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21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蜀山簽到三千年,出關陸地劍仙、逐道長青、從監獄中走出的絕代仙帝、清純綠茶拒絕被套牢 NP
甚至可以說,大齊能有今日的繁華盛世,運河就是撐起這副盛景的龍骨。 又因為運河跨度大,溝通大河大江,沿河各種勢力龐雜,除了朝廷的轉運使衙門、各個世家的船隊,還有許多民間勢力:土豪大戶、江湖幫派。地方上的州縣官府也有很多牽涉其中。 如果把漕運比作一條肥美的大蛇,那么各種各樣的勢力,就是趴在大蛇身上吸血的蒼蠅,多如牛毛且顏色不一。要在這樣的運河上建立一股強大勢力,并且滲透到各地,掌控巨額財富,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以往將門沒有插手漕運,如今趙寧打算分一杯羹,僅靠趙氏,短時間內難以成就大事,而楊氏基業在江左,正是運河南端,揚州(廣陵)又是重鎮要地,戶盈羅綺市列珠璣,繁華富裕程度在整個皇朝都數一數二,楊氏跟趙氏南北合力,才能更好在運河之事上大展拳腳。 趙寧要實現趙氏年入二千萬金的目標,漕運是重中之重、成敗關鍵。 正因如此,趙寧眼下在做的事,在楊佳妮看來就有“不務正業”之嫌。 趙寧放下茶碗笑道:“行俠仗義不好嗎?” “行俠仗義固然好,做好事也讓人心情舒暢,若不是你攔著,我都想親自懲jian除惡,把那些十惡不赦之徒的人頭,都掛在城樓上?!?/br> 楊佳妮瞥了趙寧一眼,“但如果只是這樣,格局未免小了些,不符合你一慣做事所圖甚大的風格。你是趙氏家主繼承人,打贏北境戰爭的軍中驍將,未來的大齊鎮國公,簡單行俠仗義是俠客做的事,跟你的身份不匹配?!?/br> 說這話的時候,楊佳妮一副你肚子里有什么蛔蟲,我還能不了解的模樣。 趙寧本來也沒打算瞞著楊佳妮,既然對方問起,索性也就說了:“你覺得我擴大趙氏族產與收入,讓你我兩家更有實力,為的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很簡單,世家大族都想家族進一步壯大,并且屹立不倒,但如果深究那就是另一番天地,楊佳妮沒有立即回答。 趙寧繼續道:“鳳鳴山之戰,我們都見識到了天元軍的戰力,那一戰之后,雁門軍的確是變強了,但契丹軍也同樣收獲了成長。如果有一天,北胡一統,百萬大軍南下,跟大齊開啟國戰,你覺得北境各個邊關能否守???” 楊佳妮很干脆的搖頭。 鳳鳴山之戰能勝,有很多不可重現的因素,其中趙寧是制勝關鍵。而趙寧只屬于雁門軍,其它地方的軍隊碰到天元軍,楊佳妮可不會說他們能勝。 而一旦北胡軍大舉入關,那就是整個皇朝的戰爭,是全面較量,比拼的東西就多了,雁門軍一軍能起到的作用,也將不再那么大。 趙寧接著道:“戰爭的根本是人,沙場決勝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拼殺。而人身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心。人的心,決定了他是什么樣的人。只有愿意為國奮軀而戰的人,才能跟敵人浴血拼殺,才有可能戰勝外敵。 “而決定一個人是否甘愿為國戰死沙場的,又是什么?朝廷的一紙文書,還是皇帝的圣旨?都不是。是他們是否發自內心認可皇朝,熱愛自己的國家。 “決定人是否熱愛自己國家的又是什么?是他們平日里的生活情況,是他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國家對他們好,是他們有沒有覺得這個世道值得他們拼命。 “如果百姓生活中處處遭受不公,被官府壓榨,被權貴富人剝削,他們憑什么覺得這個國家對他們好?如果善良人得不到正義,如果忍辱負重依然沒有下場,如果為非作歹的惡人總是錦衣玉食,如果弱rou強食成為常態,百姓憑什么覺得這個世道值得他們奮戰? “一旦百姓對國家失望,感受不到公正與道義,并且心懷怨忿,每個人都因為心生戾氣人格扭曲,不再尊重道德,不再在意是非黑白,恨不得所有人都去死,恨不得改天換地,那他們就不會為國而戰! “他們會希望這個國家崩潰,他們甚至可能喜迎外來者! “到時候大戰開啟,國家靠誰去保護?靠那些心中沒有道德只有利益的權貴富人? “要贏下國戰,靠得是百姓,是普通人! “可你看看,在這所謂的繁華盛世,平民百姓過得是什么日子?” 聽完這番擲地有聲、一針見血的話,楊佳妮怔在那里。 她沒有想過這些,至少沒有趙寧想得這么深入,看得這么明白。 這一刻,楊佳妮忽然心潮翻涌。這些年她一心修行,不怎么關心其它事,這的確讓她的境界一日千里,連趙寧暫時都趕不上她。但就因為沒有這些思考,她再強也只是一個沖鋒陷陣的將軍,是戰場上的一顆棋子。 在天下大勢的洪流洶涌而來時,她或許能殺掉很多強大敵人,但卻無法左右大勢,無法挽救大局。 只有像趙寧這樣,及時認識到這些關鍵問題,并且早早謀劃的人,才有可能在大劫降臨之際,真正掌握天下大勢,掌控億萬人的命運! 念及于此,楊佳妮看趙寧的目光,在認可之外,多了不少敬重,甚至還有些許膜拜。她從未想過,一個同齡人能有如此真知灼見,這不是聰明,而是智慧,大智慧,萬中無一。 第二五零章 天問(下) 趙寧一口氣喝完杯中茶水。 他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盤托出: “你我都是將門子弟,為國戰死沙場是分內事,但將門再強,也只是軍中骨干,而不是百萬大軍。沒有平民子弟組成的軍隊,將門實力再強修行者再多,面對強大的外敵入侵,也只能起到螳臂當車的效果。 “然而看看這繁華盛世,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只有物欲橫流、紙醉金迷八個字。 “相較于幾十年前,現在的確多了很多富人,寶馬雕車香滿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穿金戴銀者多不勝數,畫舫青樓遍地開花,商賈不絕于市貨車不絕于野,書生士子錦繡文章,朝廷賦稅收入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是好一派五光十色的天上人間! “可這些,所有這些,都是富人的,跟平民百姓有什么關系?平民百姓得到了什么? “馮三、馮牛兒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劉婆婆他們生不如死,陳奕、王沭他們在權貴面前茍且偷生!往前看幾十年,平民百姓沒房住嗎?吃不飽穿不暖嗎?可現在呢?你再看看,平民百姓都變成了什么樣! “一座房子要奮斗一生,甚至累死在繁重的工作中,人沒有病死沒有餓死,竟然活活累死了,這是什么世道是多大的生存壓力?就算是耕地的牛,又有幾頭是在青壯年時期硬生生累死在地里的? “劉婆婆死在冰冷的街道上時,可曾有人為她挺身而出?人們在談論劉婆婆一家人的悲慘命運時,又到底在談論什么?當有人愿意去對付瘦虎兒這樣的惡霸時,別人又是怎么看待他的? “這樣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世道,是一個為了金錢可以不擇手段的世道,所有人都在羨慕腰纏萬貫的人,還有多少人在意道德與正義?當道德與正義不被稱頌,誰還會為了家國大義甘愿戰死沙場? “平日里大家大義凜然,說什么愿意為國捐軀,都是嘴上功夫罷了,是為了表現自己很正直很高大,真事到臨頭了,有幾個人會不顧一切沖上前?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樣的皇朝這樣的齊人,怎么抵抗實力強橫、悍勇輕死的天元大軍入侵?這樣的太平盛世,再是光鮮亮麗又有什么用,不過是一戳就破一碰就塌的幻象罷了!” 這番話趙寧說得痛心疾首。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如是??砂傩找彩怯行牡?,不會受了苦而不自知。 前世十年國戰,大齊不是沒有穩住過戰局,不是沒有半點兒機會東山再起卷土重來??恐S河天塹,齊軍穩住過一次;靠著江淮防線,齊軍又穩住過一次;直到天元軍突入蜀中并攻占荊襄,而后順江東下直搗江南腹地,齊軍這才徹底潰敗。 戰爭伊始,大齊北境邊關防線,的確是被天元軍一鼓而下,燕平城沒守住,皇帝南奔遷都。但在黃河南岸收拾好局勢后,齊軍是打過一些勝仗的,也給天元軍造成了不小戰損。 北胡大軍攏共只有百萬,而這百萬人不可能持續作戰,一場大戰結束后,很多青壯都得回去放羊,畢竟部落才是他們的根本,草原也需要牧人,真正一直在征戰的北胡軍,數量并不是特別多。 更何況他們還要鎮守占領的城池,控制轄地,在幾場會戰中遭受不小損失后,北胡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兵力嚴重不足。 但北胡不僅解決了兵力不足的問題,在突破黃河天塹損失慘重后,又能繼續南下,用更大的代價入蜀成功,且緊接著攻克荊襄、江淮防線,最后席卷整個大齊! 更為恐怖的是,北胡還能在跟大齊十年國戰期間,不斷向西擴張,攻城掠地,以戰養戰,并取得了前人難以想象的戰果。 人是戰爭的基礎,那么北胡的兵力是從哪里來的? 答案其實很簡單。 答案也只有一個。 齊人。 他們有的是降軍,有的是地主豪強的武裝,有的就純粹是應募的青壯,在被北胡軍收編或是成為北胡軍后,號為“綠營”! 國戰后半段,綠營軍才是跟齊軍交戰的主力! 十年國戰結束,大齊徹底被滅時,天元可汗麾下綠營軍的兵力,已經是北胡軍的三倍! 綠營軍,構成了天元可汗控制、統治中原大地的基石。 趙寧記得很清楚,在天元軍還未突破黃河天塹時,第一批綠營軍就已經出現在黃河戰場上。那時候,綠營軍中還沒有普通百姓,他們一半是降軍,另一半,就是河北地方上大戶豪強的武裝,也就是地主富人的私軍。 搖身一變成為北胡軍爪牙、開路先鋒的,不僅是這些平日里錦衣玉食、享盡繁華盛世好處的土豪地主,還有諸多地方州縣的官員。 正是他們一方面為北胡軍出謀劃策,一方面甘愿為北胡軍馬前卒,才讓齊軍的作戰變得格外艱難,后面才有更多人在戰事不利的時候,跟著投降北胡軍。 這些人,在太平時節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滿嘴道德文章,實則早就沒了是非觀念,他們在乎的只有利益。當天元可汗可以給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是天元可汗的鷹犬。有奶便是娘,不外如是。 在北胡軍攻占中原后,因為天元可汗的國策政策還算不錯,越來越多生活悲慘、人生無望的平民青壯,相繼選擇加入北胡軍,使得綠營軍的實力迅速膨脹!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八個字,在太平時節也就是一句有識之士的感嘆、牢sao罷了,但在戰爭來臨時,它的破壞力就出奇巨大。 但出現這個現象該怪誰?江山社稷壞了百姓沒有道德了皇朝腐朽了,該怪誰?第一個要負責的,就是皇朝的主人,皇帝!而后要怪的,便是治理天下的官吏。 而眼下皇帝在干什么?忙著收世家的權,加強皇帝權威。官吏們在干什么?朝堂上爭權奪利,地方上以權謀私。他們的眼睛看不到世道底層,他們的心思也不在平民百姓身上。 盛世?要是看皇朝賦稅、國家財富、城池繁華,那這的確是百年來最好的盛世,甚至是前人未曾達到的盛世高度。但如果要看人,看人心,看平民百姓的生活現狀,這就是末日! 沒有強大外敵,皇朝或許可以再延續百余年,可一旦有強大如天元軍的外敵大舉入侵,江山易手就只在旦夕之間! 大齊失去了民心,齊軍在最后成為了百姓的敵人,所以最后都走向了滅亡。 要救這樣的皇朝,要保全這樣的江山,要在這樣的形勢下履行趙氏鎮國的職責,最終達到保全趙氏,保護親友跟自己的目的,趙寧要做的事很多。提升家族跟盟友實力,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罷了。 利欲熏心的官吏富人靠不住,能依靠的只有百姓。 百姓是淳樸的,只要皇朝對他們好,給他們公道與尊嚴,他們哪怕不能錦衣玉食,也能為國家效死。十年國戰,以一品樓為代表的江湖義士,以及無數熱血兒郎,前赴后繼趕赴沙場,為了抵御異族不惜以身報國,同樣也有一些世家大族、地主豪強毀家紓難,戰死沙場,堪稱齊人脊梁; 同時百姓又是重實利的,若是朝廷對他們不好,那也別跟他們說什么大義,有人能讓他們的日子能過得好,他們并不在乎頭上誰做主。綠營軍對齊人同胞下手時不曾有過半分手軟,他們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時,也在尸山血海里縱情高歌,對著天元可汗山呼萬歲。 楊佳妮沉默良久,終于想清楚了趙寧的心思,她看著趙寧的雙眼問道: “你要通過一品樓在各地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的舉動,來讓所有人知道,這世間還有一群俠肝義膽、品德高潔之士,不求回報只為公理而戰,以求令惡人恐懼下場收斂暴行,叫百姓認識到大齊公道正義猶存,以此達到匡正人心、改變世道風氣的效果?” 她現在理解了那句話的真正含義:青衣人除惡刀,世間無義我來昭。 這是趙寧的抱負,也是他的吶喊。 這回趙寧的回答很簡單:“官吏富人眼中只有利益,平民百姓渴望的則是公平道義。利益索求永無止境,我滿足不了他們;公平正義我能盡力幫他們爭取?!?/br> 楊佳妮又道:“可一品樓殺了很多人。無論豪強惡霸還是官府官吏,都對皇朝權力有相當影響力。不用多久,皇朝就會出動官兵、修行者,在各地追殺、圍剿一品樓刀客。雖然我們做的事情是正義的,但是我們還是會被皇朝視為賊寇罪犯清除掉?!?/br> 趙寧道:“是?!?/br> “你不怕?” “我不必怕?!?/br> “死也不怕?” “一品樓死不了?!?/br> “怎么死不了?” “實力強的人,自然死不了?!?/br> “官兵的實力不如我們強?” “短期內的確如此?!?/br> “朝廷高手眾多,數月內可至任何地方?!?/br> “元神境中期以下的,不足為慮?!?/br> “元神境中期以上的呢?” “數量有限?!?/br> “可也比我們多?!?/br> “多也沒用,他們動不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