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荔枝rou(雙重生)、穿為爽文女主的綠茶meimei、綠茶快穿者總想炮灰我
因著如此,王夫人日日都要發好大一番火,便是裴氏都不愿意來這靜鹿園里受氣,更別提下人們都兢兢戰戰生怕自己做錯了事觸著霉頭被一棒子打死。 可以說二房夫妻倆現在就是個炸藥桶,一戳就爆。 屠襄邁著輕步的回到祠堂,愈發覺得公子料事如神,怕是早就知道府中不會安寧,便早早躲到這來,列祖列宗面前也無人敢發火。 quot;公子,我聽說夫人明日便要去楊府問禮了。quot; 他每日總會在公子耳邊說些關于那楊家姑娘的話,并非決意服從了這個未來三娘子,只是都抱著些微妙的希冀,但凡公子表現出一絲絲的不喜,日后他就能堂而皇之的只服從公子。 可他注定只是失望。 呂獻之每次皆只點頭作結,繼續讀起圣賢書,一點都沒搭話說下去的意思。 不上不下,既不熱絡,也不討厭,這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叫屠襄也拿不了主意了,每次興高采烈的進,出了門就像霜打的茄子。 卻不知待他關上門,蒲團上的人驀然垂頭掃了幾眼腰間的位置,那里已是空蕩蕩,幾聲聊勝于無的嘆息在這頗為寬敞的祠堂中微不足道。 王氏夫人,本名王道蘊,太原王氏世系沿革,如今已不下五百年歲月,雖族中已無在朝重臣,底蘊卻在,嫁入呂氏已是門當戶對。 因獨生一子,期望頗高,正是想其繼王氏榮耀,二十年汲汲營營所求破敗,足知心中多少氣惱,能壓下火去辦,也是被身邊嬤嬤所勸。 便是從江南趕回上京的老夫人,也叫人快馬加鞭去了信來,就是怕二兒媳受不住氣,做出些損壞門楣之事,可見她也心知王氏脾性,此番府中咬牙也得吃了這份悶虧,還是得等老國公回京后再行商議,如何打消陛下疑慮之事。 楊府早些日便收到了拜帖,呂夫人要親自上門拜會,幾乎整個楊家都動了起來。 徐氏可以不將楊靈籟當回事,卻不能怠慢了這位,前幾日家中便通知了在城外追光寺禮佛的楊老夫人,子女嫁人總是要家中親輩在場才算合禮數,像國公府這般的大戶人家也只會比楊家更在乎規矩方圓。 楊靈籟最近也有些萎靡不振,她才意識到這古代嫁人頗有些麻煩,早晚看話本子的好日子都丟了,現在她每日不僅要晨起去跟徐氏學掌家,午后還要被嬤嬤指指點點的學地教導禮數。 當然掌家是個面子活,大部分她只負責在屋里喝茶,徐氏不會教她東西,甚至更想叫她養的什么也不會。 規矩這種東西有時候可有可無,有時候卻也致命,倒還真不能不學。 今日要學便是側坐,明明聽起來很簡單,真正做起來卻要人命,在側坐時,女子需將一只腳往側邊伸出,另一只腳則自然彎曲,側著身子扶住座椅,或拿小扇和手絹,總歸是坐的姿勢要準還要好看,手不能隨隨便便搭著。 練了半日下來,她就覺得腿酸屁股疼,坐在貴妃榻上叫盈月揉地直叫喊。 “盈月,你快快,松些力氣……疼……”身子為了躲避疼痛便往后仰,齜牙咧嘴的樣子實在好笑。 “原來小姐還怕疼?!庇履睦飼犓?,一直不停的捏捏揉揉,府中大夫說過練久了骨頭不舒服就得好好按按,哪里因為哭哭喊喊就停下來,況且她覺得姑娘這般模樣還挺不一樣的。 “廢話!”楊靈籟沒好氣道。 “奴婢還以為姑娘天不怕地不怕呢,敢跟呂公子同游,又與大夫人拌嘴,險些就沒做不成的事?!?/br> “唉,你這個漲膽子了,敢數落主子,小心省得我叫人把你拉去發賣……” 還沒說完,腿上的動作便停住了,皮rou上死疼的感覺也消下去了,除了還有些酸酸麻麻,竟是一點都沒方才的難受。 盈月說著閑話就是想轉移姑娘注意力,果然這脾氣上來,連疼都忘了。 楊靈籟新奇地下來走了幾圈,那股酸麻也沒了,整個人健步如飛,她盯著自己的雙腿面露驚奇,“果真是好了?!?/br> “這是府中女醫教奴婢的,說姑娘馬上就要嫁人,雖刻苦習得規矩,卻也得顧著別傷了,便叫奴婢日日為您松松筋骨,待日后出嫁也不會出什么毛病?!?/br> 盈月笑嘻嘻的應道,她也挺高興,學得了一門新技能,姑娘這般用的上,日后定然是不好將她隨便打發走了,她這一生都要做姑娘身邊極好極好的女使。 “也算你們盡心了,懲罰留中,日后再審?!睏铎`籟笑了笑后,又覺得自己不好給太多好臉色,便又正了正神色,將那股神氣幼稚的模樣掩了下去。 伺候在外的侍女掀開簾進到堂屋,俯身告知,“姑娘,大夫人說叫姑娘們都出去,老太太快到府上了?!?/br> 盈月叫人打發下去,轉身去尋了合適的衣衫過來,老太太半月都要待在寺內,如今正回來怕是要一家子一起用飯,便不好隨意了。 因只算家宴,就選穿了一身茄花紫配色、上綴星云紋的大袖齊腰襦裙,墜白色披帛,腰間別禁步,步履間環佩叮當,十分好聽。 翠竹園近些日有些熱鬧,徐氏調了不少丫鬟來,甭管心思如何,有些時候倒是好笑,比如現在她被一堆侍女簇擁著離開翠竹園去府門處,如蝗蟲過境,一路上都叫人駐足。 楊靈籟倒也不是故意說要顯擺,只是想看看這些人到底想做些什么,討好也不是這么個法子吧。 到了地方,紅漆大門外正停了一四駕馬車,青色緞布掀開,下來一面目頗顯和藹的老太太,個子不高,上穿貼身綠襦窄袖衫,下配暗紫色襦裙,要說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在暮色時分也能瞧清的金色光芒。 老太太怕是戴了有十斤的金子在身上,粗金圈纏成的臂釧,脖間串著金色佛頭的瓔珞,耳上所配金玉耳鐺,發間別累絲鎏金嵌寶華勝,腕上金鑲迦南香木嵌壽字手鐲,整個人是揮金如土的貴氣。 在場小輩們幾乎都瞠目結舌,她們何曾見過這般金環玉繞的祖母。 徐氏每次見這婆婆都要先擰眉再去裝孝心上前接人,這次眉皺的更深了。 如此夸張模樣,也不知是從何處學來的,她到現在也不明白,楊家好歹也算上京的世家,怎么養成這般俗氣的一個人。 楊靈籟倒是閑來去掃了徐氏身旁的楊父,他倒是眼也沒眨一下,真足以見出這位才是親兒子了,知母莫若子,怕也是習慣了。 第12章 訓話 老太太出身江夏世家黃氏,早些年發跡,如今在朝中算是落寞了,這幾年醉心禮佛,一月有半月都要待在追光寺,便是在府中,也多足不出戶,每日都在小佛堂內敲木魚,算是資深佛教愛好者。 說實在,若非徐氏來請,老太太是不愿意回來的。 這個媳婦出身高,算是下嫁,在府中便說一不二,倒叫她這個婆母不好做,奈何兒子還得靠岳家升遷,索性便直接撂了中饋萬事不管,直接帶發修行去了。 今日穿的隆重些,也是得知府中喜事特意所扮,故而比往日都要引人奪目,素日還真不會這般張揚,畢竟財不外露嘛。 “母親?!?/br> 徐氏與楊父先上前拜會,被扶起身后,便是小輩們圍著老太太喊人,一口一口“祖母”叫人喊的心花怒放,都要說一個“好”字。 輪到楊靈籟,瞧著她身后的兩列婢女,幾乎整個府門處都靜了下來,尤其是幾個庶出姐妹,個個醋的很。 老太太自下車其實便注意到了這位三孫女,不出意外也是因為這身后頗有些大的陣仗。 幾乎每一個人都覺得老太太要發脾氣,這等日子可非要耍牌面的時候。 楊靈籟卻滿臉帶笑上前與老太太打起了招呼,快速福了福身,眼神便落在了那些金光燦燦上。 “祖母今日穿戴好生絢爛,當真獨一無二?!?/br> “佛修金身,金物養佛心,孫女瞧著明心見性便是用在您身上的,佛祖若要渡人,也必先渡您這個有緣人?!?/br> 老太太眉眼怔了半晌,她竟從沒想過這般說法,從前也只勸當自己俗氣才喜歡穿金戴銀罷了,如今說來當真是極其有理。 正是因她修佛,信佛,才會天生喜愛金銀之物。 那些沒什么佛緣的人不知所以,她們根本不懂佛祖的寵遇。 這一次她終于興心起去瞧瞧這個不曾多親近的三孫女,這一瞧也是看出了些門道來,原這三娘生的這般標致,眸若秋水,體似春風,十分艷麗,倒是有一種與時下追求寡淡之風不同的美,也怪她這些年醉心佛祖,竟都沒能好好看看自己的孫女們,如此才錯過了這么個寶貝。 “三娘可真是出落的越發好了,也是要嫁好人家了,這口才也越發得人心,真是說道我這老太太心坎里了?!?/br> “佛祖庇佑我這個老太婆,也是庇佑咱們楊氏門楣,你能嫁入國公府也是你該有的福氣?!?/br> 楊靈籟盈盈一笑,“是,也是拖了您的福氣?!?/br> 祖孫二人一捧一回竟越發熱絡起來,待親親熱熱互相攙扶著進了府門,反而叫徐氏與一眾人成了陪襯。 徐氏默聲跟在一旁目光發沉,倒真是看不出這三娘也是個伶牙俐齒的,像是突然開竅了一般,從前她只當這些小女娘們蜉蝣撼樹,掀不起什么風浪,竟叫她看走眼了。 慈安為嫡女日后未必嫁的比國公府的高門,若非是拿捏了潘氏,她定是不能叫這楊三娘跑出去,待搭上國公府這門親,她的孩兒也不比這三娘差,到那時這喧賓奪主的怨總是要報回去。 而墜在隊伍末尾的楊晚娘滿目艷羨,攪著手中的帕子心亂極了,她便是知道這個三姐是與她們不同的,祖母從沒這般喜歡過一人,那話當真是不做作且還叫人心中熨帖。 她又想起之前在翠竹園三娘與她們推心置腹之言,也是她太蠢笨了,雖聽懂了卻不知如何去做,又心中怯弱根本不敢去嘗試,與三娘相比,真真是差遠了。 一路上,眾人心思各異,待去了壽安堂,飯食也一早已齊全,多是老太太喜愛的齋菜。 楊府老太爺去了,老太太便坐在上首,兩邊依次排開,姨娘們不能上桌,便是楊父與徐氏共坐一側,按理另一側便該是楊慈安這個名副其實的嫡女,奈何今日一出場便叫楊靈籟給拔了頭籌,老太太哪里還記得這個跟她母親一般不討喜的大孫女,直拉著三娘便要坐。 “三娘便坐這,跟老太太我說說話?!?/br> 剛邁進屋的楊慈安頓了頓,已是不知走還是不走,駐足在門檻處,盯著那個原本屬于她的位置眼都紅了。 因是家宴便不再講究什么食不言寢不語,坐在一處便是噓寒問暖,本就不是什么正式場合,也講不得什么規矩不規矩。 她就算是想糾錯奪回自己的地方,也定是會被念叨一句小肚雞腸,無論選什么,都是難堪極了。 徐氏也垮了臉,無奈只能心疼地叫女兒挨在身邊坐下,扭頭與楊父夾菜的時候,低聲道一句,“三娘今日怎如此不知進退,娘叫她坐,她便坐了,將咱們的安兒置于何地?!?/br> 楊爭鴻素來不參與后宅里的勾心斗角,嚼了口盤中鮮嫩的莼菜筍,臉上也沒添什么別的神色,“三娘規矩不好,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你不是請了嬤嬤在教,日后立起來了,自然便知曉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br> 這番話把徐氏心里的火拱的越發旺了,怎么今日一個一個都為這個小庶女說話,誰家女孩犯錯嫡母不能訓斥了,若是不嚴加管教,日后還不知如何囂張。 正巧老太太與楊靈籟說盡興了,也便開始用飯,徐氏沒坐住,撂了筷子。 “不久學士夫人便要上府提親,三娘這規矩卻學的還沒個理頭,也不該如何是好?!?/br> 楊靈籟怔了怔,理著袖子還是給身邊的老太太夾了最愛的荔枝白腰子,雖叫荔枝,卻是腰子仿荔枝狀,高湯熬煮,湯頭咸鮮,腰子脆爽,是小廚房樊娘子的拿手好菜。 轉頭去瞧徐氏,低了低下巴,“靈籟學藝不精,叫母親費心了?!?/br> 老太太先沒搭話,只是夾了菜嘗,靜靜聽著這兒媳婦還是要作什么幺蛾子,剛回府第一日便不安分,實在叫人心頭一悶,也不知這府中是姓楊,還是徐了。 徐氏倒不知老太太對她有這般大的芥蒂,現在的她還在致力于叫楊三娘下不來臺。 “口頭上說的好聽便是真了?” “你倒是日日會給自己找借口,一日是說體內虛空,一日說自己從前未曾學過,若是人人都給自己找這般借口,天下間便不需要知錯就改這個詞了?!?/br> 將人從頭到腳訓了一頓,見人直立立的站著像個學做乖乖女娘,甚至更氣了,這三娘便是會裝模作樣,這性子一會兒一變,怎么這時候就顯得乖巧了。 “你也別在這給我?;?,前幾日那不安于室的樣呢,慣會學這些小伎倆,日后進大宅院,豈不是被人恥笑我楊家養出了你這么個姑娘?!?/br> 可這一次,楊靈籟沒回,老太太卻停了筷。 “嬌養姑娘何須如此大動干戈,既然這嬤嬤教不好,便叫三娘上老太太我這房中來學,總歸我這老婆子身邊也有幾個得力人,不怕學不成樣來?!?/br> “你整日cao心這府中大小事務,正巧我這幾日本就在府中待著,便給你輕些擔子?!?/br> 徐氏瞪了瞪眼,還想再說什么,卻被楊父接了過去。 “母親好意,兒子便帶媳婦領了,這幾日還要您老人家多擔待?!?/br> 老太太對自己這個馬后炮的兒子也沒什么好臉色,擺了擺手便算了了,待她轉眼瞧著還站著的三娘,趕緊招人坐下。 “日后便跟著我這老婆子學,不拘于學多少時日,定是包教包會,有你個嘴甜的小女娃在,也省的我整日沒什么盼頭,這一個兩個的都不叫人省心?!?/br> 說著便暗暗掃了夫妻倆一眼,言語中說的誰明眼人都不瞎。 雖是親生兒子,黃氏卻比誰都知道自己這親子鉆營成性,娶這高門貴女便是為了往上爬,也是這些年來位置坐的高了,對著徐氏也有了面子,她這老婆子才能說些不中聽的,若是放在從前定是幫媳不幫娘的。 徐氏緊縮眉頭,整個人身上都蔓延著排斥意味,楊父倒是依舊原來模樣,該吃吃該喝喝,也不知這一家人是如何能待在一處的。 待宴席散了,徐氏被楊慈安伴著回院里,整個人還處在一種無法理解的狀態,好似每次這楊三娘總是能在恰好的時機,用上身邊的人,就算是受了幾句口頭上的氣,實際上卻是連跟頭發絲都沒傷著,反倒是她,這些年在后宅也算風里雨里,怎么就拿捏不住這小賤皮子呢。 難不成是她用錯了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