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喜 第167節
高明白了一眼:“腦核本就不大,還日日想著吃。沒忘記自己姓什么吧?” “我怎么可能——”青雀把后半句咽回去,“跟你說話了嗎?” 高明轉過頭看斑駁的樹葉:“晨風,不想去蜀郡,我有個法子?!?/br> 李恪回頭示意他說說看。 高明:“祖父年邁,這幾年愈發希望兒孫都在身邊。你到他跟前哭一場,及冠前可以一直留在長安。蜀郡富饒,可哪有長安繁華。還不用同——”往四周看一下,確定可以直接說他才說:“不用同你母妃分開?!?/br> “我都多大了?!崩钽u頭,不哭,堅決不哭。 高明嗤笑一聲:“死要面子活受罪。嬸嬸教我的?!?/br> 李恪下意識看喜兒。喜兒:“好像跟高明說過沒有什么事是哭一場解決不了的?!?/br> “沒用呢?”李恪問。 高明:“那就哭一天?!?/br> 李恪像是不認識他似的,不禁盯著他打量。 高明坐起來:“你不信我也不信嬸,叔的話你總該相信吧?!?/br> 二郎:“當年那事,你父親見著你祖父二話不說直接哭,哭得你祖父最后都不好多問,恐怕嫡長子沒了,三兒子早夭,四兒子沒了,唯一一個大兒子以死明志,江山一世而亡?!?/br> 這事李恪第一次聽說:“真的?” 二郎:“你父認為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不怕史官記錄。你回去可以翻翻看?!?/br> 李恪想象一下自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禁不住打個寒顫:“算了,算了,正好我也想去蜀郡看看?!?/br> 高明又忍不住給他一句“死要面子活受罪”。 李恪沒好氣道:“我又不是你?!?/br> 高明:“嬸,我說錯了?” 喜兒搖頭:“晨風,又不是什么大事,你祖父也不是旁人?!?/br>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br> 喜兒猜到他會這樣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然而君子命短,小人命長?!?/br> 李恪眉頭緊鎖,她怎么可以這樣想:“叔,你教的?” 二郎:“就叫你哭一場,君子都出來了。你抬杠,你嬸才故意跟你抬杠。再說了,你才十幾歲,誰會因此嘲笑你?只會認為你至善至孝。你祖父還有可能認為高明和青雀不如你孝順,賞你幾箱金銀玉器?!?/br> 李恪有點心動,但不耽誤他嘴硬:“他的私產愛給誰給誰?!?/br> — 兄弟幾個載著喜兒收拾的山貨和老鴨回到京師的第二天,二郎回到清河村當天,李恪拎一小竹籃葡萄向太上皇辭行。 天氣悶熱導致太上皇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聽到李恪要走就問他干什么去。李恪就說朝中百官都說他不小了,當去益州赴任。李恪哭不出來就多想想生母,眼眶發熱繼續說此去不知何時回京,他舍不得祖父。以前父親出征在外,都是祖父祖母照顧他們兄弟幾個。 秦王府有賢惠的秦王妃執掌中饋,何須帝后cao心。太上皇當年也是想起來問一句,孫子孫女近日如何。李恪把功勞推到太上皇身上,太上皇竟然不覺著慚愧,微微點著頭接受。 李恪見狀差點心梗,但為了時常見到母妃,李恪把自己想象成爹不疼娘不愛的小可憐。 太上皇怕分離,又見李恪遠比嫡孫太子赤誠孝順,就留李恪住下。李恪等太上皇累了,就出去令侍從向天子稟報,太上皇留他在此住幾日。 住著住著離中秋節近了。 李恪去太極宮請示他父皇,過了中秋再赴任。 中秋皇宮家宴,李恪向帝后敬酒,以后恐怕沒機會了。 月圓人團圓之際,皇帝被兒子說得差點潸然淚下,皇后心疼,又不好責備李恪,她以為李恪不舍得跟父母分離,而她素來賢惠大度,趁機提議明年開春再去吧。理由是天涼了,不宜遠行。 太子差點被酒嗆著,秋高氣爽最適合出游啊。 帝后累了,眾人散去,高明疾走幾步到李恪跟前:“誰說他的私產愛給誰給誰?” “我差那仨瓜倆棗?” 高明點頭:“蜀王有地不差錢??烧l又擰著脖子表示頭可斷淚不可流?” 李恪沖太子的侍從招招手:“太子醉了,送殿下回去休息?!?/br> 太子嗤笑一聲:“別忘記給叔去封信,你明年開春再去蜀郡?!?/br> 李恪打了個激靈,趕忙回去寫信。翌日一早就令心腹親自送到“沈公子”手上。 二郎準備十八日遠行,八月十六還在家。收到李恪的信,二郎叫喜兒把他們給李恪準備的東西交給信使。 信使回到長安,李恪把物品一分為三,一份自己留著,一份孝順嫡母,一份孝順生母。孝順嫡母的那份比生母的多兩成,因為他想到父親。這個時候把太上皇忘得一干二凈。 高明聽表弟提到蜀王給皇后送去一箱物品,就令宮人出去打聽,中秋節過去了送什么禮物。得知東西來自清河村,然而沒有祖父的份,高明頓時有點同情祖父,虧得祖父夸李恪純孝。不過高明很不待見他祖父,所以只在心里腹誹,連他表弟都沒說。 話說回來,二郎和喜兒不需要給蜀王帶禮物,輕車簡行,邊走邊玩,七天才到蜀郡。 兩人租房時不巧遇到蜀郡商人,對方把他家空房子讓給二郎,只收二郎一頓茶錢。 夫妻二人在蜀郡周邊轉一圈,喜兒買到許多菌子、蜀錦,又買一些安陽沒有的果子,才跟二郎回家。 到家歇幾日正好收稻谷。 稻谷入倉,喜兒把魚撈出來一半曬魚干,接著做柿餅。以前福滿樓的柿餅好賣,周管事認為柿餅便宜,熟客不介意給福滿樓個面子才買兩斤嘗嘗。有一年長安冬天來得早,周管事想等天氣回暖再去清河村,食客追問今年沒有柿餅了嗎。福滿樓上上下下才意識到客人真心喜歡喜兒的柿餅。 柿餅曬好,福滿樓就來人拉柿餅和橘子。 朝廷還需要杜相,喜兒請福滿樓伙計捎一壇咸鴨蛋,幾斤自家曬的紅棗,又捎幾只公鴨,以及她在蜀郡買的菌子,還有兩斗米,給杜相冬天補身子。 杜相的夫人和兒媳婦看到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無語又覺著可笑,等杜相回到家就叫他給二郎寫信,清河村送來的那些東西長安買得到。 杜相點點頭算是答應,翌日清早起來他就令廚子舂米,用清河村的米煮粥。 米香濃郁,入口后有回甘,就著清河村咸鴨蛋黃,杜家挑食的長孫連喝兩碗米粥。 杜相聽到孫子打嗝,故意問:“好吃嗎?” 比蓼藍大幾歲的小子指著碟中的咸鴨蛋說:“給我留兩個,中午吃?!?/br> 杜相又故意問夫人:“今早的粥如何?” 夫人頓時不敢嫌棄喜兒什么山野之物都往府上送。杜相此刻才慢慢悠悠起身,迤迤然往外走:“宮里也沒有這么好的米。趁著我還活著,珍惜吧?!?/br> 兩斗米斷斷續續吃完,除夕將至。 今年鐘家養的幾頭豬正好趕上春節長大,鐘子孟就殺一頭,給鄭家一個豬腿,給陳家一個豬腿,五花rou和排骨賣一扇,其他的都留自家過年。 幫鐘子孟殺豬的老人問他吃得完嗎。鐘子孟就說曬臘腸和臘rou。金寶家殺了一只羊,鐘子孟用一個豬前腿和半幅豬下水同侄子換一條羊腿和一個羊頭。 殺豬那日金寶一家三口在鐘家吃的。殺羊那日,金寶爹娘弄幾斤羊排,拎著羊雜去鐘家吃的。 其他村民見狀就幾家商議,你殺豬我殺羊,過年吃的走親戚用的羊rou和豬rou都有了。吃不完的就拿去賣,清河村的豬rou和羊rou很受歡迎,像縣令的小公子就不止一次叮囑廚子,買rou的時候問問是不是清河村的。 除夕前一天下午,幾個村民拎著木板,拿著紙去二郎家。二郎奇怪,送年禮也沒有送木板和紙的啊。 “出什么事了?”鐘子孟先問。 幾個村民很是不好意思,你推我我推你。喜兒煩:“說不說?不說出去!” 天下安定沒幾年,各地依然民風彪悍,村民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喜兒生氣,因為她是清河村財神爺。村民登時不敢磨嘰,說他們想請二郎畫門神,城里買的太貴,跟搶錢似的。 二郎懷疑自己未老先衰耳背:“畫什么?” 村民打開兩張紙:“就照著這上面的畫。這是村正買的門神。你家過年不掛門神?” 二郎接過有畫的兩張紙,上面兩個人,身著甲胄,一人持鞭一人持锏,正是話本中持鍍金熟銅锏的秦瓊和有著十三節紫金鋼鞭的程咬金。 二郎張了張口,想說什么竟然無言以對。 有為聽到動靜過來,看到他舅滿臉復雜的樣子萬分想笑:“舅,你不是號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嗎?怎么啦?兩門神就把你難住了?” 二郎瞪他:“閉嘴!” 村民試探地問:“是不是這些年沒畫過,忘了?” “我才三十四,過了年才三十五,不是六十五?!倍山舆^村民的紙,“我不會雕刻?!?/br> 村民大喜:“不用雕,畫木板上明年還能用?!?/br> 二郎沒好氣道:“您真會過日子?!?/br> 第131章 國喪 幾個村民疑惑不解, 這么點事二郎至于生氣嗎。 鐘子孟一見幾人誤會,又想著大過年的不能讓人心存芥蒂:“書生為了吃飯編的話本你們也信?” 村民們恍然大悟,很是不好意思地表示,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二郎無奈地瞥他們一眼:“我這里沒有筆墨,去有為房中?!?/br> 幾人跟著二郎到有為臥室外間就眼巴巴等著二郎。二郎提起筆, 陡然想到自家沒顏料,問他們怎么給門神上色。說到“門神”二字, 二郎整個人都不好了。 其中一個村民很是得意:“我們早就想好了,找一些草熬點水涂上去,曬干再貼門上?!?/br> 另一個村民接道:“可以用紅梅、綠草, 黑色的就用鍋底灰?!?/br> 二郎一邊照著村正的門神畫一邊問:“鞭和锏用什么?” “胭脂!”幾個村民脫口而出。 有為眨了眨眼睛, 仔細想了又想:“胭脂不是紅色的嗎?” “也有黃色的?!贝迕駵啿辉谝獾卣f:“沒有胭脂也可以用橘子皮。我們幫喜兒摘橘子,喜兒給我們的橘子還沒吃完。再說了,不管用什么, 能嚇唬住孤魂野鬼就行?!?/br> 二郎看著快畫好的“尉遲恭”,頓時覺著眼疼, 忍不住陰陽怪氣:“真能湊合?!?/br> “是不如你,你都沒想過掛門神?!贝迕褚矔D兌人。 二郎想說什么,到嘴邊索性放棄, 總不能說他并不想把以前的同僚掛門上吧。雖然尉遲恭和秦叔寶不是畫上那樣,可一想到是他倆, 二郎的神色就一言難盡。 幾個村民見狀就跟鐘子孟說二郎不愧在長安多年,藝高人膽大,不畏鬼神。 二郎:“我手怎么突然有點疼?” 幾個村民頓時不敢埋汰他。 二郎確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畫得比村正買的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