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559節
還能怎么追究一個君王呢?君王都已經知錯能改了哎! 而且如果以始皇帝這樣從善如流的表現來看,應該是天下人的錯,畢竟誰讓你們當臣下當國民的不早早的進諫,從而沒有讓始皇帝更早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呢? 那么方才孔鮒的行徑和言辭就不再那么具備正義性。 “錯在什么?你只不過是進諫罷了,又不是逼宮,哪有那么大的事情?”始皇帝笑了一下。 逼宮二字一出,孔鮒整個后背的汗毛在這一刻都樹立了起來,冷汗瞬間打濕了衣服,身體也抖若篩糠。 “民……民不敢……” “是非對錯重要,正事也重要,今日是議論舊法之得失,如此爭吵下去,又該如何變法呢?”始皇帝笑了笑,似乎是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 始皇帝的氣場還是太過于強大,哪怕是盡量在收斂著不搶趙泗風頭,但是此刻群臣依舊人人自危。 孔鮒,但凡再說錯一句話,或者認錯的態度不夠誠懇,那可能就是真的逼宮了。 而且……從事實上來看,始皇帝也從來不會任人拿捏。 譬如現在…… “不過……舊吏雖不至于背負亂秦之罪,但時間久了,其中難免有些許蛀蟲,日后朕會使御史大夫掌監察之權,以巡視天下官吏,嚴糾蟲蠹,以免有知法犯法之徒,假命作亂之輩,而使綱常沉淪,地方敗壞……”始皇帝笑了一下,似乎是刻意給群臣吃了一顆定心丸,也似乎是在許諾。 “不過今日之朝會,既然是議論舊法之得失,便不要再偏了,諸公卿既有高論,皆自言之,若有治世之法,朕自采之!” 話音落罷,朝堂的局面也徹底穩定了下來。 趙泗看了一眼始皇帝,又看了一下諸子百家文武百官新吏舊吏,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舊吏這個舊時代的群黨,被始皇帝輕輕揭過,因為始皇帝親自替他們背了鍋。 很顯然,始皇帝在這一點和趙泗的意見是一致的。 舊吏是方向錯了,但不代表舊吏不可信。 諸子百家是勢必要納入行政體系的,只有如此大秦的官僚體系才不至于成為舊吏的一言堂,只有如此才能盡快促進大秦政治上的統一。 但是……不代表始皇帝就會因此放下對諸子百家的芥蒂。 成立更加嚴格的監察體系? 舊吏新吏還好說,都是關內秦吏出身。 諸子百家這一鍋大雜燴進入大秦的朝堂角逐,這個監察體系監察的是誰,還真不好說。 第二百二十一章 爺孫日常 或許是因為始皇帝的威嚴,總之始皇帝出現以后,紛雜的朝堂瞬間寂靜了下來,雜亂無章的爭論最后也回到了議論舊法之得失之上。 政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和權衡。 舊吏被始皇帝以及趙泗堅定不移地保住,有始皇帝再,沒人敢再繼續糾結這個問題。 畢竟,大秦的法還沒有變呢,偷雞不成蝕把米這種事情也極有可能發生,于是所有人都順從地開始討論舊法之得失。 至此,一切基本上已經定調。 百官乃至于諸子百家一致肯定了商鞅變法對大秦一統天下的貢獻以及舊吏再其中提供的巨大作用,并且開始討論舊法究竟有哪些方面不適應這個時代才讓大秦一統天下以后亂相頻出。 經過激烈的討論以后所有人的意見大概統一了起來。 主要矛盾點就在于大秦的律法條例太多,連坐法太多,律法過于嚴苛。 這是趙泗很早以前就想好的,事實上李斯的新法典已經針對這些方面入手。 “時局更易,今時不同往日,律法亦需革新,舊法既不適時,自當改之?!笔蓟实埸c了點頭認可了群臣一致的表決。 這句話說出來群臣的心也總算定了下來,最起碼可以確定的是,大秦確確實實要變法了。 以諸子百家的困境,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對大部分人而言,改變就是好事。 “李相要擔起來革新律法之事,一個月之后,朕要見到新法出來,屆時朕會傳議百官,以供諸卿評定,革新律法,以應時局之變?!笔蓟实埸c了點頭。 李斯心頭也算是一塊大石落地,他為了變法承擔的風險很大,眼下變法定下,也就意味著他岌岌可危的地位和所剩無幾的權威將會重新變得穩固。 “臣,誓不辱命!”李斯躬身領命。 一個月的時間很短,理論情況上根本不可能弄出來一部全新的法典,但誰讓李斯在召開朝會之前就已經把新法典準備好了。 始皇帝點了點頭,又說了一些勸勉的廢話以后,在禮樂聲中,這場朝會也終于宣告結束。 待始皇帝和李斯以及小稚奴和琥珀一并離去以后,原本寂靜的朝堂緩緩又嘈雜了起來。 今日朝會時間算不上太長,但是信息量卻很大,更是涉及變法之事。 叔孫通抬頭默默看了一眼帶著復雜情緒離去的孔鮒,猶豫片刻追了上去。 “老師……”叔孫通追了上去,想要近前卻停住了腳步。 孔鮒停下腳步,轉身回頭,目光復雜的打量著叔孫通。 “從今以后,我不再是你的老師了?!笨柞V沉默片刻搖了搖頭。 “弟子不日就要去往嶺南……”叔孫通開口。 這是很早以前就定下來的事情,嶺南那邊轄區遼闊,士卒眾多,人口也不少,現在任囂已經退了,趙泗不可能讓趙佗一個人在嶺南當山大王。 雖然理論上來說只要中央政府保證強勢,趙佗大概率會老老實實的,但是趙泗并不想考驗人性,又不是實在沒人可用,最好還是提前把口子給堵上。 叔孫通領兵能力不好說,但是執政能力還是有的。 “殿下一直在催促弟子離去,弟子之所以等到現在,是因為聽到了老師趕往咸陽的消息,因此留在咸陽和老師辭行?!笔鍖O通低下頭輕聲說道。 盡管孔鮒一直以來對叔孫通的評價不是很高,但是說實話叔孫通很感謝孔鮒這個老師。 雖然對自己這個弟子談不上喜愛,但授課最起碼是沒有藏私的,在這個知識封鎖的時代,以叔孫通的出身,能有今日,孔鮒功不可沒。 哪怕孔鮒并不喜歡他,哪怕因為今日的事情孔鮒會因此而怨恨他,但叔孫通終究忘不了這份恩情。 或許是叔孫通真情流露讓孔鮒心頭的怨憤消融了些許,孔鮒沉默許久,醞釀的狠話終是沒有說出口,只是搖了搖頭背過身子:“好自為之吧?!?/br> 說罷,孔鮒轉身離去……連帶著身子都佝僂了幾分。 趙泗終究不是任人cao縱的太孫,來時的意氣風發此刻盡成頹勢。 他也能有做到自己想做到的事情,掃清太孫殿下身邊的jian佞。 始皇帝也依舊是那么獨斷專行,乃至于自己這個名揚天下的大儒也并沒有得到什么尊重。 “大父……” 皇宮之內,趙泗抱著小稚奴站在始皇帝面前。 “孔鮒倘若揪著不放你打算如何處理?”始皇帝自顧自的坐下開口問道。 “是諸子百家求我,又不是我求著他們,大不了朝會作罷便是,屆時自有百家為孤辨經,無非浪費些時間罷了?!壁w泗笑了一下開口。 其實,今日看起來孔鮒步步緊逼,實際上只不過是趙泗不想浪費時間罷了。 今天的議題可是變法…… 孔鮒看似掌握了主動權那也只是看起來罷了。 諸子百家窮途末路,只等變法才能夠求活,孔鮒真要是步步緊逼,趙泗就一句話,這法不變了,學室不開了,話不必說絕,也不用出爾反爾,冷處理一段時間,坐不住的是諸子百家。 政治嘛,無非就是權衡和拉扯。 嘴上再能說沒用,諸子百家已經觸底,是他們需要趙泗手里的資源,而不是趙泗需要他們。 趙泗等得起,千里迢迢趕過來的諸子百家卻等不起。 “為何不把錯推到朕身上?”始皇帝笑著開口。 “你知道,朕不會怪罪你?!?/br> “沒那個必要……冷一段時間就能解決,何必如此?況且這事大父您能辦,我總不好越俎代庖?!壁w泗搖了搖頭。 “除此之外呢?”始皇帝繼續開口問道。 “沒有別的原因了……”趙泗搖了搖頭忽意識到始皇帝的言外之意復又開口。 “大父不會以為我是那種迂腐自大之輩吧?我之所以不替大父攬責是因為我不是大父,自作主張只會顯得懦弱,如此一來他們不知道還要繼續折騰什么東西,貪得無厭,于變法無益。 倘若事出于我,我自然也會替臣下擔責,畢竟舊吏只是聽令行事,若論行跡,他們大多數是對得起自己的官職和權力的,總不能為了所謂的君王顏面而把他們推出去……一個人不犯錯太難了,君王也同樣如此。 相比較于不會犯錯的圣明之君,孫兒以為還是一個能夠護得住自己臣下的君王更容易讓人信服。 總不能讓臣下為君王辦事的時候,還得琢磨著如何自保不是?如此分心,不敢放手施為,又如何做的好事情? 況且退一步說,一個人想要糾錯,總有各種各樣的錯誤,孫兒以為自己還不是真正的圣人,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圣人,于大局無礙,總體上差強人意也就罷了,若不然今日這個錯推出去一個臣下去擔責,明日那個錯再推出去一個,長此以往,人心也就離散了?!壁w泗搖了搖頭。 所謂的什么天家無戲言,什么皇帝不能有錯……只不過是一群無聊的人的臆想罷了。 一個君主如果執著于臉面,通常來說,這個君主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君主。 權術不等于能力…… 遍觀歷史,但凡排的上號的帝王,有幾個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 至于背鍋?這就更簡單了,能背鍋的老大才有人跟,不背鍋的帝王,哪怕再怎么經天緯地之才到了他手下為了自保也難免束手束腳。 現成的例子在那擺著呢,明朝的末代皇帝用歪脖子樹證明,一個不愿意給臣下頂鍋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 “如此一來,倒是朕多慮了……”始皇帝聞聲笑著搖了搖頭。 “大父確實是多慮了?!壁w泗抱著小稚奴坐在始皇帝身邊給始皇帝斟茶。 “倒是,以你的面皮,若執著于這些,朕反而得考慮一下你這太孫稱不稱的上?!笔蓟实坌Σ[瞇的說道。 “嘖……”趙泗聽了完全不怕,甚至還嘖嘖兩聲給始皇帝上了嘴臉,完全不怕始皇帝換個人。 所謂監國,是歷練,也是最后一道考察。 離去許久,趙泗幾乎掌握了所有的權勢,甚至于始皇帝都把玉璽和印信都給了趙泗。 是信任也是放縱…… 而事實上,趙泗并沒有因為所謂的權勢而迷失自我。 表現出來的能力是其次的,能夠不在意事情的外相,而深知權勢的本質,就已經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