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腦的世界做女帝 第73節
他們所思所想,以穩妥為上。 穩一點沒有壞事,沈玉耀贊同這種想法。 若是國家步子走得太大,很容易就會出大事,朝廷任何一件錯誤決定帶來的代價,都不是他們任何一個人能負擔得起的。 皇帝也負擔不起,沈玉耀明顯能看到皇帝被人這么一勸,遲疑了。 看來海運的事情,皇帝沒有跟任何一個高官私下討論過,還是已經說過了,就是誰也沒同意? 沈玉耀猜不出真相,不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皇帝一遲疑了,蔡有志就急了。 戶部好不容易要看見錢了,此刻后退,那造船的事被壓下去,海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被提到明面上了! 他知道自己不是混官場的料,在坐上尚書之位后,他就覺得自己很快就會被拉下來,蔡有志不怕丟位子,甚至不怕丟腦袋,他只想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成全他心中的為官之道。 因此他突然站出來,同皇帝說:“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蔡尚書,百官此刻正在討論西北互市之事,若是你所奏之事與此無關,可再等等?!?/br> 秦國相開口制止蔡有志,在他口中,海運幾乎完全消失了,只剩下西北互市了。 沈玉耀為這波秦國相與兵部吏部尚書打的配合驚嘆,這就是官場老狐貍,不動聲色就將話題完全給帶歪了。 直接控制了皇帝的想法。 蔡有志心知,此刻他退下,那造船一事就會徹底被擱置,他看了眼工部尚書,那小老頭精神抖擻的站在一旁,眼睛锃亮,但就是不站出來說話。 好像造船和工部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沈玉耀正好看見蔡有志瞟向工部尚書的眼神,明白蔡有志想拉盟友。 朝廷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其中就屬工部離權力中心最遠,但是又最富,因為各地都有建筑工程,水利事關民生根本,戶部敢卡兵部吏部的錢,也不敢卡工部的錢,到時候哪個工程出了差錯,就是無數人命。 所以工部尚書完全不急,他不想摻和此事,因為造船與否,對他影響不大。 再加上左州大水,沖垮了左州不少堤壩,之前的工部尚書被問責,跟著杜高俊一塊到地底下當難兄難弟了,新上來的尚書,不敢主動攬事。 這位工部尚書比于數那個吏部尚書還懂什么叫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呢。 所以沈玉耀認為,蔡有志這個盟友沒選好,對方并不想跟他一起出頭。 蔡有志為人耿直,但能走到今天,并不是全靠他的耿直,他不是什么都看不出來,只是有時候不愿意遵守規則。 一看工部尚書那一言不發的模樣,蔡有志就知道,他不會出頭。 但若只有他開口,未免太過形單影只,一人對上吏兵兩部,還有個對他不滿的秦國相,皇帝的態度又模棱兩可,想要成事太難了。 那他還能拉上誰呢? 沈玉耀也在思考,蔡有志能拉誰下水,她正冥思苦想呢,就對上了蔡有志炯炯有神的目光。 驚!不是吧! 沈玉耀瞪大眼睛,一口涼氣還沒倒吸,就聽到蔡有志鏗鏘有力的喊道:“陛下!臣要說的便是西北互市!玉陽公主進獻琉璃配方,可將琉璃造價降低許多,技藝嫻熟的匠人,一人一天可出兩件精美的琉璃器物。琉璃價貴,兼之還有頗受西北小國貴族追捧的瓷器與茶葉,此三物,必定能為我大莊充盈國庫,只要此事成了,那別說一艘大船,便是十艘百艘又有何難?公主曾于游記上看到,海外有數不盡的金山銀山,若我大莊有船,盡可去拉,一艘船,就能拉回價值百艘船的寶物,就算如前朝一般,出海兩艘船均了無音訊,那也可大賺!” 數不盡的金山銀山,一艘船拉回來價值百艘船的寶物! 腦海中這些話全都腦補成畫面,群臣不禁都激動了。 蔡有志為人實誠,就算是他的政敵,也必須承認此事,所以他說的話必定不假! “公主,此事當真?” “是啊,公主,海外真的有數不盡的金山銀山?沒聽說過??!制造琉璃的匠人,一天能穩定出兩件精美的琉璃器物?那豈不是日后我大莊,再不缺琉璃器具了?” “請公主為臣等解惑,那游記所說可是真的?” 沈玉耀是真沒想到,看戲和被人看戲,轉換就在一瞬間。 蔡有志這個家伙,他怎么就把她畫的餅全當真了呢?還在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她的大餅言之鑿鑿的全說出來。 沈玉耀畫大餅忽悠人的時候,從不覺得那大餅有什么問題,畢竟如果真的將海運發展到后世那樣的程度,這些根本就不是大餅,那是紀實片介紹! 但是現在看著諸位大臣在這兒一臉認真的圍觀她的餅,并急切的想要從她口中知道一個答案,沈玉耀開始懷疑起來,她的餅是不是畫的太好了一點。 “咳,諸位,公主她……”皇帝見沈玉耀有些無措,想著沈玉耀之前都只是在朝堂上圍觀,從未說過話,難免緊張,開口想要為沈玉耀解圍。 結果他話還沒說完呢,蔡有志就仗著皇帝聲音小,有不少臣子沒聽見,大聲喊道:“公主所言句句屬實!陛下已經看到用公主配方做出的琉璃,是何等精美了!諸位同僚難道不想有朝一日,我大莊國庫的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蔡有志要是出去做營銷,那絕對是個人才。 雖然他平常那么耿直的性格,完全看不出有營銷天賦。 但其實任何一個能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走到現在這個位置的人,都不是無名之輩,他們經歷了戰亂時期,在國家初定的時候加入了官場,浮沉三十載,看透人心。 沈玉耀這段時間上朝,可算是見識了一番國家頂尖人才們是什么路子,開拓了眼界。 正是因為深知他們都不好糊弄,所以沈玉耀才不想站在臺前。 可是蔡有志硬生生將她拽到前面去了。 蔡有志是為了成全他自己的道,此舉說不上光明正大,如果沈玉耀是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公主,那蔡有志能徹底毀了她,不管是精神層面,還是以后的名聲。 但巨大的危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機遇。 沈玉耀抬頭看了眼坐于上端的皇帝,她看不清皇帝的表情,卻能從皇帝的身體語言中看出,他很緊張。 緊張于女兒能不能應對朝臣,同時緊張這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沈玉耀復低下頭,抬起右手來,她的一舉一動都被朝臣們的眼神捕捉,這個禁言的舉動,比直接喊話要直觀,還在問她的朝臣,不自覺的服從沈玉耀的指揮,閉上了嘴。 當所有人都不再說話的時候,寂靜的大殿會帶給人強大的壓迫感。 沈玉耀就頂著那四面八方投過來的壓力,緩緩點頭,“蔡尚書所言,句句不差,只要我們開辟海上商路,大力發展海運,必定有數不盡的錢財從四面八方涌來,到時,我大莊便是最為富有的國家!” 沈玉耀的話煽動性很強,這樣的話落在大臣們耳中,反倒讓他們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 第一個說話的是秦國相。 “敢問公主,海上之國,可有證據?” “有,南部常有外來客,面容與我中土人士大為不同,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在他們的國度,有名貴的香料,璀璨的寶石,諸位家中應該都有南方進獻的珍寶,大多來自于海上之國?!?/br> 不說別人,秦淑君手上就有來自南方的寶石,一顆人眼大的紅寶石。 香料自更不必說,哪個京城大族,族中會沒有香料存在? 秦國相問完,兵部尚書曾展上前,“敢問公主,若要出海,遇海上賊寇,大海茫茫無撤退之路,無援軍相護,如何御敵?” “訓練海軍,以船為陸,配以護佑小船,繩索相連可靈動作戰,以旗語傳遞信息,可為斥候,探索前路?!?/br> 大船周邊布置小船護佑,這樣會有更多選擇,小船輕便,還能在前方探路。 至于別的武器,沈玉耀目前還不打算拿出大炮一類,等大炮一出,海上再無敵手。 曾展若有所思,旗語在陸地作戰時也會用,比起人大聲喊,旗子揮舞和特定的動作,能傳達更多信息。 “敢問公主,西北互市所得錢財能否供給造船之用?若不足,該如何?” 于數只關心戶部的錢能不能準時給他,如果造船開支太大,戶部不會拖欠官員的俸祿,或者像前朝一樣,給官員發什么私印票據吧? 私印根本沒人認,花不出去的東西,那就是一張廢紙!還會有人胡亂偽造,流入民間后危害更大。 斷誰的錢,也不能斷了官員們的俸祿銀子啊。 “西北互市的稅,會先補足邊塞軍費,其后用以發放邊城官員俸祿,剩余稅款才會充入國庫,大船前期不必建,先以小船入海,摸清航線的同時,與海上國家接觸一番,提前開始海運,以海運之貨款養船,不會碰國庫一分銀子?!?/br> 沈玉耀說到這兒,頓了一下,又補充道:“成立海運司,定期派出海軍清掃海上賊寇,護衛海運貨船安全,建立新港口,供給民間貨船進出,收微薄稅款,掌控進出港口貨物金銀數量?!?/br> 在沈玉耀口中,海運的事情甚至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框架。 周遭大臣是連連點頭,和此事完全無關的刑部尚書石炳生,看沈玉耀的眼神充滿震驚。 像是從來沒看見過沈玉耀一樣。 新任禮部尚書當透明人,而工部尚書一言不發,明顯是將此事所有決策權都交給皇帝,皇帝說什么他就干什么。 沈玉耀說完后,四周鴉雀無聲。 看沒人問了,沈玉耀突然又有點兒緊張了,她咽了口口水,求助的看向皇帝,她看不見皇帝的臉,但能看見皇帝明顯已經放松了的身體。 這一關,算是過去了,并且沈玉耀給了所有人一份出乎意料的滿意答卷。 “哈哈哈哈!好!好啊,不愧是朕最疼愛的玉陽公主!諸位愛卿,可還有疑惑未解?” 皇帝笑的合不攏嘴,他是真的沒想到,沈玉耀給了他如此大的驚喜。 沈玉耀絲毫不落下風的侃侃而談,皇帝都看在眼中。 對于這個女兒,皇帝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并且那個想法在心底一點點扎根,讓他愈發堅信自己所想是正確的。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我大莊有玉陽公主,實乃百姓之福??!” 之前皇帝夸贊太子的時候,秦國相也會順著夸兩句,但那時候,他的夸贊里附和皇帝話的意思居多,也就是說點兒好話哄皇帝開心,也是給自己的女婿一點兒面子。 但是現在,他順著皇帝夸贊沈玉耀,那純純是出自本心了。 要知道,沈玉耀今年可才十四歲??! 他十四歲的時候,還在寒窗苦讀,別說讓他在這么多位高權重的大臣面前說話,就是讓他到自己夫子面前回答問題,他有時候都會緊張的磕磕巴巴。 沈玉耀的表現實在是太優秀了,回答問題有理有據,所思所想全面廣闊,每一句都言之有物,誰能信她只有十四歲?二十四歲也做不到這一點??! 不是沒有大臣覺得沈玉耀的表現都是皇帝教的,但即使如此,也夠他們驚訝了。 皇帝不教皇子,而是去教導公主,這個舉動代表著什么?讓人細思恐極。 如果是皇帝教的,他們以后必須另眼看待沈玉耀這位受寵的小公主。 如果不是皇帝教的,他們更要高看一眼沈玉耀,有這份能力的公主,勢必不會被困在后宮。 其他官員也跟著秦國相的話頭來夸贊沈玉耀,沈玉耀沒有留在明面上享受夸獎,而是老老實實的向皇帝行了一禮,站回原本站的角落。 她一回去,就對上了沈清瑾冷淡的目光,她從對方的眼睛里,清晰的看到了敵意。 看來沈清瑾已經明白,她已經踏上這個舞臺,成為他的對手了。 沈玉耀知道這一天終會來臨,心中反倒有股大石頭落地的感覺。 沒等她細想日后該怎么應對來自沈清瑾的手段,今天才又來上朝的沈澤玙就湊過來,小聲的夸贊她,“玉陽你就是這個!太強了!” 他豎起大拇指,還算記打,沒再在朝堂上大聲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