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66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這不可能。 武寧有多少高手強者,張名振再清楚不過,那些人他都認識。 “我是誰并不重要,是不是胡言亂語也不打緊,重要的是,三位得跟我走一趟,屆時,一切問題都會清楚?!鼻嘁碌犊筒讲奖平?,言語從容。 聽到“跟我走”三個字,張名振頓時被恐懼所籠罩。 他已然意識到,對方是敵人,絕對的敵人! 這種時候應該當機立斷,該跑就跑,不能有半分猶豫,哪怕是把兩個校尉丟出去阻擋對方,張名振也明白自己不能遲疑。 但他沒有這樣做。 因為敵人不止一個。 四面八方的屋頂上,都出現了青衣刀客,而且氣機強大,沒一個易與之輩,已然將他們三人包圍,封鎖了他們逃跑的一切可能。 張名振心如死灰。 他很清楚,背叛常懷遠的行為一旦曝光,除了吳國的人,他在誰那里都落不到好。 千鈞一發之際,已經快要走到張名振跟前的青衣刀客,忽然停住了腳步,而且如臨大敵,好似正在跟一頭猛虎對峙,動也不動。 “足下不是要帶人走嗎?怎么突然不動了?” 聽到這個從半空傳來的聲音,張名振這才感應到,已有高手到場! 是王極境高手! “張大人,你等不用擔心,我倒要看看,有誰能在我面前把你們帶走!”高手的語氣充滿揶揄。 這句話讓張名振如蒙大赦,差些喜極而泣。 這必是吳國的高手及時趕到,亦或是一直在暗中保護他! ...... 徐州城外。 月光朦朧、篝火昏黃,雷闖站在一棵參天大樹前,望著樹影下悄然而立的背影,雙眼中濃烈的不可置信久久不能散去。 剛剛發現對方的時候,他震驚地差些把下巴掉在地上。在此之前,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以對方的身份,今夜會出現在他的戰場上。 “卑職雷闖,拜見大將軍!”雷闖抱拳見禮。 若不是為了避免引起旁人注意,他此刻一定會大禮參拜。這不僅是出于禮節需要,更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敬畏。 “情況如何?”吳國大將軍楊佳妮,望著徐州城頭也不回地問。 “回稟大將軍,情況盡在掌握?!?/br> 雷闖眼下雖然身在城外,但作為吳國在淮北的情報衙門大統領,在跟自己人取得聯系后,他對今夜的城內變化了然于胸。 他接著道:“王上派來支援的高手強者抵達之后,我們便針對趙氏潛入徐州的暗探制定了圍剿計劃,志在清除城中的趙氏力量。 “平日里趙氏暗探隱藏頗深,我們無法一一甄別探查,但今夜風波已起,他們的人勢必出動,我們只要盯住他們的目標,監視徐州關鍵人物,就能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事先我們已經請各位高手潛藏于城中要處,時刻監視各方,一旦趙氏修行者行動,必然無法瞞過高手們的感知,屆時高手們能隨時精準出手,捕殺趙氏修行者!” 要找趙氏的修行者很難,但若能提前判斷趙氏的目標,那就能張網以待。 而楊延廣派來支援的高手強者不少,雷闖等人有足夠的力量來實現這個布置。 楊佳妮不置可否,用一慣沒有情感起伏的聲音問:“都有哪些目標?” 雷闖對答如流:“目標不少。譬如徐州別駕張名振。 “前些時間,那位趙公子救下了長興商號,而長興商號的大樹便是張名振,以卑職判斷,那位趙公子之所以襄助薛長興,就是為了搭上張名振這條線。 “張名振身為別駕,在徐州也是一號人物,趙氏想要收買他,讓他作為內應合情合理。 “譬如徐州長史唐玨,此人麾下的風云商號,跟金光教來往密切,故而可以推斷他跟金光教亦有聯系。 “今日,常懷遠已有對徐州大族動手的決議,而唐玨在入夜后,便帶著金光教的人去了唐家祖宅,想必有所謀劃。 “無論唐玨是不是趙氏的目標,他都是我們的目標?!?/br> 說到這,雷闖笑了一聲,戲謔道: “唐玨等徐州大族,通過金光教的路子,自以為投靠了張京,殊不知張京已經投靠了我們,追根揭底,這些徐州大族的主人其實已經變成了我們?!?/br> 這事的確很滑稽。 楊佳妮未作置評。 在她看來,張京投靠吳國,不過是形勢所迫,還可能是權宜之計,投靠張京的徐州大族,并不就等于成了吳國爪牙,日后還有站在吳國對立面的可能。 當然,只要吳國得到徐州,大軍一旦進城,那這些人就會真的成為吳國附庸,吳國不會給他們勾結金光教,在將來背叛吳國的機會。 接下來,雷闖又說出了一些目標人物。 除了徐州刺史府官吏,還有節度使府邸的要員,以及武寧軍中的大將。 當然,像黃瑜、章顥這種沒什么地位的不得志官吏,明顯不在雷闖的目標名單上。 末了,雷闖總結道:“徐州城就那么大,而我們高手強者眾多,這些目標無需個個都監視,只要在幾個要地安排重兵即可掌控全局。 “所以大將軍放心,今晚我們對趙氏修行者的圍剿必能成功!” 第七三九章 深夜造訪(5) “今日之后,徐州城內將不復有趙氏修行者?!崩钻J信心滿滿。 唐玨也好,張名振也罷,都是徐州有數的人物,在方小翠、孫小芳他們眼中,那已然是天上之人一般的存在。 方家村幾百口人的生死,對方一句話就能決定,地主張麻子父子被殺了,就因為有張名振派人出面,對方連屁都不敢再放一個。 現如今,唐玨聯絡城中大族,力量強大了許多倍,張名振與軍中校尉勾結,意圖聚集成千上萬的將士,勢力也可謂擴張許多。 他們苦心孤詣奔走奮斗,本以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結果也不過是吳國眼中的棋子而已,只是吳國用來引誘、捕殺趙氏修行者的餌。 這些事能讓雷闖細心謀劃,但到了楊佳妮這里,就只有隨口一問的份量,根本無法讓她過多去關注。 雷闖看出來楊佳妮興致并不濃厚,試探著問道:“大將軍軍務繁忙,到徐州來不會是為了些許趙氏修行者吧?” 說是趙氏修行者,并不是指趙氏族人,而是大晉皇朝的爪牙。故而雷闖不覺得這些人有足夠分量,可以讓楊佳妮親自來跑一趟。 背對著雷闖的楊佳妮淡淡道:“徐州只是路過,隨便來看一看。我要去的地方是鄆州?!?/br> “鄆州?”雷闖怔了怔,“大將軍要去見耿安國?” 他雖然是吳國在淮北的情報衙門大統領,但之前并沒有把太多精力放在徐州,原因就是在徐州據點穩固以后,吳國讓他著重經營北面,將吳國暗探的觸角盡量向北延伸,往兗州、青州一線努力。 所謂從沛縣到徐州,試問誰不知道他雷闖的威名這句話,某種程度上其實不是夸大之言,而是自謙之詞。 雖然他的掩飾身份在沛縣,但沛縣只是雷闖向北經營勢力的橋頭堡,雖然重要,卻不是那么核心。 吳國之所以要向北經營勢力,是為了配合大軍進入中原后的征戰。 淮南勢力從徐州進入中原,接下來的用兵方向,多不是孤軍直插中原腹地,而是先派一路大軍北上取齊魯,再從齊魯俯攻汴梁方向。 這樣的進軍路線,可以避免大軍深入中原時兩翼受敵,四面作戰,被襲糧道,在中原腹地陷入亂局。 得了齊魯這棋盤上的邊角之地,俯沖中原就容易得多,再配合由南而北進擊河洛(河陽、洛陽)的大軍,兩相呼應,則大勢在手。 兗州、青州是雷闖延伸觸角的方向,鄆州同樣也是。 鄆州位置重要,控制了鄆州,就能讓河北大軍不能很好進入中原。而耿安國此人是個不穩定因素,他的立場對中原戰局影響深遠。 楊佳妮此番前去鄆州,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徐州,關乎楊氏能否北上;鄆州,關系趙氏能否南下。趙寧進徐州,楊佳妮去鄆州,兩人用意不謀而合,作用也是異曲同工。 只要能楊佳妮能讓耿安國投靠吳國,亦或是讓耿安國不效忠大晉,那耿安國就能與張京一道,封鎖大晉王師渡河南下的路線。 如此一來,吳國進占中原便少了一大勁敵,往后專心對付魏氏秦國即可。 而有張京相助,楊氏只需將魏氏兵馬封鎖在函谷關以西,那中原、齊魯很快就會全是楊氏的! 這對吳國來說是最好的局面! 正因為鄆州是關鍵之地,楊佳妮這回才帶了眾多高手一起去,再配合雷闖在鄆州的眼線、布置,到時候無論采取什么手段,都有很大空間。 在此之前,雷闖跟耿安國已經接觸過幾次,與耿安國建立了聯系。 因為吳國大軍尚未進入中原,彼時跟耿安國討論他投不投靠吳國的問題太早,沒有現實基礎,但雷闖試探過耿安國對待大晉的態度。 這個態度是關鍵。 耿安國只要不忠于大晉,不與一門心思跟著趙氏,那只要戰事一啟,吳國收服耿安國的把握便會立即變得很大。 耿安國是大晉忠臣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雷闖而言并不隱晦。 他見了雷闖那么多次,他敢肯定,雷闖絕不是大晉朝廷的忠臣。 天下那么多節度使,有誰會是大晉的純粹忠臣?哪怕是大齊,獲得節度使真心效忠的可能都比大晉要大。 誰叫大晉維護的不是權貴階層的利益呢? 那么耿安國一定不會倒向大晉嗎? 雷闖不敢肯定。 耿安國給他的感覺很矛盾。 對方在個人情感上,對趙氏尤其是趙寧分外推崇;且耿安國雖然已是一鎮節度使,身上的江湖氣依然很重,做起事來很可能會頭腦發熱不顧后果。 因是之故,楊佳妮這回帶著眾多高手親自去鄆州走一趟,才顯得尤為必要。而且時機恰到好處——大戰前夜。 “愿大將軍馬到功成!”雷闖對楊佳妮此行報以莫大祝福。 對此楊佳妮沒什么反應,她別有感興趣的地方:“你從蕭縣開始跟隨監視的那個趙氏子弟,姓甚名誰?” 雷闖神容肅穆,聲音不自覺低沉了幾分:“趙安之——趙氏高手強者中沒有這個人,所以這是化名。 “大將軍,此人氣度不凡坦蕩磊落,據卑職推測,對方很可能是趙氏核心子弟,絕非在國戰前夕被納入本家戰斗序列的旁支!” 論及對趙氏的了解,無人能出楊氏左右,這不僅是因為雙方曾經的姻親關系,更因為國戰時雙方一直在河東并肩作戰。 雷闖雖然不是楊氏子弟,沒有在河東拼殺過,但作為吳國在淮北的情報衙門大統領,該知道的東西還是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