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55節
朱棣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傻兒子竟然還有這種“智慧”,丫的,為建文皇帝復仇,這一點確實想得好,朱允炆在官民之中的威望無人能比,他死了之后,自己振臂一呼確實可以帶京軍殺回來,不管朱允炆還有沒有兒子活著,自己能都能掌握大權。 可問題是,你們把建文皇帝弄死了沒?沒有考慮過,弄不死他這回事…… 他是皇帝,大明都是他的天下,皇宮內更是他的天下,你們憑什么認為能殺掉建文皇帝?就朱桂那點人,朱允熥那點陰謀? 好吧,朱桂不能得逞,朱允熥差一點得逞,可終歸還是沒有得逞不是嗎? “皇上,臣請旨去一趟安全局,見一見這個逆子!” 朱棣氣得臉色鐵青。 朱允炆微微搖了搖頭:“四叔,高陽郡王所犯之罪,實在是罪不可赦,理應斬殺。只不過,念在四叔勞苦功勞的份上,朕破例一次,將他放了?!?/br> 朱棣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是怎么盤算的,但還是連連謝恩。 朱允炆想了想,從桌案上又取出一份文書,遞給朱棣:“這是關于武義船隊的猜想文書,你且看看?!?/br> 朱棣北征在外,對金陵中事,對水師中事并不知情,還是朱高熾告訴了一些,似乎武義船隊并沒有犧牲在茫茫大海之中,而是抵達了南美洲以北的北美洲之地。 朝廷正在籌備再下西洋,再次進行一次長途遠航,為了這一次行動,龍江船廠、馬鞍山船廠正在日夜勞作,以打造出全新的、更堅固、體型稍比大福船更大一些的蒸汽機鐵船,并爭取在五月之前完成海試,七月完成各種裝備上船,八月再次海試,九月出航。 但這是水師的事,從來都與朱棣無關。 朱棣不明白朱允炆為何將這種文書拿給自己看,帶著疑惑問道:“皇上,武義大船隊倘若真的在北美洲,朝廷再次派出遠航船隊便是,這與臣似乎并無關系……” 朱允炆微微點頭,帶朱棣進入偏殿,指了指輿圖:“北美洲也好,南美洲也罷,那里多數是土著人,現在依舊是極蠻荒的地方。但四叔看到沒有,這北美洲的土地很多,可以說,它是一片無主之地?!?/br> 朱棣皺眉,無主之地? 難道說朱允炆想給這片土地找個主人? 朱允炆深深看了一眼朱棣:“朕想要控制北美洲,將它納入大明的版圖。只不過大明距離北美洲地距離實在太過遙遠,縱是用上蒸汽機船,走最短的海路,來回遞給消息將近八個月,若途中遭遇風暴,還可能會中斷了聯系,一兩年沒個準信都有可能?!?/br> “說到底,北美洲可以納入大明的版圖,日月旗可以插在那里的土地之上,但朝廷無法控制那里的領土,只能選擇一個人,一個忠誠于皇室的人,控制那里。就如云南的沐氏家族,他們可以一代又一代去鎮守云南,朕也需要一個人,一代又一代鎮守北美洲?!?/br> 朱棣喉結動了動,不安地說:“皇上總不會是想讓臣去北美洲吧,如此蠻荒之地,與放逐沒什么區別吧?” 朱允炆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不是朕想讓四叔去北美洲,而是四叔請求朕,下旨準許四叔前往北美洲?!?/br> 朱棣錯愕地看著朱允炆,如此糟糕的壞事,你讓我主動? 朱允炆從書架上取了個卷軸,交給朱棣:“這是一份簡略的乾坤輿圖,四叔可以帶回去好好看看,不管你是想去北美洲,還是想去南美洲,朕都答應?!?/br> 朱棣不甘心地問:“臣沒有其他選擇?” 朱允炆愣了下,哈哈大笑道:“我的四叔,你想留在金陵,朕也答應,想跟著去北平,朕也高興。你是朕的四叔,是大明王朝的功臣,朕絕不會強求于你。只不過,這對四叔來說,興許是個機會?!?/br> 朱棣不知道這個機會,指的是什么。 朱允炆指向輿圖上的北美洲方向,輕松地說:“大明人才多的是,想完成這個使命的人也多。只不過這件事朕第一個找的是四叔,不是放逐發配,而是信賴器重。四叔回去好好思量,四月一日之前告訴朕結果便可。若四叔不想去,朕會選派其他人去??倳泻线m的人,將日月旗插在那里?!?/br>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朱高熾:真正的封國 揚鞭,猛地抽落。 朱高煦慘叫的聲音連燕王府的院墻都攔不住,跑出去許遠,隔著兩條街都能聽到。 這一次,燕王妃沒有說情,朱高熾眼不見心不煩,在書房教導朱瞻基籌算之術,朱高燧上前湊了一次,挨了兩鞭子,干脆站在一旁嘴里喊著“別打了”,腳卻一動不動。 朱棣是真的發怒了。 自己辛辛苦苦,幾次征戰,生里來,死里去,殺了多少敵人,為的是什么,是大明江山穩固,是王朝再無敵人寇邊,是不負太祖所托! 可自己這個兒子實在是不爭氣,竟然自大到要謀反,還想充當謀反之中的“黃雀”,你也不看看腦袋里裝的是什么東西,連國子監都把你開了出來,你還玩陰謀詭計? 你在青樓亂搞關系也就罷了,現在竟然綁著全家人跟你一起造反,你知不知道周王怎么死的,齊王怎么死的,你知不知道豬是怎么死的? 白癡! 朱棣恨不得抽死朱高煦,你丫的就不能老老實實當個郡王,吃喝嫖賭隨便你,過了這輩子不就成了,沒腦子還非要往陰謀家方向發展,因為你,朱允炆已將打算將自己,不,是將全家人發配到幾萬里之外去了! 燕王妃見朱高煦被打得痛哭求饒,終還是心疼地站了出來:“再打下去,可就要出人命了?!?/br> “打死更好!本王沒這樣的兒子!” 朱棣怒火中燒。 燕王妃傷感不已:“煦兒的錯也是妾身的錯,要打你連我一起打算了。你常年在外,我又疏于教導,才讓他誤入歧途?!?/br> 朱棣見燕王妃垂淚,胸口起伏不定,終丟下鞭子,指著朱高煦說:“從今日起,你只能留在西跨院,敢出一步,把你的腿打斷!丘福,看好他了,不準任何外人去見他,更不準他將任何消息傳遞到外面去!” 丘福領命,命人將遍體鱗傷的朱高煦帶走。 燕王妃走至朱棣身邊,哀傷地說:“王爺回來了,將他嚴加看管便是,若氣壞了身子,豈不是不值。只要不讓他出門,想來再不會出亂子?!?/br> 朱棣一肚子怒氣不知道如何發泄,又不好沖燕王妃發火,只好揮了揮袖子,直奔書房而去,見到朱瞻基在看書,暴躁的情緒頓時好了許多。 朱瞻基將書擱下來,喊了聲:“爺爺?!?/br> 朱棣欣慰地看了看朱瞻基,點了點頭問:“為何今日不待在東宮?” 朱瞻基看了一眼朱高熾,對朱棣道:“父親說,孫兒回來爺爺心情會好一些,心情好了,便能冷靜下來思考大事?!?/br>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熾。 朱高熾瘸著腿走出來行禮,胖乎乎的臉頰動了動:“父王其實不必過于惱怒,安全局既然遵旨意放了二弟,說明此事已了?!?/br> 朱棣坐了下來,端起茶碗:“你老子惱怒的不是這件事,你們總知道南美洲、北美洲吧,就是鄭和帶船隊,用了四五年光景往返,帶回來高產莊稼的地方。因為你二弟的錯,也因為父王打敗了帖木兒,打敗了韃靼,已是功高震主,皇上有意將我們一家人送至那蠻荒之地!” 朱高熾上前一步,急切地問:“當真?” 朱瞻基兩眼冒光,抓著朱棣的衣襟:“如此好事,爺爺一口答應了吧?” 朱棣有些迷糊,看著朱高熾、朱瞻基,沉聲道:“你們是不是聽錯了,我說的是,發配到蠻荒之地,極遙遠的蠻荒之地!看你們的表情,怎么連發配兩個字是何意義都不知了?” 朱高熾與朱瞻基對視了一眼。 朱瞻基見父親鼓勵,便開口道:“不瞞爺爺,我們早就知道了朝廷想要開發南美洲與北美洲之事,孫兒還與太子幾次商議如何在蠻荒之地開辟出一片樂土,太子甚至暢想過親自帶船隊去那遙遠的地方,只不過因為他的身份,注定無法遠航?!?/br> “朝廷一直都在物色人選,哪怕是沒有武義大船隊的消息,皇上也會在定遠行省戡平地方之后,命令水師船隊再一次前往南美洲,然后再圖謀北美洲的領土?!?/br> 朱棣很是不理解:“大明疆域如此廣袤,治理都成了問題,緣何還要去圖謀如此遙遠的地方?隔著幾萬里路,途中又有各種危險,隨時可能傾覆,皇上如此做是為了什么?” 在朱棣的意識里,大明的疆土其實就是陸地上的這些疆土,只要消滅了韃靼與瓦剌這兩股力量,大明就沒了真正的敵人,既然敵人沒了,那就專注于內治,不需要再去弄更多的土地去了。想想曾經的蒙元,疆域多大,可后來呢,瞬間分崩離析,就連蒙古草原都要丟了。 疆域太大,治理不易,地方上事本就多,萬一出點亂子,朝廷還得一一應對,到時候難免折騰。若五年十年折騰那么一兩次也就罷了,可若是一兩年折騰五次十次,那還怎么過? 疆域足夠了,沒必要再去打了,尤其沒必要派遣軍隊前往萬里,幾萬里之外的地方,何況還是蠻荒之地。 朱高熾看著朱棣,肅然地說:“皇上想要更多的領土成為大明的領土,傳播大明的文化。父王,若是我們去北美洲或南美洲,那里將會是——我們的封國,真正的封國!” 封國! 朱棣對這一套并不感興趣,太祖在的時候確實也給過封國。 燕國嘛。 只不過自己只有兵權,沒有政權,相對于春秋時期的封國、漢朝時期的封國還是不一樣的。雖說去了蠻荒美洲,確實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封國,成為那里真正的王,所有權力集于一身。 但問題是,蠻荒之地的王有啥好嘚瑟的,和誰顯擺去?你看看南洋那么多藩屬國,這一個個王誰過得好了? 朱瞻基見朱棣心思不在美洲,略一思索,開口道:“爺爺,開天辟地是了不得的事,將蠻荒之地化作繁華之地,想來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孫兒想出海,去海外看看,去未知的世界看看。爺爺若不答應,那孫兒長大之后,給皇上請旨再去也不遲?!?/br>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想當美洲巡撫的朱瞻基 朱瞻基所受教育與朱棣不同,朱棣生在戰火燃燒的年代,打小就不老實,也不好學習,對打架斗毆一類,后來更是被老朱派到戰場上當了實習生,一戰成名。 朱棣的目光盯著的就兩個方向:遠處的元廷,老爹身下的黃顏色的椅子。 黃色椅子弄不到手,那就只能盯著敵人看了,敵人被打沒了,就沒了目標,也沒了征戰的心思。在朱棣的世界觀里,大明打服草原就夠了,甚至都不用耗力氣占領。 但朱瞻基的世界觀不是這樣,他很早就開始接觸新的學問,接觸乾坤輿圖,接觸遠航書籍,知道大明之外還有無數的國家,知道寧王正在非洲,知道高產莊稼來自南美洲,也清楚亞馬遜河里有無數的危險,那是原始森林更是隱藏著吃人的怪…… 航海的冒險精神,國子監教材中融入的開拓精神,東宮灌輸的“疆域便是資源,資源便是國力”的思想,加上朱允炆時不時指點江山,想要將乾坤納為大明一體的意氣風發,這些都深深改變了朱瞻基。 朱瞻基在塑造世界觀最重要的年紀里,吸收的多是開拓,擴張,資源,國力等思想,思考問題的視角并不是只局限在大明疆域的北面,還有海洋之外的大陸,大陸之外的海洋! 朱棣看著朱瞻基,搖頭道:“那里是蠻荒,去了又有什么意義,何況路途之中危險重重,稍有不慎便會葬身大海,你是爺爺最疼愛的孫子,未來的燕王,留在大明安穩過日子不是更好?” 朱瞻基退后一步,堅定地說:“朝廷雖然不會摘了藩王的頭銜,但未來數十年藩王怕是沒了用武之地,只能吃喝度日,毫無建樹。孫兒想要做大事,不想庸庸碌碌。寧王叔爺可以當非洲巡撫,他日孫兒也可以當美洲巡撫?!?/br> 朱棣頭疼不已,看向朱高熾:“你是如何教導他的,為何如此固執,美洲有什么好的,一旦去了,說不得一輩子都回不來大明,誰來憑吊太祖?不去,就留在大明!” 朱高熾見朱棣有些慍怒,連忙對朱瞻基說:“你現在還小,說不得日后便改了主意。太子欣賞你,未來可能會將你留在內閣,當個文臣治理國事也不是庸碌一生?!?/br> 朱瞻基不樂意。 無論是朱允炆還是朱文奎,這都是人精,朱允炆創造了一個時代,朱文奎以后定會延續這個時代的輝煌,在這兩人手下辦事自然是好事,但往往只是奉旨辦事,存在感很低,加上朱允炆辦完了許多事,自己就算是施展抱負,也施展不到哪里去。 真正能讓自己留名青史的,是成為大明皇帝手中的開拓之劍,就如梁成道、施進卿、黃森屏,如張輔、爺爺、宋晟、鄭和、駱冠英…… 新的領土,必然需要一個最驕傲的名字來點綴。 朱棣見朱瞻基不說話,多少有些頭疼,對朱高熾說:“去,找幾個蛐蛐來,孫兒不是喜歡斗蛐蛐,今日爺爺無事,便與你斗一斗?!?/br> 朱高熾有些為難,道:“蛐蛐已經放了?!?/br> 朱棣愣了下。 朱瞻基板著小臉說:“太子都不斗蛐蛐,也不好玩,我怎么能貪圖享樂?;噬险f過,締造大明盛世的過程中,一刻都不能松懈?!?/br> “走,算了,本王走?!?/br> 朱棣有些待不下去了,孫子出了問題,總想著去美洲,跟著朱文奎混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啊,年紀輕輕就被人帶偏了…… 入夜。 朱棣盯著乾坤輿圖,如何都睡不著。 美洲很遠,很遠。 按照鄭和船隊帶來的消息,那里的蠻荒程度不比云南、貴州的一些無人之地好哪里去。從鄭和船隊慘烈的損失就可以看出,那就不是個好地方。 可自己該如何選? 功高蓋主,皇帝如何安置自己? 這些年來,藩王造反一個接一個,就連朱允炆的胞弟朱允熥也造了反,現在的朱允炆對藩王還有多少信任,多少耐心,尤其是朱高煦卷入過謀逆之中,而自己也是棋手選定的“第三代古今”! 這一連串加在一起,朱允炆對自己還放心嗎? 興許他現在對自己放心,可哪一日他若是身體不好了,比自己命還短,需要讓朱文奎接替皇位時,他還會放心嗎? 朱允炆能鎮住自己,是因為他在軍民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無可取代,朱文奎可未必。自己能威脅到皇權傳承,哪怕是自己毫無兵權,不問朝事,朱允炆也未必全部信任自己。 父親當年不就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