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發生了什么事情?” 陳堪一臉好奇的朝著大門的方向走去,只是才走到一半,便被一個靠山婦揪住了衣領。 “主人...說過...你...不能...出去.” 斷斷續續的話從老大的口中說出,陳堪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老大,你會說話?” 但老大只是說了這么一句,便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只是緊緊的抓住陳堪的衣領,不讓他靠近大門。 “大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憑什么不讓我進去,讓開?!?/br> 門外,一道有些囂張的聲音傳進了陳堪的耳朵里。 陳堪不由得眉頭一皺:“他怎么會知道我在這里?” 但片刻之后,他還是對著門外吩咐道:“放他進來吧?!?/br> “哼?!?/br> 門外響起一聲冷哼,隨后是大門被推開的聲音。 一張油頭粉面的臉映入眼簾。 整理了一下被老大弄皺的衣領,陳堪朝來人拱手道:“公爺來此,有何貴干?” 第二百九十一章 時間是最好的催化劑 陳堪又開始烤rou串了,這一次的食客是曹國公李景隆。 眾所周知,李景隆與陳堪的關系在陳堪脫離錦衣衛時已經徹底的決裂了。 所以這一次李景隆特意找到這里來,當然不會是為陳堪祝壽而來。 陳堪蹲在火盆前面,手上的rou串不斷的翻動,滋滋冒油的rou串讓蹲在對面的李景隆忍不住一陣喉結涌動。 陳堪像是沒看見他臉上的期待之色,頭也沒抬的問道:“這么說,這一次陛下已經將此事全權交由公爺負責?” 李景隆雙眼盯著烤串,吞咽了一口口水后點頭應道:“沒法子,紀綱要去奴兒干都司,錦衣衛的人被他帶走了大半,京師可用的人手除了三大營以外,也就只有勛貴們麾下三瓜倆棗?!?/br> 李景隆的聲音沒有絲毫起伏,陳堪有些詫異道:“陛下連最后一點情面也不講了?” “兵權自古以來都是很敏感的東西,早晚都是要交還給陛下的,這有什么奇怪的?” 隨口應了一聲,李景隆忽然蹙眉道:“快翻面,烤焦了?!?/br> 陳堪臉皮一抽,不耐煩的將手中的烤串遞給李景?。骸澳萌コ?,吃完趕緊走?!?/br> 陳堪惡劣的語氣并未對李景隆造成什么刺激,他伸手接過烤串便放進嘴里:“好吃,好吃,不得不說,陳堪你在庖廚一道還是有點東西的,這一次的事情辦完,有沒有興趣來本公爺府上當個廚子?” 陳堪嫌惡的看了李景隆一眼:“身為勛貴之首,你就沒有半點不甘心嗎?” “不甘心?” “有什么好不甘心的,反正陛下又不會少了本公爺的榮華富貴,我可是他親侄子?!?/br> 對于陳堪的疑惑,李景隆表露出了一副完全無所謂的態度。 陳堪忍不住提醒道:“是表的,表侄子?!?/br> “那又如何?” 李景隆迅速將烤串吃完,哪怕被燙到發出嘶哈聲也完全不在乎。 隨手將手中的竹簽丟到一邊,李景隆瞥了陳堪一眼:“本公爺走了,總而言之這一次的事情非常復雜,本公爺告誡你一句,若是有什么不干凈的地方,還是趕緊向陛下坦白吧?!?/br> 說完,也不管陳堪難看的表情,轉身揚長而去。 目送李景隆走遠,陳堪一言不發的轉身回了房間,找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下之后,開始消化起李景隆今日帶來的消息。 朱棣竟然還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將兵權收回手中,這是要開始徹底進行中央集權了嗎?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陳堪眉頭微皺,他總覺得朱棣的步子邁得有點大了。 詐死計劃是他最先提出來的。 在他看來,當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在圍剿白蓮教徒與靖難遺孤的同時,朱棣還要收繳兵權,難道他就不怕兩件事情都做劈叉嗎? 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到來讓他提前穩固了皇位,心態膨脹了? 要不要勸一勸他呢? 陳堪陷入了糾結之中。 若是勸,以朱棣剛愎自用的性格,只怕勸了也不會有什么作用。 若是不勸,萬一讓人提前察覺,那兩件事情都有可能前功盡棄。 心態上的糾結讓陳堪感覺到有些心累。 他雙目無神的盯著天花板,沉沉的睡了過去。 時間來到十一月底,經過三個多月的修養,陳堪的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從外形上看,與昏迷之前已經看不出什么差別。 至于五臟六腑的情況如何,就只有陳堪自己知道了。 過了幾個月與世隔絕的日子,他的心態平穩了不少。 今天的天色霧蒙蒙的,院子里的大水缸之上漂浮著一層晶瑩剔透的薄冰。 陳堪彎下腰,從水缸中撈出冰塊,放進嘴里咀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就在吞下冰塊的瞬間,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緊了緊身上的狐裘大氅,陳堪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是他來到大明之后度過的第二個冬天,今年的冬天似乎與去年差不了太多,但陳堪卻是知道,今年比去年冷。 至于判斷的原因,便是水缸里結出來冰比去年要厚。 陳堪身后,三個靠山婦依舊寸步不離的跟著他,除此之外,還多了一個隨時傳遞京師消息給陳堪的小太監。 如今陳堪已經放棄了調教靠山婦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轉而開始研究起書法與畫畫。 畢竟,一個人的日子有點無聊,他總要找點事情打發一下時間。 任何一件事情的謀劃,都需要時間來催動,而等待計劃發酵的這段時間,日子是真的難過。 尤其是朱棣擅作主張的將收繳兵權一事添加進了計劃之中,更是讓已經定好的計劃平添幾分變故。 想到這里,陳堪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 小太監到底是殘缺之人,完全沒有當捧哏到底覺悟,看見陳堪嘆氣也只當視而不見。 陳堪只好無奈的回過頭,對著小太監吩咐道:“傳書陛下,可以進行下一步了?!?/br> 小太監點點頭,張著嘴巴發出一聲啊哦的無意義喊叫,隨后便轉身離去。 陳堪忽然想起來,小太監做不了捧哏,因為他沒有舌頭。 ..... 京師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傳起來一個小道消息,據說那位已經死了好幾個月還沒下葬的少年侯爺其實沒有死。 而是由明轉暗,藏到了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目的便是為了在自己葬禮的那一天,將整個白蓮教一網打盡。 沒有人知道這個消息最先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因為百姓們在聽見這個消息的時候,基本上整個京師的百姓都已經知道了。 但當這個消息傳到朝堂上時,只是被朱棣斥責了一句無稽之談后便不再理會。 陳堪到底死沒死,百官們可太清楚了。 尤其是那些去吊唁過陳堪的官員,更是站出來痛斥傳出這個謠言的人,喝罵此人其心可誅。 少年侯爺為國捐軀乃是英雄,豈能卷入這等陰謀詭計之中,這不是在污蔑是什么? 但朝堂之上的百官比起京師的百姓在人數上無疑處在了劣勢。 傳的人多了,這個消息也就成真的了。 特別是許多百姓本就對陳堪之死扼腕嘆息,現在陡然聽見這種言論,哪怕嘴上說著不信,但心底還是希望事情是真的。 于是,這個消息以不低于陳堪死訊的擴散時的速度迅速朝京師周邊擴散而去。 這個消息,自然就是陳堪口中的下一步計劃。 其實陳堪詐死的計劃非常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沒什么技術含量。 他先假死,依靠方孝孺掌控的士林將他的死訊迅速傳遍大明的每一個角落。 然后是朱棣下令召開水陸法會,為那些想要進京看看陳堪這個仇敵下場的人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來京渠道。 接下來便是對人心的把控,經常殺人的人都知道,絕大部分殺人兇手會在行兇之后回到現場觀看自己的杰作,以此來獲得內心深處隱藏的變態成就感。 換言之,陳堪作為死在白蓮教謀劃之下的第一個大明高級勛貴,白蓮教的人一定會按捺不住那顆來看看自己最終成果的心。 而光是這樣肯定是還不夠的,不管是白蓮教還是靖難遺孤,他們都可以選擇派出眼線前來觀看,然后將看到的結果反饋給高層。 真正的大人物未必會到場。 于是,朱棣也會親臨水陸法會,為大明這些年戰死的功臣祈福的消息便恰到好處的傳了出去。 白蓮教的目的是改朝換代,以報太祖先皇帝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仇,靖難遺孤的目的是刺殺朱棣這個暴君,還政建文一脈。 所以朱棣會出現在水陸法會上的消息一定會牽動他們高層的心。 哪怕是為了提高刺殺的成功率,他們也一定會派出有分量的人進京坐鎮。 但......光是除掉一部分骨干,對于陳堪來說還遠遠不夠。 陳堪的目標,是將這些蛆蟲一網打盡。 于是,計劃的第三步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