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4節
“此物民命名為土豆,食之飽腹,可為口糧,熟食味香。畝產亦有幾百斤!” “此物民命名為玉米,可為主糧,畝產雖遜色于紅薯土豆,但產量倍多尋常農種?!?/br> “此物民命名為辣椒,味辛辣,極佳,食之甚美!”趙泗臉上露出了笑容。 趙泗這次出海歸來,除了搜集紅薯土豆玉米以外就是收集大量可食用蔬菜香料水果種子。 趙泗雖然歷史學的不是很好,但是也知道,在漢朝鑿通西域之前,中原的農副產品和調味品都是比較單一的。 如胡椒,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黃瓜、石榴等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而辣椒玉米紅薯土豆的原產地更是遠在美洲。 實際上現在的中原只能稱得上宜居,開發程度和文明程度遠超其他地區,但是地大物博還得等到漢唐時期屢次開擴塞外,進行大量的農副產品引進和文化交流之后。 而這些東西,趙泗最看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水果種子和香料蔬菜種子。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食用的很多水果,都是經過人工育種培育優選的。 故而實際上趙泗在這個時代找到的水果吃起來并沒有現代味道那么好,有些甚至于難以下咽,也就外表看起來好像沾親帶故。 大部分都是偏酸偏澀,水分也不如現代的水果充足,可食用部分也沒有現代那么多。 農副產品,也屬于人類馴服自然的一部分。 哪有甚么水果會恰好長在人的口味之上,只是恰好這個東西可以吃,吃起來還湊合,經過漫長時間的人工挑選,味道更甜的,水分更多的,果實更大的,才會被留下來繼續播種。 而在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會出現市面上的某些水果的果實從口味乃至于外觀和野生水果近乎是兩個物種。 現在趙泗帶回來的種子,大部分都屬于野種,基本沒有經過人工培育。 除了一部分香料和蔬菜等比較符合人類口味的可以直接栽種食用,有很大一部分水果都需要通過時間來進行培育。 總之,現階段趙泗就算栽種下去,收獲的果實大概率也是又小又難吃。 和原始時代,人類通過漫長的時間把狼馴服成狗是一個道理。 相比較于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新型口食糧,趙泗明顯對于辣椒等香料更加看重。 很正常,畢竟沒了紅薯土豆玉米這個時代還有別的農作物,麻、黍、稷、麥、菽,總之餓不死趙泗。 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農作物的意義更多是普世意義,對諸夏的農業生態格局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而辣椒胡椒等調味品對于趙泗的意義就比較直接了。 作為一個四川人,趙泗可以說是無辣不歡。 而在辣椒泊來中原之前,中原只有麻椒,韭花等調味的農副產品。 相比較于辣椒對味覺直白的刺激,這些都遜色三分。 然而站在始皇帝的角度,哪怕能夠明顯感覺出趙泗對于辣椒這等作物的喜愛,他的注意力依舊放在了紅薯土豆玉米之上。 “畝產,幾百斤?”始皇帝重復了一下。 秦朝,雖然是大一統的開端,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個春秋戰國混為一談。 這個時期雖然也采用精耕細作的農耕方式,但是不管是種子也好,還是耕耘經驗也罷,都遠不及后世。 秦朝時期的糧食畝產量,普遍停留在一百斤上下。 畝產一百二十斤往上都算耕種得力,一百五十斤往上都要燒高香了。 而至于宋明清時期,沒有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平均畝產兩百斤往上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趙泗知道,兩千年前的種子和兩千年后的種子不一樣。 現代紅薯土豆畝產三四千斤是常態,某些地區甚至能夠做到畝產八千斤…… 但那是建立在打蟲藥,化肥,乃至于種子本身就經歷過了科學的人工培育。 故而,趙泗只敢往少了說。 這等東西意義重大,與其往多了說,倒不如往少了說。 畢竟相比較于這個時代平均畝產百斤的糧食產量,幾百斤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約莫?五百斤上下?”趙泗很保守,他甚至連畝產千斤都沒有說。 五百斤上下……這是個什么概念? 這意味著,普及開來,全天下餓死的人將減少大半。 而從始皇帝的角度出發,一個畝產五百斤的糧食農作物,無疑是為秦朝的統治添磚加瓦,增加了極高的政權穩定性。 “至多五百斤?”始皇帝甚至多問了一句。 “大約五百斤?!壁w泗開口回答到。 五百斤的平均產量很高,五百斤的最高產量那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論,糧食和糧食也不能一概而論。 秦朝時期,商鞅改法以后鼓勵生產,彼時都已經有記錄有人能夠畝產兩百五十斤。 都江堰修建成功以后,最高畝產記錄甚至達到了317斤。 有沒有水分不知道,但是彼時秦國地區的平均畝產依舊也剛剛跨過百斤罷了。這還是得益于秦國的耕戰制度,種地也有賞罰,故而農業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高于六國。 而始皇帝一統天下的現在,甚至還有很多地區畝產不足百斤。 客觀的說,一統天下以后的秦朝,平均畝產反而下降了十斤到二十斤左右。 糧食生產也是上下相差極大,唯有平均值最為靠譜。 平均畝產五百斤,放在這個時代是什么概念? “此等作物?可好cao弄?”始皇帝的下意識認為這是一種比較金貴生長條件要求較高的農作物。 沒辦法,畝產量太大了,條件不高一點總覺得不真實。 “好養活的很!”趙泗咧嘴一笑。 哪怕是始皇帝,面對未知的信息也有很大的極限。 畝產五百斤……只是趙泗的保守說法罷了。 第六章 玉米是可以成為主糧的! 紅薯和土豆都不挑地,適應性極強。 對水肥要求不高,貧瘠的土地也能種,在盛世年間,多種于地頭田埂,犄角旮旯也都能種。 若是遇上了災荒,更是能夠成為救命糧,近代饑荒年代,若是沒有紅薯土豆,都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不過這兩類作物都有一個問題,不易儲存和運輸?!壁w泗認真的說道。 相比較于糧食,紅薯和土豆的儲存條件更高。 古代倒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通過挖掘地窖的方式儲存紅薯土豆也不是不行,只是儲存期和糧食比起來相去甚遠,稍有不慎就會發芽變質。 紅薯還好,發芽以后還可以吃,土豆發芽以后甚至會產生毒素。 而在運輸流通方面,也明顯不如糧食,對于運輸條件要求更高,很難進行遠距離流通。 “此二類不同糧食,儲存下來稍有不慎就會發芽,如這紅薯,發芽了也還能吃,這土豆發芽了以后可就有毒了。而且長期食用紅薯,還會燒心脹氣?!壁w泗開口解釋道。 趙泗只是隱約的記得紅薯產量比土豆高很多,但是土豆后世好像反倒即將成為第四主糧,紅薯倒是一直只能作為農副產品。 趙泗不清楚具體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期食用土豆不至于像長期食用紅薯那般難受。 趙泗小時候是真連著吃過半個月紅薯的,難受是真的難受,紅薯葉,紅薯藤炒菜,紅薯干燉湯,烤紅薯~~ 而且口感上來說土豆比紅薯好的多,現代的蜜薯大多是改良后的品種,正兒八經沒有經過人工培育的紅薯,纖維很多,吃起來塞牙。 相比較之下,這兩種農作物和主糧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土豆差距小一點,紅薯差距大一點。 不過紅薯產量更高,土豆產量略低。 至于如何取舍,那就是始皇帝的事情。 始皇帝聞言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不易儲存,運輸條件相對比較苛刻。 光這兩個條件就會讓這兩種農作物的評價降低很多。 古代運輸速度本來就極慢……一來一回,運輸的時候儲存起來費事,運輸又費時,很明顯不適合作為主糧進行耕種。 但是那可是畝產五百斤…… 哪怕作為農產品的補充也是極好的。 站在秦始皇和市場經濟的角度上來看,主糧的地位不可取代。 糧食一旦流通起來,就具備了商品屬性,而土豆和紅薯的商業價值極低,但它們的高產在古代能夠作為兜底的存在。 這就夠了! 民以食為天! 盡管這個時代尚未提出什么民為水君為舟的話,但是始皇帝也明白,下層趨向于穩定,上層的統治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再退一步說,發動徭役,戰爭,等大量耗費人力物力的事情的時候,有畝產高達五百多斤的農作物,下層的承受能力也隨之大大增加,更不易發生混亂變動。 從長遠角度上來看,這是增加大秦底蘊乃至于動員力加固大秦統治的東西。 盡管趙泗已經往少了說了,盡管趙泗已經提前說了紅薯土豆的弊端,但是始皇帝依舊顯得十分鄭重。 “那此物呢?產量幾何?”始皇帝指向玉米,語氣中多了幾分期待。 “略高于五谷……可為主糧使用?!壁w泗沉吟片刻后說道。 趙泗還真就不知道玉米的產量具體多少,他只是大概知道,玉米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能夠高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產量,具體高多少他還真不清楚。 “不過此物生長更甚于麥,氣候適宜,百天即可長成?!壁w泗開口回答。 乍聽趙泗說過畝產五百斤的土豆紅薯以后,始皇帝聽到略高于小麥的玉米第一時間竟然有些失落。 可是聽到從種下到成熟只需要百來天,始皇帝立刻就提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