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63節
張輔沒有下令對將軍府中的范元瑰殘部進行強攻,只下達了一個軍令:“燒了吧!” 無數沾著火油的箭騰空而起,甚至還有一些軍士直接向將軍府里丟火油罐子,將軍府里建筑多,不利于打仗,但利于放火。 范元瑰看著熊熊烈火燃燒起來,想要救援都沒辦法,只好帶人從后門想要殺出,卻不料尚未開門,就有一個個鐵疙瘩從門外丟了進來,鐵疙瘩的尾巴處冒著煙。 轟! 手雷炸開,血rou橫飛。 范元瑰絕望了,殺,殺不出去,逃,逃不走! 看著跟著自己的軍士,范元瑰眼含熱淚,沖著門外喊道:“張輔,讓他們活下去!” “哦,張大帥不在!” 袁岳高聲喊著,然后下令軍士再丟一輪手雷。 這玩意好用,就是距離丟不太遠,攻城的時候隔著一兩百步是丟不過去的,不過現在好了,挨著近,隨便丟。 范元瑰看著不斷被炸死的軍士,下令眾人后退,此時身后傳出動靜,范元瑰看去,原是自己的戰馬! 它也被火灼燒了! 范元瑰伸手拉過戰馬,輕輕撫摸著馬頭,將額頭抵在馬頭上,悲戚了一聲,然后翻身上馬,喊道:“我范元瑰寧死不作降臣!” 撥轉馬頭,拍馬朝著燃燒的將軍府沖去! 白馬大將,以火來葬! 范元瑰死了,多邦城徹底被明軍控制了。 張輔聽聞了范元瑰的事,命人將其尸體找出來,然后掩埋掉,無論如何,此人雖是敵人,但其所作所為,同為大將,還是值得肯定的。 多邦城一戰,大明全殲多邦守軍二十五萬,降俘八萬,其中直接死于炮火覆蓋之下的軍士多達四萬余,而因炮火殘廢、喪失戰力的超出八萬余,僅僅是炮火持續不斷的轟擊,就折損多邦守軍超出三分之一,為取得多邦城戰役的勝利作出了極大貢獻! 而安南折損了三十三萬精銳,可以說是精銳之兵幾盡全滅! 而明軍只戰死了兩千余人,負傷四千余! 如此戰損比,讓鐵鉉、楊榮等人驚喜不已,也看到了火器在戰場上的優勢! 相對于鐵鉉等人的樂觀,其他將領的歡喜,張輔卻很是不快,動用了整個大明最精銳的軍隊,動用了二炮局最先進的火器,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依舊有六千死傷! “整頓軍士,準備舟船,明日取升龍城!” 張輔拍案。 鐵鉉勸道:“大軍剛剛攻克多邦城,又是鏖戰一夜半日之久,是不是應該修整兩日?” 張輔嚴肅地說:“乘勝追擊,正在當時!眼下多邦城克,升龍城內必然人心惶惶,若給他們太多喘息時間,怕他們會流竄出城,直奔清化而去!” “有三千俘虜喧嘩鬧事!” 宋晟走了進來,冷著臉說。 張輔凝眸問:“為何?” 宋晟嘴角有些不屑,說:“還能為何,嫌棄飯少?!?/br> 張輔眼神一寒,盯著宋晟,招了招手,然后耳語了兩句,宋晟瞪大眼看著張輔,又看了看一旁的鐵鉉,低聲問:“不妥吧?” 張輔-平靜地說:“我是主帥,出了問題是我的?!?/br> 宋晟行禮退出。 鐵鉉看著宋晟離去的身影,又看了看張輔一臉的殺機,嘆道:“至少等我走了啊……” 張輔笑了。 不久之后,一批批鬧事的俘虜被押到了城外,人頭滾滾而落! 也不知道是鬧事的俘虜太多,還是軍士點數的時候錯了,亦或是宋晟殺瘋了,原本張輔想著殺掉三千人,弄個小京觀威懾下安南其他地方的軍士,誰知道宋晟直接殺了一萬二千人,尸體如山,京觀更是擺出一里之遠,厚厚的,高高的,哪怕是在河對面,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恐怖的一幕! 人屠張輔,就此成為了安南人的一個噩夢。 宋晟不是瘋子,他殺的俘虜大多都是強壯的,個子高的,肌rou發達,有威脅的,以免這些人再次與明廷作對,至于瘦弱的、受傷殘廢的,不能走路或不能干活的,別說留著,就是放了也沒事。 京觀一出,安南皆驚。 楊溥為了安撫安南人心,讓人連夜刻了木板文,只為了傳達一句話: 明軍只殺擁護胡氏父子的軍隊,絕不濫殺百姓。 第六百六十五章 商人狂歡,發財了(一更) 北江州。 一群群伙計隨意地或坐或躺,或倚靠在樹旁,嘰嘰喳喳議論著。 渠寶走到河邊,看著眺望多邦城的常百業,笑道:“常會長,我們這次能搜刮不少財物吧?若是不能的話,兵部,五軍都督府都饒不了我們,沒十年功夫,我們晉商很難喘息過來啊?!?/br> 常百業自信地笑了:“渠叔知道李公蘊吧?” 渠寶點了點頭。 李公蘊是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曾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占領了大片領土,眼下安南國土如此,便是其打下的基礎。 常百業背負雙手,頗有幾分儒氣地說:“李公蘊仿照漢、宋,建立了強大的安南國(交趾),此人有雄才大略,升龍城便是由他而建,此處地勢平坦,物產豐富,距離大海也不算遠,可謂是物華天寶之地?!?/br> “想當初,李公蘊集安南全國之力,打造了繁華的升龍城,內起內起朝殿,左置集賢殿,右置講武殿。左啟飛龍門,右啟丹鳳門。正陽啟高殿,皆曰龍墀,墀內翼以回廊,周匝四面……” 渠寶聽著常百業信手拈來的話,微微皺眉,末了補充了句:“可那是李朝的事了,升龍城已經被攻破多次,其中財物怕是不多了啊?!?/br> 常百業微微搖頭,渴望地看向東南方向:“胡季犛也好,陳朝也好,哪怕是設了西都清化,也會時不時待在東都升空,為什么?因為升龍城繁華,富庶,而且安全。陳朝時期,貴族無度,收攏了無數財富,之后又臣服于胡季犛,那些財富還在升龍城?!?/br> “不說其他,紫檀木、香料,就足夠我們拿回成本,何況還有黃金、白銀、銅錢,奇珍異寶。渠叔啊,一千萬兩是天價,可財寶也是天價啊,棋秤大小的紫檀木,拿回去就價值五百兩,逼急了,拉走他幾千木頭回去也是賺的……” 渠寶嘴角哆嗦,連忙說:“紫檀木確實是價高,運幾千大木就算了,我們還得搬運其他貨物,哈哈。不過聽你如此一說,我倒是有底了?!?/br> 常百業指了指多邦城:“多邦城已破,拿下升龍城不會超出兩日。城破之時,便是我們發財之日!” 渠寶心頭有些熱。 誰會與錢財過不去,眼下投入了血本,甚至還租借了許多錢財,為的就是搜刮財貨,既然常百業心里有底,自己也從俘虜口中得知了不少消息,此番賠是賠不了,就看能取多少利。 常百業看著流淌的江水,對渠寶說:“渠叔,你說胡季犛父子被俘或被殺之后,大明會怎么做?” 渠寶笑道:“還能怎么做,自然是班師回朝,領功的領功,封賞的封賞?!?/br> 常百業側過身,一臉嚴肅地問:“有沒有一種可能將安南收回大明?” 渠寶瞪大眼,驚愕至極。 收回? 有這個可能嗎? 常百業指了指東面:“朝廷設置市舶司,海上的絲綢之路將再現于我大明朝,南洋貿易將會成為常態??赡涎缶嚯x大明畢竟路遠,眼下只依靠占城港來作為補給中轉,卻不能依靠占城作為貨物中轉,若大明拿下安南,完全可以在交趾洋中尋建新的大型港口,作為遠航商船的貨物中轉與補給之地?!?/br> 渠寶吞咽了下口水:“如果這里的百姓不答應呢?” 常百業抬頭看向多邦城外,輕輕說:“不答應?就多造幾個京觀出來……” 渠寶臉色變得有些蒼白。 遠處的京觀在風中嗚咽,陰風陣陣,就連天氣,都似乎冷了起來。 張輔并沒有停下腳步,奪下多邦城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奪取東都升龍城的命令,留兵五萬鎮守多邦,親率大軍沿洮江而下,將沿途安南設置的、早已是空無一人的營寨、柵欄焚毀殆盡,直殺到升龍城外。 升龍城遠不如多邦城堅固,雖然有條石,但城墻主要還是黏土與柵欄結合所打造的,城也不高,一丈多點,爬城都簡單。 張輔原以為這里會有一批軍士抵抗,可不成想升龍城守軍根本就沒有抵抗的意志,一看明軍攻城,轉身就開始跑路,大軍幾乎兵不血刃占領了安南東都! 軍士蜂擁而入,控制了城內所有王公貴族的府邸,包括胡季犛與陳朝時期的行宮,鐵鉉安排人通知商人進駐升龍城,屬于商人的狂歡時刻到了。 大大小小的商戶多達八百余家,光是掌柜就超出了兩千人,后面還跟著無數的伙計,看那隊伍,至少超出了一萬五千人。 張輔站在城墻上看著入城的商隊,不由暗暗咂舌,這群人怎么看怎么像一群強盜啊,而且達到了萬人規模,這也實在太恐怖了。 鐵鉉倒沒什么介意之處,商人此番前來,多是牛車、驢車,有些講究的,甚至弄來了挽馬來拉貨,沒條件的,也都是人推車,來時自備糧食,不取軍糧。 反正朝廷將安南的財富都賣掉了,人家來多少人搬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只要遵紀守法,不滋擾百姓就行。 “如此搜刮安南財富,他日治理安南豈不是掣肘?” 韓觀走了過來,看著龐大的商隊有些厭惡。 鐵鉉哈哈一笑,不以為意:“安南治理的根本可不在這里的王公貴族,根基在百姓。這些臣服于胡氏父子的人,都需要送回京師,想要回到這里,怕是不太可能?!?/br> 張輔點了點頭:“只要百姓有飯吃,就不會理睬誰來管事?,F在殺戮多一點,搜刮多一點,也是為了日后統治,免得有人生出野心,再來造反?!?/br> 沐晟步步生風,道:“多邦城破,升龍城破,胡氏父子經營的大虞國防線已徹底崩潰,我們想要這一塊地,就不能太過分了啊?!?/br> 張輔微微搖頭:“不破不立,想要徹底控制這里,就需要清理掉一批王公貴族,然后扶持一批可靠的人手,這些人不打算與我大明合作,那就請他們離開這里的好?!?/br> 鐵鉉贊同張輔的看法:“這里的貴族已經習慣了享受與壓榨,也享受過了權勢,讓他們留在這里,遲早會生亂子。殺一批,送一批,培植一批,過個十年,這里就可以完全由大明與親明越人來管理?!?/br> 沐晟、韓觀對視了一眼,見張輔與鐵鉉意見統一,便不再糾纏此事。 “有一件麻煩事?!?/br> 沐晟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張輔等人看向沐晟,都有些疑惑。 眼下大虞國防線徹底崩潰,明軍已成秋風掃落葉之勢,還能有什么麻煩事? 沐晟認真地說:“安南陳氏王族雖然滅絕了,但陳氏宗親并沒有完全死絕。我收到消息,陳氏陳簡定、陳季擴就在長安州,若留著他們,怕會生出后患?!?/br> “長安州嗎?” 張輔想了下輿圖,長安州在升龍城的南面,中間還隔著兩個州,其處在清化北面,是明軍進軍清化的必經之路。 鐵鉉皺眉說:“若這兩人安分守己,主動臣服,倒可饒他們不死……” 張輔擺了擺手,打斷了鐵鉉:“斬草不除根,必有禍患。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安南回歸大明,留陳氏宗親活著,怕是不妥?!?/br> 鐵鉉搖頭:“我不同意殺掉陳簡定、陳季擴,我們征伐安南,打的旗號是吊民伐罪,陳氏無罪,怎么可以殺了?他日留下污名,豈不是讓大明難看?” 韓觀思索了下,說:“陳氏宗親的影響力怕還是在,不妨將他們送到大明安頓吧?!?/br> “若他們不想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