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毀了?!被实刍氐闷降?。 容淖鼻尖嗅著裕暑丹清涼的香氣,壓下騰騰上竄的火氣,一字一頓咬得很重,“它們很厲害,連佛郎機人都比不上?!?/br> 皇帝放下茶盞,輕描淡寫道,“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br> 容淖扯扯唇角,似是難以理解,“百川東到海,誰掬起一捧水能分清它來自哪條河域。深流靜水與滔滔不絕最終不過殊途同歸,何不修以闊大,載千帆,渡萬民。來日史書工筆,天下傳唱,亦為德風昭彰,千秋福祉?!?/br> 皇帝輕笑,居高臨下的眼神像是在看天真的稚子,緩緩吐出四個字,“女子胸懷?!?/br> 轉而又帶上幾許憐憫,幽幽道,“也不怪你?!?/br> 容淖反應了一下,才大概知道皇帝在暗指什么。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她和皇帝是同一個祖宗,同一個姓氏不假,可這天下基業絕對不可能落到她一個女子手中。 所以,她可以想當然地施舍給天下人,不管此舉會不會分薄皇家的利益。 反正,又不是她的東西。 求見之時,容淖本有一肚子話要與皇帝爭辯,陡然聽見這么一句,忽然覺得索然無味,那點酒意驅散得一干二凈,頭腦異常清醒。 她怎么就忘了——家天下。 家在前。 保家族延綿、祖宗基業在前。 天下昌平在后。 再爭下去不過強逞口舌之快。 反正東西已毀,策棱也已遭受暗中懲處。 若是再度激怒皇帝,讓已要平息的風波又激出浪花來就不好了。 容淖面無表情尋了個理由退下。 待她走后,皇帝拿起案幾上得書翻了兩頁,突然開口,“梁九功,去把信找給朕?!?/br> 梁九功作為追隨皇帝多年的大太監,哪怕皇帝語焉不詳,他依舊第一時間奉上了皇帝想看的東西。 ——幾個月前,千總自行宮謄抄送至御案的信件。 在禁宮里,主子們無論大事小情的來信,一律必須先經過皇帝的眼。當然,皇帝不是每封信都有那閑心去看。 可底下人必須這樣做。 哪怕容淖身在外面行宮,千總也嚴格執行這項規矩,曾把她的信件抄送轉呈皇帝案頭。 皇帝一目十行,擱下信紙后驀地嗤笑出聲,又悠悠然繼續撿起書翻。 先前看著多羅特部的布和不成樣子,策棱又委實出色,本想睜只眼閉只眼…… 男女情愛,交心纏綿,走進去乃人之常情,就怕走不出來。 到最后,分不清自己姓什么。 第61章 萬壽節后,御駕回鑾。 浩大延綿的隊伍逶迤鋪向京師。 容淖昏昏沉沉上車下車,徹底醒神時人已在壽康宮的佛日樓中。 自萬壽節那晚見過皇帝后,她便病倒了。先是高熱,應是當日酒后去湖邊吹風所致。后來高熱漸褪,人依舊病歪歪,幾乎見風就倒,大抵那場高熱只是誘因,令她身體里這大半年累積下的隱患猛然爆發出來。 太后許是念著驟然早薨的五公主,頗覺人生無常,待她這個養在壽康宮的孫女倒比從前真切幾分,時不時會讓人去送點東西,看顧一二。 容淖一直斷斷續續養病,從落葉以未盡枯黃的面容跌入秋暈,一渦半轉,跟隨秋水流去。直到萬木寂寥,積雪傾覆,枝頭麻雀頂著蓬蓬毛冷到嘰喳跳腳。 年關將近,各部蒙古王公已經入京年班。 容淖去向太后請安,正好遇上太后娘家漠南科爾沁的使者給太后送節禮來,使者是太后娘家直系晚輩,太后問問故鄉故人,很有的聊。容淖跟隨陪客,無意聽得使者提了一嘴,今年不止漠北照例獻九白之貢,多羅特部世子布和也獻上了九白之貢與不菲貢禮。 據聞布和這小半年里進益不小,已由從前與多羅特汗兩家大的局勢發展出西風壓過東風的苗頭。 否則,年班這樣的好機會豈會輪到他頭上。 許久沒聽見布和的名字,乍然聽人提起還有點恍惚。 自從回到宮中,容淖每次在病中醒來,嗅著滿室泛苦的氣味,遠眺紫禁宮墻里一重疊一重的飛檐山歇,都會有種恍然如夢之感。 那些獨自走過風刀如刃的莽莽雪原或是在滿目青綠的草甸子上跑馬的記憶,與她現處的環境過于割裂。 使者告退后,容淖拿出給太后調配的藥包。 老人家喜歡禮佛念經,從年輕時起便定下習慣,每日會抽出一個時辰去佛堂念經焚香。在陰暗佛室待的年月太久,又總被焚香煙霧熏著,眼神難免不濟。 容淖投桃報李,身體舒服的時候會替太后調配一些藥包過來敷眼。太后起先不怎么相信她的三腳貓醫術,將信將疑試用一次后,覺得視物依然重影但眼角不再發澀,清爽許多,這才樂意。 太后不是很愛說話,但喜歡聽旁人說話逗趣。 容淖并非能說能聊的性格,祖孫兩算不得投契,一般是敷完眼睛便提出告辭,免得硬湊在一起兩人都不舒服。 回佛日樓后,容淖一直在想漠北的九白之貢。 策棱已經‘了無音訊’數月,不知這次是否在入京年班的蒙古王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