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治理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需要靠運氣抽選天選之子,比中國古代所謂受皇帝本人素質影響很大的人治弊端還要大——因為羅馬的政局和皇位傳承遠比華夏來得動蕩。 只不過偏偏就靠這樣離譜的抽獎機制,它卻在歐洲維持了幾百多年的霸權。 每每可能有國家覆亡的危機,便不愧它和華夏東西并稱的名頭。別人說我們“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而羅馬也同樣總有神人,甚至自己人不行也有“精羅”,自帶干糧也要爭著搶著挺身而出繼承羅馬名號,給它強行續命?!?/br> “???” 李世民直接一個戰術后仰,不太確定地再看了看“精羅”那一行。 你這個精是什么意思,最好別告訴我不是精英,而是精神之類的詞匯……但都和前面“自己人”相對應了,哪還能是精英?。?! 太宗文皇帝滿臉復雜:竟然能夠讓異族都心甘情愿成為精神上的自己人,甚至在危難之際幫忙復興,這羅馬的文化影響力…… ——好像確實不是絕無僅有呢! 甚至都不用多遠,只要想到距今不遠的北朝各國,為了爭奪天下逐鹿中原先后漢化,最后慢慢各自宣稱正統的局面,李世民原本驚訝錯愕的心一下子就平靜住了。 害,說的好像華夏文化沒有影響力感染力,不能吸引周邊蠻夷成為“精漢”一樣。 他內心暗暗點頭,重新建立回華夏文明的自信力——實在是被先前那個世界帝王影響力排行榜差點不進前三十的恐怖故事搞得一時之間心神不定,多少有點心態失衡。 不過再對外輸出加強一波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給華夏添一波“精漢”人好像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太宗皇帝單手撐著腦袋,心思卻因為這一波意外而飛到了陌生的領域:他對讓“精漢”人來幫著他們復興華夏沒有絲毫的興趣,不想把國家搞得跟羅馬的窘境一樣。但是借由增強文化影響力,讓大唐再多一些心甘情愿來朝、甚至甘愿內附的藩屬國,他倒是覺得不錯。 唔。他這般想著。后世人管這叫什么?文化勝利? 【比如尼祿□□之后,羅馬群雄并起,總督混戰,打得天下破破爛爛,凱撒和奧古斯都如果在天有靈,恐怕恨不得親身下場暴揍不肖子孫(盡管尼祿和他們的關系多少有點遠的離譜了,但當了皇帝你就得是他們尤里烏斯家的后輩?。?/br> 結果涅爾瓦振臂一呼,羅馬轉瞬起死回生,跑步進入了五賢帝時期。終于開始統一度量衡、法律、貨幣、道路……在東漢時期終于開始干我們秦朝完成的事業,人民幸福指數瞬間biubiubiu地往上漲,文人都敢歌頌說是人類最幸福的年代?!?/br> 嬴政:? 哪怕因為李斯的事情,始皇帝這邊的氛圍堪稱冰凍一般凝滯壓抑,嬴政本人因著天幕跑偏沒有解答李斯參與政變而對其中內容難免有些興致缺缺。在看到這段評價的時候,也不免暫時放下了和李斯的沉默對峙。 “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他緩緩把羅馬文人的歌頌之詞復述了一遍,心緒復雜地和自己曾聽過的各種文人對他的抹黑和斥責對比了一下,臉上的神情說不出來的無語。 盡管對方肯定在別的方面也有所建樹——說不準就是大力扶持了文化藝術方面——不能將他們的局面和大秦眼下的處境直接對等。但是聽著別人家的文人對著自己也干出來的功績一頓吹捧,回首看見自家一堆糟心玩意…… 這樣強烈的對比真的很難不心塞。 嬴政深沉地在內心對自己發問:秦朝是不是真的應該加強一下文化水平的培養了? 他倒也不是跟后面那個漢武帝似的好大喜功,特別喜歡聽聽下屬的吹捧。只不過他明明確實完成了前無古人開創性的功績,卻沒有明眼人給他正當的評價,這就讓人很不愉快了吧? 況且就嬴政所知,秦朝眼下文學水平最高的兩個人…… 一個叫趙高,當年為帝國寫了《爰歷篇》六章,成為了官定識字課本的一部分——哪怕作者實在晦氣,奈何確實有點真材實料放在那里,實用主義至上的老秦人也只能捏著鼻子忍了——現在死了。 甚至哪怕他活著,他的文學水平也更偏向小學文字書法方面……哦,歌功頌德的漂亮話確實說得不錯,只是嬴政現在想起來都有點犯惡心。 另一個的話——本來履歷干凈光明,不論書法小學文字還是正兒八經文學都不愧荀子愛徒這樣的名號,放眼全天下都是第一流的存在。 結果眼下面色蒼白地跪坐在他面前低頭等待審判,嬴政都懷疑如果不是還有最后一絲僥幸心理尚且作祟,李斯會不會整個人都癱坐倒地。 就這倆,現在倆都告訴他和胡亥上位摻了點關系。嬴政這么想著,那加強文化水平培養的念頭突然就更真摯了幾分?!驹俦热缛灾鲿r期——從這個稱呼就可以看出來有多么混亂了——之后,戴里克先好不容易統一帝國,眼見著要復興榮光了,轉手便拿出了四帝共治制這個但凡是個中國大一統支持者看了肯定會腦溢血的玩意,死后果不其然帝國分裂?!?/br> “????” 孫權看著那個四帝共治的名詞,感覺自己的cpu都快爆炸了。 幾乎鸚鵡學舌一般言語晦澀著,他對著周圍的人不求答案地問道:“這什么意思?一個國家四個皇帝?”