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徐云和小麥便見到了一位表情肅穆的燕尾服中年人。 此人的樣貌有些類似柯南里的詹姆斯,國字臉,右前額留著一戳劉海,胡須是濃密的八字形。 見到兩人出現,此人堅決而又不失禮節的攔住了他們: “兩位先生,請留步?!?/br> 1850年的劍橋大學還不像后世那樣可以免費參觀,所以管理員在沒有拍照合影這些‘職能’的同時,還要負擔起核查身份的工作: “兩位先生,圖書館只對校內學生開放,請問你們有學生證嗎?” 小麥和徐云同時點了點頭。 他們掏出了艾維琳昨天順路給他們的學生證,遞了過去。 中年人先是接過徐云的學生證看了幾眼,有些生硬的念著名字: “luo……luo……裸縫?” 徐云嘴角一抽: “先生,是羅峰啦……” “抱歉……” 中年人道了聲歉,正準備把學生證還給徐云,忽然動作一頓: “等等,羅峰?你就是那位交還了牛頓先生親筆信的東方人?” 說完他又想到了什么,飛快的將小麥的學生證接了過來: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徐云見說朝著小麥聳了聳肩,看來哈利波特的戲碼又要上演了。 果不其然。 中年人見說表情一正,優雅的抖了抖衣領,對小麥伸出手道: “麥克斯韋同學,羅峰同學,歡迎你們二位來到劍橋大學圖書館,我是圖書館的管理員阿萊斯亞·海佛斯?!?/br> 徐云微微一挑眉。 瞧瞧。 不愧是做圖書管理員的,這格局就是不一樣。 這還是今天處了小麥以外,第二位和他打招呼的人來著。 另外海佛斯這個姓氏不太常見,再結合此人的職業判斷…… 如果沒猜錯,他多半就是劍橋鎮上海佛斯書店的創始人了? 徐云之所以會對海佛斯書店有印象,一來是因為它是劍橋鎮最古老的書店之一,名氣很大。 邵洵美還和徐志摩、徐悲鴻在這家書店里面過基,稱其為‘海法書店’。 二來么…… 則是因為一篇文章。 沒錯。 又到了鞭尸《意林》的時間了。 依舊是徐云讀高中那會兒,他曾經在《意林》上讀過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劍橋的書攤》。 書中稱。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也就是1900-1940之間。 在劍橋大學的書攤上,人們總能見到一個口含雪茄,留了一撇小胡子,面帶笑容的人。 他就是書攤的主人臺維。 臺維先生的書攤在劍橋擺了40多年,因為價格便宜,書樣豐富,有許多教授和學生曾光顧過這個書攤。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經濟學大師凱恩斯,他與臺維是莫逆之交,甚至幫忙臺維在講課中直播帶過貨。 臺維生前學校還曾專門為他舉辦過一個盛大的午餐會,師生們反他敬為上賓。 感謝他提供的“永恒而偉大的知識”。 文章最后感嘆。 懂得尊重小人物的民族,才能夠出現杰出的大人物,接著又是一系列的自我反思。 但徐云在到了劍橋之后才知道。 雖然臺維不像之前的亞歷克斯·達烏提一樣完全是虛構的人物,但真正的原因卻也和文章所說的截然不同。 這個所謂的‘臺維’先生其實真名叫做古斯塔夫·大衛,也就是david,說是戴維也行。 臺維這個詞帶有很強烈的早期翻譯色彩——沒錯,最早提到他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邵洵美。 但邵洵美只是提過此人的名字而已,剩下的內容全都是《劍橋的書攤》這篇文章的作者添加的情節。 大衛書店確實為劍橋貢獻了不少藏書,2022年的劍橋圖書館中大約有一千本左右的書冊是購自大衛書店的原本,但這位老板壓根不是什么小人物。 古斯塔夫·大衛是一位從法國搬到劍橋的書商,1860年生人,時間是沒錯的。 不過他沒長胡子,同時因為肺癆的原因也不抽雪茄——照片在大衛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到,有點像剃了胡子的狄拉克。 所以這在人設上就和文章有出入了。 其實呢。 古斯塔夫·大衛是一位法蘭西的貴族后代,他在剛到劍橋的時候,立刻就給基督學院捐贈了5000英鎊。 按照之前提到的購買力換算,大概現在的四百萬上下吧。 另外邵洵美買的《莎士比亞全集》售價為3.5英鎊,比當時的大眾價格貴了20%,價格也一點兒都不便宜。 他最開始做的生意算是掮客,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家族渠道,售賣高盧和尼德蘭出版的翻譯作品。 這在互聯網購物還沒出現的當時,解決了很多劍橋學生的閱讀訴求,這才有一堆劍橋學生會光顧他的商店。 同時他還專門銷售劍橋大學研究生的手稿,每一本都有作者簽名,為那些合作者帶來了不菲的外快。 所以才會有學生們舉辦宴會,‘敬為上賓’、‘感謝他提供永恒而偉大的知識’的這么一回事。 至于他和凱恩斯能扯上關系,則是因為這家書店的位置在凱斯學院大門的斜對面。 另外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還吐槽過大衛書店溢價的事情。 因為凱恩斯是靠著數學及古典文學獎學金才能繼續大學學業的,學生時期窮的跟網絡寫手似的,對于這種溢價書商自然是極其厭惡。 結果到頭來倒好,凱恩斯和大衛居然成莫逆之交了。 這樣一個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商人,擱現在相當于幾個億資產的大富翁,妥妥的上層階級。 到某些人的嘴里,居然就成了被尊重的小人物。 到頭來還要咱們自個兒反思,這你找哪兒說理去? 也正因有這么一回事,所以徐云才會對被邵洵美提及的另一家海佛斯書店記憶猶新。(注:最近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有些新來的朋友是直接訂閱最新章節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這種辟謠科普呢?歡迎留言哈,我會酌情參考調整的。) 隨后徐云和小麥謝絕了海佛斯引路介紹的想法,順著過道走向了借閱區。 小麥此時的還沒有接觸電磁學,因此他準備借閱的是自己的專業書籍,也就是數學書。 帶著小麥來到數學專區后。 徐云與暫時分別,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嘎吱—— 來到區域邊緣,徐云輕車熟路的推開一道木門,手扶著冰涼的鐵質懸梯欄桿往高層走去。 如今的劍橋大學學生人數并不多,空無一人的樓道顯得非常安靜。 鞋子觸碰鐵板樓梯的聲響因而更加刺耳,隱約令人有種探險的快感。 上面一層更加沒有人,光線從密密麻麻的書架間吝嗇地透過來,帶著紙張濃重的霉味。 徐云順著指示牌邊走邊看,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專區。 在這個沒有書目代碼可以查詢的年代,找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十多分鐘后。 徐云停留在了一處指示牌下。 俯下身,在書架上認真開始查找了起來: “《從平凡走向偉大:威廉·吉爾伯特》……” “《棄子到國王:巴霍巴利王》……” “《重生胡克:開局簽到萬有引力公式》……” “《千年名人:北歐風云人物全書》……” “《書名能別帶冒號嗎:歐洲文學發展史》……” “《牛頓爵士與我娘親二三事》……” 過了幾分鐘。 徐云忽然眼前一亮。 伸出手,從書架里取出了一本保養的還算不錯的書籍: 《1650-1830:科學史躍遷兩百年》。 第242章 歸類世界線 實話實說。 在穿越到1850這個副本、并且接到了光環任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