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節
“動力學理論斷言,熱和光都是運動的方式。但現在這一理論的優美性和明晰性卻被兩朵烏云遮蔽,顯得黯然失色了……”(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dynamical theory,which asserts heat and light to be modes of motion,is at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開爾文所說的第一朵烏云呢,指的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也就是地球在以太中運動的問題。 在人們當時的觀念里,以太代表了一個絕對靜止的參考系。 而地球穿過以太在空間中運動,就相當于一艘船在高速行駛,迎面會吹來強烈的“以太風”。 所以邁克爾遜在1881年進行了一個實驗,想測出這個相對速度,但結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 于是他和另外一位物理學家莫雷合作,在1886年安排了第二次實驗。 這也是截止到1886年之前,物理史上進行過的最精密的實驗了: 他們動用了最先進的干涉儀,為了提高系統的靈敏度和穩定性,他們甚至多方籌措弄來了一塊大理石板,把它放在了一個水銀槽上。 這樣就把干擾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然而實驗結果,卻讓他們震驚且失望無比: 兩束光線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時間差,以太似乎對穿越于其中的光線毫無影響。 這個實驗當時在物理界引起了轟動,因為“以太”這個概念作為絕對運動的代表,是經典物理學和經典時空觀的基礎。 而這根支撐著經典物理學大廈的梁柱,竟然被一個實驗的結果而無情地否定了,這顯然是個動搖基石的現象。 同時在后世。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也被列為了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敗的實驗”之一。 因此在那個時代,其被稱為一朵烏云自然也無可厚非。 至于“第二朵烏云”嘛…… 指的則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這也是開爾文最被誤解的一點。 所謂黑體,字如其意。 它指的就是最黑的東西,那時候由于沒有抽卡游戲的緣故,各位非酋們尚且不為人知……好吧抱歉,說偏了。 總之真正的黑體呢,是指一個完美的吸收體。 即它可以吸收入射到它上面的任何波長的輻射,既不反射也不透射。 我們知道。 除了吸收和反射電磁波外,任何一個物體都在向外輻射電磁波。 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材料的種類和表面狀況有關,稱為熱輻射。 而黑體卻是個例外: 它輻射的強度卻只與溫度有關。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學者們面對黑體輻射問題,運用了經典物理學的瑞利—金斯定律,來計算黑體輻射強度與能量間之關系。 按照當時的經典物理學電動力學理論,輻射是連續的。 這便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計算之黑體輻射時,強度會隨輻射頻率上升,而趨向于放出無窮大之能量,物質將因“無限制”輻射而徹底衰變。 這顯然是不合現實邏輯與經典力學理論的狀況。 這就是第二朵烏云。 別名紫外災變,也叫瑞利-金斯災變。 至于再后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第一朵烏云,最終引導了相對論革命的爆發。 第二朵烏云,最終引導了量子論革命的爆發。 等到了2022年。 物理學的頂部已經是烏云密布了……(這里再玩個小游戲,目前比較公認的烏云有25-30朵,能說出10朵就加更一章,所有評論可以累加,也就是所有人答案加起來有十朵就加更一章。) 而在那次大會上呢,開爾文其實特別指出了有關第二朵烏云的一件事。 那就是理論計算的雙原子或多原子的定壓熱容量和定容熱容量之比的值,與實驗觀察值之間有著巨大的偏差: “……觀察的明顯偏離絕對足以否證玻耳茲曼一麥克斯韋學說?!?/br> “……事實上,玻耳茲曼一麥克斯韋學說的偏差,其實比上面列舉的還要大?!?/br> 這份演講稿被保留在了劍橋大學的圖書館二館,'physics’中‘19th tury’的分類。 因此在整個演講過程中。 開爾文的態度其實是非常非常謹慎的,絲毫沒有小看兩朵烏云的意思。 可惜在后世各種的傳播之下。 開爾文的話變成了“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的段子——這句話壓根就不是他說的。 這句話的出處不是開爾文,而是阿爾伯特·邁克耳遜。 也就是第一朵烏云‘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的那位邁克爾遜。 他在1894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 “……似乎可以說,物理學宏大的基本原則已經牢固確立,堅不可摧……未來物理科學的真理應當從六位小數中尋找?!?/br> 這句話被魔改之后,卻被套在了開爾文身上,成為了一個段子,何其可嘆。 某種程度上來說。 開爾文……或者說威廉.湯姆遜,應該算是被段子毀掉的典型之一了。 歷史上類似的倒霉蛋其實也有不少,明明是個好人,卻被歪曲成了丑角。 例如潘金蓮、尹志平、元稹還有登徒子都是如此。 視線再回歸原處。 從威廉·湯姆遜的歷史地位來看,他倒是確實符合光環的篩選標準。 畢竟現代熱力學之父嘛。 沒有他的出現,現代很多和溫度有關的定義都難以得到一個統一。 但問題是…… 如今明明知道了威廉·湯姆遜的名字,為什么光環沒有任何反應呢? 要知道。 在之前的兩個副本里。 只要徐云判斷出了副本的目標姓名,光環便會通過光幕將任務投放到他眼前,附加一堆sao話。 可眼下徐云面前卻沒有光幕探出,更別說任務提示啥的了。 是光環掉線宕機了? 還是說…… 這個副本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威廉.湯姆遜? 抱著這股疑問,徐云又用余光打量了一番威廉.湯姆遜。 無論這個看起來有些像青春版薩魯曼的年輕人到底是不是這次任務的主角,至少一個‘關鍵人物’的定位是跑不掉的。 因此接下來自己要做的,就是確定眼下的具體時間。 然后盡可能的留在對方身邊,進而尋找后續的真相。 …… 與小牛當初的1665副本不同。 如小兩百年過去,英國人在服裝和明面上的衛生習慣上都有了不少進步,至少沒當年那么原始獵奇了。 威廉·湯姆遜先是回車廂拿出了一袋土豆,隨后對徐云和威爾道: “羅峰,我去前面的小河邊洗些土豆,今晚吃咸熏rou燉土豆?!?/br> “你和威爾一起去把我撿回來的柴火劈了,這一帶柴火的質量很好,所以我多撿了一點?!?/br> “今晚先用一部分,剩下的放到車上一路接著用,畢竟這兒實在是太潮了?!?/br> 徐云見說連忙點了點頭,答道: “沒問題,湯姆遜先生?!?/br> 湯姆遜淡淡的嗯了一聲,拿著土豆走向了遠處的小河。 待他離開后。 一旁的威爾從車廂的側面掏出了兩把斧頭,將其中一把遞給徐云: “羅峰先生,你會劈柴嗎?” 徐云接過斧頭,用沒有受傷的右手拿著斧柄顛了顛,意味深長的道: “當然會了,我這可是牛頓爵爺祖傳的劈柴路數呢?!?/br> 威爾:“0v0?” 隨后徐云跟著威爾來到木柴邊,開始劈起了柴。 說來也巧。 威廉·湯姆遜找回木頭的都是楊樹枝,畢竟這種植物又干又脆,很適合做柴火。 看著這種英倫特有的矮小楊樹,徐云忽然想到了1665副本。 當初小牛在帶他前往威廉家之前,也曾經和他一起劈過這種木頭。 真是懷念啊…… 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