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腦的世界做女帝 第182節
不如費有道聽話。 但是郭百靈如果掌控吏部的時間太長,吏部內部的其他官員很可能會倒戈向郭百靈,明面上看不出什么,但以后費有道想要cao控吏部,難度就會提高許多。 難度提高,效率就會降低,沈玉耀絕對不允許這種瀆職之風興起。 “是,謹遵陛下旨意?!?/br> 沈珉玥行了一禮,接下來一路平安,兩人安安全全的回了皇宮。 至少表面上確實如此。 暗地里元石陸究竟抓了多少殺手,只有之后沈玉耀手邊的口供知曉了。 從古城到京城,快馬加鞭要兩天一夜,帶著犯人肯定走不快,所以等石采文在邊關都已經找到可以收納的種地之人時,那些被抓起來的僧人才到京城。 僧人入京,引起不少人暗中議論,議論之聲僅次于吏部尚書被自行車摔斷腿。 其實只是腿骨摔裂,并不是摔斷,雖然不能久站,但并不影響辦公的費有道對于外界傳他腿斷的事情,真的很無語。 他只是因為之前將一群官員送到草原,所以想要躲躲他們那些達官顯貴的親戚,干脆趁此機會告假幾日。 早知道會引起如此后果,當初他就不告假了。費有道的內心想法無人得知,但是僧人進京,這事兒有一個人非常的憤怒。 不是沈玉耀,也不是有直接關系的太皇太后,而是皇太后曲煙月。 以前曲煙月對那些佛國的僧人沒有任何偏見,同樣也沒什么喜歡厭惡之類的個人情緒,因為對她來說,佛國的事情和她沒有任何關系。 可是后來,她知道沈清瑾在死之前,吸食了柳暗花。 如果不是那些柳暗花,沈清瑾不至于在二十歲的時候死去,他是那么年輕,如果健健康康的,或許能在偏遠之地活下來,安安分分的做個富家翁,享受做人的樂趣。 但他什么都沒有,他就那么死了。 曲煙月嘴上沒有說過,但心里切切實實的恨上了為沈清瑾提供柳暗花的人。 之前沒有查出來也就罷了,后來查出來是佛國,沈玉耀竟然沒有舉兵去給那番邦小國一個教訓,讓對方知道大莊不是那么好惹的! 而是選擇忍了下來。 曲太后仔細想想,認為女兒這樣選擇很正常,那個時候女兒剛剛登基不久,清算了一大批貪官污吏,那些貪官污吏個個來頭不小,朝廷震動不已,確實不宜輕舉妄動。 于是她也忍了下來。 可是她沒想到,蒼天未曾辜負她,有朝一日,竟然將那些罪人,親自遞到了她手上! 一聽到押解僧人的囚車入京,曲太后直接登臨紫微宮,面見沈玉耀,來此一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沈玉耀將那些僧人千刀萬剮! “若是可以,還請陛下攻打佛國,以震懾四方宵??!” “母后,何必如此?!?/br> 沈玉耀不是說曲太后攻打佛國的話不對,她是沒想到曲太后叫她陛下。 陛下是尊稱,曲太后是她的母親,身為太后,直接叫皇帝即可,一國之主再尊貴,太后在地位上還是比皇帝要高的。 若是太后用尊稱,那就是一種請求的語氣。 攻打一個小國,還是屢次搞鬼魅手段的小國,哪兒用得著讓一國太后用請求之言? “母后放心,此次女兒不會饒過那些僧人,同樣不會饒過佛國?!?/br> 沈玉耀也有此意,想要開通古城那邊的互市,佛國身為西域諸國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個國家,還是很有必要交好,以期實現共贏局面的。 但是佛國不想跟任何國家共贏,他們只想吃獨食。 佛國中的大商人都是佛寺出身,他們做生意的范圍也被規定在“僧人”這個身份上,也就是說,想要跟佛國的商人互有往來,首選要先剃個光頭。 沈玉耀在了解到這個聽上去很莫名其妙的規矩后,直接露出疑惑表情。 佛國如此做,這么多年都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表示不同意嗎?一個國家,難道可以完全獨立于其他國家存在嗎? 事實證明是可以的,現在是農耕社會,不是后期的全球化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過緊密,導致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很不緊密。 別說一個國家獨立于其他國家存在了,就是一個村子,只要能實現自給自足,餓不死,就能成為一國之中獨立的存在。 佛國比一個村子大多了,他們不光有錢,還有思想武器。 靠著他們口中的佛,還有這種聽上去就很離譜的政策,這么多年來,他們忽悠瘸了不少小國的商人,那些商人不光舉家投奔佛國,投身佛門,還將全部身家捐贈出去,為佛寺盡職盡責的斂財。 為的是修來世能托生大富大貴之家。 果然人不能搞迷信,沈玉耀了解越多,對這個國家有關的一切越無語。 正是因為這種無語,讓沈玉耀下定決心不能看著佛國做大。 即便是進入現代,宗教武器依舊十分給力,這得益于世界未知的東西太多,而人學到的知識太少,于是無知者就會對一切未知保持敬畏之心。 那是對神靈原始的崇拜。 佛國如果做大,思想傳入中原,已經在cao控人心上鍛煉多年的手段普一用到中原人身上,沒幾個人能保持理智。 沈玉耀可不想等之后將刀對準自己的子民。 而且佛國的人,不是說他們的佛無所不能嗎?那就看看等廟宇被搗毀,虔誠的信徒死去,他們的佛會不會跳出來拯救他們。 沈玉耀是個現代人,她對這些神仙從來是有事就求求,沒事完全不管的狀態。 靈驗她就信,不靈驗她就不信,不能因為神仙,擾亂她原本的人生軌跡。 任何事情都需要適可而止,過度便會不美,沈玉耀希望佛國那些人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他們不明白,那就用手中的刀劍,教會他們! 沈玉耀要對佛國動手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宮去。 有人振奮不已,在茶樓酒肆痛斥佛國將柳暗花帶入中原,圖謀不軌,有人則憂心忡忡,覺得沈玉耀上位之后,邊關已經有了一場大型戰事。 再來一場,對國庫的壓力很重。 而且連續兩次,那是窮兵黷武,乃是不祥之兆??! 兩種思想在民間開始爭斗,懼怕戰事的人,想要打仗的人與作壁上觀者各執一詞,熱鬧極了。 第117章 關于沈玉耀要向佛國開戰的消息,反應最大的并不是民間關心政事的百姓,也不是即將要領兵出征的將領,而是身在后宮的太皇太后。 這位太皇太后在沈玉耀登基后,一直表現的非常安分,她的丈夫、兒子,同時代的人,幾乎都死了,她在這個世界上活的很孤獨。 唯一的依托,就是她曾經的兒子,那個同樣是從她肚子里出生的孩子,她曾經寄予厚望的孩子。 那個孩子在佛國。 太皇太后知道這件事,佛國距離大莊有一段距離,而且兩國之間向來安然無事,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沒有什么往來。 所以太皇太后以為,這輩子她可能都不會再聽到有關普樂的消息了。 但是她沒想到,有朝一日,她會在自己的孫女口中聽到有關佛國的事情。 命將軍領兵攻打佛國,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太皇太后從前朝的戰火中一路走來,國破家亡的痛苦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靈魂之中,讓她難以掙脫。 她當初之所以會嫁給莊高祖,就是因為她不想要再起戰事,想要天下盡快太平。 不然她大可自盡,逼迫鄭家,讓鄭家和高祖皇帝的名聲遺臭萬年,而不是默默承受了一切。 高祖皇帝與鄭家聯手,才能更快的平定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所以她無法理解沈玉耀主動燃起戰火的決定,在皇太后蒞臨紫微宮后,這位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也來了紫微宮。 沈玉耀前腳送走親娘,后腳迎入親奶奶,她是真沒想到,親人們是如此的“善解人意”。 天下子民的議論聲飄不到宮闈之中,她的親人也要想盡辦法讓她感受一下,這個命令帶來的矛盾紛擾。 “孫女見過太皇太后?!?/br> 面對太皇太后,沈玉耀即便身為女帝,還是要乖乖行禮,只不過以前是要行大禮,現在只需微微行禮即可。 “免禮,皇帝近些日子cao勞政事,都累瘦了,快喝口參湯,歇歇吧?!?/br> 太皇太后明明是為了佛國而來,但是先用糖衣炮彈來攻打沈玉耀,并不提有關佛國之事。 她就好像天下間無數慈善的奶奶,對孫女滿腔疼愛之心。 沈玉耀很是感動的接過了熬的滿是藥香的藥膳湯,雖然那東西看著色香味俱全,但是她實在是有點兒吃不下去。 剛剛她才吃了曲太后送來的吃食,巧合的是,曲太后送的也是湯。 這要是一個人送干的,一個人送湯,她還能喝下湯去溜溜縫,現在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感覺張嘴就能從喉嚨眼吐出來。 沈玉耀在滿足太皇太后和放過自己的選項中,選擇了后者,她將湯端起來又放下,抬頭問太皇太后,“皇祖母此次前來,可是因為佛國之事?” 太皇太后還不是很習慣沈玉耀言簡意賅的行事風格,這和她兒子沈崇的風格實在是很不一樣。 她愣了一下,隨后點點頭,“皇帝看來已經知曉了?!?/br> “是,皇祖母,佛國膽敢往中原送柳暗花,就應該早有承擔今日災禍的準備,無論是誰來勸,進攻之事,都絕無轉圜余地,君王一言九鼎,還請皇祖母莫要為難孫女?!?/br> 沈玉耀給的答案非常的決絕,似乎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留給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什么時候被人如此直接的拒絕過? 她當即臉色就不太好了。 那個在沈玉耀沒有登基之前,將沈玉耀視如珍寶的人,似乎已經死在了沈玉耀成為皇帝的那一天。 她本來就是寄情于沈玉耀,因為沈玉耀從小就被迫離開母親,和她的大兒子很像,所以她格外偏疼沈玉耀幾分。 但是后來的沈玉耀,上有父母疼愛,下有姊妹相互扶持,甚至還以公主之身,得了帝皇之位,過的比太皇太后的大兒子要強太多了。 于是太皇太后對沈玉耀的態度就淡了下來,因為她覺得沈玉耀不夠像她兒子了。 生活在后宮可悲的女人,都喜歡將感情寄托在不相關的人身上,尤其是鄭家的女子。 鄭皇后如此,太皇太后亦是如此。 沈玉耀真不明白,她難道天生就是替身命,不會再鄭皇后與太皇太后眼中,她臉上就寫著“替身”兩個字吧? 不然這兩人為什么先后都將她視為替身呢? “皇帝,這場仗一定要打嗎?皇帝可知,那佛國可不是猶如一盤散沙的草原,佛國的僧人,既是僧人,也是士兵,他們都對佛國有著非同一般的信仰,他們悍不畏死,若是想要將佛國滅除,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自高祖皇帝建國至今,不過三十三年,三十余載,一大半的時間,大莊在西北邊關與那些蠻荒之族斗爭不休,耗費無數金銀錢財,糧食人命,才換來兩三年的太平日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