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2節
李志剛驟然驚醒,對楊士奇深施一禮,道:“楊兄心如泰山,穩重無雙,是我心性不足,應自罰抄寫《大學》?!?/br> 楊士奇淡然一笑,拍了三下李志剛的肩膀,輕松地走了。 李志剛回味著:“拍我三下肩膀,莫不是讓我抄寫三遍《大學》?虧了虧了……” 翰林學士方孝孺最近很是低調,雖然擁有監察內閣的權利,卻很少參與內閣事務之中,而是一心撲在了《太祖實錄》上。 這一點與朱允炆的心思不謀而合。 朱允炆很清楚,方孝孺乃是學問宗師,是真正的大儒,然而這種大儒,是學術型的,而不是實干型的。 用他研讀學問,修訂圖書,是一件好事,但若是用他治國,那大明天下,恐怕也只能重回周王朝了。 至于翰林侍講姚廣孝,一個古怪的僧人,能與他交流的并不多,除了楊士奇、李志剛與偶爾串門的解縉、夏元吉外,沒人會找他。 而此時的姚廣孝,并不在翰林院,而是在中軍都督府,見證著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一個永載史冊,新軍制的誕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棣的杰作:三大營 沙盤之上,大明的步兵、火銃兵、騎兵,分別被漆成黃、黑、紅三種顏色,列陣于草原之上。 而在大明軍陣的左側山丘后,則隱藏著一支漆為白色的蒙古騎兵。 陡然之間,白色的蒙古騎兵分散開來,沿山丘一字排開,而山下的大明軍陣,并無動靜。 騎兵開始出現在山丘之上,然后猛沖而下。 便在此時,大明軍陣開始了變化。 最前面黃色的步兵側身退后,身后黑色的火銃兵便處在了軍陣最前列,黑洞洞的炮口盯著前方,三行火銃手分散開來。 火炮、火銃發射。 沖鋒中的騎兵倒下了一些,但剩余的騎兵依舊在沖鋒。 待白色騎兵距離黑色火銃手還有八十步的時候,火銃手從兩翼后退,此時,步兵中的弓弩手行動,漫天的弓弩飛射而下。 白色騎兵又倒下一批。 弓弩手一輪齊射之后,便快速退至兩翼,而大明軍中的紅色騎兵,已沖殺而出,所剩不多的白色騎兵,便倒在了沙盤之上。 沙盤推演,默默無聲。 然而對于朱棣、徐輝祖與姚廣孝而言,這次推演,便有著萬馬嘶鳴,刀槍鏘錚! “如何?” 朱棣看向姚廣孝,頗有幾分豪氣地問道。 姚廣孝沉重地點了點頭,肅然道:“此軍陣,天下無雙!” 徐輝祖哈哈大笑,快意道:“既如此,我們便開始排演新軍陣吧?!?/br> 朱棣看著沙盤,目光中閃爍著精芒,道:“是時候了,明日,大教場開訓!” 大教場。 朱棣、徐輝祖cao練兵馬,不斷變換陣型,安排騎兵試驗沖陣,計算距離與時間,找出軍陣應用中的問題,然后不斷調整…… 三月底,朱棣、徐輝祖正式上書,奏報朱允炆: 新軍陣已成! 朱允炆得知消息之后,馬上召見朱棣、徐輝祖、姚廣孝、宋晟。 “燕王叔,還請仔細講來?!?/br> 朱允炆面色肅然,強壓內心的激動。 朱棣起身,以渾厚的聲音說道:“皇上,臣練京營,綜各類兵種戰力,戰法之長,意欲改京營為三大營!” “三大營!” 朱允炆暗暗握著拳頭。 威名赫赫的三大營,終于出現在了歷史之中,而其締造者,依舊是朱棣! 朱棣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三大營分設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其中五軍營為戰斗主力,分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哨軍、右掖軍,合計十五萬人。三千營以精銳騎兵構成,合計三千人。神機營,即火槍火炮營,設火銃手三千六百人,騎兵一千人,炮兵四百人,合計五千人?!?/br> “京師之中,可不止十五萬八千人京軍吧?” 朱允炆微微皺眉道。 朱棣笑道:“皇上,臣研讀史書,發現前朝總有一戰而損國本的舊事。故此,臣與魏國公商議,決定在京軍之中,設正、副三大營。正三大營,主對外戰爭,以靖邊疆。副三大營,主京師守備,亦為征戰之力?!?/br> “一旦正三大營落敗,敵軍長驅直入,不至陷京師無軍可用,無軍可調。京師戰力依舊強盛,以護衛我京師安危?!?/br> 朱允炆吃驚地看著朱棣。 正、副三大營? 竟然出現了兩個三大營? 朱棣什么時候學習的電路知識,懂得冗余備份了? 這個思想,可有些超前啊。 想想歷史中記載的明英宗朱祁鎮,便是在土木堡,葬送了中央三大營全部精銳,而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帶走“北狩”。 后來瓦剌大軍殺到北京城下,若不是于謙應對得當,加上瓦剌缺乏死戰決心,才讓大明沒有重蹈北宋覆轍。 而于謙當時最困難的,便是手中沒兵。 若是歷史中的朱棣真正創造了兩個三大營,就算是朱祁鎮帶出去了正三大營死絕了,于謙為了守護北京,也不會如此困難。 “正、副三大營,在訓練上可有差異?如何安排訓練?” 朱允炆詢問道。 朱棣微微搖頭,道:“并無多少差別。日常訓練方面,五軍營負責cao練戰陣,磨練戰法,三千營負責巡哨、偵查、沖陣等,神機營,則專司火炮、火銃訓練?!?/br> 朱允炆聽聞之后,連連點頭,問道:“戰時如何調配?” 朱棣自信地說道:“皇上,戰時主將衛隊處于中心,五軍營按不同方位布置,步兵在內,騎兵在外。三千營與神機營在外,形成長圍,一旦有敵情,便可以火銃居前,騎兵次之,步兵再次之?!?/br> “新戰陣訓練如何?” 朱允炆看向姚廣孝與徐輝祖。 徐輝祖連連點頭,認真說道:“皇上,此戰陣搭配完美,即可彌我騎兵不足,亦可強我步兵之長,與韃靼、瓦剌交鋒,可爭雌雄!” 姚廣孝附和道:“三大營雖是為大規模作戰準備,然則變陣無窮,可以亂打亂,可分散出擊,靈活多變,是一種出色的戰法,應推行于京軍?!?/br> 朱允炆見徐輝祖、姚廣孝對三大營皆是認可,便點了點頭,對朱棣道:“既如此,那便依燕王叔所言,將京軍一分為二,設正、副三大營,以大教場為正三大營特訓之地,以小教場為副三大營特訓之地。還有什么問題嗎?” 朱棣施禮道:“皇上,正、副三大營,應集天下精銳,臣懇請皇上,自地方衛所、邊軍,分調精銳以充三大營?!?/br> 朱允炆也清楚,從地方調取精銳,是強干弱枝的最好方法,只是這樣,對于邊疆地區而言,卻是極為不利。 “地方衛所,暫時不宜擅調入京。不若便命平安,于北平衛中遴選三萬精銳,再命遼王,追遣二千朵顏三衛,充實京軍吧,如此的話,京軍,便需裁撤三萬兵馬?!?/br>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 朱棣、徐輝祖深吸了一口氣。 再裁軍三萬嗎? 這可不是一個小動靜,尤其是這些人,被新軍之策深深吸引,誰都不愿意輕易離開京軍。 朱允炆凝眸,沉聲道:“京師維持三十萬大軍,已是耗費極大,絕不可再增軍兵。朕知你們難,但大明百姓更難,執行吧,引入淘汰制,殿后者,退出京軍!” 擲地有聲! 不容拒絕! 淘汰制,意味著京營軍士考核,一旦殿后,便需離開京營,改軍籍為農籍。 這對于新軍之策下的所有軍士而言,是一件極為殘酷的事,但也是警醒所有軍士的利器。 只有讓所有軍士有危機感,才能促使他們自主訓練,配合訓練,才能讓他們具備高度的榮譽感與使命感! “遵旨?!?/br> 朱棣與徐輝祖凝重地答應道。 朱棣等人剛剛走出皇宮,丘福便急慌慌地找到朱棣,低聲稟告道:“王爺,北平出事了?!?/br> 第一百二十章 蠢貨朱高煦…… 朱棣見丘福猶猶豫豫,便知事情不簡單,在承天門外與徐輝祖、姚廣孝分開。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朱棣面色陰沉,腳步沉重起來。 丘福吞咽了下口水,看了看四周無人,便低聲道:“大世子遣護衛楊振帶來消息,言說二世子勾結士紳,私募武士,意圖……” 朱棣目眥欲裂,咬牙切齒,猛地握起拳頭來,低沉著嗓音喊道:“這個畜生!” 憤怒之后,朱棣的冷汗便冒了出來。 一旦朱高煦謀反起事,或是陰謀暴露,那整個燕王府必定毀于頃刻之間! 朱高煦死有余辜,可朱高熾、朱高燧怎么辦? 燕王府上上下下幾百人怎么辦? 自己怎么辦? 謀逆是滅門之罪??! 雖然自己以前也想過造反,甚至還籌備起事,但傻兒子啊,那是以前,你怎么就拎不清楚情況? 時移世易! 那時候咱手里有燕王三衛,有忠心于我們的護衛,周邊衛所有一批屬于我們的軍官,就這樣,都沒有任何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