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333節
第四十七章 提刀入咸陽,痛陳厲害! 張良清楚,倘若秦始皇愿意再等個五年十年,那恐怕自己將不再有一絲一毫的機會。 但是! 很顯然秦始皇等不了那么久,張良太清楚秦始皇了,秦王行事向來酷烈,迅捷如風,其烈如火。 說實話,秦始皇為了這次遷王陵令謀劃三年甚至愿意主動降徭降稅都已經大大出乎張良的預料。 秦王太自信,也太自負了。 在張良的印象中,秦王向來都是我全都要,按照秦王的行為邏輯,應該是賦稅徭役不降,貴胄也要打擊。 張良不知道秦王身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故,或許真的是趙泗的勸說讓秦王意識到了這些? 促成降徭降稅的趙泗對于大秦無疑是一個好官賢臣,但是對于張良而言,就是因為趙泗的勸說,差點就讓他的一切謀劃毀于一旦。 好在…… 還有最后最后一絲微不足道的機會。 “秦王如此酷烈,為今之計,只有提刀入咸陽,痛陳利害!”張良目光定定的看著滄海君。 “子房的意思是……” 滄海君心頭一震。 謀反? 雖然常把復國的口號掛在嘴上,但是滄海君是親眼見過秦國的兵鋒之強的。 他,穢人的君長啊…… 秦王清剿穢人的時候,甚至只出動了兩萬秦軍。 東海一帶幾十萬穢人都因此而肅清…… 罵是真罵,怕也是真怕,這是天底下大多數貴胄的真實反應。 “如今秦國虎狼之師不下百萬,我聽說徹侯王翦又重新出仕,擔任太尉,統管天下兵馬,王翦覆滅六國之時,未嘗一敗,南越之地盡皆設郡,隴西的匈奴也因此被擊潰,不久之前就連東胡都被秦國痛擊,這樣的秦國,真的是可以戰勝的么?”滄海君臉上帶著猶疑。 遷到咸陽是任人魚rou,可總歸不是沒有一絲一毫活著的希望。 但是提刀入咸陽痛陳厲害,滄海君是真的怕。 距離秦國覆滅六國,才過去多久? 王翦還活著呢! 心理陰影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秦末亂世,始皇帝駕崩,老一輩將領盡皆老死,忠臣良將被胡亥悉數屠戮,喊了幾十年口號的貴胄才敢真正意義的起兵造反。 嗯……甚至還需要陳勝吳廣為王先驅。 倘若沒有陳勝吳廣連戰連捷,這群貴胄一時半會尚且難以發現秦國已經在胡亥的帶領之下外強中干,恐怕還要猶豫幾年乃至于十幾年的時間。 現在,在這個節骨眼上,讓滄海君做出這樣的選擇,何其難也? 不論如何,始皇帝,王翦,就是六國舊貴心中難以跨過的大山。 除了歲月和光陰,幾乎沒有人知道該如何戰勝。 “秦王之所以能夠覆滅六國,是因為六國不合,而被秦國離間,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蛇鼠兩端,這才給了秦國逐個擊破的機會,而王翦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也是因為秦王能夠信賴于他,秦國一統天下,兵鋒直指六國,卻并非戰無不勝,李信伐楚也曾潰盡二十萬秦軍,始皇帝一統天下以后,讓屠睢帶領五十萬大軍攻伐南越,卻依舊大敗而歸,屠睢也因此身死,這些都可以說明,秦國并非是不可戰勝的。 南越的蠻人甚至沒有什么像樣的武器鎧甲,李信伐楚的時候楚國的糧草也早已告急。 而如今,秦國一統天下,又連年對南北用兵,陳兵超過百萬之巨,現在雖然撤掉了阿房宮和秦始皇陵的徭役,但是服役的百姓依舊有百萬之巨,這樣的秦國,先后覆滅了六國,連年戰爭不斷,國庫里面又有多少存糧? 秦國這次得罪的是在天下各地都皆有聲望的貴胄,這是切膚之痛! 只要我們抓住機會,讓全天下的貴胄聯合起來,就算秦國有百萬大軍,又有何可以懼怕的? 天下苦秦久矣,現在秦王又頒布遷王陵令,這個時候,只要舉兵,天下人一定會云集景從,趁著這種機會,秦國外強中干,只能疲于奔命。 就算是光復六國,也是沒甚么不可以的?!?/br> 滄海君聽到張良信誓旦旦的回答,心中稍微安定,于是輕聲開口問道。 “舉兵這樣的大事,我們又該怎么布置呢?” 張良笑了一下開口說道:“如果滄海君能夠信得過我,就請聽從我的計劃。 現在天下貴胄心中多有猶疑,并不是起兵的好時機,就算現在滄海君舉兵,也不會有太多人響應。 等到第一批遷移的貴胄進入關中,等到他們的家人淪為奴隸,等到他們的財富被秦王奪走,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會感受到切膚之痛,唇亡齒寒。 但是秦王勢必不會僅僅遷移這幾家貴族而善罷甘休,必然會迫不及待的催促李斯繼續執行遷王陵令。 等到這個時候,天下貴胄人心惶惶之時,就是舉兵的好時機?!?/br> 滄海君聞聽張良的分析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很有道理,最起碼張良不是讓他現在起兵送死。 說實在話,滄海君也不想立刻起兵,因為第一批大名單里面沒有他。 人,總是都會帶著一定的僥幸心理。 說不定這次反響劇烈,秦王就真的停手了呢? 最起碼,現在還沒有發生流血沖突。 萬一,秦始皇比較守規矩呢? 張良抓住了滄海君的心理,給出了最合適的計劃,滄海君也信服了張良,因此開口說道:“子房真是堪比華管仲樂毅的大才啊,像您這樣的人都不愿意出仕,由此可見秦國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我愿意聽從子房的建議,可是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來未雨綢繚,應對這種危險的發生呢?” 張良的計劃,得逞了! 像滄海君這樣的人,現在勸說他舉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天底下貴胄的心理和滄海君都差不多。 張良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魚死網破的備用計劃。 然后,擊碎他們的僥幸心理,讓他們不得不抱成一團! 勸說滄海君很順利,可是張良心中依舊沉凝如水。 真的……可以成功么? 他總感覺,始皇帝露出來的,被他所把握的所謂的破綻,是始皇帝故意而為! 第四十八章 聯胡抗秦 但是盡管心中隱隱有些憂慮,張良也清楚,這或許就是他此生僅有的一次機會了。 始皇帝的改變讓張良意識到,把復國復仇的愿望寄希望于始皇帝自己作死是一件并不現實的事情。 他必須行動起來! “如果滄海君信得過我的話,可以派我以滄海君的名義暗中聯絡天下貴胄,由我來痛陳厲害,說服天下貴胄……”張良沉聲開口。 “子房欲效仿蘇秦故事?”滄海君開口問道。 “秦國勢大,非合力而不能勝!” 滄海君點了點頭,爾后開口說道:“我相信子房的本領,但是秦國卻沒有張儀這樣的人才了,那我在這段時間又應該做些什么呢?” “聯絡海外穢人,積蓄船只武器,一旦舉事,幫助他們渡海而來! 現在海外穢人有幾十萬之眾,因為滄海君的緣故,他們種上了紅薯土豆玉米這樣的仙糧,現在的穢人大部分都是因為秦國而流亡海外,他們和我們一樣無時無刻不想回到自己的故鄉恢復自己的國家,現在海內外的穢人都信賴滄海君的為人,一定愿意跟隨滄海君舉兵抗秦?!?/br> “我的國家雖然覆滅,可是穢人卻愿意尊敬我,我會讓他們跟隨我舉兵起事的!”滄海君點了點頭。 滄海君作為一個處于鄙視鏈最底端的穢人,能夠混進中原貴胄的圈子甚至聲望在東海之邊無人能及。 靠的就是他穢人君長的身份。 穢人被秦國趕出海外,但是近海一帶穢人再怎么說也有幾十萬之眾,失去了家園的穢人急需各種各樣的貿易來在荒蕪之地站穩腳跟。 而中間人,只有滄海君有這個資格擔任。 隨著貿易逐漸增多,滄海君在穢人群體中聲望也越來越高,因為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血脈,以及人格魅力。 后來秦國散發紅薯土豆玉米三種高產仙糧以后,滄海君第一時間憑借自己的渠道弄來了種子,直接送給了海外穢人,更是讓滄海君的名望水漲船高。 滄海君雖未生活在穢人的地界,可是每一個穢人都愿意聽從他的號令。 “如此一來,只要溝通好天下貴胄,滄海君借助穢人舉事,頃刻之間就能在東海地界掀起來滔天巨浪,天下貴胄只要這個時候響應,秦國除了關中必然會狼煙遍地。 我會趁這段時間想辦法聯絡北邊的匈奴東胡和月氏,以及南越的諸蠻部落,秦國北擊匈奴,絲毫不講道義的奪走了匈奴的河套沃土,又強迫北方胡人和秦人貿易,就算是北胡也對秦國痛恨不已,南越一帶,秦國屢次入侵,就像清剿穢人一樣,在南越覆滅了他們的家鄉,強行在那里設郡,讓他們服從繁重的勞役和高昂的賦稅,并且從關中遷移秦人來監視他們,南越諸胡也恨秦欲死。 如果可以聯絡他們,蠻夷戎狄和我們一同響應,秦國就自顧不暇,內外全部陷入混亂,就算是王翦這樣戰無不勝的將領也只能疲于奔命,當天下的貴胄聯合起來,秦國就只能放棄曾經侵略攻打的土地,退回到關中以內,那個時候,就能夠恢復戰國的盛況,大家都在自己的國土上安居樂業,滄海君也會成為穢人的君長,甚至在東海一帶立國,成為像齊國這樣的諸侯國的君王!”張良認真的開口說道。 滄海君聞言大喜! 張良的分析確實讓他茅塞頓開! 張良描繪的藍圖也讓他振奮不已。 成為穢人的君長?那是滄海君所不愿意的事情。 他曾經是穢人的君長,但是他早就看不上了。 幾十萬穢人分了幾十個國家,部落更是不計其數,不通教化,沒有禮數…… 可是……如果是在東海一帶,建立一個諸侯國呢? 一個,被中原承認和接受的諸侯國! 這對滄海君的誘惑可太大了! 張良話語之間一直在暗示滄海君,如今更是直接圖窮匕見。 可是滄海君就吃這一套,實在是張良的分析并非無的放矢。 穢人愿意聽從滄海君的號令,不順所有人吧,只要有足夠的船只武器裝備,滄海君可以輕而易舉拉出來幾萬人馬! 拳頭就是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