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這個奶娃娃,目前一歲,正生著病。 他不是旁人,正是漢和帝劉肇最小的兒子劉隆。他估計是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皇帝,才剛滿百日就登基了,但他的命也特別短,滿一歲就夭折了。 ……謚號孝殤皇帝。 眼下他不就正一歲嗎?! 張仲景看著那個憑空出現在醫館里的小娃娃,心情十分復雜。 這是他們大漢的皇帝陛下? 華佗和張仲景的心情也差不多,這位就是他們那位登基最早也死得最早的孝殤皇帝? 事實上從劉隆那早死的祖父開始,后漢皇帝的命就不太長,劉隆他爹生一個兒子就夭折一個,最后劉隆都直接被送到宮外去養活了,說是覺得宮中克皇子!即便是這樣,劉隆也只活到一歲,最后繼位的他嫡母鄧太后鄧綏從宗室中挑揀出來的老劉家后代。 到后頭那幾位皇帝也是大的只活到三十來歲,小的三歲就沒了。 倒是最后繼位的漢獻帝劉協命最長,都能活到把皇位禪讓給魏文帝曹丕。 要不他怎么得了個獻字當謚號呢?瞧瞧,他可是帶著東漢皇室短命基因硬生生活到四五十歲參與禪讓儀式(退位以后還茍死了曹丕這個受禪新帝),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 扯得有點遠了,東漢末年那些破事想起來就有點糟心。 張仲景和華佗兩個東漢末年人士都忍不住看向那個奶娃娃。 眼下這位一歲就夭折的幼帝作為患者被邀請過來了?! 華佗問張仲景:“你有把握嗎?要不要我回來一起會診?” 張仲景道:“現在這樣不也能會診?” 即便自己沒享受過幾天大漢的榮光,張仲景和華佗對大漢還是有點兒特殊的感情在的,這點感情面對西漢這個“前漢”還不明顯,面對東漢這個“后漢”就頗有些不一樣了。 唉,自己家里問題再多,一般人也不想家破人亡的。 只是這位年近一歲的漢殤帝就算能活下來,對東漢局勢就能有什么大的影響嗎?誰都不知道,也許寄望于出現“明君”本來就是挺愚蠢的一件事。 可是在封建制度之下,許多人也就只能指望“圣王出”了。 上頭不圣明,底下人想過好日子是不可能的。 李時珍和孫思邈他們對個奶娃娃倒是不太感興趣,早早散了場。 霍善便把劉隆安排到張仲景那邊去。 翌日一早他興沖沖回了城,溜達去醫學院那邊看娃。 張仲景已經通過醫館模擬了好幾種治療方案,最后選定了最有效的一種開始給劉隆治療。 霍善回到西陵城的時候,劉隆都已經從昏迷狀態蘇醒過來,臉上燒出來的紅暈也散了不少,看起來是轉危為安了。 見劉隆情況還行,霍善好奇地湊過去戳戳他的臉蛋,說道:“他看起來好小啊,已經是皇帝的了嗎?” 張仲景道:“他當皇帝的時候才三個月大吧,比現在小多了?!?/br> 一般小孩子沒長到一定歲數,連太子都不會立的,怕他承受不住夭折了。像劉據是劉徹期待已久的第一個兒子,那也是等到七八歲后才將他立為太子。 現在鄧太后扶持三個月大的皇子登基,可見是沒別人適合了。 又或者說對于這位后來親自執掌大漢朝廷十余年的實權太后來說,這位幼帝也許是最好的人選。 因為漢殤帝夭折后鄧太后迫于壓力匆忙迎立十來歲的宗室子弟為帝,待到這位新帝二十五歲時便有朝臣替他相爭了。 畢竟皇帝都二十五歲了,自己孩子都老大了,你一個沒血緣關系的太后還想抓著朝政大權不放合理嗎? 要是換成自己的孩子,且孩子才十幾歲,問題就小多了。劉隆雖然也不是她親生的,但她是漢和帝的皇后,漢和帝所有兒子名義上都是她名正言順的兒子, 說實話,對于鄧太后收攏回來這些“群臣無知者”(滿朝文武都不知道他們存在)的皇子,后世許多人都對他們的出身存疑,也對鄧太后以皇長子有痼疾為由改立最少子的做法滿懷質疑,疑心她是不是一早就打算挾少帝實現自己臨朝聽政的目的。 張仲景看著那被喂過藥后終于不再難受、睡得香甜的少帝劉隆,也不知道自己把這位少帝救過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聽說唐代那邊出了個武則天,一度改唐為周,焉知他們那位鄧太后把控朝政久了會不會也生出這樣的想法來? 第274章 因為有個新患者在, 霍善每天巡城時都要過去遛個彎,有時還把霍小圓抱過去玩耍,一次性逗兩個幼崽! 最開始劉隆病懨懨的,既不會說話, 也不會走路, 好生將養了兩天,他就開始想站起來去抓霍小圓玩。 霍小圓雖然才三個多月大, 爬起來卻已經很有點熊樣了, 自己活動的時候還慢吞吞的, 劉隆一來抓它,它就顛兒顛兒地跑起來。 劉隆一看, 馬上也不兩只腳走路了, 啪嗒一下趴地上, 手腳并用地繼續猛猛追熊。 兩只幼崽玩得不亦樂乎, 霍善在旁邊也看得不亦樂乎。 張仲景瞧見了,但并沒有阻止。 劉隆生來體弱多病, 所以底下人照顧他的時候往往是盡量少讓他動彈,走到哪里抱到哪里。 滿地亂爬這種不體面的事, 照料他的宮人自然不敢讓他干, 這就導致他身體愈發孱弱。 這年紀小孩子正是對外界好奇心十分旺盛的時期,也是小孩子生長發育十分旺盛的時期,適當地走走爬爬以及多多地與人交流是必要的。 正常小孩一周歲不僅能自己走上幾步,嘴里還能簡單地蹦出幾個詞來了。估摸著還是底下的人照顧得太小心, 什么都不敢讓他接觸, 這才導致他越養越病歪歪。 霍善是一點都沒有小心這種想法的, 后面見劉隆越爬越快,好似要追上自家霍小圓了, 他馬上下場作弊,咻地撈起霍小圓跑得老遠,一人一熊還要回頭嘲笑劉?。簛硌?,來追我呀。 劉隆磨著自己的小牙齒,氣呼呼地咿咿呀呀直叫,強烈譴責霍善的護短行為。都是崽,他憑什么偏幫那只熊! 李長生有事來找張仲景商量,過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霍善在那逗個奶娃娃玩。 準確來說是一奶熊,一奶娃。 李長生走過去問這奶娃是哪里來的。 霍善邀請到劉隆的時候正住在軍屯呢,醒來沒和李長生講這件事,過后他就給忘了。畢竟他每天玩的內容過于豐富,都是挑揀最新鮮的給他師父分享,玩著玩著劉隆都已經屬于不新鮮的了。 這會兒聽李長生問起,霍善才想起自己還沒告訴李長生醫館里來了這么一個崽。 霍善馬上抱起面色日漸紅潤、精神頭越發好的劉隆給李長生看:別看這個小不點還這么小,事實上他已經當了足足七個月皇帝了,厲害不厲害! 李長生看著被霍善用理應很不舒服的姿勢抱過來、卻得意洋洋朝旁邊那只奶熊咧嘴笑的劉隆,覺得霍善邀請來的患者是愈發千奇百怪了。 “哪有你這樣抱小孩的?”李長生給霍善調整了一下抱娃姿勢,讓他別把人家小皇帝給勒出毛病來。 霍善也不是不會抱,他就是興頭來了隨便撈起娃來給李長生看。他給李長生介紹完劉隆便又把他放下地,放劉隆下地表演他最近愛看的娃熊大戰。 李長生:。 既然張仲景這個主治醫生都沒說什么,孩子開心就好。 小孩子的病有時候來得急,去得也快,像劉隆這情況熬過去后問題就不大了,只是平時還是得注意一下養娃方式,要不然還是會養得病歪歪的。 像霍善這樣營養充足,什么都吃還耐摔耐打的,顯然被養得皮實得很,不能說真的百病不侵,抵抗力也絕對是杠杠的。 霍善便打算過去劉隆那邊溜達一圈,見見那位年僅二十四五歲的鄧太后,與她聊聊如何科學養娃這一問題。 或者跟養娃負責人對接也行,但也要鄧太后這位說話有分量的人來發話才能執行下去。 總而言之,他得跟著劉隆去東漢溜達一圈! 劉隆在張仲景身邊養滿了十天,霍善就與他聊聊,說是想去他家做客,順便跟他家里人商量一下接下來該怎么養他這個娃才能把他養得健健康康。 劉隆學霍小圓嚶嚶叫。 意思是他不想回去,那邊沒有意思。 他還想要繼續追熊玩! 霍善忍不住拍了下劉隆的腦門:“你怎么什么都學?” 人家熊頭熊腦叫喚起來怪可愛的,他一個人類幼崽學起來多奇怪! 劉隆舉起小短手捂住自己腦門,一臉的委屈。 不過一歲的小娃娃其實也有自己的意識,耐心點和他講話的話他還是聽得懂的,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比起直接被送回去,得知能馬上再見到霍善的劉隆還是很高興的,開開心心地回了自己那邊。 劉隆年紀還太小,周圍有不少人輪流值夜,他精神奕奕爬起來的時候把正在打盹的宮人嚇了一跳。他啊啊呀呀地醞釀了好一會,才終于成功對那起身過來殷勤伺候的宮人說出想說的話來:“母母,后!” 聽到小皇帝不僅沒再發燒,還張口喊出“母后”二字,眾人都既驚又喜,忙讓人去看看能不能請鄧太后過來。 鄧綏如今要臨朝聽政,起得也早。再加上昨日聽聞小皇帝病重,她夜里也有些睡不著,思量著是不是真的該另做打算了。 要是叫別人搶了先,對方占了迎立之功,她一個無子的太后未必還能站得住腳。 鄧綏嘆了口氣。 她祖父曾當過太傅,她從小跟著祖父讀了不少書,入宮后也憑借自身才識漸漸入了劉肇這位年輕帝王的青眼。劉肇并沒有不愿意后宮讀書的想法,專門請了班昭來給她們授課。 班昭曾奉召續寫《漢書》,并為此通讀禁中典籍,鄧綏學到的東西比在家中更多了。 及至被立為皇后,帝后二人算是有過幾年琴瑟和鳴的日子??上⒄孛婚L,才二十七歲便駕崩了,許多夫妻倆一起滿懷熱切談論過的構想,如今還有許多都未能實現——甚至都還沒開始。 鄧綏想,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她也想去試試看。 她聽班昭講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史,也希望將來在青史之上自己不僅僅只被提到幾句“娘家如何如何”“兒女如何如何”——哦,她都沒有自己的兒女,恐怕連這么寥寥幾筆也不會有。 她是名正言順的太后,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政事,若是新帝年幼不能主事,朝中上下更是可以由她說了算。 她想試一試。 為此她迎回劉肇幼子,力排眾議擇立個三個月大的奶娃娃為新帝,這是一著險棋,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但是機會就在眼前,她怎么可能眼睜睜錯過。 哪怕賭輸了,她也爭取來了足夠多的緩沖時間,足以讓她做好第二手準備。 得知少帝劉隆居然好轉了,而且還精神奕奕地跟左右要“母后”,鄧綏微微訝異。 底下的人為了討好她這個太后,確實有想方設法教劉隆喊“母后”,只是劉隆一直沒精打采的,對這些教導一向充耳不聞。 不管怎么樣,小皇帝病情有了轉機都是好事,鄧綏便親自過去看望這個從外頭抱回來的便宜兒子。 劉隆正無聊地在榻上爬來爬去,由衷思念著他的熊朋友,聽到宮人們齊齊行起禮來,才轉過腦袋往鄧綏的方向看去。 鄧綏還是第一次看到劉隆這么活力充沛的模樣,她走過去關心地詢問:“我兒好些了嗎?” 劉隆認得鄧綏,知道她就是別人口里的“母后”,也是霍善說要過來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