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腦的世界做女帝 第72節
沈玉耀越聽那兩地方,越覺得耳熟。 這不是她親愛的太子哥哥給她留下的遺產嗎? 于三還沒找到呢,曲川反倒先盯上許久了。 “不必奪來,太子哥哥去世后,那兩處都已經記在我名下,之后若是能用上,就麻煩表兄幫忙運些煤鐵過來了?!?/br> “好說好說,就是不知道公主屬下所造的兵器,若有新鮮的,能不能給表兄一份?” 沈玉耀這么能壓榨屬下的人,看見積極的曲川,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表兄,你這上套的速度也太快了,讓人很難不懷疑你其實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上賊船啊。 第56章 沈玉耀很愉快的和曲川達成了共識,會偷偷摸摸的在這邊的琉璃窯旁邊,起個高爐煉鋼,煤鐵和技術都是沈玉耀提供,曲川提供場地和安保。 然后等沈玉耀出了新奇的武器,就會優先供給曲家軍。 這種合作,如果爆出去,簡直可以稱之為要造反的秘密勾結了。 不過無論是沈玉耀還是曲川,都沒有去造反的意思,說白了,這么小打小鬧的規模,想靠它造反,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玩笑。 “表兄如果不介意的話,出了什么特殊的東西,我會先呈交給父皇,過一下明路,東西可能會被父皇送去兵部,我不打算拿它賺錢?!?/br> 大規模的武裝曲家軍肯定不行,哪怕皇帝不在乎,沈玉耀自己也會心里犯嘀咕,軍隊這股力量,是絕對不能掌握在除掌權者外,任何一人手上的。 小規模倒是無所謂,掀不起什么大風浪。 武器和琉璃不同,琉璃造出來,沈玉耀主要是為了給自己賺錢,外加搞一些小動作。武器,是沈玉耀給自己刷聲望的東西。 若是她手中有人,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給軍隊新的武器,讓大莊永遠領先周遭國家一步,那大莊在戰場上將永遠處于不敗之地,大莊強大起來,四周才不敢進犯,百姓也不必再受親人分離之苦,被外國欺壓之辱。 而她會成為百姓眼中無冕的戰神。 曲川不懂政治,但他懂戰爭,知道在軍事上,要怎么做才是對這個國家更好的選擇。 沈玉耀一開口,他就明白沈玉耀想做什么了。 他震驚于公主的野心,那野心如同一團烈火,正在他面前熊熊燃燒。 “公主放心,東西都是您的,您想如何處置,盡可隨意?!鼻ú粫蛑樂且蛴褚o曲家軍裝備上,再做其他。 他剛剛那番話,不過是說笑,他知道那些武器象征著什么,有多么的重要。 沈玉耀挺喜歡這個表兄的,人踏實肯干,話不多,但也不會惜字如金,簡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完美打工人。 “表兄,這事兒就勞你多照看了,過幾日,我便讓于三過來?!?/br> 隨手撿來的表兄干活都這么利索,她自己的手下總不能輸咯,馬上就讓于三過來跟曲川卷!他們卷起來,沈玉耀才能騰出手。 沈玉耀需要騰出手來,仔細對付敬王。 她可不想留敬王過年,不知道敬王干的事便罷了,知道之后,等年底看到那張臉,沈玉耀都覺得晦氣。 從曲家琉璃窯出來后,沈玉耀又去了皇帝置辦的琉璃窯,說實話,從規模到匠人的專業程度來看,皇帝置辦的琉璃窯都更勝一籌。 可沈玉耀還是更喜歡曲家的琉璃窯,不是每一個琉璃窯旁邊,都能有高爐煉鋼的。 真是期待第一批鋼煉出來。 沈玉耀該慶幸自己的初中知識還沒有還給老師,否則她此刻直接傻眼,不知道該怎么去鍛造,不過大莊有底子,哪怕不用沈玉耀的高爐建造圖紙,命人循著一個方向耐心研發,成功就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有沈玉耀的現代見識在,他們能少走許多彎路。 不求現代的精度,只求比當下時代更為進步。 回京城的路上,沈玉耀想,她必須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再去搜尋這個時代本來就有的人才,以防創造斷代。 希望第一個戰爭“神器”能盡早的出現,這樣她才能拿著東西去給皇帝畫大餅,騙,不是,是拉投資。 回宮的時候,天色已晚,沈玉耀身體跟鐵打的一樣,也難掩疲憊了。她只想趕忙回屋休息,結果到永康殿的時候,被曲貴妃給叫下了。 “你成日里早出晚歸,馬上你父皇便要去祭祖,再不拉著你說說話,就要過個十天半個月才能聊幾句了,要歇著來母妃這兒?!?/br> 曲貴妃說的有理,沈玉耀這才記起來,皇帝馬上要去祭祖了,她得讓琉璃窯那邊加班加點弄點兒祭祖的玻璃擺件,好好打打廣告。 沈玉耀滿腦子的生意經。 曲貴妃看她又走神了,不滿的皺了下眉,“聽說你近幾日與你曲家表兄走的近,今日還讓阿川帶你出城游玩了,沒想到你和阿川倒是脾氣相投,難為你們年紀差那么多,還能玩到一起去?!?/br> 聽曲貴妃將她和曲川之間的合作歸類為玩,沈玉耀不禁輕笑,點頭贊同,“母妃說的不錯,表兄很是隨和?!?/br> “他只是對你隨和,今日他可是將你三哥直接從曲家攆出來了,我是真沒想到,我的兒子有朝一日入曲府,還會被曲府趕出來?!?/br> 曲貴妃這樣說,并不是為沈清瑾打抱不平,她只是感嘆,曲家已經不是她的家了。 那里住著的人,早就沒了她熟悉的臉龐。 “是三哥他太過分,不請自來還自說自話,他還想把我從曲府攆出來呢,一口一個我耽誤表兄辦正事,他去找表兄難道就有正事了?大家天天一起上朝,他有沒有事我還不清楚嘛?!?/br> 沈玉耀不滿的給沈清瑾告黑狀,曲貴妃見她氣鼓鼓的模樣,伸手戳了下她的小腦門。 “你啊你,那是你親哥,知道你現在有本事了,可你在外面得給你親哥留點兒面子?!?/br> 曲貴妃聽沈玉耀現在說的話,就能想象到當時沈玉耀是怎么擠兌沈清瑾的,“你三哥性子直,有時候若是得罪了人,你不要大庭廣眾之下反駁他,須知訓人要背人,給人留點兒面子?!?/br> 如果是關系好的親友犯了錯,當然要背著別人去告知親友,督促親友改正。 但她和沈清瑾關系哪兒好了?相看兩相厭的倆人,真要是有人犯了錯,不趁他病要他命,就已經是兄妹情深,值得歌頌了! 沈玉耀覺得曲貴妃將她和沈清瑾之間的矛盾,看的太輕,曲貴妃似乎一直覺得,家人之間是沒有無法解開的結的。 但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想法,家人的前提不是血脈相連,而是心中認定。 如果他們甚至不覺得對方是家人,那還怎么和諧相處。 沈玉耀對她和沈清瑾之間的矛盾心知肚明。 不過她還是希望曲貴妃能高興一點兒的,所以她此刻嘴上乖乖的認錯,“是女兒不好,母妃莫氣,下次見面,女兒一定同三哥道歉?!?/br> 曲貴妃聞言,非常欣慰的點點頭,覺得女兒就是比那個臭小子強,不會氣著他。 “那倒不必了,你三哥脾氣不好,他見你去道歉,肯定會為難你,下次注意便是?!?/br> 曲貴妃還不至于為了讓兒子高興,叫女兒受委屈,孩子之間有矛盾很正常,她小時候還經常和兄長犯別扭,沒事兒就與兄長打一架呢。 只是兄長很小就去邊關,后來她也入了宮,再見面,兄長已經病痛纏身,娶妻生子之后沒多久,便撒手人寰。他們兄妹,這一生相處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 “等再見不到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會去回想過去,后悔當時沒能多多珍惜時光。玉陽,母妃希望你永遠不要經歷這些,不要讓自己后悔?!?/br> 曲貴妃是希望沈玉耀不要一門心思撲在一件事上,多看看周遭的人,多多珍惜眼前的美好。 “可是母妃,人力有窮時,命運的安排不是人力能左右的,我想要珍惜的,終會離我而去,與其沉浸在過去不可追的回憶中,為何不大步向前,讓未來變得好一些呢?至少,讓未來的自己,不要時刻后悔,當初未曾做到最好?!?/br> 沈玉耀想起了一些很久遠的事情,她本人的童年,曾經的過往。 她是個還算幸福的孩子,有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完整的童年,父母俱在,家中親人身體健康,對她也十分疼愛。 只是人若沒有得到過美好,或許就不會在美好被撕碎的瞬間,生出無限的憎恨。 她經歷過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時間是無法抵抗的東西。 然后她又經歷了家中的大變故,一場病就能擊垮一個普通的家庭,她那時太小,上著學的年紀,對生死的感觸不夠深刻,對世界沒有任何了解,只能無能為力的看著曾經握緊的東西,一點點從手心滑落。 至此以后許多年,都要沉浸在悔恨中,自我折磨,拷問內心,當初為何沒有做得更好。 曾經的她不能停下腳步,因記憶不堪回首,太多悔恨在纏著她。 現在的她,已經無法學會停下腳步。 她不會再給命運玩弄她的資格,她就是要登上最頂端,她不會再寂寂無名,成為人群中的某個麻木面孔。 任何擋在她面前的障礙,她都會一一搬開,無論那是誰! 曲貴妃似乎從沈玉耀的口中,隱隱感覺到了什么,她不知道沈玉耀的前世,但她明白沈玉耀的今生。 她費盡心力保護著的女兒,以為她能護佑女兒一生,讓女兒遠離一切紛擾,卻原來,女兒早已深陷其中。 或許從十四年前,沈玉耀從后宮普通的公主,成為所有公主中唯一的例外,擁有特殊封號與特殊名字的那一刻,她就再也逃不開了。 “唉,母妃沒辦法幫你太多,只希望你能平安順遂,一世無憂。其余事情,母妃老了,管不了了?!彼氖鲱^的女人,在現代還風華正茂,此刻卻多了幾分老態。 “母妃是世上最好的母親?!本拖袼浀哪赣H,或許不完美,但為了孩子,拼盡全力。 沈玉耀伸手,主動讓自己投入溫暖的懷抱,閉上眼睛,就像初生時那樣,無憂無慮的倒在母親的懷里,任由時間一點點過去。 曲貴妃抱緊女兒,她已經做出了決定。 日升月落,星辰隱去,第二日上朝,皇帝先是宣布重新開放西北互市,隨后又點名工部,讓工部著手安排人去建造大船,出海貿易。 這個決定來的無比突然,讓不少大臣震驚不已,一時反應不過來,也就只有蔡有志在先前的各種行動中,早就嗅到了一絲山雨欲來的氣息。 隨后沈玉耀就看了一場來自頂級政治家之間的明爭暗斗。 兵部尚書曾展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反對的目的很簡單,沈玉耀知道,他一定是擔心所有的錢都被拿去工部建造船只,兵部軍費不足。 接著是吏部,吏部的擔心和兵部一樣,說白了都是要為官員的俸祿站臺,國庫有幾分幾兩,他們心中都清楚,光西北開互市的利潤,根本不足以承擔建造大船的費用。 能出海的大船,前朝造過,但那是前朝剛建國那幾年,彼時前朝坐擁天下,比現在的大莊要富有多了,最后卻只建造了兩艘大船,先后出海,倒霉的都沒回來。 就這么兩艘大船,一下子就拖垮了前朝財政,讓之后許多年,前朝都過著緊巴巴的日子。 也造成后來前朝開海禁。 “陛下,造船容易,可是上來就造可遠渡的大船,怕是十分不易,現在大莊的匠人,沒有造船的經驗,飯要一口一口吃,船也得一點一點造!況且海上無歲月,又方位不清,危險重重,兼之有賊人環繞,想要出去難上加難,望陛下三思,萬不可貿然行事??!” 曾展說的有理有據,聽的不少官員連連點頭,認為很有道理。 “曾尚書此言有理,陛下,西北互市是能為朝廷增收,還是為朝廷引來宵小,尚未可知,不如先開互市,再談其他?!?/br> 吏部尚書于數說道。 原本的吏部尚書為太子黨羽,后來太子獲罪,他比楊成業強點兒,引咎離職回鄉去了,皇帝放了他一條小命,還給他留了些臉面,比較幸運。 和戶部一樣,尚書沒了,侍郎補上,于數便上位了。 沈玉耀覺得于數比蔡有志會做人,他非常低調,平時說話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明明此刻也和曾展一樣反對海運,卻只字不提海上之事,而是讓皇帝先考慮把西北互市弄出來。 先讓文武百官看到余錢,再去造船也不遲。 其實這些官員們雖然人人都有私心,但總體還是以國為重的,也就是大莊立國不久,朝堂上干實事的官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