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節
這可不是他的臆想。 當初1665副本結算時,小牛牙根的菜葉徐云都還記憶猶新呢。 如果真是這樣。 他便會錯過小趙的登基大典。 而他在這個時代搞了這么多的事,若是沒見到小趙即位便回歸了現實,縱使有光環進行推演補償,心中多少也會感覺缺了點什么。 因此他不敢去賭光環的尿性,而是選擇了將老蘇上機的時間往后去推。 接著徐云又想到了什么,正了正表情,對王稟問道: “校尉大人,設備的調試可否正常?” 聽到這番話,王稟這才記起了自己的任務,連忙道: “一切順利,我與正臣依你所言進行cao作,擴音器成功將聲音擴大了數倍不止?!?/br> “擴音器?” 聽到這個詞,一旁的小趙忽然想到了什么,對徐云道: “王公子,此物便是你先前所說,能將本王聲音擴大數倍的器物?” 徐云輕輕點了點頭,肯定道: “不錯?!?/br> 在他先前的計劃中。 除了‘御空而行’之外,小趙在登基大典上還會表演另一個‘仙術’: 舌綻春雷。 而想要做到這一步,就必須要用到擴音器,或者說喇叭。 擴音器這玩意兒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它首先將人的語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這一步在麥克風里面就能完成。 但另一方面。 麥克風一般是沒有電源的。 也就是說輸出的電信號的能量,其實完全由接收到的空氣振動的能量轉換。 而這個能量通常非常非常有限,因此麥克風輸出的電信號非常微弱。 所以這時候要用到一個東西進行放大,同時也是擴音器的靈魂: 三極管。 說道三極管,首先要說到二極管,也就是電子管。 二極管內一般會有一根燈絲,燈絲受熱后會發射出一些電子。 這些電子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在遠離燈絲的地方會放一塊金屬板作為“陽極”。 因此顯然,當在燈絲和陽極之間制造一個電場時,這個電場就會加速或減速燈絲射出的電子: 宏觀上,就是加反向電壓時,電子都被電場“送”回了燈絲。 于是燈絲和陽極之間不存在電流,相當于斷路狀態。 而加正向電壓時。 電子被電場加速,可以更順利的到達陽極。 這就是“電子二極管”。 在電子二極管的基礎上,繼續在“燈絲”和“陽極”之間增加一個金屬網,然后在燈絲和金屬網之間加一個電壓。 那么,當這個電壓建立的電場削弱電子動能時,陽極就接受不到電流。 而這個電場加速電子時,就會有更多電子到達陽極。 因為燈絲和金屬網距離更近,同樣的電壓產生的電場強度更高。 因此兩者之間很小的電壓變化,都能很大幅度的影響陽極電流,這就是電子三極管的放大原理。 簡單.jpg。 當然了。 真正的三極管有個難點: 需要要把半導體材料拉成“單晶”材料才能制作。 而晶體管內的pn結是采用的特殊工藝是分子擴散法,手工是不可能制作出來的。 但還是那句話。 徐云這次不需要考慮量產性,只需要短時性就行了。 所以他在二極管的兩極中,加入了一個簡易的控制。 柵極的構成很簡單,利用退火爐中玻璃的應力反饋精壓起鎳就行了,也就是他給老種展示匕首時說過的元素。 至于退火爐需要的輕盈拉力嘛…… 自然是驢兄供應的啦。 鎳絲在經過電解生產出的氫氣的燒氫處理后,又在外層裹上了碳酸鋇——別問這東西哪里來,在制取氯化鈉時徐云用重毒石搞出過氯化鋇,碳酸鋇自然也就手到擒來了。(見123章后半部分) 這樣一來,便形成了一個叫‘氧化物陰極’的臨時材料。 通過將它纏繞在銅絲上,便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三極管的效果。 這種制作出的三極管大概能使用一個小時,連續更換的話,三五個小時還是不難的。 確定好了擴音器有效后,整個環節便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 等待登基大典的開始。 因此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徐云肩上的壓力頓時輕了不少。 每天也有時間去散散心,去看看球,去逛逛青……青菜很貴的樊樓云云。 就這樣。 一個月轉瞬即逝。 時間終于來到了…… 小趙登基的日子。 …… 第176章 再見,大宋! 公元1101年。 元符四年七月初三。 是日寅時。 古代的寅時,便是后世的凌晨三點鐘左右。 一般來說。 哪怕是大宋這種沒有宵禁的朝代,到了寅時各家也早就熄燈打烊,各回各家了。 除了極少數的醉漢與打更人,路面上基本聽不到啥聲響。 但今天的汴京卻是是個特例。 不但不似往常一般安靜,反倒是喧鬧至極,空氣中充滿著一股凝重與肅殺。 早在數個時辰前。 便有大量成建制的官兵從城外涌入,把守住了城中的所有要道出口,任何人不準擅自出入。 同時,他們還對朱雀門附近的住戶進行了嚴格搜查,收繳了大量民間自有的刀槍武器。 禁軍步卒如此大張旗鼓的進行戒嚴,并不是因為皇宮中又發生了變故,而是因為…… 今天是小趙登基的日子。 …… 開封府衙外。 新任的府尹謝文瓘此時正站在府衙入口處,執袖端立,面色肅然的望著皇宮的方向。 三年前。 在職十年的原任府尹呂大防因病去世。 哲宗和后續的徽宗皇帝都選擇了空置府尹一職,并沒有正式任命全新的府尹。 當然了。 這里的‘正式任命’實際上也只是“權知”,而非其他官位的“知”。 因為開封府尹的位置非常特殊: 這是一個專門為可能繼位的宗室、皇子設立的鍛煉崗位。 北宋歷史上,真正能‘知開封府’的只有四個人: 太宗趙光義、秦王趙廷美、許王趙元僖、真宗趙元侃。 這幾人都曾是皇位繼承人,只不過趙廷美離奇身死、趙元僖則病死于任上。 因此對于官員們來說,開封府尹至多便是“權知”。 呂大防病逝后,開封府尹的空缺一直持續到了今年三月份。 當時謝文瓘才被監國的小趙從大名府調回,以給事中權發遣開封府,并且審理了申王“強搶民女”一案。 謝文瓘是公元1021年生人,年齡只比老蘇小一歲,妥妥的活化石級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