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05節
徐輝祖見幾位閣臣都在,連夏元吉也在,便知這是在議論政務。 “皇上,浙江都司來報,兩日前,象山錢倉千戶所與倭寇大戰,以死二百一十八人,傷四百人的代價,全殲倭寇七百余,象山錢倉千戶所千戶易紹宗壯烈殉國?!?/br> 徐輝祖將文書高舉頭頂,沉痛地說道。 “砰!” 朱允炆拍案而起,怒目而視,咬牙道:“倭寇!” 解縉見此,連忙說道:“倭寇是豺狼畜生,絕不可信,也不可妥協,臣請命加強沿海衛所,擴大水師規模,以求徹底鏟除倭患!” 郁新、黃子澄等人頓時臉色變得難看起來,解縉雖然沒有明說,但任誰都聽得出來,他在暗指三人修好日本一事,并借此樹立自己在內閣中的權威。 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盡倭寇的組合拳 朱允炆一直都認為,一個男人若沒了陽剛與血性,那就算不得男人,一個國家若沒了陽剛與血性,那國家也將沒有未來。 大明的明,是日與月的合體,而日與月,皆是光。 光不允許黑暗的血,盤根錯節地結痂于身體之上,它會用閃亮的方式,來告訴所有人,光明是存在的。 易紹宗的死,放在明初三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抗倭中,其實算不得什么。 一個小小的千戶,而已。 但他是一束光,用血戰到底的悍勇之氣,至死不退的忠誠,告訴了朱允炆,必須采取更為積極的防御與進攻手段,才可以徹底消滅倭寇! “速傳鐵鉉、劉儁、楊榮、宋晟、李堅入殿!” 朱允炆陰沉著臉下令。 內侍連忙去傳喚。 大殿之中,朱允炆平息著怒火,對解縉、徐輝祖等人說道:“易紹宗為國捐軀,又是殺倭首功之人,朝廷如何撫恤?” 黃子澄猶豫了下,回道:“按朝廷規制,象山錢倉千戶所屬浙江都司,其非為京軍,并未列入新軍之策,應仍以舊制,給其家眷三年全俸,考慮其軍功,令其子孫世襲錢倉千戶所千戶一職。至于尋常軍士……” 解縉當即反對道:“若按舊制,實乃有虧人心。錢倉千戶所上下將士,定會寒心。臣懇請破例以新軍之策,賜葬行祭?!?/br> 黃子澄皺眉道:“若開如此先何,朝廷規矩何在?今日是錢倉千戶所,那日后呢?皆按新軍之策,朝廷可以拿出多少錢糧,解大人可盤算過?” 解縉怒目而視,對黃子澄喝道:“連這先河都不敢開,那我們就任由軍士寒心?一面是京軍無憂無慮,坐享新軍之策,一面是前線將士,殺敵身死,卻只配朝廷舊制?” 黃子澄咬牙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朝廷稅賦有限?!?/br> 朱允炆的目光頓時變得冰冷起來,猛地一拍桌子,打斷了兩人的爭論,道:“前線將士們流了血,丟了命,朝廷大臣卻在這里斤斤計較錢糧?此事若傳到象山錢倉,傳到戰士將士的家眷耳中,你們認為他們會怎么想?” “按規制,黃大人之言并無不妥?!?/br> 茹瑺見郁新想要說話,連忙搶先一步。 自己馬上就要離開朝廷,得罪皇上無所謂。 皇上眼不見心不煩,過段時間也就消氣了,可如果皇上厭惡了郁新,那內閣之中就無人是解縉對手,到時內閣一言堂,對大明可沒什么好處。 茹瑺成功吸引了朱允炆的怒火:“那就改一改規制!” “皇上,錢糧有定數?!?/br> 黃子澄連忙勸道。 眼下朝廷處處要花錢,雖有增加錢糧,可畢竟政策推行時間不長,百姓積極性剛起來,不至于一年增加幾倍稅賦。 這移民要錢,修路要錢,造船要錢,新軍之策要求,挖會通河也要錢,在洪武年的財政中,這些花銷要么很少,要么就不存在。 陡然多出來那么多花銷,若不是洪武爺打下的底子厚實,三十年休養生息,加上新策推行有力,戶部就算是挖金礦,也跟不上這個花錢的速度啊。 黃子澄自認并非是冷血之人,只是眼下戶部已是困難重重,如果將新軍之策落在象山,那之前倭寇禍亂的沿海諸多衛所,如何盤算?那之后倭寇進犯衛所,又如何盤算? 這筆錢糧,誰來出! 豪言壯語說都可以說得出來,能不能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根本。 黃子澄管過戶部,知曉戶部的家底,清楚今年不能再折騰了。 朱允炆怒斥道:“錢糧有定數,生死也有定數嗎?拼殺在前,戰死的,受傷的,沖鋒的,皆是我大明男子漢,好男兒!豈能因舊制令他們寒心,長期如此,誰還敢為朝廷效力?傳旨,將……” “皇上!”解縉連忙走出,打斷了朱允炆的話,快速說道:“臣以為,但凡抗倭之中,戰死與受傷軍士,皆納新軍之策可行!” 朱允炆看著解縉,目光幽冷。 解縉跪了下來,知道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打斷皇上,但皇上一旦開口,說要將沿海諸多衛所一并納入新軍之策,那事情就沒了轉圜的余地。 內閣大臣之間斗一斗,還談不到生死,可若是此事定了,戶部就麻煩了。 戶部就算是金礦,也不能一錘子挖到底,多少需要個過程。 眼下拿不出來錢糧,就是拿不出來了,皇上非要讓拿,那他們只能伸手給百姓要,到那時候,什么建文新政都將成為泡影。 這個后果,太過嚴重,解縉承擔不起,整個內閣也承擔不起。 看著解縉凝重中帶著懇切的目光,朱允炆恢復了理智,擺了擺手,道:“就按解縉所言辦吧,戶部擠兌出兩個衛的錢糧,剩余缺額多少,匯上來朕來解決?!?/br> 夏元吉猶豫了下,走出來道:“還請皇上明示,抗倭之中傷亡將士,應從何時開始統算?” 時間是個大問題,若從錢倉千戶所之戰開始算,那好辦。 可若是從建文登基開始算,沿海諸地上報的倭寇軍情可不再少數,軍士傷亡也屢見文書,雖每次陣亡不多,但受傷或傷殘的并不少,粗略盤算,怕也有三千人之眾。 若按照這個標準算,兩個衛的錢糧大致一萬多人的份,直接就分出去了三分之一,日后再出現點問題,戶部可真要借錢過日子了。 朱允炆明確地告訴夏元吉:“自朕臨朝開始?!?/br> 只能選擇在這個時間,不是嗎? 朱允炆何嘗不想將范圍擴大到洪武朝,可在洪武二年的時候,倭寇問題就已經出現了,至今三十多年,已經是一代人的時間了。 這一代人,追不到上一代去,委屈的,只能委屈了。二兩銀子也好,四匹布也好,那是他們命的價格。 “追封易紹宗為指揮僉事,命禮部官員勒碑旌表,備錄其名,待英烈碑成,當有其名?!?/br> 朱允炆對徐輝祖說道。 徐輝祖、解縉等人連忙同意。 此時,內侍通報鐵鉉等人已至。 待幾人入殿之后,朱允炆讓其看過文書之后,也不再商議,直言道:“倭寇亂我大明,已有數十年,雖非如北元之勢,騎兵之險,然其心性邪毒,殺戮殘暴,又擅偷襲,屢入我沿海之地,殺傷居民,奪取財貨,是為頑疾。今象山死戰警醒了朕,朝廷在抗倭一事上做得還不夠!故此,朕要做一些改變!” 朱允炆將目光看向李堅,目光銳利地喊道:“李堅聽命!” “臣——末將在!” 李堅踏步上前,單膝下跪,聽的是軍令,行的是軍禮。 朱允炆嚴肅地下令道:“自今日起,整頓水師,除糧草輜重與戰備所用船只外,水師將士與船隊,悉數開往東海,揚帆征剿倭寇,以靖邊氓!” “末將領命!” 李堅起身,站至一旁。 朱允炆轉移了目光,沉聲道:“宋晟!” “末將在!” 宋晟行禮。 朱允炆下令道:“朕命你暫領寧波、紹興、臺州、松江四府沿海衛所,整訓軍備,全權負責抗倭事宜,一應錢糧,由四府協濟!” “末將領命!” 宋晟熱血沸騰,回京以后還以為沒仗可以打了,沒想到還能去海邊打倭寇。 寧波、紹興、臺州、松江四府,可以說是朝廷賦稅要地,也是倭寇進犯次數最多的地方。 象山錢倉千戶所,便處在寧波府。 朱允炆決定不僅要收拾掉倭寇,還要收拾倭寇后面的日本,指向劉儁道:“以兵部名義,傳出消息,但凡與倭寇存在商貿往來的,便是我大明敵人,將消息傳到朝-鮮!若朝—鮮識趣,就應該切斷與倭寇商貿往來,若他們不切斷,那就由大明水師來切斷!” “皇上,這……” 黃子澄認為如此一來,豈不是干涉藩屬國之事,實在是有違宗主國身份,便想要勸阻,不料,朱允炆猛地將目光看向黃子澄,冷厲的殺氣讓黃子澄不由畏懼,向后退了一步,不敢再說什么。 “鐵鉉,督促各地船廠,廣納船工,擴大海船數量,同時于京軍之中,抽掉兩萬人加入水師船隊!” 朱允炆下令道。 鐵鉉沒有絲毫猶豫,答應道:“臣遵旨?!?/br> 朱允炆坐了回去,冷冷地審視著眾人,道:“倭寇不除,朕寢食難安!你們所學文武,不是皆為君分憂解難嗎?現在是時候了,去吧!” 徐輝祖、解縉等行禮,退出大殿。 解縉松了一口氣,朱允炆這是打算徹底送倭寇去海底,打了一套組合拳,這樣也好,早點除掉倭寇,船隊也好早點再下南洋。 茹瑺待解縉與徐輝祖走遠了一些,方與落在后面的郁新、黃子澄說道:“倭寇再亂,終不成氣候,不礙大局。眼下最重之事,并非山西移民,而是山東會通河之事,宋禮前段時間來報,字里行間,說衍圣公阻攔會通河,這其中恐怕有不少問題?!?/br> “我一旦離開,兩位還應將心用在會通河之上,多順從皇上意見,莫要再行沖撞之言,以免解縉獨攬內閣政事?!?/br> 郁新與黃子澄凝重地點了點頭,擔憂地看向北方。 ps:有票的還請支持下,大致五月中旬或六月開始雙更,大概率會在六月中或七月恢復日萬的節奏。這個月本來存了點稿的,結果發燒耽誤了三天又用掉了,可憐的我,就不配有存稿啊…… 第三百六十三章 這個農民是治水專家 兩位身著便服的皂吏站在安山閘堤上,將長長的竹竿下入河中,待插入河床之后,拔出來查看水痕,以此丈量著河水的深度,然后報給宋禮。 宋禮記下之后,便皺眉看向北面,招呼著皂吏吃點干糧,好繼續趕路。 生硬而冰冷的饅頭,再怎么咀嚼,也有些沙喉。 可相對這點困苦,宋禮更憂愁的是治理會通河的事。 眼下找尋方案已有些時日,可走了一路,依舊找不到其他河道可以借助,幾乎可以斷定,要重開會通河,必須要用到汾水。 “大人,天色也不早了,我們……” 皂吏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