大家伙”? 正是抱著這股念頭,徐云才會在今天喊上小麥,前來圖書館尋找真相。 …… 圖書館二層的光線要比一層灰暗幾分,加之這年頭的電燈還沒有后世的那般明亮,所以二層座位的布局與許多傳統圖書館的小班臺也截然不同。 它的座位統一是靠在窗邊的長桌,有些類似后世酒吧的高腳桌凳,利用率高但舒適度可能差點兒。 徐云隨意選了一處光線還算明亮的位置,左右張望了幾下。 也不知是不是還沒開學的緣故。 這面占據了圖書館二層四分之一的區域,除了徐云之外竟然只有一個人而已。 那是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穿著淡紫色的襯衫,看不清具體的容貌,但一顆光溜溜的腦門兒卻極為顯眼。 難怪徐云感覺這一帶光線要亮一些呢。 此人的身邊正堆著一大摞書,埋著頭,正全神貫注的做著筆記。 從年齡上看,這應該是某位備課的教授或者助教吧。 徐云也沒太過在意,收回視線,拉開一把椅子坐了上去,開始看起了自己原定的這本書。 很早以前提及過。 后世的小牛除了一些信件之外并沒有留下自傳,對他生平最權威評述的作品是由詹姆斯.格雷克所寫的《牛頓傳》,售價大概50多塊錢。 不過這個副本卻不一樣。 小牛在這個副本中留下了一篇自傳,名叫《我的一生》。 雖然內容只有五六萬字,但卻對現實時間線中許多后人無法知曉的細節進行了敘述。 受此影響。 副本中也出現了許多比較權威、內容更為符合史實的小牛傳記。 比較有名的有《走進牛頓》《科學界征服手冊》《他改變了歐洲》等等…… 徐云所選的這本《1650-1830:科學史躍遷兩百年》雖然在名氣上小了一點兒。 但作者卻是很有名的威廉·羅恩·哈密頓,也就是發明了四元數的那位大佬。 到了2022年,哈密頓量還是力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同時與其他的人物傳記不同。 這本書是以宏觀視角切入,視線并沒有完全停留在小牛身上。 而是以小牛的履歷和貢獻為引,跨越接近兩百年進行了一個總述。 這對于目前的徐云來說,確實是一本最合適的參考書籍。 隨后徐云正襟危坐,翻開了書冊扉頁。 片刻之后。 一道前言映入眼簾: 【如果投降的意志是一個國家,那么它一定叫做高盧,如果神明的投影是一個人類,那么他一定叫艾薩克·牛頓】 “16—17世紀,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在歐洲興起。它是文藝復興的產物?!?/br> “大批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和羅馬文獻的翻譯,激起了人文主義,激起了人類去探討現實世界和自然界的熱情?!?/br> “而我們所在的星球以及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則無疑是探討的一塊重要領域……” 哈密頓的切入點很好,在這這本書的開頭,先介紹了17世紀之前的自然科學發展概述。 重點在哥白尼的日心說、以及開普勒三定律方面多花了一些筆墨。 這也是后世許多近代物理學史書籍的標準開頭。 為了方便后期比較,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近代物理學史的脈絡……嗯,放心,這次是人話。 首先。 近代物理學史主要分成兩個區間: 16-20世紀,以及20-21世紀。 這兩個區間的界定方式只有一個標準: 1895年x射線的發現。 其中20世紀物理學兩大基石即相對論和量子論,前者則是經典物理體系。 我們的重點在16-20世紀,也就是經典物理體系。 經典物理體系用個不太嚴謹但很簡單的分法,同樣可以歸結為兩類: 牛頓力學體系,以及分析力學。 后者則可以分成光學、熱力學、電磁學等等。 嗯,就這么簡單,再深入就是具體科學家的個體成就和貢獻了,比如歐拉、庫倫、法拉第這些。 隨后徐云繼續看了下去。 “1666年4月,艾薩克·牛頓推導出‘韓立展開’三階式,初次鞏固了自有流數術模型,結合開普勒第三定律,成功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 “同年六月,艾薩克·牛頓發現光的色散現象……” “1667年7月,黑死病疫情消失,倫敦恢復正常,艾薩克·牛頓返回劍橋大學?!?/br> “兩年后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在同年的皇家學會會議上公開了彈性力研究成果,單方面吊打了羅伯特·胡克……” “1673年,艾薩克·牛頓發布《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并與莉莎·艾斯庫成婚……” 看到這里。 徐云頓時表情瞳孔一縮。 時間線的變動出現了! 小牛和莉莎·艾斯庫成婚的事情之前他曾經聽小麥簡單說過,二者沒有遺留子嗣,所以這倒尚且還算可以接受。 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發布,就令人有些意外了。 在本土歷史線中。 早期的小牛一直都是個窮逼,所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要在1687年的時候,才會在迷弟哈雷的投喂下正式發表。 而按照當初的副本推演。 隨著徐云的出現,小??恐厌u賺了不少錢,保守都是身價九位數十位數的級別。 錢包一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自然便被提前至1679便發行了。 可在如今的時間線里,這部著作的發布時間又提前了一大截! 小牛那封信的開頭一行便是【肥魚先生,如今自你不告而別已過去了整整五年】,同時徐云在副本中又停留到了1666年初。 所以小牛寫信的時間不是1671年就是1672年。 換而言之。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應該就是最早一個受徐云影響而提前誕生的理論合集。 接著徐云調整了一番呼吸,繼續看了下去。 “1668年,艾薩克·牛頓將光的色散現象以粒子性理論加以釋義,一度成為了微粒說最堅定的支持者?!?/br> “但1672年初,艾薩克·牛頓收到了一封來自友人肥魚的信件,信中否定了艾薩克·牛頓創立的絕對時空觀,并且協助艾薩克·牛頓發現了牛頓光斑?!?/br> “后世普遍認為,若是沒有那封跨洋信件,艾薩克·牛頓的人生將會留下一處難以洗刷的污點,人類物理學的理論發展也將至少浪費五十年的光陰……” “在牛頓先生被封爵并且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之后,英國乃至歐洲各所高校也均嘗試過收錄一些東方商人的后代,但卻無人知曉風靈月影宗……” 徐云一頁頁的翻閱過去,眼下這個時代物理學建筑的模樣也越來越清晰。 總體來說。 在眼下這個時代,在經典力學的理論方面得到了不小的加速。 例如引力常量的測算。 當初在老蘇副本中徐云演示過卡文迪許扭秤,曾經介紹過測算引力常量的卡文迪許。 這是個究極社恐的富二代,在1798通過自制的設備測算出了引力常量。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 測算出引力常量的仍然是卡文迪許,不過時間卻從1798年提前到了17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