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華佗看了眼蘇軾。 蘇軾的痔痛已經讓華佗先用栓劑止住了,所以他現在陷入了巨大的掙扎之中:割,還是不割,這是個問題;割一邊,還是割兩邊,這也是個問題。 不管古往今來,做手術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件大事,像這種摘除“外客”的手術還好,理論上愈合后便對患者身體影響不大。 換成那些切肝切肺切腦子的,造成的影響可就難以預料了。 按照中醫的思想,人體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令整個機體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只有整體保持這種平衡,人才會維持在正常狀態。 要是其中一環被你切掉了一部分,整體的平衡就很容易崩潰,各種問題會接踵而來。 對醫家而言這算是壞病中的壞病,治壞病時得想方設法調整治療方案,這種能力并非所有醫家都有的。 要不怎么古時有六不治之說,如果患者采用了別的治療辦法(比如“信巫不信醫”)把病給治壞了,醫家往往也無計可施。 所以在是否進行手術這件事上,醫生會很慎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也會很慎重。 華佗見蘇軾還拿不定主意,寬慰道:“你別擔心,在給你動手之前我會先進行至少十次的模擬試驗,保證會給你選個最好的手術方案,過程無痛,愈后極佳,保證能讓你一身輕松地長命百歲。你也不想再和它相依相伴四十年的吧?” 蘇軾一想想自己真的有可能與這老朋友相伴四十年,背脊不由自主地冒出冷汗來。 割! 必須割! 華佗讓蘇軾簽下手術同意書。 蘇軾龍飛鳳舞地簽下自己大名。 華佗轉頭看向李長生:“勞煩你搭把手幫這位蘇居士備皮,我去給他確定最佳手術方案?!?/br> 他還仔細給李長生講了講怎么備皮。 很簡單的,就是先用這個專業備皮器幫患者把相關區域的體毛去掉。 放心吧,手術室提供的備皮器傷害很小,去掉的體毛能完整地保留毛根,要不了多久就能再長出來。比起脫毛膏之類的優勢要大得多! 蘇軾:????? 現在要回手術同意書還來得及嗎? 第99章 有些事, 很快,也很慢。 蘇軾走出那間神秘屋舍之后,走路姿勢都有些古怪。沒辦法,有些東西有的時候沒感覺, 失去的時候就覺得怪怪的, 不對勁,很不對勁。 可華佗是個很負責的醫者, 剛才已經給他詳細講了好好備皮的重要性, 這是防止術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人絕對不是故意折騰他。 既然都決定請對方幫自己治病了, 蘇軾肯定得予以華佗足夠的信任。這位可是東漢末年的著名神醫! 作為一個業余醫學愛好者,蘇軾還琢磨著跟華佗他們學兩手來著。 蘇軾很快適應了備皮后的怪異感, 開始在莊子里轉悠起來。 蘇軾曾經在黃州自己墾地種糧食, 對種地還是有點心得的, 他見莊子上正在籌備春耕, 好奇地要過莊戶的犁看了眼,與李長生討論道:“這就是傳說中要用兩頭牛來拉的犁嗎?” 李長生本來還琢磨著怎么把蘇軾忽悠去給霍善做芝麻茯苓餅, 聽到蘇軾的話后心中一動,笑著說道:“鐵犁沉重, 自是得二牛抬犁。不知蘇居士可知道什么改良之法?” 蘇軾已經六十歲了, 地方官都當過好幾任,尤其是最后這段遍貶謫生涯更是讓他把目光從經史詩文上移開,看到了更多以前沒關心過的事。 蘇軾道:“生鐵做犁沉得很才得用二牛抬犁,倘若可以用熟鐵做犁便只消一牛挽犁即可, 這樣做出來的鐵犁也沒那么容易壞?!?/br> 他還給李長生介紹怎么給鐵犁用上鋼刃。 南北朝時期有個叫綦毋懷文的道士把漢末出現的灌鋼法給整合起來, 后來大伙都用這種辦法煉鋼了, 這樣做出來的鐵器輕耐用。 就拿這鐵犁來說吧,給它弄個鋼刃, 犁起地來咻咻咻的! 要是拿來做刀的話,據說能一刀砍破三十件鐵甲! 宋代鍛造兵器和農具用的基本就是這種灌鋼法。 簡單來說,想改掉這笨重的鐵犁,首先得改掉冶煉方式。 談起冶煉來,蘇軾干貨也多得很,當初他在徐州任上就曾命人在當地搜尋石炭以供冶煉和御寒,也就是煤炭。 他順利找到煤炭礦藏以后十分高興,寫了首《石炭》記錄這件自己任內發生的重大事件,欣喜地表示“為君鑄作百煉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這可都是他在地方任上累積的寶貴經驗。 論起搞基層工作,蘇軾還是很有一套的。 李長生聽完蘇軾的介紹,忍不住問了一句:“擁有這樣的武器,你們的軍隊一定很厲害吧?” 侃侃而談的蘇軾一下子卡殼了。 大宋的軍隊厲不厲害?那肯定是挺厲害的,打仗也是贏得多,就是……就是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大宋會有三十年后那場劫難。 霍善騎著小馬駒找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滿臉惆悵的蘇軾。 霍善想到聽起來很好吃的芝麻茯苓餅,跑過去關心好生關心了蘇軾幾句。 蘇軾有些受寵若驚,沒想到霍善居然這么不記仇,見到他時已經不像早上那樣氣鼓鼓的了。 想到自家也有這么大點的孫兒以及侄孫,蘇軾對這個給自己帶來機遇的小孩兒也十分喜愛,笑著表示自己沒事。 霍善是不藏事的,聽蘇軾說沒事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口是心非,馬上興致勃勃地問道:“那你可以給我做胡麻茯苓餅了嗎?” 蘇軾:? 敢情你來找我,就是圖我的餅子! 蘇軾道:“我接下來得術前禁食?!?/br> 霍善一臉的理所當然:“對啊,所以是給我做?!?/br> 蘇軾:“……” 論會折磨人還得是你們大漢人。 蘇軾本來就是能往外跑就不坐著,能坐著就絕不躺著的好動分子??纯此麑懙脑~,下雨天都不忘出去溜達,還表示自己“竹杖芒鞋輕勝馬”。 比起讓他枯等在病房里熬到做手術,蘇軾覺得還是去做餅比較和他心意。 除了能看不能吃比較煎熬以外,他還是很享受親自做出美食與親朋好友分享的快樂。 蘇軾跟著霍善他們去了庖屋那邊。 莊子上建了個很大的庖屋,烹、蒸、烤、煎、炸的各項器具都不少,還有好幾口負責給浴室那邊燒水的熱灶。 蘇軾踏進里頭只覺這灶房建得當真是寬敞明亮,灶王爺來了恐怕都不想走。他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還給霍善他們介紹了幾樣缺少的廚房用具和餐具。 還頗為惋惜沒有瓷器。 瓷器與茶飲更加相配。 霍善是跟著李時珍見識過瓷器的,只是他對這些東西不甚在意而已。這會兒聽蘇軾說大漢沒瓷器,他哼道:“只要我們想要,肯定就能有!” 蘇軾道:“你這小孩兒還挺會講大話的。你知道哪里有適合燒瓷的土嗎?” 他之所以和李長生大談灌鋼法與曲轅犁之類的東西,就是因為清楚這些東西的革新并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事。難道世上還有人光憑幾句介紹,就真的把這些東西給搗騰出來不成? 不可能的! 世上哪有這樣的人? 他又不是不認識道士,他的道士朋友老多了,也沒見他們能煉鋼或者搓瓷器。 蘇軾那副“告訴你你也搗鼓不出來”的態度讓霍善很不服氣。 可他連瓷器是用土燒成的都不曉得,哪可能知道什么地方的土能燒出這玩意? 霍善很有些郁悶,決定回頭就問李時珍去。 蘇軾見自己又把霍善給氣到了,不由哈哈大笑。 他一邊研究莊子這邊都有什么食材,一邊和霍善聊起他們宋朝的幾大名窯。 霍善將來真要造出來了也是好事,造出來后他以后過來復診不也可以用上嗎? 接下來他要去的地方可是儋州,那地方偏遠又荒涼,眼前這些好食材他恐怕吃不上了。這不得得厚著臉皮多過來蹭口飯吃嗎? 這次吃不上沒關系,下次來了多吃點就好! 霍善哪里曉得想來他莊子這邊蹭吃蹭喝的人又多了一個,他認真記下蘇軾所說的東西,不時還轉頭看向旁邊的李長生。 他那小眼神里的意思可明顯了:師父!要這個!我們記下來!要這個! 李長生輕笑著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了。 蘇軾對墨家傳人的本領一無所知,瞧見有人送來半扇豬rou,還問霍善想不想吃,想吃他把豬rou也燉上。等餅做好了,豬rou估計也燉好了。 豬rou一直都是“賤rou”,一來是rou質粗糙又腥膻,二來是許多人養豬是把豬養在廁所下面的,人在上面拉,豬在下面吃,實現了非常完整的寄生蟲傳播鏈。 李長生此前特意讓人換了種養豬法,專門來養給霍善吃,今年才讓豬rou上了他們家餐桌。 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了。 只要手頭的錢足夠多,你想讓人怎么養人家就幫你怎么養。像孫思邈還研究過用藥材喂牛,再拿牛乳來治病。 蘇軾愿意貢獻新菜譜,李長生便把易知安排去給他打下手,順便看能不能學幾手蘇軾的絕活。 蘇軾本來就是熱愛分享的,三兩下就給霍善他們掉落了芝麻茯苓餅和東坡rou的做法。 聽得霍善怪饞的。 因為不管餅還是rou都沒那么快做好,霍善眼巴巴地在旁邊看了好一會兒,才在李長生的勸說下騎著霍小黑回福壽里遛彎去。 一見到自家小伙伴們,霍善又快快活活地跟他們玩耍到一塊,掏出他的竹哨子重cao舊業——當蹴鞠比賽的裁判。 霍善正站在土墻上呼呼吹哨,忽聽一陣馬蹄聲從后頭傳來,轉頭一瞅才發現居然是劉徹來了! 劉徹還領著他舅公衛青和好些個生面孔。 霍善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