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539節
所以頭曼在年輕的時候不斷吞并才得以成為單于,在他年老的時候,既打不過東胡,又不敢攻打月氏,入侵秦國卻屢屢受挫,所以他的死是一種必然。 甚至稽粥,都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他甚至覺得這是宿命,不僅僅是他爺爺頭曼的,也會是他的父親冒頓的,甚至是自己的。 當他們不再強大,不能夠帶領族人獲得勝利的時候,就會被拋棄。 可是,在趙泗開口之后,稽粥意識到了什么。 真相,其實很簡單…… 就是從來不會出現在他眼中的底層人。 不吞并,他們活不過這個冬天。 而作為部族的統治者,他們可以壓榨,卻不可以無故屠殺和驅趕自己的族人。 所以,要么讓他們再戰爭中死去,哪怕是失敗,人少了,就可以度過這個冬天了。 要么,就是獲得勝利,獲得大量的戰利品。 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背后,只是底層人為了生命的延續罷了。 “所以孤其實并不敵視匈奴人……從處境上來看,匈奴的底層人和大秦的黔首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活著的可憐人罷了?!壁w泗嗤笑了一聲。 “有甚么區別呢?往前數,匈奴人曾經也在中原生活過,甚至于蠻夷戎狄,大部分都是三皇五帝苗裔……匈奴人之所以是匈奴人不是因為他們生來是匈奴人,而是因為他們生在匈奴?!壁w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匈奴沒有中原富饒的土地,生活在這里他們必須要拿起手里的刀劍?!被噙o拳頭。 “你想錯了,我想告訴你的并不是大秦和匈奴終有一戰?!壁w泗搖了搖頭。 “孤代表不了天下人,而你,同樣代表不了匈奴人?!?/br> “殺能解決什么問題呢?就算將匈奴的苗裔斷絕,這片土地依舊如此貧瘠,總會有活不下去的可憐蟲重新來到這片土地,然后再建立起一個新的部族,當然,或許那個時候他們不叫匈奴了……但是總會如此,這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br> 中原,和游牧民族的愛恨情仇,可以說綿延幾千年。 直到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后,他們才變得能歌善舞。 但實際上這句話是錯的……倘若活不下去,一萬把馬克沁機槍也阻止不了他們赴死。 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 趙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動腦子……” 第二百零五章 大朝會,帥師伐國和單身稅 動腦子? 這是動腦子能夠解決的問題嘛? 難道動動腦子就可以讓荒蕪的大漠長滿糧食么? 實事求是的說,稽粥也希望住在碩大的城池之內,年復一年等待著糧食豐收,而不是每年都要考慮遷移,還要擔心牛羊牲畜生病。 在草原,畜養動物的大規模疾病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災難。 和中原的天災一樣,一旦出現……就意味著不可承受之痛。 誰又不希望可以安居樂業呢? 農耕,遠比畜牧要穩定的太多太多。 這些,是動腦子可以解決的么? 稽粥不認為如此,可是看著趙泗的面容,稽粥又總覺得太孫殿下一定有辦法解決。 有心想問,卻不知從何開口。 “匈奴人會好起來的……”趙泗笑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當然,他話沒有說完。 等到匈奴人好起來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匈奴,將會徹徹底底成為大秦的牧場。 歸根結底,真正的黔首不會在乎頭上的統治者是誰,他們只想活著。 而生活在底層的匈奴人……同樣如此…… “去通知百官,三日之后,召開朝會,孤要議論出兵孔雀國之事!”趙泗拍了拍稽粥的肩膀。 稽粥聞聲躬身領命離去……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因為招賢令考題的更換,輿論被人為的導向孔雀國國主巨車王膽大妄為扣押大秦使者之上。 相應的關于海事海外等事的討論也隨之多了起來。 陰陽家也算是出了一個大風頭,作為大秦海外開擴第一個吃螃蟹的學派,若論對海外最為了解的,莫過于陰陽家。 一時之間,倒是掀起了對海外風物的討論。 于是什么大地是個球……海外航行的冒險,海外之國的風土人情等新鮮事物喧囂一時,諸子百家被迫的接受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這些新鮮的事情一時之間成為了潮流。 現在諸子百家雖然式微,但是到底還活著,當今的大秦也沒有罷黜百家,因此學術界對于新知識的接納程度以及思想活躍程度相當之高。 畢竟在此大爭之世,落后就要挨打。 這倒算是意外之喜了,趙泗自己本人都沒想到諸子百家光速的接受了地球說。 甚至相應的一些新的知識,如日心說,公轉,自轉,乃至于目前墨家整理以及放出去的知識體系,如物理,化學等知識都被諸子百家迅速地消化接收。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璀璨,不是一言堂的時代。 那么多雙眼睛盯著,實在是不能顛倒黑白。 再退一步說,學說都快滅亡了,還故步自封自然是死路一條。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激烈競爭時期才是韭菜可以薅羊毛的時候,當競爭結束形成壟斷,那韭菜就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了。 其實放到學術思想上也是這么個道理。 諸子百家都活著,其接受能力和思想活躍程度都處于歷史的最高點。 當罷黜百家一家獨大,學術思想成為定論形成壟斷以后,所謂對錯黑白就已經不重要了。 這個時候的思想,已經不是為了求真求理,而淪為了政治斗爭的工具了。 更不用說,這些輿論是趙泗推波助瀾。 諸子百家心理跟個明鏡似的,墨家,陰陽家,農家,都貨真價實的得到了好處。 五谷園,獸苑,匠作局,航貿軍府…… 有這四個機構在,就代表墨家陰陽家農家白得了一個復活甲和根據地。 先天立于不敗之地誰不想? 哪個聰明人又看不出來趙泗對于這些新思想理論知識的推崇? 一方面是為了求變,另一方面也是上行下效。 但確確實實,也推動了諸子百家學術理論的更新迭代。 實證都擺在臉上了,總不能硬著頭皮繼續說天下只有小九州…… 更不能硬著頭皮去推崇天圓地方…… 月亮上面的坑坑洼洼都能夠看的一清二楚,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個時期的學術斗爭可是很激烈的,如果不更新知識體系,到時候就是別人盯著你的漏洞窮追猛打了。 于是,《科學與自然》發行許久之后,迎來了再一次的翻紅。 “這就是我不論如何也要保留諸子百家的理由啊……”趙泗作為始作俑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有強敵環繞在側,才不至于故步自封。 有競爭,才有進步……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短時間來看確實大大加強了君主的權威,更加方便君王的統治。 但是相應的也束縛了思想的活躍。 簡而言之,百家爭鳴,對君王的cao作要求相對較高,好處是上限更高,思想推陳出新的速度更快,更容易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 而一家獨大,就是傻瓜式便攜cao作了…… 至于隱患,其實兩個模式都差不多大,甚至百家爭鳴的隱患更大一些。 從一家一姓,從君王的角度上來看,一家獨大更好。 從國家乃至于民族上來說,百家爭鳴更好。 “若換成一家獨大的時候,這些新思想被接受,哪怕是君王主動推動,都不知道要花費多大的功夫和力氣,而現在,卻是百家主動求變?!壁w泗笑了一下,在宮人的服侍之下整理了自己的衣服。 禮樂響起…… 百官齊至…… 趙泗在宮人的侍奉之下踏入大殿之內,坐定以后,冕旒輕動。 到底是沒經歷過太多大場面,行走坐臥,趙泗還是不如始皇帝來的鎮定。 君主落定,禮樂響起,百官整齊一致的躬身行禮。 “諸卿請起……”趙泗震臂,諸卿各自站定。 “先前孤派遣使者出使孔雀國,以求簽訂盟約,互通有無,開放貿易,行互利互惠之事,巨車王卻擅自扣押我大秦使者,迄今為止,大秦使者,生死未卜,消息難料,今日,便是將這件事拿出來于諸卿議一議。 該如何應對?是戰是和?諸卿凡有言皆可諫?!?/br> 趙泗沉聲開口…… 因為這段時間的輿論發酵,再加上大朝會是提前三天通知的,雖然孔雀國于大秦遠隔萬里,但是提前做過功課的群臣自然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