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164節
很好!比竹簡好多了! “去印一批雕版出來!” 紙??!如同縑帛一般的紙張,真的弄出來了。 如果雕版不出問題的話,那么以前的一些問題可就迎刃而解了。 “唯!” 趙泗領命,當即捧著一沓麻紙去用雕版印刷。 待趙泗離去,駕攆之內,又剩下始皇帝空落落的一人。 趙泗狗爬的大字于案幾之上陳列,始皇帝將三張紙疊到一起,置于案幾一側。 爾后,目光定定的看著自己的大作。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么? 始皇帝沒來由的笑了起來,一晃眼過去,自己都已經四十九歲。 入秋,可就要過了誕辰,邁入五十大關。 始皇帝的五十大壽……已經不遠了。 哪怕在這么重要的日期即將臨近的時候,始皇帝依舊在大巡天下,視察地方。 “四十不惑,而五十知天命……” 始皇帝搖了搖頭…… 五十知天命么? 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將前無古人也! 知天命么? 那么,什么才是天命呢? 始皇帝笑了一下,不得不說,今年,真的是一個分水嶺。 而另一邊,趙泗已經見到了墨家弟子送來的銅鑄雕版。 “可惜,活字居然還需要考慮墨水問題,這一點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啊……”趙泗撫摸著面前的銅鑄雕版嘆了一口氣。 活字跟雕版有所區別趙泗知道,但是他真不知道區別在墨水需求上也有分別。 “這么說來,傳統墨水應用于活字大概率是不太能的,恐怕得改進墨水,而且活字對于制造也有一定要求吧?好像是鉛活字?應該是合金吧……感覺夠嗆,不過回頭可以用鉛做一些活字試試,話說這個時代鉛叫什么來著?” “不過現在雕版也夠用了,一批銅鑄雕版,只要印刷內容不做變動,可以用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用來批量印刷書籍肯定是沒問題,知識的成本會進一步變得低廉,不過報紙文書之類的,在活字弄出來之前恐怕是沒戲了……”趙泗捧著手中的銅鑄雕版。 明晃晃的金色,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常說秦朝時期是青銅器時代,但是實際上剛生產出來的青銅,顏色并非青色,而是如同黃金一般亮閃閃的金色,因為顏色一樣,故而有時候也會用金來代指銅的說法。 銅鑄雕版內容是秦律,趙泗浸墨印刷。 因為手藝不太成熟,第一批印出來效果并不是很好,沾的墨水有點多。 重復捯飭了許久,趙泗總算掌握了一定的經驗,六十多個銅鑄雕版盡數印刷,案幾之上幾十頁分開鋪好的紙張,秦律躍然紙上。 很不錯,只要有些熟練度,一般來說不會印廢,速度也很快,趙泗略微熟練了一些以后沒用多久就把一整部秦律印刷出來了。 待其墨跡微干,趙泗沒有猶豫,挨個折疊一起收攏,捧著徑直朝著始皇帝駕攆走去。 “陛下!” 熟悉的冷氣撲面而來,因為印刷而熱的滿頭大汗的趙泗舒適的呼了一口氣。 “一部秦律,盡數印刷妥當了!” 厚厚一沓子麻紙,字跡工整且排列整齊。 始皇帝接過一沓子麻紙,眼中微微贊嘆。 “一部秦律,半車竹簡!” 秦律內容太多也太繁雜了。 而竹簡一來貴重,二來書寫不便,三來還需要篆刻保存,何其難也? 因為以上原因,秦律想要普及地方,本就是天下之大難。 眼下,成本下來了,秦律的印刷速度上來了……等到造紙的生產規模加大,成本會進一步下降,說句不好聽的,以目前大秦的國力,是可以做到家家戶戶一本秦律的。 大秦才多少戶人,登記在冊的攏共也就六百萬戶左右。 成本不算低,但現在已經到了大秦可以承受的范圍。 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誕生,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的。 “詔李斯入內!” 始皇帝捧著一沓秦律顯得有些愛不釋手。 將秦律普及到家家戶戶,這是大秦正在做的,又是對于大秦十分遙遠的事情。 從商鞅變法,到現在一統天下,幾代君王的努力,百年的時間跨度,耗費了多人人力物力,刑殺了多少人,才讓關中老秦人能夠初識秦法。 而現在,大秦一統天下,又需要多久讓天下人如秦人一般了解秦法? 大秦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將治理關中的經驗應用到地方,可是地域擴大人口增多,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也呈幾倍乃至于十幾倍增長。 關中花了幾百年,天下難不成要用幾千年? 而現在,別的不說…… 以目前造紙的成本和付出,大秦遠的計劃難以縮短。 可是可以制定一個小目標,譬如六百萬戶百姓,每家每戶一部秦律! 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又能需要多少時間? 不就是印六百萬部秦律嘛? 大不了征徭役,三五年時間,十年時間,總是沒甚么問題吧? “好!” 趙泗離去,始皇帝看著手中印刷出來秦律依舊止不住贊嘆。 趙泗出去才用了多久,一部秦律就躍然紙上,放在以前,這是起碼要抄寫幾天的工程量。 最關鍵的是還得是讀書人,書法也得好一些,倘若書法差的跟趙泗一樣,就算謄抄出來也沒辦法用。 而現在? 印刷? 只要有雕版,不需要識字就可以印。 甚至于,制造雕版的匠人,不識字也可以制。 要知道,鑿制墓碑的匠人,有很多壓根就不認識字。制作雕版也是同理。 雕版要用銅鑄,確實成本不低,可是這一套雕版能用的時間可太久了,十年?百年?只要保養得當,幾百年都用不壞。 雕版弄出來相當于基礎建設,這點投入,未來的回報是大大滴。 而始皇帝,向來喜歡基礎建設。 駕攆之外…… 趙泗和李斯并肩行走。 “陛下何故傳喚?”李斯看著趙泗的笑意滿是疑惑。 “李相盡管去,大好事!” 難不成還是因為趙泗提出來的對內機構?李斯暗暗心想。 自從上一次想明白以后,李斯已經改變主意了。 可是他已經拒絕過始皇帝的好意,而李斯的臉皮又不像趙泗那么厚,能過把發生過的事情拋之腦后。 他畢竟不是趙泗,心里得顧忌始皇帝的想法,以及對自己的態度,故而這幾天一直都在斟酌,自己該如何圓潤的一改反對態度來支持始皇帝的英明決策。 這種對內機構是一把架在群臣脖子上的刀不假,可是陛下都親自詢問我的態度了,這把刀總之是架不到自己頭上的,而且未來執行遷貴令,推行種種政策,多一把不受三公九卿限制的刀對于李斯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趙泗迄今為止一直被蒙在鼓里,而李斯放開三公九卿的角度一看,遷貴令要我來啊。 動刀子的人是我,多把刀是件好事,總不能這把刀先把我給宰了。 二人一并入了駕攆,李斯和趙泗端端正正的躬身行禮,只不過李斯身子還沒直回去,趙泗已經麻溜的跪坐在冰鑒旁邊了。 “看看……”始皇帝將秦律推至李斯面前。 李斯還沒見過紙,初見不由一愣。 爾后看向趙泗:“這就是你說的紙?” “是也!”趙泗點了點頭。 “可我記得你的字寫的沒有這么好看?!崩钏拐J真的說道。 …… 揶揄過后,李斯認真觀看,爾后始皇帝又遞來咸陽送來的信書,對于成本和制造周期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立馬就意識到造紙術和印刷術意味著什么。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李斯和始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 始皇帝想成就前無古人不可超越的偉業,李斯又何嘗不想和先賢比較一番? 若不是稱子成圣的誘惑,李斯何以會轉變自己的思想,接過遷貴令的重任。 而造紙術和印刷術,對于實現李斯的人生理想,也很重要。 “暫停駕攆,召開朝議吧!” 印刷術,造紙術! 這件事,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