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韓愈倒不是嗑丹藥,他是個很小心的人,他是拿硫磺拌粥去喂單身公雞,喂滿一千天再把它殺了吃。 單身公雞本就陽氣十足,而硫磺又能補火助陽,一天吃一只,快樂賽神仙! 可惜人的精氣本就是有限的,你用藥力去催發的話看似讓你重獲健□□龍活虎,實際上只是在透支你的壽數罷了! 韓愈沒服多久人就沒了。 三無保健品害人??! 是老人哪有不上當的! 巧的是,不管是朱砂還是硫磺都是煉丹常用材料來著,唉,真不知道上長生藥當的都是些什么人! 嬴·上當受騙當事人·政:“……” 劉·上當受騙當事人·徹:“……” 李時珍雖然沒細講韓愈的身份,卻還是把幾個服食愛好者的種種痛苦癥狀講得清清楚楚。 雖然韓愈吃硫磺雞只是野史內容,并不保真,可李時珍也不需要它保真,只需要把丹藥中毒的癥狀穿插其中給嬴政他們講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 人就是這么奇怪,每次一聽到別人描述某種疾病的癥狀就忍不住想對號入座:這問題我有沒有?我是不是也生了這個???糟糕,這情況越看越像我本人,我不會得絕癥了吧…… 像嬴政這種集齊長期cao勞過度、服食“長生藥”、接連大半年在外奔波、途徑不少疫病高發地、飲食衛生有問題等等多元化負面影響的情況,連李時珍他們都不能確定讓嬴政倒下的到底是哪個誘因占了上風。 反正先把能夠診斷出來的嚴重問題逐一解決掉再說,別的毛病就看以后嬴政來不來復診吧。 李時珍估計嬴政還是會來的,畢竟一旬的時間太短了,恐怕還不夠嬴政把亡秦的具體過程給徹底理清楚。 有緣終會再見! 李時珍慢悠悠地幫嬴政把身上扎著的針拔了出來。 這時候嬴政坐起身來理好衣衫,才發現屋里多了兩個生面孔。 嬴政:? 這個醫館毫無隱私! 劉徹打量著眼前年近半百的男人,發現此人身量英偉,相貌也相當不凡。更要緊的是,對方的氣質很不一般。 李時珍在霍善身邊當拇指小人的時候見過劉徹和霍去病,自是知道劉徹的身份,他不卑不亢地給劉徹兩人介紹了自己與嬴政的身份。 嬴政也在打量劉徹,他同樣一眼就看出劉徹不是尋常人。 總給他一種奇異的熟悉感。 這種熟悉感不是指相貌,而是指對方給他的感覺。 掌握全部真相的李時珍力邀他們坐下一起聊聊天。 嬴政隨便拿個假名糊弄劉徹,劉徹也禮尚往來隨便給嬴政糊弄了個假名,兩人就這么親切友好地聊上了。 霍善本來在外頭聚眾行醫,聽易知出來給他耳語說他爹來了,馬上暫停了自己的義診,跑進去看看他爹是不是找他有事。 他蹬蹬蹬地跑進醫館里頭,按照易知的提醒直奔接待嬴政的診療室。 等他跑到目的地探頭往里一看,赫然發現劉徹和嬴政正相對而坐,面前都擺著碗剛溫好的黃米酒。 明白了,他的皇帝姨公又來騙酒喝! 看來皇帝姨公喝過一次就知道這是好東西! 霍善再看向他爹,瞧見他爹和他師父面前也擺著一碗,這才高興起來。 上次他爹的酒被劉徹喝掉了,這次他爹得多喝點才行。 劉徹注意到霍善探出顆腦袋在那兒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笑著朝他招手說道:“我們的小神醫快進來歇息歇息?!?/br> 嬴政的目光也落到霍善身上。 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時空穿梭這般奇異的事,他也不信一個奶娃娃當得起“小神醫”之名。 想到霍善那個相當神秘的醫館,昨天所見的新紙也是這孩子拿出來的,嬴政就有些遺憾——這樣的好事怎么沒出現在他們大秦? 他回去后光是解決那一攤子大大小小的問題就得費不少功夫。 好在嬴政是最不懼挑戰的,挑戰越大他干勁越足。 既然都遇上了,嬴政便打算從這兩個明顯身份不凡的人口中多探聽點東西。 思及此,嬴政微微地笑了起來,舉起盛滿酒的碗對劉徹說道:“昨天有幸聽司馬郎中講了《過秦論》,不知閣下對這篇文章有何看法?倘若閣下身在秦末可有辦法扭轉乾坤?” 第84章 若是高祖時期有人討論這樣的話題, 可能還會被當成秦朝余孽,現在大漢立國近百年,哪里還有這種可能性? 何況就秦朝當時那個眾叛親離的處境,連秦朝余孽都沒幾個。 真要有也被他們高祖給收編了, 畢竟高祖當年還曾是秦朝的亭長, 他建立漢朝后第一時間把旗幟換成與秦朝同樣的黑旗,從旗幟、服飾上增強關中父老的歸屬感。 為了能順利完成王朝的過度, 高祖從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漢承秦制”。 后來天下逐漸安定下來, 文帝便想著“改正朔, 易服色”,慢慢調轉車頭建設具有大漢特色的社會制度。 最好能借機削藩奪爵逐步削弱跟老劉家共享大漢權柄的王侯勛貴階層。 當初景帝時期推行的《削藩令》并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賈誼早就已經向文帝陳述這么干的好處。文帝也想動手, 可惜沒有干成, 只能讓兒子上了。 劉徹登基后也提出過“改正朔, 易服色”,可惜他當時年紀太小, 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威,所以他只能把這個想法先壓了下去。 只是去祭天的時候時不時換身黃色祭服出去晃蕩一圈。 還有進出禁中的時候看著宮門眼神幽深:遲早把你們全刷成黃的! 現在憑借著改良版的削藩計劃(推恩令)的逐步推行, 回頭再想個辦法將封出去的侯爵收回大半, 那就再也沒有人敢阻止他正式改制了。 到時候他們大漢要把正月定為歲首! 過年還是在正月過好,十月過年像什么樣! 正是因為心里始終存著改秦制、定漢制的想法,劉徹對秦末的情況也十分了解。 聽到嬴政詢問自己對《過秦論》有什么看法,劉徹就來了興致, 和嬴政討論起自己的想法來。 得知嬴政想問的是“如果秦始皇東巡順利歸來該如何解決秦末困局”, 劉徹笑道:“那趙高和李斯都不是東西, 應該找點容易引起眾怒的活給他們干,等他們干完再在大伙的強烈要求之下把他們給殺了以平眾怒?!?/br> 嬴政:“……” 你怎么知道我想這么做? 嬴政看向劉徹的眼神很復雜, 非常復雜。 他早上是以拇指小人的形態見過霍去病的,從李時珍那兒得知霍去病乃是當朝大司馬驃騎將軍,年僅二十四歲的大漢戰神。能讓這位冠軍侯落后一步的人,無疑是當今天子無疑。 這大漢天子,說起話來還真是隨心所欲。 這是可以在外面隨便說的嗎? 旁邊坐著的霍去病也木著一張臉投喂霍善,試著分散霍善的注意力。 劉徹這也太不把他們當外人了,這是能當著他們面說的嗎? 這一刻,主父偃的身影仿佛出現在他眼前。 小孩子不要聽這些東西,當皇帝的人心可太臟了。 霍善一邊吃他爹投喂的糕點,一邊卻不忘支起耳朵聽劉徹和嬴政聊秦末局勢。 霍善積極追問:“有什么引起眾怒的活?” 劉徹道:“比如上次遷徙六國富豪到咸陽等地已經是十余年前的事了,地方上肯定又長出幾茬豪強富賈,這不得再搞一次遷徙,爭取形成長一茬遷一茬的優良傳統。這么要緊的事,隨便安排他們任意一個去負責都挺適合?!?/br> 霍善似懂非懂。 霍去?。骸啊?/br> 糟糕,主父偃的身影更加鮮明了。 許是剛喝完自己心心念念的黃米酒,劉徹心情大好,談興也頗佳。講完了自己會如何處置趙李二人,又興致盎然地說起對內政策和對外政策。 對內那當然是要給六國人才一個上升渠道,看看他們大漢的公車衙署多么熱鬧,天下能人異士都愛往里頭投書。同時地方郡縣還應當盡到察舉的義務,每年把人才舉薦上來那都是算上計加分項的。 要給天下人一個朝廷唯才是舉的好印象,爭取能做到唯才是用!真正的人才即便為人處世有點小瑕疵也不是什么大事,用完以后又不是不能處置掉。 嬴政聽后深以為然,比如韓非的法家著作他就很喜歡,但人就沒什么必要留著了,對方死在獄中也不惋惜。 大秦滅六國以后,軍功封爵那一套漸漸就玩不轉了,確實得另外開拓一個上升渠道,好叫六國之人不再心系故國。 嬴政又問大漢立國都有哪些功臣。 看看有哪些是可以撈出來干活的。 劉徹談興正濃,不疑有他,給嬴政講起了大漢建國功臣:漢興以來,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還有那張良、陳平,在高祖打天下、定天下那會兒也是屢立奇功。 比如陳平曾經為高祖六出奇計,好幾次都解了高祖燃眉之急。 他的后人陳掌現在還跟當今陛下是連襟來著。 對于這些兢兢業業為大漢謀算的有功之人,老劉家還是非常禮遇的,基本沒干卸磨殺驢的事。只有部分人自己搖擺不定,當皇帝的自然得為了社稷穩固著想把隱患給解決了。 許是因為昨天已經接受過足夠多的沖擊,嬴政聽著大漢取代大秦的過程竟有種旁觀者的平靜。 或者說對于這個時空而言,他本來就是個意外到來的旁觀者。 兩人討論完人才問題,又討論起軍功封爵制度還能不能救一救。 劉徹認為還是有機會救的,比如這匈奴看起不敢南下,實際上給他們個三五年的喘息機會,他們肯定又會卷土重來。 要不然大漢也不會跟他們纏纏綿綿百余年了,這些年大漢不得不把宗室女送去匈奴和了好幾次親。 哪怕劉徹早已廢掉和親政策,一提起這件事就讓劉徹很不高興。他剛登基那會兒才十幾歲,也不得不聽從老臣們的建議與匈奴和親。 偏偏匈奴得知劉徹年少,已經不滿足于和親,他們一邊收下大漢送去的宗室女,一邊不忘sao擾大漢邊境。 沒有足以威懾敵人的國力,他們只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對劉徹這位年少氣盛的帝王而言,那種被匈奴步步緊逼的境況簡直想起來一次就憤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