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大佬的雷區蹦迪[快穿]、重生飛揚年代、給反派當情感助理、花滑大佬穿書成炮灰美人、重生七零嫁大佬、我夫郎是二嫁[穿書]、我的系統是咸魚、情敵他愛慘我了[快穿]、替婚后和偏執大佬假戲真做了、八十年代雜貨鋪
而小乘佛法只在云南安南地區流行。 所以在看見這座佛寺的瞬間,陳堪便明白這個擺夷是個什么土司了。 是熱情好客的傣族人! 陳堪露出了一個自認為迷人的微笑之后,抬手敲響了寨子的大門。 一個皮膚微黑雙眸皎潔的少女拉開了寨子的大門,用頗為好奇的眼光看向了為首的少年。 寨子的瞭望塔上值守的村民早就發現了這群不速之客,只是見幾人似乎沒有惡意,便沒有進行驅趕。 而此時見這群不速之客似乎有進入寨子的意圖,門后的廣場上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波老老少少的人。 陳堪剛想開口,少女就轉身大喊大叫的跑遠了。 陳堪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還好少女沒讓他吃一個閉門羹,否則就丟人了。 他跨過竹門的門檻,見許多村民正在好奇的打量著他,正了正衣衫之后,朝村民們拱手道:“小子乃是漢家子,此行往臨安而去,路過貴地,口渴難耐,便想進門討口水喝,不知列位能否行個方便?” … 沒有人搭理他,陳堪也不著急,這么大的寨子,應該會有懂漢話的人存在。 至于眼前這些尋常的村民,在聽完陳堪的自我介紹之后,眼中頓時露出迷茫之色。 這個時代,漢人在云南還屬于稀罕物,整個云南三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漢人的總數不會超過五十萬,還大多都聚集在城池里,所以他們看陳堪的目光,更像是在看什么珍惜的野生動物。 “漢家郎緣何流落至此???” 果然不出陳堪所料,片刻之后,一道蒼老的聲音從寨子里傳來。 陳堪循著聲音看去,卻是一個胡須已經長到胸口的耄耋老人。 老人拄著拐杖,在剛才給陳堪開門的少女的攙扶下,緩緩的朝陳堪走來。 陳堪拱手一禮,說道:“老人家,小子與隨從此行乃是往臨安府而去,行路時口渴難耐,見路邊有個寨子,便想著來貴地討口水喝,不知方便與否?” 老人慢慢的走近陳堪,見陳堪只帶了四個隨從,并且全身上下也沒有兵刃之類的東西,便伸手示意村民不要緊張。 隨后用非常正宗的漢話應道:“一口水而已,有什么不方便的,化外蠻夷之民,不懂中原官話,怠慢了漢家郎,還請漢家郎不要見怪?!?/br> 老人的漢話說得很順暢,這是陳堪進入云南以來,頭一次遇見漢話說得這么標準,并且連漢家禮儀也行得如此標準的人。 陳堪不由得好奇道:“老人家去過中原?” 老人笑了笑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br> 兩人交談之時,攙扶著老人的少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陳堪。 陳堪回了她一個淡然的笑臉。 女子微黑的臉龐之上頓時浮現出一抹酡紅,隨后搖了搖老者的手,用生澀的漢話細聲問道:“阿公,他就是你常說的漢人嗎?” 老者沒有回答,拄了拄拐杖,說了幾句陳堪聽不懂的土話之后,站在佛寺門口的村民們便一哄而散。 隨后他看著陳堪,笑道:“漢家郎,跟老漢來吧?!?/br> 陳堪再次拱手道謝之后,便帶著幾個隨從跟著老人朝寨子里走去。 擺夷的寨子里除了那座佛寺之外,其他的建筑都是用竹子建成,一座小小的二層竹樓,便是老人與少女的居所。 竹樓外面是一座用石頭壘成的豬圈,院子里還養著雞鴨等家禽。 見陳堪盯著家禽打量,老人笑道:“這還是老漢年輕的時候去中原和你們漢家學來的養殖方式?!?/br> 陳堪點點頭,打量了一下竹樓,問道:“老人家,您家中就只有兩人嗎?” 老人道:“是啊,老漢有個兒子,只是孩子大了,寨子關不住他了,老漢也就只能隨他去了,帶著小孫女生活在寨子里?!?/br> 老人隨口應了一句,忽然問道:“漢家郎是城里的官兒吧?” “嗯?” 陳堪一愣,隨后笑問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陳堪有些好奇,老人竟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份,要知道來之前,他還特意換了一身便裝。 “呵呵,二十年前,老漢見過一個和你長得很像漢人大官兒,老漢的兒子,就是那個時候去的城里?!?/br> 老人好像什么都沒說,但是又好像什么都說了。 陳堪心中一頓,隨后問道:“老人家見過的那漢人大官兒可是姓陳?” 老人搖了搖頭:“老漢哪里會知道,當時那大官可是帶著大軍來的?!?/br> 聞言,陳堪頓覺不妙,難道自己來到了原身父親的仇家家里? 似乎是看透了陳堪的想法,老人搖著頭笑道:“那個大官應該是你的親人吧,或者是你的父親?不過漢家郎不必擔心,我們擺夷的土司大人沒有和你們漢人發生過戰爭,我們也不喜歡戰爭?!?/br> “進來吧!” 老人解釋了一句,推開未曾上鎖的竹樓對陳堪邀請道。 竹樓很矮,矮到陳堪需要稍微佝僂著頭才能進去,竹樓之內的布置很簡單,一個火塘,火塘上一個大鐵鍋里似乎還在熬煮著什么食物,一股很香的味道彌漫在竹樓里面,里面還有一個房間,用竹篾做成的墻壁隔開。 二樓應該是爺孫倆住的地方。 少女紅著臉為四人搬過來四把竹凳,便掩面跑開了。 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很靦腆的女子,與騎老虎的麥琪完全不同。 陳堪在竹凳上坐下,老人便用竹筒吹著了火塘里的火苗,笑瞇瞇的說道:“漢家郎來得正是時候,老漢去年去山上找了點好東西,曬干以后,在這個季節食用正好,待會兒漢家郎不妨嘗一嘗,看看能不能吃得慣咱們山野之民的食物?!?/br> 這話就是要留飯的意思了,陳堪當然也不會客氣,山里人家的飯菜,雖然菜式粗狂,但味道絕對是一流。 他起身拱手道:“如此,便多謝老人家了?!?/br> “呵呵!” 見陳堪果真不客氣,老人呵呵一笑道:“還得再等一會兒!” 女子從里間抬出五個大碗,紅著臉遞給陳堪,陳堪也不嫌棄,端起碗便將碗中清水一飲而盡。 隨后感慨道:“這山中泉水,端的是清甜解渴?!?/br> “那是自然,這水啊,老漢喝了幾十年了?!?/br> 老人應了一聲,便專心致志的用竹筷子攪動著火塘之上的大鐵鍋。 女子沒有收回陶碗的意思,而是也搬了個小竹凳圍坐在火塘邊上,雙手撐著下巴,直勾勾的望著鐵鍋里熬住的食物。 陳堪與張三,方胥,還有兩個百戶,便也靜靜的等待著。 等了有一會兒,老人依舊不緊不慢的燉著食物,只是竹樓之中的香味越加濃厚,那是一股rou香,夾雜著某種陳堪說不上來的味道。 反正就是一個字,香! 就連吃慣了中原美食的方胥等人都忍不住在抽動鼻子。 那少女下意識的抽動了一下鼻子,用陳堪聽不懂的土話問了老人一句,在得到老人的回答之后,臉上頓時閃過一抹失望。 隨后她看向陳堪,用生澀的漢話小聲的問道:“我叫阿金,你叫什么名字?” 陳堪臉上露出微笑,應道:“我叫陳堪?!?/br> 女子喃喃的重復了一遍陳堪兩個字,再度問道:“你剛才說,你們是要去臨安是嗎?” 聞著空氣中彌漫的香味,陳堪心不在焉的回道:“是的,去臨安!” “那你可以給我爹娘帶句話嗎?” 女子剛剛問出聲,便聽得老者忽然沉聲道:“阿金,不得無禮!” “哦!” 阿金聞言,臉上有些黯然。 陳堪趕忙出言道:“老人家,不礙事的?!?/br> 隨后轉頭看向阿金問道:“你爹娘在臨安嗎,需要我帶什么話?” 阿金小心翼翼的看了老者一眼,見老人沒有阻止的意思,便說道:“我爹娘在臨安,他們已經兩年沒有回家了,我很想念他們?!?/br> 陳堪剛要應下,便聽得老人說道:“好了好了,可以吃了,漢家郎,把你的碗遞給我?!?/br> “誒!” 聞言,陳堪趕緊把碗遞了過去。 這味道實在太香了,他早就按捺不住胃里的饞蟲了,至于給小姑娘的爹娘帶話的事情,一會兒再說也沒問題。 老人見陳堪急不可耐的樣子,臉上也是露出笑意,給陳堪盛了滿滿的一碗美食。 “有點燙,慢點吃?!?/br> 陳堪伸手接過大陶碗,女子見狀,趕忙去給他取了一雙竹筷。 陳堪看了一下碗里的美食,心下頓時了然,難怪聞起來這么香,原來竟然是云南的特產蘑菇。 蘑菇陳堪前世去云南旅游的時候也嘗試過,那股舌尖上的至鮮之味讓他至今都記憶猶新。 沒想到在大明,云南的人民就已經有了食用蘑菇的習慣。 與蘑菇一起燉煮的,是某種飛禽的rou,rou香混合著蘑菇的香味,頓時讓陳堪食指大開,也顧不得燙,便夾起一筷子放進了嘴里。 “好吃!” 陳堪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但陳堪不認為老人會煮毒蘑菇給他吃,因為這些蘑菇明顯是早就已經開始煮了。 得到了陳堪的稱贊,老人頓時笑道:“沒想到你們漢人也吃得慣菌子,這東西在我們云南,那是真正的好東西?!?/br> “好吃! 陳堪重重的點點頭,雖然是曬干的蘑菇,但吃起來味道依舊是極為鮮美。 人頭大小的陶碗,陳堪竟然吃了滿滿一大碗,最后連湯汁也沒有剩下。 “嗝~” 打了個嗝之后,陳堪興致勃勃的問道:“小子聽說,有些蘑菇是有毒的,老人家是怎么辨別蘑菇有毒還是無毒呢?” 老人手一頓,笑道:“沒想到漢家郎也知道菌子有毒,你就這么吃下去,難道就不怕老漢煮有毒的菌子給你吃嗎?” 陳堪道:“老人家說笑了,您在寨子里應該也是德高望重的族老一類,若老人家真對小子有什么壞心思,一聲令下,小子可不認為我們五個人有能力走出寨子,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呵呵呵,不錯不錯,漢家郎是個有膽識的,老漢在寨子里,用你們漢人的話來說,應該算是村長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